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是轻重专论的第四篇论文,也是《轻重篇》中的第十五篇。
作者将轻重之术运用于政治外交上,借利夺利,获取全胜。比如鲁梁两国弃农织绨的故事,莱莒两国弃农砍柴的故事,楚国弃农捕鹿的故事,代国弃农捕狐的故事,和衡山国弃农造械的故事,一个个精彩有趣,在历次事件中,管仲都施展了同样的计谋,即运用轻重战略、借用他国所长而巧取制胜,从而使对手延误了农时,粮价奇高而陷于被动;进而使齐国最终夺取了贸易大战的胜利,大批钱财轻而易举流入齐国,使齐国牢牢把握了经济的主动权,又在政治上迫使对手臣服齐国。这些故事足见管仲超人的智慧、胆识和魄力,虽然基本通过对话形式完成,但叙述颇为生动,将败君最初的得意与最终的失意揭示得淋漓尽致。
再有,管仲还通过修剪路旁树枝的办法,解决了“三不归”的老大难问题,用这个看似并不惊人的办法改变了百姓钱粮匮乏的穷困现状,使人民在生活上得以自救。这其中蕴含的道理简单而又深刻,绝非寻常之人所能悟到,若不是一个懂得轻重理财之术而又熟谙生活世事的人,是根本不会懂得并实践的。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虙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虑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黄帝作,钻鐩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黄帝之王,童山竭泽;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始民知礼也。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夏人之王,外凿二十,鞣十七湛,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泾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薮: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殷人之王,立阜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合阴阳,而天下化之。”公曰:“然则当世之王者何行而可?”管子对曰:“并用而毋俱尽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帝王之道备矣,不可加也。公其行义而已矣。”公曰:“其行义奈何?”管子对曰:“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公其弱强继绝,率诸侯以起周室之祀。”公曰:“善。
注释
虙戏作:“虙戏”即指伏羲。黄帝作:据文意,“黄帝”应作“燧人”。
原文
桓公曰:“鲁梁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曰:“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絏而踵相随,车毂龆,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公曰:“诺。”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注释
绨:古代一种质地光滑而厚实的丝绸。线矫:据王念孙之说,“絏绒”应作“曳”,意为“拖着”。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也。”桓公曰:“诺。”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清中而浊,应声之正有以给上,室屋漏者得居,墙垣坏者得筑。公召管子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齐者,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者,以其不蛸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拊枝而论,终日不归;归市者亦惰倪,终日不归。今吾沐涂树之枝,日中无尺寸之阴,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彼臣归其三不归,此以乡不资也。”
注释
室屋而不居:“居”应作“治”。民被白布:“白”同“帛”字。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莱莒与柴田相并,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以为币,重莱莒之柴贾。”莱君闻之,告左右曰:“金币者,人之所重也;柴者,吾国奇出也。以吾国之奇出,尽齐之重宝,则齐可并也。”莱即释其耕农而治柴,管子即令隰朋反农。二年,桓公止柴,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金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外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注释
芊:楚地名,为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原文
桓公向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壹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桓公曰:“诺。”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注释
代国:古国名,位于今河北蔚县附近。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即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辨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注释
令其买再什以上:据文意,“买”为“贾”字之误,意为价格。
译文
桓公问管子说:“轻重之术该如何实施呢?”管子回答说:“自从伏羲治国以来,还没有不用轻重之术就能成就王业的。”桓公问:“此话怎讲?”管子回答说:“伏羲治国执政,创造八卦以呼应阴阳,建立九九乘法之术以符合天道,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神农治国执政,在淇山的南面种植五谷,于是九州人民懂得了吃粮食,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燧人氏治国执政,钻燧取火,烹熟肉食,百姓食用后不再得胃病,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黄帝称王之后,砍伐山木枯竭水泽;虞舜称王之后,梵烧杂草,斩杀群害,为民兴利,修筑社庙祭礼土地,使用树木建造闾巷,从此百姓才懂得礼节。在黄帝虞舜时代,百姓没有怨恨而不服,普天下都得以教化。夏人称王之后,开凿二十条大川,疏通十七条大河,并疏通三江的水流,开凿五个湖泊,引导四条小河的水流,以测度九州的高地,治理九片大泽;从此百姓才懂得城郭、门闾和房屋等建筑,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殷人称王之后,修建圈栏,驯养牛马,为民兴利,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周人称王之后,遵循八卦,调和阴阳,从而使天下得以教化。”桓公问:“那么当世的君王该怎样做才对呢?”管子回答说:“可以兼收并蓄,但不能完全照搬。”桓公问:“此话怎讲?”管子回答说:“帝王之道已经相当齐备,无以复加了,您只需奉行仁义就可以了。”桓公问:“该如何奉行仁义呢?”管子回答说:“天子年幼孱弱,诸侯十分强大,不向天子朝贡。您该削弱强大的诸侯,使绝嗣之国得以延续,率令诸侯复兴周室的统治。”桓公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