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20186900000004

第4章 中国文化市场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刘飒,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王强王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全国30个直辖市、省以及自治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设立对数线性函数,对其经营规模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文化市场的经营机构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本文从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扩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专业化联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市场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一、 引言

规模经济一直是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马歇尔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的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的《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书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规模经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443-456页。(Economies of Scale)这一概念,他还用“规模经济”这一概念来解释报酬递增现象。规模经济理论的发展依次经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阶段。这些丰富的规模经济理论以及研究规模经济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规模经济,但是由于基于机器大工业这个时代背景,这些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工业制造业,而对文化产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的产业其规模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较少。随着文化产业等服务性产业在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凸显,以及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为此,对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和紧迫。

国外有不少的学者和专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经济性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Di Noto and Merk(1993年)运用产出、收益以及就业乘数等指标测算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对爱达荷州的经济影响。研究显示,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对爱达荷州的总产出、税收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Di Noto,Michael J,and Lawrence HMerk1993Small economy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the arts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7:41-53Gazel and Schwer(1997年)设计了一个关于产出和就业的经济学模型测算摇滚乐队在1995年对拉斯维加斯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成千上万来参加音乐会的观光者带来了极好的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Gazel,Ricardo C,and Keith RSchwer1997Beyond rock and roll: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Grateful Dead on a local economy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1:41-55Bryan et al(2000年)在1997年研究了艺术和文化产业对威尔士的经济影响,对于产出、劳动力和收益等部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一个较好的研究工具。Bryan,Jane,Steve Hill,Max Munday,and Annette Roberts2000Assessing the role of the art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in a local econom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32:1391-1408Florida(2002年)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于文化产业对当地城市的影响,把投入—产出分析运用到更广泛的当地文化产业领域,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创意劳动力作为一个动态有活力的因素对于城市增长的贡献率。Florida,Richard2002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New York:Basic BooksDavid Throsby(2004年)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范畴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不但考虑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关注这些部门以及与其他产业类型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David Throsby,2004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a Cultural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Law,and Society3:188-204

现阶段,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是从经济学和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占总体研究成果的比重还是比较小。虽然数量上没有太多的优势,但是研究者们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王婧(2008年)通过对比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四国的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分析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必要,并基于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政府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的回归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各地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正向显著因素,文化产业的当地财政扶持对增强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作用并不显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统计与决策》,2008(3):111-113。冯子标、王建功(2008年)提出文化产品的特征以及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是发挥文化产业经济影响力的基础。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包括工业、服务业以及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冯子标、王建功:《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94。王乾厚(2008年)通过应用生产函数构建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乾厚:《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8):76-87。屈学书、黄解宇(2008年)从山西省文化消费、山西省文化产业投资与山西省GDP的关系出发,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提出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应先从文化消费入手,通过文化消费来促进文化产业投资,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屈学书、黄解宇:《以文化消费推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科技和产业》,2008(4):17-19。目前,国内从规模经济的角度阐释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文章只有少数的几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李铁宁等人的《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模式创新》李铁宁、罗建华、向洪光:《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模式创新》,《经营与管理》,2008(6):25-26。,张其友的《出版企业规模经济程度的度量》张其友:《出版企业规模经济程度的度量》,《出版发行研究》,2008(9):53-56。。所以,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经济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得出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同时也对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一种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二、明确分析问题、选取数据指标、建立模型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作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市场典型代表,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对它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为了便于研究,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关于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定义标准作为本研究主体的概念范畴。即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由以下统计调查对象组成: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机构、民间职业剧团、个体演职人员、时装表演队、歌舞娱乐场所、歌舞厅、舞厅、卡拉OK厅、餐饮卡拉OK厅、其他娱乐场所、综合性娱乐场所、音像制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单位、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画廊、画店、美术品公司、艺术品经纪代理机构和艺术品展览评估机构等。

(一)提出问题

规模经济理论研究的是企业的产出和适当组合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一般含义是,当用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产出,或者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时,就存在着规模经济。在许多经验研究中,生产函数把产出y作为仅有两种同质的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函数:y=f(L,K)。在某些情况下,在点(L,K)处,生产函数显示出如下三种情形(如图1):

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若f(λL,λK)=><λf(L,K),对所有的λ>1:

图1三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内部规模经济被解释为在一个正则拟凹的齐次生产函数,如果各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则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性,可以认为存在规模经济;如果各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小于等于1,则认为不存在规模经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投入和产出模型。因此,本文的问题是文化市场的经营机构的产出(选择主营业务利润指标)的增速是否超过规模增大(选取从业人员数和实收资本指标)的增速?

(二)样本和指标选取

样本选取的范围为全国各地区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因为单个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获取比较困难,而文化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是以整个区域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整体情况为样本的,而且选取这样的指标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规模经济测算更为全面。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7》。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不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工业企业一般以生产、制造、加工、装配为主要经济活动,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则是以经营为主要业务,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以及相关文化服务;2会计核算标准不同。工业企业以生产成本为主,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则是以经营成本为主。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关于指标的选取,以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产出为被解释变量,用主营业务利润指标(R)表示。解释变量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规模,用从业人员数(L)和实收资本(K)来测量。

表1全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产出和规模因为西藏的数据缺失,所以在统计中予以剔除。

分地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主营业务利润(单位:千元)从业人员数(单位:人)实收资本(单位:千元)

北京7192917150839812

天津13587910965411170

河北260752371351021328

山西51780926403999350

内蒙古21665725074185102

辽宁31091750075274519

吉林703239342691805524

黑龙江34039731242604751

上海2605081716566125323

江苏1513734796103286018

浙江1422734803412665391

安徽433154531591067671

福建533384593092138481

江西704147520802560441

山东684221707132272641

河南574865431561475417

湖北618051493891091196

湖南496447494631198950

广东18608871672225059627

广西408414560261865191

海南7626111241283740

重庆332917322391142905

四川959321912832790991

(续表)

分地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主营业务利润(单位:千元)从业人员数(单位:人)实收资本(单位:千元)

贵州22532219067573972

云南548311643521310712

陕西527762369292062181

甘肃21659918582320933

青海566359488301

宁夏1034999616161892

新疆23418626226339971

(三)假设及模型建立

假设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存在规模经济。即模型假定Ho 为:随着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的扩大,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也就是在F值显著的条件下,检验β1+β2是否大于1。

按照前面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lny=α0+β1lnl+β2lnk+ε。α0、β1、β2为模型的回归参数,ε为残差。

三、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2006年度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进行规模经济的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式:

lny=-09758+0624lnl+0528lnk

t:(34542)( 50514)

R2=08921F=1115591

首先,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修正的拟合优度R2=0884,这表明,文化市场的经营机构总产值的对数值的884%的变化可以由从业人数L和资产K的对数值来解释。接着,进行T检验。要检验的假设:Ho:β1=0,Ho:β2=0;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t0025(27)=2052,t1=34542>t0025(27)=2052,t2 =50514>t0025(27)=2052,所以lnl、lnk对lny都有显著的影响。0624表明从业人数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总产值的弹性,0528表明资产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总产值的弹性。然后,进行F检验。要检验的假设:Ho:β1=β2=0 ,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5(2,27)=335F=1115591>F005(2,27)=335,所以拒绝Ho,因此,认为lnl、lnk联合起来对lny有着显著的线性影响。从弹性系数来看,β1+β2=0624 + 0528=1152>1,所以模型的分析结果支持假设,即文化市场的经营机构存在着规模经济。

四、 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 结论

本文基于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直辖市、省以及自治区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经营规模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得出文化市场的经营机构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结论。而且,在资产保持不变时,从业人数每增加1%,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总产值将增加0642%;当从业人数保持不变时,资产每增加1%,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总产值将增加0528%。

(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规模经济的意义

在《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市场结构”,“打破地区、部门分割,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国家集中培育几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如演出集团、音像集团、影视集团、文化旅游集团、艺术品经营集团等。”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有条件的可组建多媒体文化企业集团。”通过上述文件列举,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持一种积极的推进态度,而且从战略层面上非常重视市场力量。之所以要提升文化产业的产业态势,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文化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可以实现群体的竞争优势以及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1微观层面的意义

对于单个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而言,发展规模经济可以节约平均生产成本,继而,在既定产品价格水平条件下提高产品资金利润率,同时,还能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广泛运用,由此带来结构优化以及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大大提高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劳动生产率,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2宏观层面的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规模经济能够促进产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这种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上,还表现在合作上。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劣势。这样就会使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不但保证了自身的生存,而且在整体层面上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合理地利用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继而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更趋向于合理,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一大批规模经济型文化产业企业的形成,可以造就大企业、大集团的诞生,甚至可以产生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文化企业(国外知名的文化集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影响力。所以,发展规模经济对当前中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模经济以规模扩大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方式。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实现与不断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在现阶段,发展规模经济应该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的优化路径选择之一。

(三)政策建议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规模经济能够加强文化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要想实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规模经济。第一种是积极利用规模经济的本质要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市场的规模呈现扩大趋势的基础上,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不断增加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线,扩大营业场所,增加劳动人数,增加资产总量,最终实现生产规模扩大;第二种是积极拓展规模经济的外部效应——进行资产存量的调整,使资源的市场份额由分散改为集中,达到资源和市场在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途径实现的主要方式是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进行兼并和联合;第三种是积极提升规模经济的价值含量——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此实现规模经济。(如图2)

图2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规模经济政策路径演示图

1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途径之一——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扩建

目前,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扩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有国家财政拨款、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自我积累、社会集资等,在目前国家财力不足,资金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情况下,大多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的动力来源只能是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自我积累。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资产增值状况最终反映了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发展能力的高低,反映了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向规模经济性迈进的基础能力。改造和扩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不仅针对建立初期就不符合规模效益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而言,而且那些依据当时条件建立的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项目,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低于适度规模标准。因此,不断扩大规模成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支持力度。国家投资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对那些资金需求巨大,个别文化市场经营机构难以独立承担,短期效益不明显的基础产业,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这些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提供深厚的物质基础。

当然,任何一个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仅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从事投资是难以达到适度规模要求的,它必须通过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手段,形成相应的资本集聚机制,将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满足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扩大规模的要求。

2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途径之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专业化的联合

专业化和联合化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联合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专业化分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联合的扩大和深化。因此,生产联合作为一种资本聚集方式,是规模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联合是指在文化产业生产、流通、科研、服务等各个领域中,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以优势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以此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建立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专业化联合体系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挖掘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体系的闲置生产要素的方式增加人才、物力和财力的实际投入量,组织起大批量的生产体系;第二步,以协作的方式使单位产品耗费的生产要素得到节约,降低生产要素投入率,通过节约生产要素的单位使用量而使生产配量在总体上得到扩大;第三步,在不改变单个规模的状况下,通过“区域联合”“产业集聚”的方式,使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体系相对集中,使各个分散经营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纳入到统一有序的经营过程中,形成强大的联合生产力,促进大规模文化市场生产体系的建立。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专业化联合体系的形成,促使企业内部深化专业化分工,产生科层体系等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有利于培育共同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统一组织销售,有利于知识外溢,使整个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效率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3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途径之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也是实现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创新思维,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机制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培育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经济增长的“自然认可机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和追求科技进步,他们会成为自觉推动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该充分正视和理解这一原理:将经济增长与利润的追求相结合,让经济增长从价值和利润那里获得动力与活力。政府和社会应该承认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追求利润的合理性,鼓励他们积极创造财富。要依法保护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财产安全,保护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生存空间。二是要积极培育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经济增长的“政策支持机制”。完善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是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尤其是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进行调节和扶持,综合考虑不同企业的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大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消除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尤其是社会、民间和个人资本为主体)的经营壁垒,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产业空间。

五、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本文的逻辑起点设置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认为规模经济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能否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是越大越经济,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会随着规模经济的扩大化效率越高?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条规律:规模收益会由于大企业管理困难而出现减少。企业越大,为了给中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执行这些决策所必须的批准手续,它的行政机构就必定越大越正规。庞大的机构必定较不灵活——政策不能经常变化,还要细心加以控制。乔治:《施蒂格勒价格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53-154页。具体而言,如果中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企业规模过大,就会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增加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决策失误。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企业规模过大也可能使得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企业规模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增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的作用也因此会被管理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上升而抵消。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总是有限度的,当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那么,如何确定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的适度规模呢?这也许会成为下一个研究命题。

参考文献:

1Selwood,Sara,ed2001The UK cultural sector:Profile and policy issues London:Policy Studies Institute

2Throsby,David,and Christopher Madden2001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visual arts industry in Australia Working paper no1,Visual Arts Industry Guidelines Research Project,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2001。

4\[美\]因特里哥特、博德金、萧政:《经济计量模型、技术与应用》(第2版),李双杰、张涛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阿伦、杨格:《报酬递增与技术进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2期。

6 张永生:《厂商规模无关论——理论与经验证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法\] J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 卡利斯·莫瑞斯、克里斯多弗·R·托马斯:《管理经济学》(第六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 孟晓驷著:《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