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一颗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赖于雨露的滋养和阳光的哺育。而一个婴儿能否成为栋梁之才,则与他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这个环境既包括物质上的适度充裕,也包括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和培养。
1.关在“花房”里的淘孩子
武功:让孩子如野草般自由成长。
心法:“无菌环境”是滋生软弱的摇篮。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对父母来说,看着一个不点儿的小人儿从只能眨巴着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世界,到在大人的扶持下迈出无力但坚定的第一步,再到某一天突然清晰地喊出了“爸爸、妈妈”,发觉孩子一天天地进步,对父母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幸福事儿。可幸福持续着,烦恼也随之而来。孩子的好奇心太强了,很多父母都生怕孩子将他们蔓延滋长的兴趣毫无选择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投入到父母无法控制和不想让孩子过早去触及的那些内容上。因此,很多父母就开始费尽心机地给淘孩子营造着花房,并连揪带拽地将流连于阳光和草地中的孩子关到父母自认为安全的花房中去,孩子没有哭得凄凄惨惨,因为他们在还没有意识到阳光、雨露以及自由对成长是多么重要;父母也不会深思“花房”对孩子的成长有所不利,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给予孩子的,一直都是最好和最完美的。
“现在的世道是坏了!”父母朋友们在这样慨叹的同时,在心中怀念着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那个“纯净”年代,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水总是很清,空气中似乎总是充满着泥土的芳香,可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那就是物质和精神的极度匮乏。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身体倍儿棒,衣食无忧,但信息的泛滥使得父母对孩子精神的健康不得不怀着质疑态度……
家长的初衷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管理的方式和尺度,似乎总是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入手,定格在了成长长河中的某个时间段……田震在歌中这样唱道: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那象征着爱情的玫瑰,最美艳的时候就是它铿锵开放的时刻,而生命的怒放,前提就是得饱经风雨的洗礼。
朋友小远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她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她儿子的成长趣事:
“现在的孩子,特别能做(zuo阴平,意思就是整事儿)!”小远儿子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感叹中开了头。小远7岁的儿子卫卫,在幼儿园即将“毕业”的时候,向爹妈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我和小朋友们要互写同学录!”小远和老公在窃笑孩子小大人般的想法时,也痛快而认真地满足了儿子的要求。星期天的时候,小远便带着儿子去文具店,让儿子自由挑选了一本带有奥特曼图片的同学录,星期一的时候,儿子便兴致勃勃地扛着同学录去了学校。经过几天的传写,儿子的同学录终于完成,小远和老公也好奇地想看看这些豆大的小人儿究竟能写出什么样的祝福语录。这一看不要紧,小远和老公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那些歪歪扭扭的稚嫩笔迹,内容却叫人瞠目结舌:
“希望你的头发永远帅气逼人。”
“做人难,做个好男人更难!”
“记住,以后不要叫我老林,女人是不希望被叫老的。”
“你是偶最稀饭的朋友,希望偶们能考进同一所学校,酱紫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整本同学录上,这样的话语处处可见,小远深感触目惊心,便急切地询问着儿子这些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儿子满是困惑地回答着母亲像查户口一样的问询,而小远也从儿子的描述中听不出这些孩子有任何不当之处。最后,小远很纳闷地问了一句:“你们这些小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话呢?”儿子不解地回答道:“我们平时就是这么说话的呀!”
说大人话的孩子,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处于各种媒介的狂轰滥炸中,家长是防不胜防,你能要求他不和你认为的“坏孩子”玩耍,但你没办法阻断他和媒介的联系。因此,想给孩子营造那种绝对的“无菌环境”是绝对不可能,也不必要。父母只要尽到监督和引导的责任,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行为。每个经历过成长的人,想必都对自己那个充满好奇与猜测的岁月记忆深刻,即便是那些现在已为人父母的人们,谁能说自己小的时候不好奇父母的秘密?没偷偷翻看过爸妈明令禁止去看的那些书?没跟着爸妈口中的坏孩子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我们受过的很多“教育”,其实就是在现在家长很不放心的圈子里和活动中完成的,结果能有几个人因此而“失足”的呢?社会学家把孩子所在的这个他们乐意融入的同龄群体,定义为孩子重要的早期社会化场所,这里流行的行为、语言和文化,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条件之一。因此,对于孩子的世界,要给予充分理解和信任,因为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别在管理中把孩子发展的梯子都统统搬走。
其次,经历就是经验。没有谁的成长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成长过程是需要一些经验作为引导和智力支持的。孩子的经验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父母给孩子直接灌输的那些他们自己总结和体会过的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形成和稳固了的经验。两方面的经验相比而言,后者较前者更为有效和深刻,因为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体会才更为深切、记忆才更加深刻、思维才会历练得更为完整和理性。这个过程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每天都处于充满细菌的环境之中,身体的防御系统和健康体魄都是在从小到大和各种细菌不停的战斗中发育、成熟并壮大起来的,身体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小病的侵入,但每病一次,人体就获得了相应的抵御能力,健康的体魄也由此而形成。因此,自然的成长环境对孩子而言,是充满着细菌但是也有绝对的营养,在“度”的范围内,多见识一些东西,会给孩子像注入疫苗一样注入宝贵的免疫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益处多多。
2.打造适合淘孩子成长的环境
武功: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心法:家长是孩子的环境。
刘竟在转到薇子班上前,已经转战过四所幼儿园了。当刘竟爸爸开着“别摸我”(BMW宝马)把儿子送到薇子班上时,面对着薇子困惑的目光,幼儿园园长欲言又止,但薇子已经从刘竟那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桀骜眼神中,瞄到了一点点不和谐的端倪。
从小养尊处优的刘竟绝对不是个孤傲的孩子,来学校的第一天,就和班里的小伙伴打成一片,玩儿得热火朝天,小威身为自己错怪刘竟感到懊悔不已。可第二天的时候,刘竟就因为和小朋友抢滑梯把隔壁小班的一个孩子从滑梯上推了下来,那个孩子凄厉的哭声响彻校园——这就开始了,薇子心里暗暗想道。
刘竟爸爸来了,看望了摔伤的孩子,赔了钱,道了歉,当然,这道歉的对象里有薇子。当刘竟爸爸诚恳地对薇子说出给老师添麻烦的时候,薇子很是意外,因为每次学生在学校出了事情,不管是谁的过错,家长第一个抱怨的,往往就是老师。经过家访,薇子近距离接触了刘竟的家庭。刘竟爸妈在刘竟出生后不久就离婚了,然后,刘竟妈妈搭乘着飞往美国的飞机去了大洋彼岸,而小小的刘竟,只好跟随爸爸生活。刘竟爸爸开着两家餐饮公司,不算家财万贯,但在当地也小有实力,繁忙自不必说,所以刘竟从小就是在那么多个小阿姨的抚慰下长大。再后来,爸爸再婚,刘竟长大,爸爸自觉对儿子有很多的亏欠,便对儿子格外地“好”,刘竟也就有了诸多娇纵和小毛病。他暴力,往往几句话不对就上手打人;他常常撒谎,开始的时候是用谎言周旋于爸爸和小妈妈之间,后来就开始学会用谎言周旋与爸爸与学校之间;他总是偷窃,虽然家庭殷实,可他却总是喜欢通过自己的双手从别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些原因,刘竟频频转学,刘竟爸爸如是说:“为这个孩子,我也很苦恼啊!每次闯祸了,回到家来我就打他,狠狠地打他,打着这个不成器的东西,我比他还疼!”
瑞典教育家艾伦凯曾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刚出生的孩子好比是一张白纸,心灵纯洁得毫无芥蒂,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家庭作为孩子启蒙的学校,对孩子性格培养和品德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孕育着孩子不同的本性,这样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三大环境中,家庭环境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成长环境,因为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进入和最长期接触的。当还没有语言能力的孩子用哭泣表达着自己的意愿和情绪时,其实他们真正寻求的是安全感。蒙台梭利说,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关爱,才能具备健全人格、心智、道德。爱是儿童成长的背景,而父母,成为孩子成长的环境。
教育学家们这样阐述适合孩子们成长的环境:
首先是民主、平等、和睦、欢快的人际环境。孩子作为这个环境中应享受平等对待的一员,既不应该被娇宠,也不应该受冷落。孩子在犯错时,会受到公正的评价与合理的指责,但信任永远都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当孩子进步时,会受到客观赞扬与适度褒奖,但夸奖永远有理有据,不模棱两可;当孩子徘徊在十字路口时,会受到诚恳而富有建设性的引导和建议,但何去何从,主动权永远在孩子手上,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得力的军师,睿智、冷静、客观,在孩子身旁摇动着羽毛扇。
其次是丰富、有效、细致、睿智的智慧环境。智慧是需要启迪的。教育专家曾说过,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成为天才与否,关键在于对潜力的开发程度。不要认为孩子乐于从事的那些大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些危险的活动仅仅是因为淘气,对孩子来讲,这很可能是激发他的想象力、促进其智慧成长和提升孩子创造意识的原动力。孩子经常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脑袋撞到物品而倒地大哭也是常有的事,但这些遭遇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最好的教训和经验。
再次是坚韧、乐观、诚实、向上的意志环境。孩子意志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家庭决定的,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被父母的品格潜移默化着。父母的性格和意志,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境场,生活在这个环境场中的孩子,就会乐于接受并融入这个场中。孩子有的时候会不顾父母反对坚持拆开他感到好奇的玩具;孩子在闯祸后面对着父母的怒火与训斥嬉皮笑脸,这些行为看似让人生气,可后面却蕴含着孩子品格上的魅力。
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刻,家庭打在人身上的烙印,无论是什么样子的,都深入骨髓。因此,父母们要格外注重孩子成长环境的营造。
3.在平和的气氛中建构淘孩子品格
武功:品格是需要用爱陶冶的。
心法:感受比言传更有说服力。
“杰瑞,马上就要下雨了,妈妈等会儿才能回去,你帮妈妈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杰瑞妈妈在电话里反复叮嘱着儿子。儿子懂事的答应着,还一个劲儿地问妈妈要不要自己打伞去把超市采购的妈妈接回来。妈妈去的超市离他们家有一段路程,妈妈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嘱咐儿子不要出门,只在家等着自己回来就好。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绚丽夺目的彩虹。杰瑞妈妈闻着泥土的芬芳,踏着潮湿和泥泞走进自家院子。刚进大门,就看到晾衣绳上空空如也,“这小子还能靠得住!”杰瑞妈妈高兴地想着。可当杰瑞妈妈拧开家门的把手时,她就彻底傻眼了。大厅的长廊上,早上晾晒的衣服杂乱的堆放在那里,同时堆在一起的,还有杰瑞爸爸养在院子里的那几盆花。更让杰瑞妈妈崩溃的是,她还看到一排细密的泥脚印向着卧室的楼梯延伸过去,而那排脚印的主人,显然就是每天给他们看守院落的大狗——英雄。
“杰瑞!”妈妈大声喊道,没有回应。杰瑞妈妈又大喊了几声,可儿子还是没有动静。杰瑞妈妈气急败坏地跟着脚印冲上楼去,走进儿子卧室,看到儿子正搂着英雄躺在柔软的大床上酣然入梦。英雄身上的毛已经干透,但新换的床单上,还是能明显看出干掉的水渍。看到这一幕,杰瑞妈妈顿时火气全无,只好无奈地苦笑着。
傍晚的时候,杰瑞醒来了,带着英雄走出房间,看到妈妈正蹲在地上,用抹布一点点地擦洗地面上的泥脚印和花盆掉落的泥土痕迹。杰瑞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对着妈妈欲言又止。
“你为什么把花盆和英雄都弄到家里来?”妈妈问道,态度温和得出乎杰瑞意料。小杰瑞挠挠脑袋,小声说道:“我怕他们淋湿了?”“哈哈,原来是这么回事?”看妈妈笑了,杰瑞胆子大了些,便接着跟妈妈说道:“我到院子里收衣服,风刮得好大,爸爸的花花都吹歪了,英雄在它的房子里一动不动,他们都要死掉了,他们被雨淋得好可怜,我就把他们都弄到屋子里了。”看着杰瑞满脸认真的样子,杰瑞妈妈觉得儿子可爱极了,便收起了笑容,也一脸严肃地对儿子说:“杰瑞,对于你今天的表现,妈妈要提出表扬。但是你也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太妥当,你知道是哪里吗?”杰瑞小心翼翼地问道:“是因为把地板总脏了吧……”妈妈笑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很高兴你能那么热爱动物和植物,有时候保护他们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总把他们置于保护之中,像今天的大雨,就是在爸爸的花花和英雄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过大的风雨可能会让他们死掉,可适当的风雨磨练,却能让他们更加茁壮。”
孩子的品格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孩子到了能够辨别对错、分辨美丑的时候,也就到了孩子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品格教育包括哪些方面?这说起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没有什么必须要求父母去遵守的条条框框,但人之所以为人,一些基本品质还是在人们心目中约定俗成,比如说诚信、尊重、责任、公平、关怀、独立、慷慨、爱等等。对于孩子这些品格的教养,“谆谆教诲”未必行得通,因为那个总是蓬乱着头发、伸着一双脏兮兮小手、一头扎进自己世界的小捣蛋鬼未必有时间、有兴趣去搭理你,因此,淘孩子的品格教育,可不像种一株小花那样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只能摆正心态,细致地从小事入手,平和地被时间打磨,然后历久弥新。
在爱中教养爱心:善良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爱心。而培养孩子爱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爱心,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父母应引导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愿意把自己的物品分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使用;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里,让孩子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让孩子清楚明白地知道到底什么是公益活动,开展公益活动有何意义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爱心,而且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增进父母与孩子双方的了解。
在就事论事中培养诚实:说谎,是家长最关注、最担心也是花最大力气去纠正的事情。在诚信的培养中,理解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在自由的自我表达中向着父母展示自己的情感,而责怪和误解,则让孩子在圆第一个谎和说第二个谎中徘徊,无论最后孩子倒向哪头,结果都是大人们不希望看见的。
在言传身教中培养礼貌:想要培养孩子的礼貌,口说无凭,没有切身体会,孩子未必记得住,使用起来也未必心甘。在这方面,父母只需做好两点一切便能水到渠成,一是率先垂范;二是从细节处入手。
在引领参与中培养责任感:给予机会并在机会中适时引导才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良方。在孩子能做主的事情上,给孩子发言和选择的机会,父母的参与是必须的,但最好只是事实基础上的建议,而不是独断专行的强制。孩子虽然没有成熟,但他在学着成熟,学着体会。
孩子的长大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我相信面对着好动得让人头疼的淘气鬼,任何伟大的预言家都无法对他下一秒的行为做出预言和评判,因此,预见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非常态。当面对让人瞠目结舌的突然情况时,父母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沉着,冷静,让孩子去感受,让爱来陶冶。
4.在统一战线下形成的统一氛围
武功:家庭教育要将教育的一致性放到一个重要地位。
心法:不要把一致性简单等同于“夫唱妇随”。
和好多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娇娇特别喜欢看电视。这天晚上,她又看喜羊羊忘记了睡觉时间。爸爸从书房走出来对女儿说:“娇娇,九点半了,你该睡觉了。爸爸给你记着你看到哪儿了,明天再接着看吧!”
娇娇答应着,视线却并没有从电视上移开。“听到没啊?”“哈哈!”娇娇被灰太狼的老婆红太郎逗得放声大笑,对于爸爸的话依然无动于衷。“娇娇!”爸爸大声喊道。娇娇终于回过神儿来,嘟囔着:“爸爸,还有一会儿就完了,你让我看完吧!”爸爸摇摇头,对女儿说:“今天已经让你多看半个小时了,赶紧去睡觉,明天还上不上学?”娇娇还在磨蹭着准备去关电视的时候,妈妈擦着湿漉漉的头发从浴室出来了。“妈妈,我想把这集喜羊羊看完,可爸爸不让,我能不能晚点儿睡觉啊?”娇娇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跟妈妈哀求着。妈妈抬眼看了眼娇娇爸,说:“行,看吧,看完这集再睡觉,妈妈同意了!”“妈妈万岁!”娇娇兴奋地喊道,然后转向爸爸,挑衅地说:“爸爸,妈妈同意我看完的!”娇娇爸埋怨地看了眼娇娇妈妈:“我都让她睡觉了你怎么又让她看!”“孩子想看就再让看会儿呗,大不了明天早上起晚了我送她!”娇娇妈妈的口气中满是不屑,娇娇爸爸叹了口气,转身又进了书房。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的一致性概念被提出并受到家长和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的一致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的一致性。
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与孩子关系不同,以及每个成员思想、性格和个人喜好的差异等等,很可能导致对孩子要求和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能导致家庭成员对学校教育的方式和观念不认可,从而使得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处于一种分歧和争斗状态中。
长期处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正面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就孩子的发展来说,由于年幼的孩子一般还缺乏自主性和自制力,因此他们对是非的判断主要来自于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的指导。因此,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得孩子面对着父母处于教育分歧的状况时,很自然的就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而在我们目前现存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还习惯于采取“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模式,当父亲扮演“审判者”的角色时,母亲自然充当抚慰孩子心灵的“调解者”,父母们都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最科学的,孰不知,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开始是颇具威慑力的,但随着孩子对“红脸搭配白脸”模式的习以为常,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抗体,并逐渐学会利用这一红一白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孩子主动提出要求时,他会在自己心里衡量找爸爸有效还是找妈妈有效,并可能表述要求时在爸爸妈妈面前表达不同的内容或是采取不同方式。这并不是说孩子善于见风使舵,这只是孩子一种本能的反应,这样的“小机灵”极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父母和孩子关系来说,由于父母没有就孩子的行为标准达成统一认识,所以在这件事上有可能是爸爸不同意妈妈的教育方式,而在另一件事上,有可能是妈妈不接受爸爸的教育方式。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相互矛盾时,一方面可能被孩子利用矛盾钻了空子,另一方面,父母的争执会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质疑,孩子很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都是不正确的,孩子做出某些决定或进行某种行为时,会把注意力从父母的权威转移到对自己利弊的权衡上。
因此,增进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途径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沟通。家庭教育要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夫妻之间的看法,协调夫妻之间的不同意见,在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后,再向孩子提出来。例如,当娇娇的妈妈听到孩子的要求时,最好能这么问一句:“爸爸是怎么说的呢?”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否满足孩子的心愿,但都要让孩子有这样一个认识:这个结果是爸爸、妈妈经过商量达成一致后的最后结论。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并不是要求夫妻双方简地的进行“夫唱妇随”,而是要根据教育要求和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进行判断。因此,夫妻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对孩子的认识,是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