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鬼谷子学处世跟菜根谭学修身
2027400000016

第16章 看清周围情势,不扯逆风之帆(1)

竞争谋略的根本不在于力气,而在于看清周围情势。利用形势所产生的力量去做事,就能够以弱胜强。社会复杂多变,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隐藏自己,等待时机。只有把握好进退的分寸,根据情势灵活应对,才能顺利达成目的、赢得成功。

巧攀贵人,借势上青云

所谓靠上“贵人”易成事,即是说,在社会交往中如能结交一些比自己有实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将会对自己日后在社会上办事、在仕途上发展、在商场上赚钱等方方面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经常跟一些有价值的人保持来往,有助于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鬼谷子认为:“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意思是,凡是感情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大家可以一起成功;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又密切的,必然一同受害。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人的一生如果结交了“贵人”,就可以患难与共,帮助自己的事业成功。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能力出众的人,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助益。一个聪明的人知道,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时候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成目的,这就需要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每个身在职场的人,如果能找到贵人相助,他们轻轻一点拨,你从此就可能一路上升。其实生活中是不缺贵人的,他们可能就是朋友、同事、长辈,或是仅仅萍水相逢的人。

章子怡近几年大红大紫,星途一帆风顺,她的成功有来自贵人提携的因素。张艺谋无疑是她事业上的第一位贵人,1998年,还在中戏读书的章子怡参与张艺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选角,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令人羡慕的“谋女郎”。

如果没有张艺谋的发掘,章子怡无法一举出人头地。另外,如果没有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提携,她也无法在好莱坞发光发热。章子怡曾在媒体上表示:“当初斯皮尔伯格先生邀请了众多知名女星参与选角,能受他赏识我感到非常幸运。他虽是知名导演,却在拍片过程中给予我无限信任和鼓励,让我少走很多弯路。”除此之外,徐克、李安、王家卫等国际名导都是她的贵人,如果不是这些名家联手推捧,也许章子怡今天不会那么熠熠生辉。

章子怡的成功有多种因素,但其中离不开“贵人相助”。因此,实力固然重要,但贵人相助也不可或缺。有贵人相助,成功就会变得简单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贵人,并博得他们的信任和赏识是成功的重要步骤。

也许你正一穷二白,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开创自己的事业,那么你不妨试着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使自己成为一流人物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要积极设法与站在优势地位的人交往,并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和精华,这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必将大有助益。有心者要常去结交那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当你变成他的圈子里的人后,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你自己本身也会自发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

安徒生是一个穷鞋匠的儿子,但是他却能积极主动地接近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当他从报纸上得知某位大人物的行踪时,他会先了解其具体情况,然后冲上去,把自己介绍给他:“我现在的情况很窘迫,我很希望得到您的帮助。”用这种方法,他敲开过当时丹麦歌剧皇后的门,敲开过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主任和院长的门。就这样,在被拒绝过无数次之后,他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在皇家歌剧院伴唱的差事,并在不久后获得了一位大学校长的全额高等教育资助。本来毫无背景的穷孩子,就这样一步步向上流社会迈进。

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运气都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在一个人头上。贵人的提携也是一样,有些人之所以能受贵人的喜欢,在于他们身上有一些特殊的个性。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沟通能力强,并且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想引起“贵人”的注意,就要瞅准机会适当地表现自己,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领略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

所以,聪明的人赶紧“有所作为”吧!写信,发邮件,参加“贵人”常参与的社交活动,或通过直接、间接的介绍,这些都可以作为与之相交的可行方法。只要你态度真诚,手法高明,你一定会进入他的圈子里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妨试试“巧攀贵人”这一招,用贵人的力量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使自己由弱变强,快速发展。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指的是借时势之力成就大事的道理。“时势”中的“时”,就是时机成熟与否的问题。时机成熟了去做某件事就容易成功;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容易徒劳无功。所谓“势”,就是“力”之顺逆与难易之比较。势顺而用力易,势逆而用力难。

鬼谷子说:“益损、去就,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意思是,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等行为,都可以依据阴阳来驾驭。面对阳气,就活动、前进,面对阴气,就停止、闭藏。万事万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法则生存、进化、发展,相互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所以“顺势而为”才是最佳选择。

认清形势,利用形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去做事,就会省力省心,名利双收。“借势发挥”是借别人的势力而强大自己的一种策略。势力强大的时候乘势反击固然值得肯定;势力单薄的时候,善于借势反击更令人赞叹。

曹操依附袁绍时就是一种“借势发挥”。袁绍看到曹操和黄巾军厮杀而内心高兴,他觉得必须对曹操加以利用,通过曹操使自己的势力伸展到黄河以南,使冀、青、兖三州连成一片。所以他热心地加封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当然明白袁绍的如意算盘,但他势力比袁绍弱得多,也必须利用袁绍,至少不能违逆袁绍,否则,袁绍打董卓不行,但对付他刚开张的那点人马却是不费气力的。因此,曹操很乖巧地接受了袁绍给他的职务,做起了东郡太守,并将治所从濮阳迁到东武阳,又趁机举荐鲍信为济北相,以为自己的羽翼。从这一举动看,曹操已有了明确经营兖州、青州的意向。

公元192年夏天,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刘岱死后,州中无主,东郡人陈宫即对曹操说:“今兖州没了首长,无法执行王命,请让我去州里说说话,让您来接任兖州刺史。如您得了兖州,也就有了争天下的资本了。”

就这样,曹操便不费一兵一卒地得了兖州。从此,他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无论何时,顺势而为都极为重要。顺势,如同顺水行舟,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回报。反之若逆势,就像逆水划船,纵然百般努力还可能一无所获。纵观历史,我们发现那些能干大事的人无不是识大势,知进退。何时该做何事,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他们心中都有数,这样的人物胸有韬略、眼光高远,因此行事不慌,最终一举成就功业。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得知樊哙有谋反之心,很生气,就派陈平骑马去传达命令,让周勃代樊哙指挥军队,并立即在军中把樊哙斩首。

陈平、周勃奉命出发。在路上,陈平对周勃说:“樊哙是主上的故交,且是至戚。平楚之功,他也最大,不知主上听了何人谗言,忽有此举。一旦主上气消,或许后悔。兼有吕后从旁搬弄,难免归罪你我二人。以我之见,你我不如拿住樊哙,绑赴朝廷,或杀或免,听凭皇上自己处置。”周勃同意了。

陈周二人来至樊哙军中,喝令将樊哙拿下。樊哙正要喧闹,陈平忙走至樊哙身边耳语几句,樊哙才肃静地任由任陈平押返回京师。

行至中途,汉帝刘邦便已病故。陈平暗自庆幸先前未斩樊哙,否则怎么向吕后交代。原来,当时的西汉中央政权内部权争激烈,以皇后吕雉为代表的外戚吕氏,力图取代开国老臣,控制军政大权。汉高祖刘邦年老多病,将不久于世。在此情况下,有心人首先要考虑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存在下来,然后才能谈到其他方面。陈平之所以不杀吕后的妹夫樊哙,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果然不出陈平所料,吕后一见陈平回来,急忙怒询樊哙的下落。陈平暗自得意,表面上却边拭泪边答道:“臣知樊侯本有大功,不敢加刑,仅将樊侯押解来都,听候主上亲裁。”吕后一听陈平未斩樊哙,心中大喜,即将怒容收起。又见陈平涕泪交流,忠君情义溢于言表,顿生哀怜之心,便重重嘉奖了他,让他随伴惠帝去了。

对形势有准确把握,才能料事于先。人只有认清形势,并抓住相应的机会,才能使自己消灾免祸,有所收获。

时与势处处存在,关键在于人的判断能力,所以,我们应学会审时度势,看准某一事物在将来会向何处发展,抓住现在的时机采取行动,根据不同的时势作出巧妙的安排,争取做出成功之局。比如,一个大公司推出新业务后,必然存在许多新的之前没有注意到或无暇顾及的盈利点。善于借势的人,就会先由大公司开拓市场,而自己却轻松地跟着他们来赚钱。所以,密切注意大公司的行动以及所引起的市场新变化,是“借势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果你能领会巧借天时、借势而上的道理,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捕捉时机,积极行动。认清形势,对形势有准确把握,并采取相应的方式为自己造势,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

激流则隐,治平则出

社会复杂多变,谁都无法随心所欲,所以,适当了解和运用捭阖术是很有必要的。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要闭藏自己,等待时机。

鬼谷子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这道出了智者做人的诀窍——隐藏不露。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明智者都深知此中的奥妙。

鬼谷子认为:“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意思是,当世道不需要改造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改造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当时局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有智慧的人在此情况下是不会迎着风头上的,他们懂得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静观事态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

王猛出生于东晋时期,他为人谨严庄重,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可是当时却没有明主赏识他。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亲自率兵攻打前秦,并节节胜利,直逼长安。东晋军队的出现,让隐居山林的王猛再一次热血沸腾,于是他穿着布衣前往桓温的大营面见桓温。在一番交谈后,桓温深知王猛有盖世之才,于是拜王猛为高官督护,希望王猛能同他一起南归东晋朝廷。面对桓温的邀请,王猛深知只有明君圣主,他的才华才能够得以施展,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才能得以发挥。如果对将要追随的这位领导者和东晋朝廷的环境不加以分析,而是一味追随,那么他终将事倍功半,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正是经过这样的再三权衡,他决定放弃这次出山的机会,因为他考虑到在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政权由谢、庾、王、殷等大族轮流把持的东晋朝廷,就算是桓温这样的枭雄也是备受排挤的,更何况他一个桓温的幕僚,如果同桓温南归,他顶多只能是一个桓温倚重的幕僚而已。王猛最终谢绝了桓温的美意,没有随东晋大军南归。他的这一远大目光和敏锐的判断力为他的成功奠下了伏笔,也足以值得今人加以借鉴。

不久,一个更好的机会出现了,前秦主苻健在桓温退兵后不久就病死了,其子苻生继位。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群臣在他的治下可谓惶惶不可终日。而前秦宗室中的英才苻坚,却正谋划着一场政变,取苻生而代之。就在这期间,王猛经人推荐认识了苻坚。二人一见如故,苻坚把王猛留在自己身边。之后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而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参赞军国大事。从这以后,王猛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舞台,他满腹的经纶,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这一年,王猛33岁。

经历了一番励精图治的改革,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也有了与群雄角逐的资本,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便统一了北方,连年战乱、百姓颠沛流离的混乱局面有所缓和。

王猛生活在山河破碎、烽烟四起的乱世之秋,能够隐居华阴山中。然而,他身隐而心不隐,静观时局发展,洞察事态变化,择明君适时而出,从而成就了辉煌人生。

在顺境中,会面对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定要坚决果断地把握机会,大踏步前进;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战和阻碍前进的不利因素,你一定要懂得进和退的选择。张良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他不但工于谋天下,也善于谋自身,处处表现得激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毫毛。

鬼谷子说:“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圣人知道事务已经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的时候,明哲保身才是上策。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善于退与善于进都是一种谋略。善于激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暂时隐匿踪迹,待机而动。就是说即使退也要做到主动、自觉,不露声色地壮大实力,以便时机成熟时,再度奋进。可见,这种退不是逃跑,而是下一步进的准备和前奏。只有这样的退,才称得上是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