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管子》学生活
2018800000062

第62章 形势解(3)

统治人民如同父母,人民则会亲附爱戴;用纯朴敦厚治理他们,将利益实惠给予他们,即使不说亲抚爱民,人民也会亲顺君上。统治人民如同仇敌,人民就会疏远君上;不用纯朴敦厚治理他们,不将利益实惠给予他们,奸诈虚伪一起兴作,即使说亲抚爱民,人民也不会亲顺君上。故说:“亲近本国的人,仅凭夸夸其谈于事无补。”

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招徕远客而亲近国人,关键在于内心。所谓夜行,指的是心行。能做到心中行德,天下就没人能跟他一决高下了。故说:“只有内心修德的人,才能独得治国之功。”

作为君主而危害人民,作为父母而暴虐子女,作为臣下而不忠君上,作为子女而不孝双亲,这四点是人的巨大过失。有巨大的过失在身,即使有小的善行,也不被称为上贤良。所谓平隰,指的就是低洼之地,即使有小的土坡,也不能称为高峻。故说:“洼地上的山坡,哪里算得上高峻呢?”

作为君主而施惠人民,作为双亲而慈爱子女,作为臣下而忠诚君上,作为子女而孝顺双亲,这四点是人的高尚操行。有高尚的操行在身,即使有小的过失,也称不上不肖。所谓大山,指的是山中的高地,即使有小的沟谷,也称不上深幽。故说:“大山中的沟谷,哪里算得上深幽呢?”

诋毁贤人叫做“訾”,吹捧不肖叫做“誓”。若这两种人被任用,那君主的圣明就会被蒙骗,诋毁和吹捧的言论就会兴作。使用这两种人图谋大事,不但做不成事情,反而会招致祸患。故说:“诋毁好人而吹捧恶人的人,不能委以重任。”

圣明的君主谋虑事情,必定为天下打算,这叫做深谋远虑。深谋远虑则国内享受恩泽,恩泽施及天下,后世子孙可以长期地享受功效而且受益颇多。故说:“深谋远虑的人,可以与其共商天下大事。”

圣人总是选择能说的话然后再说,总是选择能做的事然后再做。苟且得到了利益,之后必定会有危害;苟且得到了快乐,之后必定会有忧患,这样的事圣人不会做。圣人说话时必定考虑它不到的一面,做事时必定考虑它忧患的一面。故说:“见识高远的人,可以与其共议治国之道。”

小人,常常用歪门邪道来讨好别人,取悦君主而苟且享乐。贪求利益而苟且偷安。像这样的人,得利虽快,而祸患来得也急速,因而圣人总是将这种行为摒弃不用。故说:“若他是个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人,离去了就不必再召回。”

办一件事而使天下得到长远的利益,叫做目光远大。目光远大则受益者众多,行为德义则影响深远。故说:“目光远大的人。具有远见卓识。”

上天的材器伟大,因而能覆盖万物;大地的材器伟大,因而能承载万物:君主的材器伟大,因而能兼容万物而使百姓信赖。故说:“才华横溢的人,众人都会信赖他。”

尊贵、富裕、显荣,使人民乐于归顺,君主没有不想得到它的。因而想要人民感怀自己,必定要修行道德而不厌倦,这样百姓才能感怀他。故说:“想要别人受到感化,定要施予恩德而不要厌倦。”

圣人做事,必定先看它是否符合义理,必定考虑它是否可行。符合义理则去做,不合义理则终止;可以为之则去做,不可为之则终止;因而他做成的事情,常自视为珍贵。而小人做事,不看它是否符合义理,不考虑它是否可行;不合义理也去做,不可为之也去做,因而他做成的事情,都不能依靠。故说:“轻而易举求得的事情,不值得依赖。”

圣人对事情是否允诺,必定先看它是否符合义理,必定考虑它是否可行:符合义理则允诺,不合义理则拒绝;可以为之则允诺,不可为之则拒绝:因而他的承诺无不信实可靠。而小人对不合义理的事也允诺,对不可为之的事也允诺,只要开口就必定允诺,因而他的允诺未必信实可靠。故说:“山盟海誓承诺的话语,不值得信任。”

对一家之事谨慎处理,一家就能治理得好;对一乡之事谨慎处理,一乡就能治理得好;对一国之事谨慎处理,一国就能治理得好;对天下之事谨慎处理,天下就能治理得好。因此谨慎处理的事情小,治理的范围就小;谨慎处理的事情大,治理的范围就大。故说:“谨小慎微的人,不会成就大器。”

大海不排斥水流,因而能成就其广阔;高山不排斥土石,因而能成就其巍峨;明君不厌恶人民,因而能成就其众多;士人不厌恶学习,因而能成就其圣贤。挑食,多数人都感到厌恶;劝谏,是为了君主平安;饮食,是为了使身体强壮。君主厌恶劝谏则不能稳固地位,人若挑剔食物则不会身体健康。故说:“挑剔食物的人,不会养壮身体。”

说话就谈论道德、忠信和孝悌,这种言论不会被废弃。上天公平而无私。无论美恶无不覆盖;大地公平而无私,不管大小无不承载;不被废弃的言论,同样公平而无私,不论圣贤和不肖之徒无不运用。因而不被废弃的言论,与天地一样公平而无私。故说:“能信守不废弃的言论,必定能成就顶天立地的事业。”

明君处理事物,总是发挥长处,避免短处,因而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昏君却不知事物各有长短,总是一味追求事物的完备。考虑确定事物,辨明弄清礼义,是人类的长处却是猴子的短处;而攀高入险,是猴子的优势却是人类的劣势。用猴子的优势来对人类求全责备,因而使政令被迫废弃而职责难以恪守。故说:“从三仞高的悬崖上坠落,对人来说是遭遇大难,对猿猴来说却能悠然畅饮。”

明君行事,总是发挥圣人的智慧,使用众人的力量,而不是亲力亲为,因此总能事情成功而福运到来。昏君总是只凭自己的心智,而不借圣人的智慧;总是依恃自己的能力,而不靠众人的力量;总是专横武断,而不听劝谏的言论,因而总是事情失败而祸事降临。故说:“骄矜傲慢,自以为是,这是行为处事的祸端。”

马,是用来骑在旷野奔驰的,即使不在旷野奔跑,也要喂养马匹,而不能松懈;人民,是用来防守作战的,即使不防守作战,也要治理安养人民,也不能松懈。故说:“即使不去旷野,也不能把马丢弃。”

天生四季,地生万财,养育万物而不索取。明君与天地相匹配。教导人民遵守天时,劝勉人民从事耕织,以改善人民生活,而从不自夸功劳,私贪利益。故说:“能够给予而从不索取的人,有如天地般的伟大。”

懈怠懒惰,以这种态度事奉君主则不忠,以这种态度事奉父母则不孝,以这种态度做事则不会成功。故说:“懈怠懒惰的人则一事无成。”

用规矩确定方圆则能成功,用尺寸度量长短则能准确,用法度治理人民则安定。因此做事不违背情理,就能成功如神助。故说:“勤奋努力的人则事事成功。”

事奉君主不尽力要受惩罚,事奉双亲不尽力则是不亲,受业求学不加倍努力则没有成就。早晨不求上进,晚上不见成果。故说:“早晨忘记要做的事,晚上肯定没有收获。”

内心诚信则拥有美名,修行谨敬则尊显荣华。内心不诚则讨得恶名,修行懈怠则污辱产生。故说:“邪气侵入身体,正色便会衰退。”

作为君主,不明白以君臣义理去规正臣下,那么作为臣下也就不懂得以为臣之道来事奉君主。故说:“君主不像君主,则臣子不像臣子。”

作为父亲,不懂以父子义理去教导管束儿子,那么作为儿子就不明白以为子之道来事奉父亲。故说:“父亲不像父亲,则儿子不像儿子。”

君臣亲近,上下和睦,万民和谐,于是君主有令则人民执行,有禁则人民无犯;君臣不亲近,上下不和谐,万民不和睦,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说:“上下不和睦,政令就行不通。”

言论信实,举止庄重,衣冠整齐,则臣下严肃;言论轻慢,举止轻浮,衣冠不整,则臣下轻率。故说:“君主衣冠不整,接引客宾就不严肃。”

规则,是万物的程式;法度,是万民的准则;礼义,是尊卑的标志。因此,行为合乎规则就能有令即行,不合规则就会有令不行。故说:“君主进退失去礼仪,国家政令就难以执行。”

作为君主,温良宽厚则人民爱戴,整饬严肃则人民敬畏;人民爱戴则会亲顺,敬畏则会效力。人民既亲顺又效力,这是君主的当务之急。故说:“既慈爱又威严,国君之道才能完备。”

君主能安定人民,则事奉君主如同事奉父母,于是君主有忧则人民分忧,君主有难则人民牺牲;若君主视人民如粪土,人民就不肯效力。于是君主有忧则人民无忧,君主有难则人民安逸。故说:“不施予欢乐就无人替你分忧,不养育民生就无人为你牺牲。”

人民之所以防守作战而至死不辞,是因为君主对人民施恩丰厚。因此,君主厚施恩惠则人民报效丰厚,君主薄施恩惠则人民报效微薄。薄施恩惠而索取太多,则君主不能得到臣下的效力,父亲不能得到儿子的孝顺。故说:“君主不肯施恩予民,百姓就无人来报偿。”

道,能扶持万物,使其生长,各自完成其生命历程。有人用道来治乡,有人用道来治国,有人用道来治天下。故说:“道的内涵是相同的,而运用起来却有所不同。”

修得道而用它治理一乡,便能使父子相亲,兄弟和顺,规正习俗,使人民感怀君主,使人民安土重迁,成为一乡的主干,这就是治乡的人才。故说:“有人修得道后而善于治乡,这是治乡的人才。”

人民追随有道的人,就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就像寒冷的人渴望衣服,就像酷热的人渴望阴凉。因此有道之人则人民归顺,无道之人则人民离弃。故说:“失去了道,没有人肯来归依他;修得了道,没有人愿意离开他。”

道,是用来改造自身而达到正理的。因此道在身则言语自然顺畅,行为自然中正,事奉君主自然忠诚,侍候双亲自然孝顺,对待他人自然懂理。故说:“只要道存在,自身就与之同化。”

上天之道,盈满而不外溢,兴盛而不衰退。圣明的君主效法天道,尊贵而不骄矜。富有而不奢侈,行理而不怠惰,因此能长守富贵,久有天下而稳定。故说:“能够使国家繁荣富强,是因为顺应了天道。”

明君能够拯救天下祸患,安定天下危难。拯救祸患安定危难,必定依靠民众齐心协力,然后才能付诸行动。所以说:“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是因为顺应了人道。”

土地宽广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军队强大,这是强盛的国家。即使已经强盛,倘若不以仁德与恩惠来安定,不用法度和策略来治理,国家将不成其国,人民将不成其民。故说:“违背了天道之规,即使满溢也必然会干涸。”

臣下不亲顺君主,百姓不相信官吏,上下背离而不和睦,即使原来安定也必然要危亡。故说:“君臣上下不和睦,即使安定也必然会危殆。”

君主拥有天道,以此统治人民,民众则全心事奉君主,因此能保持富贵而长久称王天下;君主丧失天道,民众则离心离德而不愿顺服,因此君主危殆而不能长久称王天下。故说:“想要主宰天下却失去了天下之道,必定不能主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