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20156200000026

第26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9)

【译文】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作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蔑看作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信任看作耻辱;把自己无能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道义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弄得神魂颠倒,这叫做真正的君子。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不懂就请教,不会就学习;即使能干也一定谦让,这样才算有道德。

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面对君主就奉行做臣子的道义,面对乡亲就讲求长幼之间的道德标准,面对父母兄长就遵行子弟的规矩,面对朋友就讲求礼节谦让的行为规范,面对地位卑贱而年纪又小的人就实行教导宽容的原则。无所不爱,无所不敬,从不与人争执,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那样。像这样的话,那么贤能的人就会尊重你,不贤的人也会亲近你。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自《荀子·性恶》)

【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出自《荀子·性恶》)

【译文】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就看看他的朋友怎么样,不了解自己的君主就看看他身边的人怎么样。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出自《荀子·正名》)

【译文】名称并没有本来就合宜的,而是人们相约命名的,约定俗成了就可以说它是合宜的,和约定的名称不同就叫做不合宜。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一种礼制。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君主要存立仁爱之心;智慧,是仁爱之心役使的东西;礼制,是仁爱之心的完备体现。所以称王天下的人首先讲究仁德,然后才讲究礼节,自然的安排就是这样。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君子对于子女,疼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露神色,用正确的道理来引导他们而不强迫他们接受。

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所以天地养育了人,圣人成就了人。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下等的臣子用财物来侍奉君主,中等的臣子用生命来侍奉君主,上等的臣子推荐人才来侍奉君主。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士人有了妒忌的朋友,那么和贤人交往就不会亲密;君主有了妒忌的臣子,那么贤人就不会到来。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迷路的人不问道,溺水的人不问涉水的路,亡国的君主好独断专行。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有怨而无怒。(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给人当臣子的,只能规劝而不能毁谤,只能出走而不能憎恨,只能埋怨而不能发怒。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彻底搞通事物的道理,善于做事的人彻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知道得很多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学习得很广而没有个主攻方向,喜欢学得很多而没有个确定目标的人,君子不和他结交。

少不讽诵,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少年时不读书,壮年时不发表议论,即使资质还可以,也不能有所成就。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故曰:“君子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明智的人对事情十分清楚,对事理十分精通,我们不可以不忠诚地去侍奉明智的人啊。所以说:“对于君子,是难以使他高兴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去使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滚动的圆球滚到凹坑就停止了,流言蜚语碰到明智的人就止息了。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君子容易结交,但难以勾搭;容易恐惧,但难以胁迫;害怕祸患,但不逃避为正义而牺牲;希望得利,但不做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与人结交很亲密,但不勾结;言谈雄辩,但不玩弄辞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嘴里能够谈论礼义,自身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珍宝。嘴里不能谈论礼义,自身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器具。嘴里能够谈论礼义,自身不能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工具。嘴里说得好,自身干坏事,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人敬重国家的珍宝,爱护国家的器具,使用国家的工具,铲除国家的妖孽。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君子穷困而不丧失志气,劳累而不苟且偷安,面临祸患而不背弃平时坐席上说的话。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没有一天不在这样。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出自《荀子·大略》)

【译文】君子的学习就像蛇、蝉等脱壳一样,很快有所改变。所以他走路效仿,站立效仿,坐着效仿,他摆什么脸色、讲什么话、用什么口气都效仿。不把好事留下不做,不把要问的事拖过夜。

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所以说:君子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看作光荣;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乐意地告诉他知识。小人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会把向他学习看作为卑鄙;没有才能,那么别人就不愿意告诉他什么。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君子宽宏大量,但不懈怠马虎;方正守节,但不尖刻伤人;能言善辩,但不去争吵;洞察一切,但不过于激切;卓尔不群,但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但不粗鲁凶暴;宽柔和顺,但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但待人宽容。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真心实意地坚持仁德,仁德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仁德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能感化别人了;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就会变得理智,理智了,就能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就能改造别人了。改造感化轮流起作用,这叫做天德。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推崇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百姓都知道春、夏、秋、冬变换的时期:这些都是有了常规因而达到真诚的。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君子地位尊贵了,而内心仍很恭敬;心只有方寸之地,但心怀的理想却很远大;能听到、能看到的很近,而听见、看见的东西却很远。这是为什么呢?是君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这样。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出自《荀子·不苟》)

【译文】别人所厌恶的,我也厌恶它。对那富贵的人一律傲视,对那贫贱的人一味屈就,这并不是仁人的感情,这是奸邪的人用来在黑暗的社会里盗取名誉的做法,用心再险恶没有了。所以说:“欺世盗名的不如偷窃财物的。”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出自《荀子·天论》)

【译文】楚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子有上千辆,并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吃豆叶、喝白水,并不是因为他愚蠢。这都是时势命运的制约造成的。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出自《荀子·天论》)

【译文】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退步。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出自《荀子·天论》)

【译文】人的命运取决于天,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礼义。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出自《荀子·天论》)

【译文】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

【译文】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昌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灭亡而不存在。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荀子·哀公》)

【译文】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根据近世来了解远古;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是小人。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不肯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的不肯侍奉贤能的,这是人的三种祸害啊。

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不顺从,背后又毁谤,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对各种事物的界限加以区别没有比确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确定名分没有比遵循礼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礼法没有比效法圣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

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圣人为什么不能被欺骗呢?这是因为:圣人,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推断事物的人。所以,他根据现代人的情况去推断古代的人,根据现代的人情去推断古代的人情,根据现代的某一类事物去推断古代同类的事物,根据流传至今的学说去推断古人的功业,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去观察古代的一切,因为古今的情况是一样的。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所以君子把善言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言拿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出自《荀子·非相》)

【译文】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博闻多识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这叫做兼容并蓄之法。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出自《荀子·礼论》)

【译文】具有生命,是人一生的开始,死去而亡,是人一生的终结。人的一生始终都善美,那就是完全掌握做人的道理了。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出自《荀子·宥坐》)

【译文】行善的人必有好的结果,作恶的人必有灾祸的报应。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出自《荀子·王霸》)

【译文】如果君主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都会做得十分周详;如果君主喜欢什么都管,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出自《韩非子·二柄》)

【译文】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出自《韩非子·二柄》)

【译文】楚灵王喜爱细腰,结果国内有许多甘愿挨饿的人。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出自《韩非子·扬权》)

【译文】去掉太过分的吃喝玩乐,身体才会不受损害。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出自《韩非子·扬权》)

【译文】使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捕捉老鼠,都是发挥各自的特长,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规矩既设,三隅乃列。(出自《韩非子·扬权》)

【译文】规矩法度一经制定,其他各个方面就可以妥善安置。

腓大于股,难以趣走。(出自《韩非子·扬权》)

【译文】小腿比大腿粗,就很难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