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2033700000016

第16章 日语中的“反复”与“惯常” (2)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完整体和持续体均可表示反复,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简言之,越具体的事件越倾向于使用持续体,越抽象的事件越倾向于使用完整体。如在(38)中,「言う」表示特定主体高频率反复发生的行为,这时使用持续体;在(39)中,行为「一応と言う」高频率反复发生,进而形成了一种习惯,成为动作主体的一种特征,这时使用完整体;而在(40)中,动作主体也进一步抽象化,此处的「言う」不是具体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泛指所有人的行为,因此通常使用完整体而很少使用持续体。

(38)もう??自己中って影響されますか?同僚の男性が、奥さんが自己中だとよく言っているのですが、結婚して、5.6年かな??彼もホントに自己中になってきてるんです。(Yahoo!知恵袋)

(39)君たちは、知らない間に、「幼児語」をたくさん使っています。 君のなにげなく話している言葉から、「幼児語」をなくしていけば「大人語」になります。 君は「一応…」とよく言います。 「一応」は、幼児語です。 幼児語というのは、責任のがれするための言葉です。(20代で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50のこと)

(40)「寝る子は育つ」とよく言いますが、本当ですか?(Yahoo!知恵袋)

3.2双重视点

工藤真由美(1995)、李宇明(2002)、陈前瑞(2008)等学者均提出过类似观点:反复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在微观层面,表示单个事件(sub-event)的反复(呈离散状态的点);在宏观层面,表示整体过程(macro-event)的持续(呈连续状态的线)。例如,对于「毎朝ジョギングをしている」这一表达方式来说,从微观的角度看,是把每一次晨跑看作单个行为,表现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该单个行为非限量地反复发生,表现在时间轴上是间隔分布的无限多个点;而从宏观的角度看,反复发生的单个行为构成了一个整体过程,该过程不间断地持续,具有持续性,表现在时间轴上是将这些离散分布的点看成一条连续不间断的线。

在与反复有关的主要词汇手段中,时间名词表示的是单个行为发生的时间、周期、场合等,这里暂不赘述。在表示反复的时间副词中,各成员也并非匀质,其性质不尽相同。有的表示微观层面的反复义,有的表示宏观层面的持续义。具体而言,表示频率的副词和仅表反复的「いつも」表示微观层面的反复义,「常に」「絶えず」等表示宏观层面的持续义。仅通过(41)和(42)似乎很难看出「常に」和「絶えず」表持续,因为在这两句中,「常に」和「絶えず」均可与「いつも」和「よく」等表示反复和高频的词替换,而「いつも」和「よく」表示的是微观层面的反复义。

(41)かつての内藤は一種の中毒ではないかと思えるほど常にコーラを呑んでいた。練習の前に呑み,後に呑み,減量中ですら呑んだ。(沢木)

(42)自然の中を行く旅においても、我々は絶えず自己自身に出会うのである。(三木)

以下两例则更能体现「常に」和「絶えず」表持续的语义特征。在这两句中,谓语动词「感じ続ける」提示了所表事件的持续性,能修饰该类谓语动词的只能是「常に」和「絶えず」等表持续的副词,而不能是「いつも」和「よく」等表反复或频率的副词。

(43)それだけでなく,現在はすでに異国となってしまったそれらの土地に対して,常に一種の郷愁のようなものを感じ続けている。(五木)

(44)そのテクノロジーも社員も、そして顧客も私は大好きだ。この事業には絶えず特別な思い入れを感じ続けていた。(ジャック?ウェルチわが経営)

反过来,当谓语动词为完整体的有界动词(bounded verbs)时,由于有界动词的语义内部包含自然终止点,使得完整体的该动词无法表示持续,因而只能受「いつも」和「よく」等表反复和频率的副词修饰、限定,而不能受「常に」和「絶えず」等表持续义的副词修饰、限定。例如「行く」是一个有界动词,其语义内部包含的自然终止点为“到达目的地”,该终止点使「行く」这一动作自行停止,无法继续延续,因此我们可以说「健康のためにいつも/よくジムに行く」,却不能说「健康のために常に/絶えずジムに行く」。

有一点需明确指出,尽管「常に」和「絶えず」表示持续,却不同于「ずっと」等词。其区别为:「常に」和「絶えず」出现于反复的表达方式,表示宏观层面的持续义,因此不用于一次性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件;而「ずっと」等词仅用于一次性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件,从形式上看,该类句中通常会出现表明事件发生具体时间的成分。例如以下两句中的「ずっと」均不能替换为「常に」或「絶えず」,而(43)和(44)中的「常に」与「絶えず」也不能替换为「ずっと」。

(45)「それで二月からこの夏までずっと暮らせたの?」(沢木)

(46)森川に誘われて新橋でのみはじめたのが六時半頃で、それから四時間以上もずっと飲み続けているのだが、まだ酔いは体の外側だけでとまっ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した。(椎名)

3.3抽象的时间结构(潜在性)

表示反复的谓语形式均具有抽象的时间结构。比较以下两个句子:「今朝ジョギングをしていた」和「毎朝ジョギングをしている」。前者表明了动作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在该句中为「今朝」,换言之我们可以在时间轴上明确标出这一时间,因此该表达方式具有具体的时间结构,或具有现实性(actuality)。后者表示动作行为是不断反复发生的,我们只能说“跑步这一动作行为每天早晨都发生”,却不能明确指出某一次动作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因为该句表示的并不是某一次具体的、特定的动作行为,而是动作行为发生的规律性或可能性,我们说后者具有抽象的时间结构,或具有潜在性(potential)。

表示反复的谓语动词具有抽象的时间结构,但不同的情形其抽象程度也不尽相同,如(34)和(35)的抽象程度就较低,换言之,更接近于具体的时间结构。

观察“时间结构”与“时间副词”、“反复的语义类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有这样的倾向 :从“时间副词”的角度来看,越是表示低频的词,其修饰限定的事件越倾向于有具体的时间结构;反之,越是表示高频的词,其修饰限定的事件越倾向于有抽象的时间结构;仅表反复的「いつも」和表示宏观持续义的「常に」等,通常仅修饰限定时间抽象程度高的事件,在形式上表现为句中通常不会出现表示较短期的时间成分;从“反复的语义类型”来看,惯常性反复的时间抽象程度较高,非惯常性反复的时间抽象程度较低。

上述内容可归纳为下图,从图上看,越靠上的部分越倾向于表示惯常性反复,其时间抽象程度也越高,到了「いつも」和「つねに」的阶段,基本上仅表示惯常性反复,「つねに」位于最上端,还可表示完全超越时间限制的普遍真理或一般特性 ,也具有最为抽象的时间结构。

三、日语中的惯常

惯常表达方式一般表示习惯性、规律性或恒常性的行为。从语义类型和句式特点来看,可分为“惯常性反复”、“特定主体的特性”和“一般特性”,与反复相比其内容较为简明单纯,因此在各小节中一并讨论每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等。

(一)惯常性反复

习惯性或规律性的行为通常是长期反复发生的,因此与惯常相关的表达方式中首先应包括惯常性反复,该部分内容详见2.2.1。

(二)特定主体的特性

前文曾提到,与一次性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件相比,表示反复的谓语动词具有抽象的时间结构,如果该时间结构进一步抽象,则发展为表示“特定主体的特性”的表达方式。该表达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谓语动词为非过去的完整体形式「する」,一般表示动作主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性”,如兴趣、嗜好、习性等;动作主体为特定的人或物;句中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成分。

例如在(47)中,动作主体为「うちの猫」,该句表示的是该主体在饮水方面的习性。在(48)中,「ヨーロッパでは」表面看表示场所,实际上暗示了动作主体「ヨーロッパの人」。当然,这里的动作主体为某一特定主体的集合,后面的「日本人」亦是如此。该句表示该主体在饮食方面的习惯。

此外,这两句中均不会出现时间上的限制成分,如期限、周期、频率等,如果加上时间限制成分,则变成反复的表达方式,如「うちの猫、この頃/毎日/よくお水飲むのに手で飲む/飲んでいるんだけど」。

(47)うちの猫、お水飲むのに手で飲むんだけど???これって変ですよね?お水に手を入れて、手についた水を舐めるんですよ。(Yahoo!知恵袋)

(48)「ヨーロッパでは、猪(の肉)を煮て食べる。日本人はそれを薄く切って生まで食べる」(すし?寿司?sushi)

(三)一般特性

反复的表达方式在时间上进一步抽象,即失去期限、周期、频率等时间上的限制,则变为表示某一特定主体的性质,如果继续抽象,即主体从某一具体、特定的人或事物变为泛指该类所有的人和事物,则成为表示“一般特性”的表达方式。该表达方式的特征有两点与“特定主体的特性”相同,即谓语动词为非过去完整体的形式以及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与“特定主体的特性”不同的是,主体不是具体、特定的,而是进一步抽象化的。例如在(49)中,「こども」不是指具体哪一个孩子,而是指“孩子、儿童”这一总体概念;与此相同,(50)中的「人間」也不是指具体哪一个人,而是指全体“人类”。

(49)「こどもは乳を飲む。おとなは酒を飲む。どちらも人間を大きくするものだ」(項羽と劉邦)*

(50)「人間ってやつは常に自分を律してないと、さまざまな誘惑に負けてしまうんだ。」(非情連鎖)

前文指出,一般特性的表达方式不受具体时间的限制,但在(51)中有「秋」这样的时间成分出现,我们认为该句可以这样理解:「秋」并不是在时间轴上标出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具体范围,而是表明事件发生的条件,即“到了秋天”或“在秋天”树叶才会变黄。

(51)秋、木の葉が赤や黄色になります。(日本語教材図書館)

以下3个例句中的谓语动词相同,均为「飲む」,但分别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52)中的「飲む」表示反复,其主体为特定主体「ぼく」,可以受「毎晩」等时间成分的修饰、限定;(53)表示特定主体的特性,其主体为特定主体「わたし」;句中没有时间限制成分;(54)表示一般特性,其主体为抽象化的主体「人間」,不能受时间成分的限制。

(52)「昨夜、キタ?クラブで会うたのやろう」「会いましたよ。ぼくは毎晩あそこで酒を飲んでいますから」(機密文書)

(53)「それでは、よし。受付のサリーがいろいろ教えてくれるはずだ。ひとつ大切なことを覚えておいてもらいたい。わたしはコーヒー中毒でね、熱いのをブラックで飲むんだ」(真夜中は別の顔)

(54)あるとき、「人間は水を飲む」っていう、とんでもない法則を(笑)発見するわけです。これから世界的にお酒の飲まれる量は減っていくだろう。(経済ってそういうことだったのか会議)

四 、“反复”与“惯常”的关系

某一动作行为长期反复发生便可视为一种习惯,即惯常性行为。惯常性行为通常是非限量重复的,因此惯常可以很自然地由反复来表示。在汉语、英语等其他语言的研究中,有时会见到“反复”和“惯常”两种说法混用的情形,其界线并不十分明确。在日语中,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如下图所示,左边的圆表示“反复”,右边的圆表示“惯常”。反复由“非惯常性反复”和“惯常性反复”构成,通常较短期的、低频的、不规律的反复被视为非惯常性反复,而较长期的或无时间范围限制的、高频的、规律的反复被视为惯常性反复。惯常由“惯常性反复”、“特定主体的特性”以及“一般特性”构成。当某一动作行为长期、稳定地反复发生,便成为动作主体的一种习惯,如果动作主体进一步抽象化,即从某一特定主体变为该类的全体成员,那么这种习惯也就成为该类的一般特性,可见,“非惯常性反复→惯常性反复→特定主体的特性→一般特性”在语义上是连续的。从时间限制成分来看,非惯常性反复通常有较短期时间的限制,惯常性反复则无时间范围上的限制或仅受较长期时间的限制,而特定主体的特性以及一般特性不仅没有时间范围上的限制,而且也不受表示周期、频率等成分的限制。从谓语动词的时体形式来看,非惯常性反复和惯常性反复存在“时”上的对立(过去时与非过去时的对立),不存在“体”上的对立,或者说体对立趋于中和。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观察到这样的倾向:非惯常性反复由于表示较短期内的事件,从时间结构上看其现实性较强,因此更倾向于使用持续体(「シテイル」或「シテイタ」);而对于惯常性反复来说,完整体和持续体的对立中和的倾向则更为明显。特定主体的特性以及一般特性既不存在“体”上的对立,也不存在“时”上的对立,在时体形式上永远为无标记的非过去完整体,即「スル」的形式。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惯常性反复”是“反复”与“惯常”的交集,且无论在反复的范畴内还是惯常的范畴内,惯常性反复都是核心部分,因此在忽略非主要成员(反复中的“非惯常性反复”、惯常中的“特定主体的特性”与“一般特性”)的情况下,的确可以把“反复”与“惯常”视为一体,但毕竟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所以明确二者的界线与关系还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本文考察了日语中反复与惯常的表达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日语中没有专门表示反复的语法形式——反复体,只能由完整体或持续体借助语境或时间名词、时间副词等词汇手段的帮助来表示反复的语法意义。其中,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在表示反复义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语义类型来看,反复可分为惯常性反复和非惯常性反复。一般来说,时期长、频率高、有规律的反复为惯常性反复,而时期短、频率低、无规律的反复为非惯常性反复。

第三,日语中的反复有以下主要特征:完整体和持续体的对立趋于中和;若以双重视点观察反复,则在微观层面呈现反复义,在宏观层面呈现持续义,「いつも」及表示频率的副词凸显了微观层面的反复义,而「常に」「絶えず」等副词凸显了宏观层面的持续义;反复具有抽象的时间结构,即具有潜在性。

第四,惯常的表达方式由惯常性反复、特定主体的特性、一般特性构成。这三者在时间结构的抽象程度上呈递增趋势。

第五,惯常性反复是反复与惯常表达方式的交集,也分别是二者的核心部分。当忽视二者的非核心成员时,可粗略将二者视为一体。

在类型学的视野下观察反复,日语中的反复与汉语、英语等其他常用语言相比,有何共性与个性,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Comrie, Bernard. Aspect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 陈前瑞.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 李宇明.汉语复叠类型综论[J].汉语学报,2000a(1).

[4]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b.

[5] 李宇明.论“反复”[J].中国语文,2002(3).

[6] 孙佳音.现代日语时间副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 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とテクスト―現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5.

[8] 須田義治.現代日本語のアスペクト論[M].東京:ひつじ書房,2010.

[9] [中]孙佳音. 時間副詞イツモとツネニについて[J].日中言語研究と日本語教育,2012(5).

例句出处:

国立国語研究所.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日本語教材図書館

CD-ROM 版新潮文庫の100 冊,1995

外山善郎『SIC』(コーパス)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