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20451600000004

第4章 人物故事(4)

徐文长故事还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历史悠久,有着将近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地域广泛,不仅仅在绍兴市属全境流传,还辐射到整个江、浙、沪乃至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内容丰富多彩,多方面展现了徐文长的聪明机警、诙谐幽默、惩恶扬善、藐视权贵等个性;形式多样,流传的地点和方式也具有多样随意性。

徐文长故事不仅具备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同时还为传记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诸多的参考资料。徐文长故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文学价值。徐文长故事不仅仅是民间文学的热门题材,同时还是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和戏剧等文艺种类创作和改编的热门题材。

第二个方面,史学价值。民间流传的徐文长故事,对于绘画史、书法史、抗倭史、楹联史、科举史、典当史、航运史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三个方面,人文价值。徐文长故事的广泛流传,从而将历史人物徐文长和当地一定的历史事件、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相结合,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情。这对绍兴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由于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徐文长故事的传承者也在不断减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丰富,给民间故事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要加快速度对徐文长故事进行一系列的抢救保护措施,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

尧的传说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后人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所以又名为唐尧。而在《尚书》和《史记》中的记载都说他名叫放勋。相传尧的父亲是帝,母亲是陈锋氏女。帝是黄帝的曾孙,在位共有70年的时间,帝死后由尧的同父异母兄弟挚继位。挚在位时间共有9年,可是由于他不善于处理朝政事务,所以最后让位于尧。

根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的记载:“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说的就是尧当时将京都建立在平阳这个地方。所以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尧都平阳”的说法。平阳也就今天的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也就是在如今的山西境内。如今的临汾市内仍然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等等。

尧的品质和才能是卓越非凡的,所以尧继位以后,整个朝政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举荐本族才能兼备的贤者,首先让族人之间相互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然后又开始考察文武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逐一进行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从而让政务变得井然有序;最后又十分注意协调各个邦族之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们彼此要和睦相处,因此当时的社会呈现出一片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的局面。

相传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出了历法,如此一来,当时的劳动人民就可以依照时节来从事生产劳动,不会耽误农时季节。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对农时非常的重视,在《尚书·尧典》一书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根据《尚书·尧典》中的记载: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因此叫“敬授民时”;命令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明星的位置来进行逐一的校正;命令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进行逐一的校正;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进行逐一的校正;最后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进行逐一的校正。

最后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被确定以后,尧决定用366天为一年,每三年的时候再添加一个闰月,并且用闰月来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从而让每年的农时都能够准确无误。由此可见,古人将帝和尧的时代当作是农耕文化出现并有着突飞猛进的时代。

其实,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当时经常是水势迅猛,奔腾而至,淹没了山丘,危害天下的百姓,让人们无法正常生活。

对此,尧感到十分的焦急,并征询了四方诸侯首领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方的诸侯首领一致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不是一个靠谱的人,经常会违抗别人的命令,还时常危害本族人民的利益,所以不适合承担治理水患这样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是四方的诸侯首领坚持要让鲧去试一试,说如果真的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也不迟。

于是尧就命令鲧去治理水患,鲧在治理水患的9年时间里,没有做出任何的成绩。这是有关尧的传说中,政治上所出现的一次重要失误,当然类似于这样的不足之处还有一些,总之尧的时代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所以后来又有了舜的一番励精图治。

在我国古代的众多古籍文献中,还有有关尧擅长武功的传说——文治武功兼备,才可以证明尧是我国远古时期杰出的人物。

《吕氏春秋·召类篇》中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这就说明尧曾经征讨过南方的邦族,并亲自出征作战。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说明尧曾经派后羿将那些出没的野兽杀死,还射落了九个太阳。

据说人民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非常感激,所以都一致拥立他为天子。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是一个远古时期的神话,里面含有称颂尧为民除害的意思,间接表明尧治理国家有方法,不仅文治贤明,而起武功还非常厉害。

尧的传说中最为人们所称颂的,就是他不将帝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一位贤人,也就是禅位给舜,不把天子的位置当成是自己私人拥有的东西。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去选择一位继承者。他很早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劣顽皮不足以任用,所以在和四方诸侯的首领商量以后,请他们推荐人选。四方诸侯的首领就推荐了舜,说舜是一位非常有孝行的人,家庭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妥善,并且还能感化家人,让他们弃恶从善。尧在听完四方诸侯首领的话以后,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做决定。

尧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然后从两个女儿那里去考察舜的德行,看他是否能很好地处理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照礼节去做事,娥皇和女英都对舜十分的倾心,尽心协助舜处理家事。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就教导臣民们要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们都非常乐意听从舜的教诲,也都普遍依照舜的“五典”去做事。然后尧又让舜总管文武百官,处理日常的政务,文武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没有一个有荒废的,显得格外井井有条,有条不紊。不仅如此,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各路诸侯。舜也和前来朝见的诸侯们相处得很好,这也使得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朝见的诸侯宾客们,也都十分敬重舜。

最后,尧让舜独自一人去山麓的森林里,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够没有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了极强的生活能力。就这样在经过了三年的各种各样的考察以后,尧觉得舜这个人说话办事十分成熟可靠,而起还能够建立一些业绩,于是就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最后尧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太庙举行了禅位典礼,正式将帝位禅让给舜。尧在退位的28年以后去世。尧去世以后,当时的百姓十分悲痛,犹如自己的父母去世一般,在尧去世的三年时间里,全国上下都没有举行任何一场乐事,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尧的思念。由此可见,人们对尧的怀念之情是多么深切真挚。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是“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个时候开始,尧就成为了古代的圣王,不仅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代表,同时还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模范。孔子曾说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人,唯尧刚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这种赞美,也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更加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学派就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志;到了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时期的理学,都极力地提倡“道统”的说法,尧至此也成了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我国的整个封建时代,也从未有过任何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所创下的丰功伟绩。

到了本世纪20年代的时候,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疑古学派,其中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就认为,《尚书》中的《尧典》不可靠,因为《尧典》一文是出现在战国时期,所以在《论语》中对尧舜的记载是最早的,由此可见,尧舜的传说是出现在东周末年,尧、舜、禹的关系和禅让的事迹,都是后人逐渐编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帝王是禹,而没有尧舜。所以尧就像钱玄同所说的那样,一定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根本不可能是我国真实的历史人物。,

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关于尧的传说,指出了尧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的血缘性氏族部落已经结成了部落联盟,而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之后所推选出来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和四方诸侯首领在讨论治理水患的人选和继任帝位人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整个情景,而尧禅让帝位给舜,也是原始社会民主作风的一个表现。恩格斯曾经也说过,在这个阶段下每个文化民族都需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所以尧和舜以及禹都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代表。

根据我国民间的历代相传和有关古籍文献的记载,尧出生在涑水河畔,中条山北麓两沟三岭之前,离绛县城4公里的古老村庄——尧寓村。这个村子里面有“陶唐遗风”的石匾、“巍严配天”的石匾、“创建寨记”的石碑、“古驿道碑”等文物记载可以作为研究考证。还有像东尧岭的“尧王庙”、西尧岭的全神庙、村前有尧、舜、禹“三官庙”和中尧岭的尧王出生的密洞,村内还有“娥皇庙”、“女英庙”等一些古遗址。在东、西尧岭有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遗址,还有很多有关尧的传说,例如有关他曾经坐过的石椅、用过的石桌、尧王洗澡潭、尧王祭天坛、尧王点将台、尧王祭天塔、南天门、锅锅门、青龙岗等很多的遗址,每一个地方都流传有尧的传说,并且每一个传说故事都十分动人。

另外,近年来在尧寓村出土的和保存的古文物就有数百件之多,像石锄、石铲、石斧、石锛、石刀等。还有陶碗、陶鬲、陶盘、陶瓶、陶杯、陶斛等等。除此之外,许多的地下文物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发掘。

不仅如此,如今依然在我国民间保存和流传的民俗、歌谣中,依旧传颂着“尧天舜日”时代的美好文化生活:像《尧王兴拜年》、《埋人的说法》、《娥皇女英拜寿》,特别是“垚、堯”字的演变,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庆幸的是,2006年,“尧王故里传说”被国家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随着尧的传说的申遗成功,能够进一步将尧的传说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