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20363000000020

第20章 昙花的哲学(1)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虽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你不是已经努力了吗

日本电视剧《阿信》中,有一个片段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日本传统发型渐不流行的当儿,阿信在师傅的鼓励下学做西洋发型。一日,店里来了一位时髦的客人,指定要做西洋发型,师傅大胆地让当时还是学徒的阿信出来接待。客人表示要做“遮耳”发型,而且,声明不要烫得太卷。阿信仔细观察了她的脸型,觉得微卷的遮耳发型不适合她。于是,在客人打瞌睡的当儿,阿信擅作主张,为她烫了一个波浪形的新发型。发型做好后,客人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只朝镜里一看,便像被人戳了一刀似的,气势汹汹地喊了起来:“哎呀,你怎么做成这个样子!”阿信诚惶诚恐地应道:“我觉得遮耳发型不适合您,这个新发型完全是依照您的脸型设计的!”客人对着师傅大喊大叫:“你怎么搞的,居然请这种人为客人做头发!”师傅沉着地应对:“对不起。如果您不满意,我们就不收钱好了。”客人分文未付,扬长而去。阿信泪流满面,几近崩溃。师傅不顾店里其他人的冷言冷语,温和地对阿信说道:“你不是已经努力去做了吗?不要放在心上。”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给了阿信继续拼搏的勇气。没过多久,那位大发雷霆的客人上门来道歉,指名要阿信再为她做头发,因为上次的新发型得到了她朋友们的一致赞赏。

如果说阿信是千里马,她的师傅无疑便是伯乐。当伯乐,除了慧眼之外,慧心同等重要。慧心指的是包容的心、宽厚的心。一旦肯定了千里马的才干,便放手让它恣意驰骋,切莫因一次的失误而否定它日行千里的能力。

垂钓

爱深海垂钓。

船,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万顷碧波,浩瀚无垠;万里晴空,清亮纯净。

把琐事与烦恼暂时卸下的人,轻轻松松地坐在船上,把钩着鱼饵的竿子垂入海里,然后,等。明明是稀松平常的消遣,然而,不知怎的,当我把全身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渔竿上时,居然产生了一种类似“坐禅”的奇妙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这刻,天地万物,都好像是以蒙太奇手法拍摄而成的电影镜头一样,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唯一清晰的,是直直地垂在海里的那根渔竿。人的意识,非常清醒,可是,对于周遭的事物,却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千丝万缕的心思,全都缠在通向深海的那条细细的尼龙线上。时间,好似已停止转动了;静坐不动的人,远看近看,都是一具千年化石。

等着、等着,忽然,有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颤动,自深海处传到渔竿上,继而从渔竿传到指尖,再从指尖传到神经中枢来。尽管那颤动是微乎其微的,可是,对于全神贯注而又屏气凝神的垂钓者而言,它所具有的震撼力,却是难以言喻的。很快很快地,颤动的力道加重、加剧了,垂钓者在心跳如鼓的狂喜里,不动声色地拉了拉渔竿。渔竿一动,原本轻微的颤动便变成了剧烈的抖动。垂钓者得着了这个无声的信号,赶紧快手快脚地把渔竿拉离海面,一看,哇哇哇,一条肥美硕大的鱼,正在渔钩上死命挣扎呢,一颗心,霎时变成了立体的惊叹号。

当然,不是时时都顺畅如斯的。有时,兴高采烈地把渔竿拉起来,才知道“上钩”的仅仅只是一块石头或是一只烂靴,垂钓的人,在上当后的无奈里,对着自己蠢蠢地微笑。也有的时候,渔线顽皮地缠在海底一些莫名的物体上,垂钓者既不能潜入海底去解开它,又不能发个狠劲剪断它,那种心情,真有“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的窝囊感。慢慢扯,轻轻移;东扯一点,西移一点;上扯一些,下移一些;耗时费劲,弄得满头大汗,才得以狼狈地“脱身”。

嘿,对付人生的麻烦事,不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策吗?

垂钓,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消闲活动,却让人尝尽了人生百味。

所以,爱它。

吃盐、过桥

有一名清洁女工,十分懒散。闲时,她躲进厕所假寐;不闲时,也躲。地上的纸屑、窗上的灰尘,她视而不见。公司里的职员,忍无可忍,劝她尽责。没想到,她居然气势汹汹地反击:

“你我都是打工领薪水的人,你又何苦为难我!我十四岁出来当女工,已足足做了二十多年,哪里还需要你来教我怎么做!”

哇!一副“我吃盐比你吃米多,我过桥比你走路多”的嚣张状!

中国谚语中,最不喜欢的便是“吃盐”与“过桥”这两句。

原意当然是好的,可惜的是,被他人曲解误用的时刻居多——尤其是那些故步自封者、自以为是者、食古不化者,都以此为挡箭牌。这两句话一出口,他们便期待对方噤若寒蝉。

实际上,真的在生活上经历过大风大浪者,或在人生旅途上累积了丰富经验者,对于自己吃过多少盐、走过多少桥,都绝口不提。旁的人,都能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深刻地体会出来。

现在,一听到别人开口说: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

我便要笑嘻嘻地应道:

“嘿!小心肾病!”

阿璇的黄连病

阿璇是我的远亲,她的世界好像飘满了即连狂风也吹不散的乌云。她老是眉头深锁,整个人苦涩得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汤。

一日,我带她出席一项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希望她能从中得到启示,从而把黄连汤转化为蜜糖水。

心理治疗师玛莉有一副好似棉花糖般的嗓子,甜而软。她嘱咐众人闭上双眼,专心致志地随着她进入一个精神的“虚拟世界”。

双眼一闭上,使人身心全然放松的音乐便轻轻地流满一室,玛莉就在美妙的音符里开始了让人如痴如醉的叙述:

“阳光明媚,天幕是一片欢快的蓝。你在一个开满了鲜花的地方悠悠闲闲地行走。一尘不染的空气,把你的肺叶洗涤得干干净净。走着时,你听到鸟儿啁啾的鸣叫声,一声比一声清脆;你闻到了由青草泌出的清香,这一股酥软的芳香,令你心旷神怡;你看到了绽放得比碗口还要大的鲜花,粉红的、嫩黄的、纯白的、淡橙的、深紫的,一朵一朵,盛放到了极致,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连回旋着的风,都变得十分斑斓。你走,走呀走的,来到了一道长长的梯阶旁边。远处,高高低低起伏有致的山峦在向你妩媚地微笑。你沿着梯阶向下走,一级、一级,慢慢慢慢地走,一直一直向下走。早晨的风,轻轻地缠在你脸上,好像有人用一方浸了凉水的小毛巾温柔地为你拭脸。你走,继续地往下走,走到梯阶的尽头。啊,你看到了一个湖啊,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泊,一望无际的蔚蓝。清晨如碎钻般的阳光落下来,湖泊安静而又活泼地闪出了千层万层如鱼鳞般的波光。层层叠叠的山峦,好奇地探头看湖,而那浪漫的湖啊,就多情地留住了山的姿容。湖中有山,山中有湖。湖里的山瑰丽,山里的湖神秘。你在湖畔坐了下来,听到了远处丛林传来了不绝如缕的蝉叫声,看到了近处花枝上翩翩飞舞的蝴蝶,你的心,进入了一个全无忧虑、全无烦恼的世界……”

音乐继续播放了一阵子后,慢慢地停止了。众人恋恋不舍地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说也奇怪,我经历了这一趟奇妙无比的心灵之旅后,原本被生活揉得皱皱的那一颗心,就被这一只无形的手抚得平平顺顺的,有一种拥抱快乐的感觉。

转过头去看阿璇,没有想到,看到的依然是一张眉头打结的脸,一张宛若黄连的脸。

我问她:“你觉得怎样?”

她的嗓音,像是机器忘了上润滑油,又干又涩:“很累。”

这样的回答,自然使我大吃一惊,但是,更让我吃惊的,是她接下来的话:

“走那么多路,脚很酸。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刚才,那道阶梯,那么长,膝盖实在痛得受不了。再说,我不会游泳,坐在湖边,万一滑进湖里,谁来救我!还有,我鼻子敏感,蝴蝶飞来飞去,花粉弄得我鼻子发痒,真是难受。那些鸟,好像鬼一样,叫声尖尖的,说多刺耳便有多刺耳!还有,还有,蝉的叫声就更难听了,听久了会发疯的!你带我来这里,简直就是活受罪嘛!”

讲座还没开始,她竟已累得像一叶咸菜。

病入膏肓的悲观症,是药石罔效的,而我,竟然异想天开地希望黄连变蜜糖!也许,在她眼中,像我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乐观,才是一种无可救药的病哪!

鲜鱼刺身

是经过了好几个品尝的阶段,才真正地享受到了鲜鱼刺身那美好的滋味儿的。

第一次品尝鲜鱼刺身,是在澳洲一位朋友的家里。那条鲑鱼,是朋友一大早到海鲜批发市场买的,新鲜得仿佛用手指随意弹一弹,它便会活过来、跳起来。纵是新鲜如斯,然而,当我首次接触到这未经烹煮的、晶莹冰凉的生鱼片时,薄薄的舌头,却有患上了感冒的感觉,战栗不已;而那种难以忍受的腥膻,也使我全身起着鸡皮疙瘩。

升起白旗,不敢再试。

偏偏日胜和孩子都很喜欢,每每上日本餐馆,为的就是这鲜鱼刺身。朋友当中,喜欢鲜鱼刺身的,也为数不少,举行家宴时,鲜鱼刺身常常是桌上佳肴。

在众人的鼓励下,鼓起余勇,再试。

不行,依然还是不行。

冷若凝脂的它,腥气冲天,硬生生地吞下以后,好似有人在抠我的胃,有呕吐的恶心感。我想,我和鲜鱼刺身,此生大约无缘了。

然而,世事无绝对。

在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我硬着头皮,一试再试、试了再试,终于,突破了重重的心理障碍,接受了它,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居然爱上了它!

鲜嫩的鲑鱼,未经烹饪,轻盈如风,软滑如水,当它与味蕾完美地结合时,着实让人如痴如醉。强悍跋扈的绿色芥末,是它的最佳配搭,慵懒无力的鲜鱼刺身一沾上它,霎时就变得无比泼辣,入口之后,那种极致的辛辣,有若引爆的炸弹,“轰”的一声,爆炸力道直捣脑门,享用者在“烈火焚身”的刺激里、龇牙咧嘴,痛苦万状。然而,才一会儿,却又风过无痕,留在味蕾上的,仅仅只是生鱼那种特殊已极的鲜味、软滑已极的触觉。

由主观的憎恶而变为客观的爱恋,只因为我一试再试。

单单凭一次的印象,便对人对事对物判定“死刑”,不但不公平,也不准确。对于含蓄自重的人来说,优点往往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需要你用耐心慢慢地掏。

云片糕

带外地朋友去逛街,路过一家售卖传统中式糕饼的老店铺,突然瞥见暌违已久的云片糕。

扁扁平平的云片糕,一成不变地裹在粉红色的包装纸里,土气而又伧俗。它一言不发地夹在其他赤身露体的糕饼当中,有一种无声的热闹,有一种难掩的喜气。不过,这热闹、这喜气,却不合时宜地蒙着一种陈旧的色彩,看到它,就好像是在二十世纪的今日突然看到一位头戴珠玉凤冠、身穿及地红褂的新娘子在喧闹的鼓乐声中出嫁一样,在难以置信的惊喜当中,油然生出怀旧之情。

在那零食匮乏的年代里,云片糕曾经是我童年的恩物。储集了好几天的零用钱,才慎重地买得一包,把它拿在手里,好似捧着一个稀世珍宝,快乐得连眸子也露出了掩藏不了的笑意。

洁白的云片糕,像凝在高山千年不融之雪,那一缕一缕若有若无的饼香,云淡风轻地游走于鼻端之下。根本不舍得大口吞食,只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撕着来吃,刻意地让饼香在口腔里轻轻地荡来荡去。云片糕质地酥松,嚼在嘴里,自有一种悦人的柔软;而那种润泽的甜意,也由舌尖一直蔓延到心湖深处,停驻在那儿,散发出满湖璀璨。

事隔多年,出其不意地在闹市与它重逢,记忆与感觉,齐齐复活,童年那种饱胀得近乎泛滥的期待、味蕾与云片糕接触时那种达于极致的快乐,又鲜明地在脑中跃了出来。

云片糕呵云片糕!

千回百转地在心里唤着它,满心温柔尽是情。

买它,吃它。

然而,没有想到,重温旧梦的感觉,竟是如此不堪。

它甜,它粗。

那种过甜的味儿,使我喉咙发痒;那种粗糙的质地,使我舌头不适。

云片糕,还是一模一样的云片糕,一点也没变,变的,是我自己。

童年的鞋子,不再适用于成人。

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和感情,确实只能活在记忆里。

一走出记忆,那种感觉、那份感情,便永永远远地死去了、死去了。

往事只能回味。

爸爸的手指

这是一件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我的老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年,我九岁。

一日,在靠近大门的一张桌子上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按着大楷本子,写着时,淋漓的墨汁不断地滴落在桌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走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万万意料不到,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大力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地听到了父亲猝然发出的惨叫声。

站在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即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想狠狠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但是,不知怎的,他大大的手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便又被他强自压抑着,颓然放下。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会大难临头。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呀?”我又害怕又不甘,默默自问。

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气对我说道:“你也太不小心了呀,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

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