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20154300000003

第3章 你并不了解你的儿子(2)

以上情况下发生的焦虑,只要过一会儿情绪就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以下两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一种是在妈妈离开后,孩子没有焦虑情绪,自己玩自己的,妈妈回来时,也没有亲昵的行为;或者不管看护人怎么哄,孩子都是一副焦虑不堪的样子,无法改变情绪,进入到玩耍的状态。另一种针对的是已经长大的孩子,他们不能忍受离开熟悉的环境、妈妈不在身边,比如读大学、去亲戚家小住等,这都是不正常的焦虑。

即使男孩很有闯劲,可是当他们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时候,因为对未来还很陌生,孩子内心便会有一些不安,甚至会有紧张、担忧的感觉。如果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调节这样的情绪,或者采用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那么就不会对孩子的身心构成伤害,相反,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有了焦虑情绪后,除了会产生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外,还常常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表现为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等。

孩子和父母分离都会有一定的难舍情绪,但是如何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体现的是家长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男儿当自强

前文提到的那个大学生无法适应校园生活的案例,说明了那个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不足,这与妈妈对他的教育有关。因为父母早年离异,这个大学生由妈妈一人带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形影不离,就连晚上睡觉,母子俩也睡在一张床上。可以说,这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经历着和幼儿一样的分离焦虑。

所谓长大,就意味着独立,独立处理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学着去了解他人,逐步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如果孩子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说明孩子没有完成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1.安全感是男孩强大的基础

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特征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孩子一岁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起决定一生幸福的安全感。可以说,安全感是男孩强大的基础。

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怎么样,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来检验。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当妈妈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能否在妈妈耐心地解释后,让妈妈离开。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即使会哭闹,一会儿也就释然了,该怎么玩还怎么玩,等妈妈回来了,再黏着妈妈;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即使在两三岁的时候,见了陌生人也会很友善,也能够友好地和别人合作,长大以后,会比较自信,自主性比较强,敢于信任他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2.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当一个孩子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依赖性会比较强,自然难以从生理上、精神上独立。所以,我们要按照孩子成长的进程来锻炼孩子,让孩子具备相应的行为特征。

我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跟我说,她儿子都读小学四年级了,还要她帮着洗澡。看似抱怨,其实话语里满溢着幸福:因为有这么大的儿子而觉得幸福,因为能够给儿子洗澡而觉得幸福。殊不知,这样的幸福可能会导致将来的痛苦——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不会洗澡。何止不会洗澡?还不会给电话充值、不会洗衣服、不会做清洁、不会买火车票、不会与人交往……这样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无助的、孤独的,因为他们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男孩具有“格斗型”气质

有一位妈妈这样讲自己的儿子:经常闯祸,曾经在小区里和小伙伴玩闹的时候将对方的门牙踢掉;还曾趁同学不注意把人家推倒,使得同学鼻青脸肿,虽然当时吓得不行,过后却依然不改;一起踢球、玩游戏的时候,他也是一副非要赢别人的山大王的样子;有的时候还召集班里的男生一起在活动室打闹,在桌子上、椅子上跳来跳去,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家里有这么一位“格斗型”的男孩,做父母的心里还真是不能平静,时刻都要担心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的孩子会不会受伤。其实,只要我们教育得法,真的大可不必这么悲观。

男孩好进攻,具有竞争的天性

男孩天性好进攻,这一点是谁都否认不了的。即使长大后可能会变得文静如女孩,也不能否认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进攻性。不信的话,您回忆一下孩子的儿童时代,他们是不是非常喜欢攀高、跑跳、钻爬,以期发现身边的秘密,获得他们期待的宝藏?

到了小学阶段,不管女生多么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男生也是疯了一样到处跑。每节课上课铃响过以后,都会有几名男生满头大汗地站在教室外面喊:“报告!”这样的画面即使我们已经步入成年,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

男孩好斗是天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男孩体内含有睾丸激素。出生的时候,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就很多了,到了四五岁,睾丸激素已经翻倍,这个时候,男孩会对战斗、冒险等活动产生兴趣。而这个时候的女孩体内睾丸激素的含量很少,所以相对来讲就安静多了。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睾丸激素通常与攻击性行为相关。体内睾丸激素水平较高的人通常更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合作。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实验,被测者是随机选择的34名女性志愿者,她们互不相识。之所以选择女性作为被测者,是因为女性体内睾丸激素水平较低。研究人员将她们分成17组,每组两人,接受一系列协作度测试。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让被测者同处一个房间,第一天,研究人员给被测者补充睾丸激素,第二天给她们服下安慰剂。两天的测试内容相同,用不同电脑观看两幅大体相同的照片,然后挑出含有难以辨识物体的一张照片。如果每个小组的两名成员的选择一致,测试结束;如果两人意见不同,研究人员要求她们讨论后再给出一致意见。

测试结果显示,服用安慰剂的志愿者协作度高,顺利给出正确答案的成功率也高,而当她们补充睾丸激素时协作意愿低,答对率也低。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显示,睾丸激素不但会影响男孩的协作能力,同时还能促进男孩的攻击性、冒险意识,提升男孩的竞争力。科学家曾经通过实验证明睾丸激素在连胜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次胜利会让体内分泌更多的睾丸激素,更多的睾丸激素则让一个人在下一场比赛中获得优势,从而形成一个激素反馈回路。所以,睾丸激素水平决定了一个男孩的竞争力水平。

由此看来,孩子的好进攻、好竞争、渴望胜利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养育一个会“斗”的勇敢男孩

当我们搞懂了是因为生理原因导致孩子好斗并更具有胜利的可能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更要“趋利避害”了。

1.不抹杀孩子的男性特征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男孩好斗,就对他们加以过分地控制、惩罚,那样的话,就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变得呆板、畏缩、中规中矩、缺乏活力。即使男孩在青春期大胆地向某个女孩表白,我们都不要谴责、打击孩子,而应该耐心地跟孩子讲清楚早恋的害处,以及如何友好地跟女同学交往并发展友谊。

2.避免负面影响

对于小孩子来讲,攻击别人除了受体内睾丸激素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外界的诱因。比如看了奥特曼战士的动画片、警察抓坏人的影视剧等,男孩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打坏人的英雄情结,这时如果正在和同学玩闹,就会借机实现心中的“梦想”了。

所以,像伸张正义类的动画片、警匪类的影视剧,我们还是不要让三岁左右的孩子看,以免孩子模仿。即使四五岁甚至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看这些动画片或影视剧之前,我们也要跟他们讲清楚:那是故事人物,是根据情节的需要编造的,不能照着模仿。

对于精力旺盛的男孩,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参与一些讲规则的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好斗心理,也使孩子消耗了身体的能量,不至于寻找机会去打架。

3.结合男孩天性建立规则

从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始给孩子建立规则了,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规则对孩子都能起到恰到好处的规范作用,有的规则反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如,对于男孩来讲,如果让他们一整天都安静地待在家里,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变得脾气暴躁,等走出家门或者去上学的时候,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几率就会变高,而且孩子的气量也会变得比较小。

男孩喜欢在广阔、自由的空间里提升能力,练就男人气概,如果我们带孩子去爬山、探险、玩球、采摘、游泳,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特别是假期的时候,让孩子参加一些野外训练夏令营,那么,孩子在校园里就会相对比较规矩了。

好奇不当,害死猫

曾看到一则新闻,成都的一名十三岁男孩因好奇心驱使,将5厘米长的缝针塞入尿道口,疼痛难忍且无法自行取出,最后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由该院外科医生实施手术,孩子的身体才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男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不断地探索。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如果好奇不当,那么,就会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正所谓“好奇害死猫”。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男孩强大

好奇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据说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对于它们来说,无论是一个鹿角、一块野牛皮、一颗小松果,还是露营者遗留的背包,抑或是背包里的各种物品,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玩具。在它们的眼里,每一种事物都蕴含着神秘、新奇,因而它们能不断地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生存下来。

对于一个人来讲,因为好奇才会产生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所以,当孩子对什么东西产生好奇时,就有了认知和学习的欲望。可以说,好奇心是一种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个体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个体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实验、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男孩精力旺盛,是“动”型的,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天然的改造欲望,这是他们将来闯世界的基础。所以,从男孩小的时候,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精力将要投注的目标,表现到外在就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因为好奇而产生的探索行为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与支持,那么,就会逐渐内化为孩子的人格特征,使孩子逐渐地成长为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

好奇心能够帮助一个人踏上科学或者事业的顶峰: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但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从而发现了单摆。

如果好奇心不存在了呢?还是让伟人来公布答案吧。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以提取海藻里面的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了张标签。直到后来法国的一位科学家证实这层红棕色液体是新元素溴,李比希这才明白自己因为缺乏好奇心造成了多么大的遗憾。

引导孩子安全地去探索

像刚出生的牛犊一样什么都不怕的男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我们既要支持孩子满足好奇心,又要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

1.树立安全意识

莱昂?诺斯?库珀是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为提出称作BCS理论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而获奖。莱昂在学习之余热衷于做实验,并因此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敬佩,可是父亲并不喜欢他这样做,因为实验是伴随着危险的。果不其然,莱昂在一次实验的时候,由于计算失误而使反应无法控制发生了爆炸,实验材料全部被炸飞,莱昂的左耳听力也被严重损伤,留下了终生残疾。这下,父亲坚决不让莱昂做实验了。但是,莱昂对科学的兴趣已经无法遏制,他坚持要做实验。最后,在他答应保证实验安全的条件下,父亲才让他继续做实验。

男孩出于好奇心、探索欲、冒险心理,想做一些尝试时,做妈妈的就可以给孩子讲讲上面那个故事,让孩子知道探索、冒险如果考虑不周到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就把安全的理念注入到了孩子的心中。孩子探索的时候,就不会蛮干了。

2.送男孩去夏令营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是可以让孩子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老师的陪伴下进行的,科技班、夏令营就是既能拓展孩子思维又能保证孩子安全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不但有机会参与校园里无法进行的活动,还能和很多小朋友一起探索某个课题,这都有利于拓展其知识面。所以,我们要支持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或进入某个科技班学习。

3.“破坏”的尺度要把握好

男孩在家里鼓捣东西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一种破坏,这样的破坏是有经济损失的,但是,这些小小的损失与孩子好奇心的发展相比,还是值得付出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擅自把家里一台刚买不久的新款电器拆个七零八落的。即使孩子真的对我们辛苦赚钱买来的物品下手,我们也不可以大惊小怪,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我们只需告诉他们家里哪些东西是绝对不可以动的就行了。

给孩子起个“男人”的名字

那天,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身高一米七的渠县男孩张娟,因名字很女性化,多次要求父亲为其改名未果,要告父亲侵犯了他的“姓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