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体情绪使用手册
20474100000011

第11章 娱乐宣泄法:玩掉压力,玩出健康(1)

娱乐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如参加舞会、唱卡拉OK、游山玩水、打游戏等,都可以使我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挥毫泼墨、去河边垂钓、下棋打牌、伺花弄草、观赏花鸟鱼虫等怡情养性的娱乐活动,也可以间接地舒缓人压抑的情绪,疏解人心中的郁闷之气,从而减轻人心灵深处的负担。娱乐方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令我们心情舒畅。

多听音乐可缓解心理压力

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听音乐是现代人很好的一种放松方式。在人悲伤的时候,音乐轻轻拭干人的泪水;在人痛苦的时候,音乐让人超脱;在人烦恼的时候,音乐缓缓为人排解。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列宁曾在谈论贝多芬时说:“我愿每天都听一听他创作的乐曲,这是绝妙的音乐。”

音乐具有明显调节情绪的功能。节奏明快的使人振奋,旋律悠扬的使人宁静;优美、柔和的乐曲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雄壮有力的乐曲驱走忧郁。在音乐中,烦恼和痛苦一点点的散去,人的心境变得越来越平和。所以,当我们心情沮丧时,不妨听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让它把我们带入另外一片天地。

美好的音乐,不但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缓解精神压力,而且还能促进健康长寿。在历史上,音乐家长寿者甚多,如著名歌剧《茶花女》的作曲者威尔第活到88岁;世界钢琴大王李斯特活到75岁;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享有高寿,他在谈到音乐时说:“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闭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之愉快,不知疾在体矣。”

古籍《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轻松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使元气归宗,乐以忘忧,健脾消食。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医生给病人的“药”是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使按时欣赏音乐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经性胃病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国家的医院也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

一项最新的研究还表明,听音乐可能对心脏有益。研究人员曾对24名年轻男女进行了研究,让他们听一段音乐,看看他们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方面有何不同。他们之中有一半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弹奏乐器至少达7年之久,而其他人则没有经过音乐培训。经随机排队,每个参与者听一小段不同类型的音乐,时间2分钟。然后以同样的顺序每人再听4分钟曲子,测试中有2分钟的暂停被随意插入此队列的每个人中。结果发现,听复杂节奏音乐时会加快呼吸和血液循环,而与音乐风格无关。但在暂停时,所有激起的生理指标又回落到他们在听音乐前所登记的水平。此结果还表明这与参与者性别无关,但受过音乐训练的人作用较大,而没受过音乐培训的人效果就要小些。因此,听音乐可能对心脏病患者有益。

听音乐最好是独自一人的时候,没有任何杂音干扰。呆在自己的小屋里,泡一杯淡茶,取一盘自己喜欢的音带,任音乐在房中缓缓流淌,任凭思绪飘向不可知的远方。这声音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变化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图画,画中人画中事我们熟悉又亲切,似梦非梦。我们通过这忘情的歌声可以看到许多双眼睛,这些眼睛传递着友谊,传递着爱情。他们或者她们在这个世界上默默地为我们祝福……独坐在窗前的我们,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和音乐融为一体,感到音乐和生命的亲切交融,而烦恼和忧愁则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然,音乐虽然能缓解压力,促进健康,但听音乐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气时忌听摇滚乐

人在生气时,情绪易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在怒气未消时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无疑会助长人的怒气。

2.睡前忌听交响乐

交响乐气势宏大,起伏跌宕,激荡人心,睡前听此类音乐,会令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难以入睡。

3.吃饭忌听打击乐

打击乐一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音量很大,吃饭时欣赏,会导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安,从而影响食欲,有碍食物消化。

4.空腹忌听进行曲

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受很强烈,而进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铜管齐奏的效果,人们听了受步步向前的驱使,会进一步加剧饥饿感。

人生一世,总会有疲惫不堪的感觉,总会有寂寞难耐的日子,总会有心事如潮的时候,那么,感觉倦了、累了,就听听音乐吧!它会带给你一份难得的愉悦。

唱走坏情绪,唱出好情绪

唱歌与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情绪低落,心情郁闷之时,可以通过唱歌来驱除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

我们知道,多听音乐对于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作用。其实,除了听以外,自己唱也能起同样的效果。

俗话说,一唱解千愁。尤其高声歌唱,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民间有句俗话说“黑夜过坟地唱歌--自己给自己壮胆”,便是对歌唱能缓解紧张情绪的最好注释;《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起明面临破产的威胁、失败、失望一齐袭来之际,边驾车边唱:“太阳最红……”求得的便是暂时的放松。故南宋高寿诗人陆游说:“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笺万事忘。”

因此,当我们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自己唱唱歌,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经常唱歌的人大多都会有一个好的心情。因为通过唱歌,唱出了胸中的秽气,呼出了肺部之浊气,吸入大量氧气后,在增加肺活量的基础上,改善了呼吸功能,加快了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蠕动,提高了机体功能,并能使大脑皮质处于中等兴奋状态,令身心健康处于最佳水平。

在德国,有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大学31名业余歌手的研究表明,歌唱能刺激抗体的产生,保护上呼吸道系统免受感染。该研究的负责人说,歌唱、冥想与步行一样,对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沙利泰大学医学院教授沃尔弗拉姆·塞德纳说,经常唱歌的人能改善他们的呼吸,增加他们的氧气供应量,刺激他们的循环系统,能将他们的身体调整到一种“平衡和充满活力的”状态。

由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有时候会使现代人的心理情绪恶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度的歌唱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粗鲁者可以在大街上吼几句不成调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细腻者回家关上门,扭开音响,哼几声:“好人一生平安!”还有更好的去处是卡拉OK厅,到大庭广众面前唱一段“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用问、至少我们还有梦”,或点唱那首似乎果真已渗透未来、过去人间万事万物的《潇洒走一回》。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在演唱一首迷人动听的歌曲时,他会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自我陶醉的境界。歌中有情,歌中有景。唱歌时,唱歌者随着歌词和旋律,有时是神游了名山大川,有时又仿佛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唱到“景”处宛如置身其中,唱到“情”处就会随着歌词中的喜怒哀乐心潮起伏,从而能使人忘却了心中的烦恼,消除了孤独感和寂寞感,心情舒畅。

当然,唱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盲目大声唱歌,会引起口干、喉咙沙哑等状况,有的还会导致头晕。所以,歌唱时要做到以下3点:

1.在歌唱时要打开喉咙。当人打哈欠的时候,口腔会自然、放松地打开,口腔内空间会增大。打开喉咙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张开,把气息自如地送出来。

2.要稳住呼吸。声音的形成是由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组成的,唱歌时要以气息作支持点,把呼吸稳住。

3.要用好共鸣腔。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唱低音时作用最大;口腔唱中音时运用比较多;头腔主要运用在高音。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得圆润而丰满。

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每天最好能坚持有30~60分钟的唱歌时间,这样既能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又能提高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舞蹈是最好的安定剂

舞蹈是一种宣泄感情的良好方式,是摆脱社会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是塑造人体健美、维护血肉灵气的最佳途径。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且也是一种运动。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可以锻炼身体,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状态,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比如说,迪斯科就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据测试,迪斯科舞的运动量相当于每小时,长跑8~9千米,每分钟游泳45~50米,每小时以20~25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运动量,这样的运动量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且感觉身心愉快,容易坚持。当然,如果我们打算以跳迪斯科舞减肥,每周应跳3次,每次连续跳25分钟,跳舞者的心率每分钟应达115~135次左右。

舞蹈可以使潜在于内心的焦虑、抑郁、愤怒、悲哀等不良情绪充分释放,使心理创伤分解、消除;舞蹈可以调节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在其紊乱、失调时起到平衡调节作用。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舞迷们在优美旋律翩翩起舞时如醉如痴的表情,我们会承认,此时此刻,他们生活中的烦恼、事业上的挫折、仕途上的坎坷,都已经被抛到脑后,或者完全被遗忘掉了。著名舞蹈家周洁曾经写道:“舞台犹如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我的灵魂出窍了,升华了,迷梦般的舞蹈之神,轻轻地发出了一种悠远的呼唤,我只感到自己的心在飞,在舞,忘却了自己的存在。”

广州某公司在为员工缓解压力时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员工在舞蹈中放松。这家公司主要是以销售为主,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跑业务,所以人人都有一种紧迫感。为了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公司便出台了这么一种制度,即在每天下班前5分钟,在办公室放一曲动感比较强的音乐,让所有的员工都动起来,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以缓解一天来的工作压力。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一曲劲舞之后,员工的疲劳现象不见了,仿佛又回到早上上班前的状态了,变得有精神了。而人一精神,做什么事情就都有劲,业绩也就上去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三》中介绍:“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即以舞蹈疗法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治疗因忧伤而心痛的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舞蹈离不开音乐,优美悦耳的舞蹈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跳舞的同时也是一个欣赏音乐的过程。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作用。失眠者中很多人常有情绪不稳定,有兴奋、抑郁、亢进、低落、多愁善感、紧张、懊丧等表现,通过舞蹈这种全身运动,可使失眠者感到轻度的疲劳,从而使情绪安定平和,有益身心。

舞蹈还可以锻炼内脏器官的功能。经常进行舞蹈锻炼,可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得呼吸加深,更多的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还可以提高感觉的灵敏性,对冷热的适应能力。明代医学家在《红炉点雪·静坐功夫》说:“歌咏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

可见,舞蹈是宣泄感情的一种良好方式,是摆脱社会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是维护血肉灵气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中,经常参加舞蹈练习,以保身心健康。

当然,我们在进行舞蹈运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舞蹈的时间要适当,一般每天1~2小时,时间过短,未能发挥出锻炼的效果,时间过长易导致疲劳过度。

2.要合理选择舞蹈形式,舒缓轻松的舞蹈和快节奏激烈的舞蹈,运动量迥然不同,因此选择舞蹈形式要因人而异,须考虑年龄、身体状况、身体柔韧度几个因素。

3.舞蹈开始前也应进行基本的热身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饮水、不宜随地而坐,应散步片刻,待肢体舒缓。

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朋友们,让我们不妨也跳起来,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游山玩水松弛精神

旅游能使人开眼界,见世面,可以享受人生诸多快乐,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祖国大好河山,绚丽多姿,无不向人诉说着人间风景的壮丽和秀美。如果我们寻三五志同道合者,利用双休或节假日,跋山涉水,融入大自然,宠辱皆忘,物我合一,其乐陶陶,哪里还有烦恼可言?

大自然风光对人的心理有着积极作用,这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唐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身性,潭影空人心。万颖此俱寂,惟闻钟磐音。”人漫步在碧波荡漾的湖畔,使人心情恬静;面对波涛滚滚的大海,使人想到迎击风浪;登上耸入云霄的高峰,使人想到奋发向上。在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我们的忧愁与烦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旅游还是一种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轮流休息,有助于强心肺、减脂肪、壮健筋骨、健美肌肉,并使大脑疲劳区域得到充分休息。有人测定,在野外,每分钟心脏跳动比在城市要减少4~8次,个别情况可减少14~18次,呼吸可减少2~3次,这是极益心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高原、森林和海滨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这种负氧离子可改善呼吸功能,活跃副交感神经,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还有测试表明,长年在外旅游者即使食量增加也不会发胖。因为旅游是效果最显著的非锻炼性热耗,它大大减少了脂肪在体内堆积的机会。旅游的行走和攀登,不但能磨练意志和毅力,而且还能使腰部和腿部的肌肉变得结实有力。沐浴在阳光中,紫外线能杀灭多种细菌,因而能有效地防止流感、流脑、麻疹等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同时,通过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还能够制造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的吸收,可以防止软骨病和皮肤病。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还认为旅游能够延长人的寿命。研究人员曾调查跟踪了12338名35~57岁的男人,结果发现,被研究者在初期都没有心脏病的迹象,他们的体重、血压、胆固醇都不在危险的水平上,但后来这些因素转变为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比那些从来不旅游的人死亡可能性要小21%,患冠心病致死的可能性要小32%。我国书画家晏济元在106岁时仍然面色红润,自己炒菜浇花,在99岁登上华山,101岁游览云南丽江虎跳峡,103岁登上长城写生作画。还有很多画家和摄影家老寿星一生与旅游相伴,到深山、草原、旅游名胜之地绘画、摄影。

当然,旅游有益,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旅游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