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20451600000011

第11章 民间故事(2)

统辖整个西北高原地区的巴音呼德尔阿拉腾汗的太子汗青格勒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娶亲,路上的时候碰到了猎人玛德乌兰,两人便相约一起赶路。两人顺利地通过了三个大难关的挑战来到了姑娘的家中,然而正在这个时候,上天的库勒格呼和巴特尔也来娶亲,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见二人争执不下,姑娘的父亲便提出了用摔跤、射箭和赛马竞赛的方式来决定由谁来娶走他的女儿。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赛之后,汗青格勒战胜了上天的库勒格呼和巴特尔,娶了姑娘娜仁赞丹为妻。可是当汗青格勒回到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发现蟒古斯(魔王)掠走了汗青格勒的父亲和家中所有的财产,家乡也成了一片废墟。汗青格勒看到这个情况,愤怒不已,就去找蟒古斯报仇。汗青格勒在去找蟒古斯复仇的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将恶毒的蟒古斯杀死,救回了自己的亲人,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汗青格勒在返回国家以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汗青格勒的故事主要体现了汗青格勒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和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宣扬了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倡导人民追求自由和平以及平等互爱的幸福生活。

海西蒙古族所流传的《汗青格勒》具备了海西当地的地方特征,是海西蒙古族民间艺人以说唱或者演讲形式,用质朴的语言、形象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以及生产状况。汗青格勒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极为罕见,具备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是蒙古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蒙古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被省内外众多学者推崇为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三个顶峰之一。

不仅如此,蒙古族史诗在我国民间文学领域,甚至在国际蒙古学研究领域都是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的一门学科。发掘、抢救和保护汗青格勒这部英雄史诗,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文学空白,甚至对世界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

目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当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其中,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马镇民间故事

走马镇有着“民间文学之乡”的美称,走马镇民间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蕴藏着厚重的远古文化信息。其中一则《五女峰》的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内容主要说的是:

自从七仙女私自下凡以后,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感到极为恼怒,就将七仙女收回天宫并严加看管,不允许她们私自离开天宫一步。然而,几位仙女们的心里却一直向往着人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天七位仙女聚在一起,偷偷地商量要找一个机会再次去人间。大仙女说:“母后每年过寿,都会有众多神仙带着礼物前来祝寿,我们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偷偷去人间,不仅可以带一些人间的奇珍异宝献给母后,而且还可以借机在人间多玩上好几个月,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其他几位仙女听完以后,都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可是转念一想人间有什么东西是最为珍贵的呢?大仙女又说:“我听说长白山有千年人参,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我们为什么不前去请求母后恩准我们的请求呢?”姐妹几个商量完了以后就一起前去拜见了王母娘娘,并说明了来意。

王母娘娘在听完几位仙女们的请求以后,就有点动心了,心中暗暗想道:很早就听说长白山的千年人参有让人返老还童的能力。可是家有家法,天有天规,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那么我该派谁去好呢?要是派去的人不可靠,中途出现了变故,那么岂不是会坏了大事!”王母娘娘觉得自己年岁已高,如果可以在自己寿辰的日子里吃到千年人参,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于是她就将七个女儿喊到身边说:“既然你们有如此孝心,那么我就破例一次,答应让你们到长白山去寻找千年人参。不过,老七之前已经犯了天规,不可以再下凡,老六你也要留下来陪我。”然后就命令大女儿带着其余四个妹妹下凡。

到了第二天,五位仙女就兴高采烈地向长白山飞去。一路上她们笑声不断,不知不觉就飞过了六十六道山岭,游过了九十九座山。当她们路过老岭山脉的时候,一下子被这里的秀丽风景给深深迷住了。几位仙女经过一番商量,就打算在这里游玩几天再去长白山寻找千年人参。于是,五位仙女就打扮成采药的村姑,遇人就说自己是上山采药的,没有人的时候就会偷偷地在奥绿水河中玩耍。在这段游玩的时间里,几位仙女经常会遇到附近村子里的一个名叫高台的人。

高台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路过这个地方。她们听说高台的父母早逝,现在是独自生活,为人也是忠厚善良,勤劳勇敢,经常帮助别人。有一天五位仙女假装上山采药迷了路,就故意上前拦住高台,让他带路一同上山。高台被突如其来的这个状况弄得有点懵,顿时羞红了脸,心想:我一个小伙子和几个姑娘在一起,这怎么行呢?仙女猜到了高台的心思,便假装非常伤心着急的样子说:“我们家中的母亲病重,听说这个地方有千年人参可以治病,我们姐妹几个对这里的地形又不熟悉,就请你帮个忙吧。”高台听完以后,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再说这里山高地险,经常有野兽出现,他怎么可以见死不救,不帮忙呢?于是就答应和几个仙女一起上山寻找人参。

从这以后,高台就和五位仙女经常在山里四处寻找,过了半个月,终于找到了一颗千年人参。母后的生日也快要到了,五位仙女告别了高台,千恩万谢,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天庭。自从五位仙女找到了千年人参以后,就备受王母娘娘的宠爱,看管也没有以前那么严了。几位仙女自从回到天庭以后就时常想念高台,并且经常偷偷下凡到绿水河边等候高台路过此地,好见上一面。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没有见到。

这一天,五位仙女又相约偷偷地来到了绿水河边,等到傍晚也没有见到高台。大仙女就说:“今天的时间也不早了,我看我们还是先回去吧,不然等天门关了我们就回不去了。”可是另外一个仙女却说:“我们还是再等一会儿吧,说不定等一会儿就能见到他了呢”。话刚说完,就看见高台身背弓箭,肩扛猎物,从绿水河对面的树林子里走了出来。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五位仙女十分高兴地迎了上去,大家有说有笑,就把回天庭的事情给忘了。

忽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阵阵。原来天门关了以后,王母娘娘发现自己的五个女儿都不见了,就派天兵天将到处寻找,得知五位仙女偷偷下凡会见高台,恼怒不已,玉皇大帝听说以后,就命令天兵天将将五个女儿打入凡间,就地点化为石躯,永远留在凡间。电闪雷鸣过后,五位仙女也不见了,只见绿水河边新矗立了五座山峰,事后百姓才得知,这五位采药的村姑原来是天上的五位仙女,于是就给这五座山峰起名为“五女峰”。

走马镇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充实发展,内容丰富多彩,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讲述者也是非常的多。走马镇民间故事主要包括了神话传说、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多个种类,这些故事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信息,例如巴人龙蛇图腾的传说,就是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

不仅如此,走马镇民间故事的数量也非常多,后人在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时候,就采录到民间故事目录高达10915个,实际收录完成数达到9714个,除此之外,还记录民间歌谣3000多首、谚语4000多条,歇后语和俗语等4000多条。不仅如此,走马镇民间故事还具备了讲述时机和场合的多样性、故事构成的多元性、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共存性等特征。

但是,目前的走马镇民间故事正面临着严重危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传承者。抢救、保护和传承走马镇民间故事,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够为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和方言学等多种学科提供研究资料。值得庆幸的是,2006年5月20日,走马镇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魏显德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伍家沟民间故事

有着“民间故事村”美称的伍家沟,故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语言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其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故事《人狗成亲》就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

古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将人类全部毁灭。只有一个姑娘和一条狗躲进了枯井中,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幸存了下来。后来,姑娘和狗成了亲,繁衍人类。他们的后代都是人形狗尾。随着时间的推移,狗的尾巴也逐渐地消失,只留下了个尾巴桩儿。

《人狗成亲》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荒火毁灭了世界;第二部分是人狗成亲,再造人类。其实这个故事和人们常见的洪水神话情节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荒火毕竟没有洪水那么经常和普遍,对远古时期的人们的威胁也相对的较少;兄妹成亲,在远古的时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可是人狗成亲却完全属于子虚乌有的事情,只不过是后人对于狗图腾崇拜的派生物而已,所以容易被后人所忽视,这也就是荒火神话无法像洪水神话那样多见和普遍的原因所在。

伍家沟民间故事的传承状况和河北耿村齐名,民间的文艺界中一直流传有“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的赞誉。伍家沟处于武当山的褶皱里,相对封闭,因此原生态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和有关当地的传说等等,都是极具当地特色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历史悠久,例如《人狗成亲》这一类的神话首次在伍家沟故事中发现,从中可以看出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以狗为图腾的现象;《挖断岗》则传达了有关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到过武当山地区的传说更是人们第一次听说。伍家沟民间故事内容生动活泼,有的老人至今还将一些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了事实。由此可见,伍家沟民间故事的表现形式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伍家沟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价值取向上提倡以孝为先,主张勤俭持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兄弟朋友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文化人,重视科学技艺,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普遍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求。

不仅如此,伍家沟民间故事还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间故事的半坡遗址”。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伍家沟民间故事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活呈现出的多姿多彩,伍家沟民间故事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民间故事对我国民间文学来说极为珍贵,要想让伍家沟民间故事得以发扬光大,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故事内容着手。文化的沉淀和宣扬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伍家沟民间故事的生命力极强,有很多故事都已经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不应该就这样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因此,保护好伍家沟民间故事,将会是留给未来社会、和谐社会最为珍贵的遗产。2006年5月20日,伍家沟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渔雁民间故事

从古至今,在我国的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一直都居住着一群特殊的打鱼人群体,即“古渔雁”的聚集之地。这里的人们没有远海捕捞的实力,只能顺着沿海的水陆边缘不断迁徙,在江河入海口之处的地方打捞鱼虾等物。由于这些人都过着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的生活,所以辽河口民间都称之为是“古渔雁”。这些人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间也饱受了大自然的各种考验,最终沉淀出一种浓厚的渔雁文化。

二界沟的古渔雁主要是从华北的冀中、冀东地区通过旱陆和水陆的方式最终迁徙到此地的打鱼人,这些人就是古渔雁民间故事的创作者和传承者。由于生计的这一特殊性,古渔雁民间故事和一般的海岛渔村的民间故事有着明显的区别。古渔雁民间故事有着鲜明的渔雁生计特点和原始文化遗韵,这对这一群体的历史和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和文化创造等有着各个方面的体现。另外,古渔雁民间故事都是由一篇篇篇幅短小的故事构成,情节也比较简单,内容原始,很少有发展和变化。

因此,古渔雁民间故事指的就是发生和流传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一带,以渔业文化为基础的民间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包括“古渔雁”始祖的崇拜、“古渔雁”海神的崇拜、“古渔雁”龙王的崇拜、“古渔雁”的祭祀和庆典、“古渔雁”渔具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等等。因此,古渔雁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极高的科学价值、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古渔雁民间故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海捞史,是一部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一朵奇葩。古渔雁民间故事主要是口述的方式,比较完整地记述和反映着这一古老的人类文明。古渔雁民间故事总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故事所呈现出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不仅如此,古渔雁民间故事中有关古代渔具、造船、航海、加工的经验和技术的传说,也具备了极高的科学价值,而古渔雁故事中表现的敢于冒险精神和敢于开拓新航线,敢于发现新渔场的开拓精神,则具备了更加独特的文化价值,这对人们强化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经济和净化海洋环境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生计的特殊性,古渔雁群体在我国历代社会都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我国的古史文献对此也是很少有文字记载。再加上这几年,这一生计方式在我国沿海和世界各个海口区域大部分都已经中断,老一辈的古渔雁也都相继过世,因而古渔雁民间故事也面临着消失的问题。对此,辽河入海口二界沟尚存的古渔雁民间文学更加显得珍贵,急需进行有关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