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20473000000005

第5章 病由心生—不爱笑的人爱生病(3)

我们知道,健康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中,人若想活到100岁,其心理平衡的作用要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可见,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很多人认为,得了病没关系,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这么发达,什么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和药物。但是,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没事找事、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死得最快。世界上有一例有病历确诊、有尸解证实的冠心病猝死病人是英国著名外科医生亨利,只因一次学术争论,一代名医一怒之下,一命呜呼。其实,这又是何必呢?

健康专家洪昭光也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局长得了脑溢血,半身不遂,其实得了这个病也怪他自己。原来这个局长刚退下来一个多月,那天打电话要辆车。结果呢,司机班派车慢了10分钟,这个局长很生气,说怎么搞的,我才退下来一个多月,人一走茶就凉。这就看不起我了?心里一肚子气。车子一到,一看更生气了,司机班给他派了辆桑塔纳,不是原来的奥迪。他一生气就骂起来了,血压升高,“砰”的一下血管破裂,当时就摔在地上。所幸抢救及时救活了,现在半身不遂。其实,这犯得着吗?

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就要我们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平时还要做到不生气、不斗气,乐乐呵呵地生活,这才是健康的生活态度。

精神受刺激也能引起哮喘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患者在焦虑、困扰或愤怒时,哮喘会频繁发作。

人们都知道,花粉、粉尘、呼吸系统感染及某些药物等可引起哮喘,而精神受刺激也能引起哮喘,却鲜为人知。在两千年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已注意到,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情绪有一定关系。

有这样一位法国著名医生患有哮喘病,有一天他突然回家时发现自己很信任的人正在偷东西,他极为愤怒,于是哮喘病立即发作。

显然,哮喘的发作与他的生气有很大的关系。现代医学也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患者在焦虑、困扰或愤怒时,哮喘会频繁发作。有人对640名不同年龄哮喘病人的统计分析表明,有心理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者占30%。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可促使人体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从而引起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反之,疾病的发作又会造成患者情绪更加紧张、抑郁、悲观、沮丧,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如此恶性循环会使疾病长久不愈。

此外,美国精神病学专家Glenda Mac Queen在美国精神病学会年会上呈交了一份前期研究报告,证实了长期怀疑的情绪和哮喘之间的相关性,并建议患者应当尽量避免受到强烈的情绪刺激,以免触发其哮喘。他在该项研究中根据患者接受心理暗示的反应将其分成两组,让他们用吸入器吸入无害的盐水,但却告诉患者这是一种会使气管收缩的药剂。结果发现,在接受心理暗示反应强的患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确实发生了气管收缩,而接受心理暗示反应弱者中只有10%的人会有这样的反应。他认为这至少表明,情绪因素确实能触发部分哮喘患者的机体反应。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患哮喘将近二十多年了,因为平时控制得还不错,所以这些年来发病几率很少,偶尔到医院做一下常规检查。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老人的哮喘总是频频发作。在一次发病很严重的时候,家里人手忙脚乱地将他送进了附近一家医院。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老人身体还不错,跟以前病例上的数据没有太大出入,可为什么这段时间内却频频发作呢?后来,通过与老人聊天,医生发现这位老人对于近段时间几位老友相继去世很是伤心,总是将他们与自己联系起来,叹说世事无常。医生这才明白,原来老人是因为朋友的过世而起忧虑之心,总是担心自己说不定哪天就去了,因为焦虑而导致哮喘发作。

其实,像上述老人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只是家人应该适当予以安慰、劝解;老年人自己也应当正视现实,不应该总是想这儿想那儿。越是多想反而事情越多,如果顺其自然,保持乐观心态,不仅疾病不会发作,而极有可能会带病延年呢!

与此同时,儿童哮喘的发生也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35%~40%的哮喘患儿经暗示可诱发支气管收缩,也可经暗示而缓解,非哮喘患儿则无此反应。研究还发现,40%的哮喘患儿哭泣时喘息加重;在看惊险影视镜头,平时受父母溺爱,突然受到责骂时,都会引起哮喘发作。一般认为,诱发或加剧哮喘的心理障碍以愤怒、恐惧、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多见。

哮喘对心理的影响在临床中,哮喘患儿容易出现“心理偏离”,如表现出“病态性格”、“行为失常”和“智力倒退”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病孩子备受爱怜,家长唯恐“刺激”了孩子,引起病情恶化或诱使哮喘发作。家长的千依百顺,可使孩子变得感情脆弱、生活懒散,加上缺少或没有同龄的伙伴,性格变得孤僻,很难合群,适应能力较差。常常处于疾病发作→恐惧→发作的恶性循环。

除了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及合理用药外,哮喘患儿还要加强必要的心理教育。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其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哮喘发作,降低哮喘的发生率和发作的严重程度,使患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可怕的情绪性糖尿病

在各种负面情绪当中,尤其以抑郁的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最为明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抑郁也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胰岛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的影响。当人处于生气、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便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性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我曾接收过一位女性患者,50岁。经临床治疗后,糖尿病症状已消失,血糖、尿糖化验指标正常。后来没想到,她因一件小事和他人争吵,又是生气,又是哭闹,于第二天感觉胸闷憋气,头晕乏力,查空腹血糖高达19.3毫摩尔/升、尿糖。最后我告诫她如果不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再好的药物也治不好她这个病。她听我的劝告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到现在为止,她的情况一直很稳定。

在各种负面情绪当中,尤其以抑郁的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最为明显。我们知道,大部分II型糖尿病是因为肥胖和不运动引起的,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抑郁也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征是血液中糖分含量很高,II型糖尿病则表现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或者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研究人员对5000多名45~84岁的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抑郁者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精神状态正常者高42%。此外,抑郁情况越严重,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另外,尽管对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依然比其他人高3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很难治愈,因此,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人因病或焦虑或忧伤,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或因此而心情烦躁、生气发怒。殊不知,坏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大。这种负性情绪可引起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儿茶酚胺过量分泌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不仅使血糖升高,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还可加速并发症发生,对病情和预后都有不良影响。反过来,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同样又会加重患者抑郁。严重抑郁除易致糖尿病病况失控外,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患者,李某,前不久被诊为糖尿病。他得此病事出有因。李某在公司里是一位优秀的员工,可是在情感的道路上却屡屡受挫。虽然人长得不帅,但是感情很专一,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老实、不爱说话。谈过几次恋爱,对方都以他太过老实为由拒绝了他。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与自己性格相似的女友,两人虽都不爱说话,但是生活中却极为默契。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都互相爱上了对方。

可是没想到,李某那位固执的父亲却说什么不同意二人的婚事,认为二人如此性格将来必受人欺负。李某是一位有名的孝子,父亲说什么听什么,可是又不愿与女友分手。就这样一直拖了很久。最后李某的父亲给他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他们不分手就再也不认他这个儿子。没办法,李某只得痛苦地与女友提出分手。

自从与女友分手,家人又为他介绍了很多女友,现在倒是他谁也看不中了。半年下来,原来瘦弱、内向的他,变得更瘦弱、更内向了。最近,李某感觉浑身难受,体力不支,口干舌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去医院一检查,血糖明显升高。医生跟他说,再不严加控制,极有可能引发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