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管子》学生活
2018800000040

第40章 小称(2)

管子说:“修治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此相互对待。就不会对人犯下过失。如要尝试怨恨和争利,傲慢不逊待人。自身将难以保全。伟大啊,恭逊敬爱之道!有吉事可以此祭慰祖先,有凶事可以此居丧凭吊,大到用它治理天下而不必增益,小到用它修治一人而无需减损。如果将它推行到国都、中原各国和蛮夷之地,以及禽兽昆虫,都能由它决定治乱兴亡。用它润泽自身则会显荣,将它抛弃则受耻辱。只要切实修行它而不懈怠,即使是蛮夷之民,也可以受到感化而使其友爱;若抛弃它,即使是兄弟父母,也可以丧失亲情而互相仇恨。所以,是否实行恭逊敬爱之道,在身体上可以决定爱和憎,在名声上可以决定荣与辱。它能改变事物的名和实,如同天地一样伟大,因此先王把它称作道。”

管仲患病,桓公前往慰问,说:“仲父的病已经很重了,不忌讳地说,假如此病不愈,您有什么话要教诲我呢?”管仲回答说:“您不来找我,我原本也打算去找您的。不过,我还是担忧您不能照我说的话去做。”桓公说:“仲父叫我向东,我就向东;您叫我向西,我就向西。您对我的教导,我怎敢不听从呢?”管仲整理了一下衣帽,起身说道:“我希望您能远离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易牙以烹饪事奉您,您说只有蒸婴儿的肉还没尝过,易牙就蒸了他的长子给您品尝;按人之常情,没有不喜爱自己儿子的,而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可放弃,能热爱您吗?您喜欢女色又爱妒嫉,竖刁就把自己阉割了,为您管理内宫;按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而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珍惜,能爱惜您吗?公子开方事奉您,十五年不回家看望父母,齐、卫之间,用不了几天的路程;按人之常情,没有不孝敬自己双亲的,而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能敬爱您吗?我听说,弄虚作假不可能长久,掩盖虚伪不可能长远,活着不做好事的人,死时也不会善终。”桓公说:“好吧。”

管仲去世,已经安葬。桓公憎恶这四人的作为,于是罢免了他们官职。可是,驱逐了堂巫后,桓公得了鬼魂附体的怪病;驱逐了易牙后,他感到食不甘味;驱逐了竖刁后,内宫混乱不堪;驱逐了公子开方后,朝政得不到治理。桓公说:“唉!圣人原来也有犯错的时候。”于是又召回了四人。一年之后,四人发难,把桓公围禁在一间屋里不让出入。有一个宫女,从洞里钻进去,来到桓公的住所。桓公说:“我饥饿难耐想吃东西,我口渴难忍想要喝水,却无法得到,为什么呢?”宫女回答说:“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这四人把齐国瓜分了,道路已有十天不通了。公子开方把七百册户口给了卫国,因此得不到食物了。”桓公叹气说:“唉!原来如此啊!圣人的话还是有远见啊!死者地下无知则已,若是地下有知,我哪有脸面在地下与仲父相见啊!”于是拿来手巾,裹头而死。桓公死了十一天,蛆虫爬出了屋门外,外面的人方知他已经死了,于是用杨门板将他草草下葬。桓公之所以死去十一天,蛆虫爬出屋外而无人收殓,是因为他最终没有听从贤人的忠告。

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曾一起饮酒,饮到酣畅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何不起身为我祝寿呢?”鲍叔牙捧杯起身说:“愿您不要忘记流亡莒国的日子,愿管仲不要忘记被囚鲁国的日子,愿宁戚不要忘记车下喂牛的日子。”桓公离开坐席再拜说:“我与两位大夫如能不忘记先生的忠告,国家就必定不会发生危亡的事情。”

活学活用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这句话的现代汉语顺序应该是“患身不善,毋患入莫知己”。意思是一个人害怕的应该是自身不够完美,而不要老是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立身处世,在得不到赏识、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不要只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首先考虑自身是否还有欠缺之处。该篇中说:“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丹青藏在大山里,美珠藏在深渊中,但因为它们有特殊的用途,人们总能够把它们发现。因此只要自己确定有过人之处,就不愁得不到别人的赏识。怨天尤人是毫无用处的。

苏秦是洛阳人,他们家以做小买卖为生。苏秦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不甘心再走父辈的生活道路,因此苏秦长大后没有去经商,而是外出求学,跟从著名的鬼谷先生学习。苏秦学习的内容是纵横家的游说之术。鬼谷先生掘地为坑,让苏秦站在坑中练习演说。有一天,苏秦在坑中演说,把鬼谷先生说得泪下沾襟。鬼谷先生觉得苏秦已经学成,就让他下山。

苏秦下山之后,踌躇满志,自己认为这下可以游说诸侯、获取富贵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苏秦就决定到秦国去游说秦惠王。苏秦向秦惠王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策略,但秦惠王并不欣赏,苏秦并不甘心,又连续给秦惠王多次上书,但秦惠王一直没有采纳。苏秦随身带的钱都花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在秦国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回家。当在外面碰壁失败的苏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挑着书箱、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回到家里时,家人给他的却是冷漠无情。他回到家里,妻子不搭理他,继续织布;嫂子不给他做饭;亲生父母也不理睬他。苏秦非常难过,但他没有怪这个势利、缺少温情的家庭,也没有埋怨秦惠王。他思索造成这种窘况的原因,认为是自己的本领还不够高明,游说诸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

苏秦要努力来和命运、家庭、社会抗争。他决定发愤苦读,提高自己的本领。苏秦打开了他所有的书箱,找到一部姜太公写的《阴符》,书里面讲的都是一些韬略和智谋。苏秦每日伏案诵读,选择精要之处反复加以钻研,领悟其中的道理。苏秦每天都读到深夜,困了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伤口的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上。苏秦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到真本领,游说列国君主,让他们拿出金银财宝来招待我,获取将相那样尊贵的地位。经过整整一年的刻苦努力,苏秦的本领大有长进。他决定再次出发,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秦王既然不采纳苏秦的主张,苏秦也就不再把秦国当做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他决定游说其他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苏秦先从燕国开始,因为燕国地处北方偏僻之地,国力弱小,惧怕日益强大的秦国来攻打它。苏秦给燕王分析,秦国要攻打燕国,需要越地千里,跋山涉水,最关键的是必须要经过赵国的领土。赵国是燕国南面的屏障,赵国对于燕国的安全而言,地位极其重要。若赵国攻打燕国,燕国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因此燕国要想保障国家的安全,就必须结交赵国这个盟友。苏秦的这番分析十分深刻透彻,燕王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就给苏秦很多金银财宝和马匹车辆,派他到赵国去和赵王缔结盟约。苏秦来到赵国,赵王非常隆重地接待了他,和他谈的非常投机。赵王很赏识苏秦,封他为武安君,授给他国相的大印,送给他一百辆大车、一千匹锦缎、一百对璧玉、一万镒黄金,让他去游说各国诸侯。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的君主都相继被苏秦说服,同意合纵抗秦。这样苏秦成为纵约长,挂了六国的相印,地位显赫,一时天下没有人能与他抗衡。

苏秦成名之后,有一次路过他的家乡洛阳。他的父母听到消息后,连忙清扫屋子,修整道路,安排好乐队,摆下酒宴,全家人到郊外三十里的地方迎接他。苏秦到来后,妻子不敢抬头,只是偷偷看他的脸色,恭敬地听他说话;嫂子爬到苏秦面前,连续拜叩了四次头,向苏秦赔礼道歉。苏秦说:“嫂嫂,你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谦恭呢?”他嫂子说:“因为您现在地位尊贵而且有很多钱啊!”苏秦长叹了一声,说:“唉!一个人在贫困潦倒的时候,连父母都不认他;一旦大富大贵了,连亲戚们都要敬畏他。可见人生在世,地位和财富,是不能小视的!”

智慧金言

苏秦一味追求金钱富贵的人生观我们并不赞同,但是他对待失败的态度的确值得我们肯定。面对失败,苏秦没有怨天尤人。他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自己的本领还不够高超,因此发奋苦读,最终获得了成功。苏秦的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