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新课堂:人体密码
20498200000026

第26章 血型、输血与遗传

在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斯太纳发现在人类的红细胞上,含有能引起血细胞互相凝集在一起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凝集原(也称抗原)。

红细胞的凝集原有两种,一种称为凝集原A,另一种称为凝集原B。根据凝集原的情况,把人类的血型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称为A型;只含B凝集原的,称为B型;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称为O型。

在人类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也称抗体)。凝集素也有两种,一种称为抗A凝集素,另一种称为抗B凝集素。在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人的血清中只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

相应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不能碰在一起,否则就会发生红细胞凝集,比如凝集原A与抗A凝集素或凝集原B与抗B凝集素碰在一起,红细胞就会发生凝集。红细胞凝集后,互相粘着,成团成块,把细小血管堵塞,有的发生破裂溶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如果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进行抢救,输血就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在输血前除了必须检验血型外,还必须进行配血试验。

检验血型的方法是:

取一玻片,在玻片两边分别滴上两种标准血清,取出被检者的一点血,分别滴在两种标准血清里。片刻后,如果在两种标准血清里都没有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说明被检者的红细胞里不含凝集原,则为O型血;如果两边血清里都发生凝集现象,则为AB型血;依同样的道理,也能检出A型血和B型血。

配血试验的方法是:

把献血人的红细胞与受血人的血清互相混合,观察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以此确定是否可以输血。

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因为血清中不含任何凝集素,因而能接受任何人的血。而O型血的人,因为红细胞上不含任何凝集原,因而可以输给任何人。但通常情况下应进行配血试验后才能输血。这是因为人类除ABO血型系统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这就是说,人类的红细胞上还可能含有其他较次要的凝集原,如不预先配血,这些次要的凝集原与相应的凝集素混合后,也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能危及生命。

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男性,身上的血液有4680毫升左右。如一次献出200~400毫升的血,对身体健康并无影响。

因为失去的血浆中水分和无机盐,在1~2小时内可以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得到补充。血浆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天左右也可以得到恢复。红细胞恢复较慢,但一般在一个月之内也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况且,人体的血液并非全部都在血管里流动、循环。真正参加循环的血液,也不过占血液总量的70%~80%;其余的血液都储存在一些内脏器官的血管内,不参加循环。

一次抽取200~400毫升血,只不过是动用储存血量的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子女的血型既可以和父母相同,又可以和父母不同。如在ABO血型系统中,父亲的血型是AB型,母亲的血型也是AB型,则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B型,也可能不是AB型。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血型和遗传有关,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因子是存在于两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这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的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的卵子。

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受精卵,来自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又重新配对,这时成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就可以决定子女的血型了。

人类ABO血型系统是由A、B、O三个基因控制的,而每一个人的血型都只由其中的两个等位基因决定。血型是表现型,在遗传学上,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第二十六贫血与伤口止血

有人以为,贫血就是人体内的血太少了,其实这是一种很模糊的认识。医学上说的贫血,是指在血容量正常情况下,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如果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低于400万个,或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4克;如果女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低于350万个,或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2克,就可以诊断为贫血。贫血病人的血红蛋白在8克以上的称为轻度贫血,在6~8克之间的称为中度贫血,6克以下的称为重度贫血。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红骨髓制造红细胞的功能降低而引起贫血;有的是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如缺铁性贫血;此外,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者急性、慢性出血也会引起贫血。

在贫血病人中,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体内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头昏、乏力、心慌、气喘,脸色苍白等现象。贫血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心动过速等病状。

在贫血病人中,多数是属于缺铁性贫血。大多数的青少年贫血患者也是属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是制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所以在饮食中如果经常缺铁,就会引起血红蛋白含量的不足,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要预防缺铁性贫血,重要的方法是要摄取足量的铁,要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虾米、芹菜、豆类等食物。此外,还应该提倡用铁锅炒菜、烧饭。如果患了贫血,就应该及早治疗。

当你不小心划破皮肤时,血液会马上从伤口渗出。但过了一会儿,渗出的血液又会凝结成团,堵住伤口。

伤口自动止血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是凝血的结果,而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凝血需要十多种物质来参加,这些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血小板、钙质、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等的参与。

血小板是血细胞的一种。当出现伤口流血时,血小板就大量集结到伤口周围,在伤口附近粘着、积聚和凝集。同时,血小板本身破裂而释放出能使血管收缩的一些物质,如血清紧张素等,帮助堵塞伤口。

在凝血过程中,必须依靠血液中纤维蛋白的参与。纤维蛋白是由纤维蛋白原转变而来。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纤维蛋白的含量很少,当割破血管后,大量的血小板在伤口附近集结并破裂,血小板破裂后能释放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能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呈细丝状,这些细丝状的纤维纵横交错,并网罗血细胞,凝结成胶冻样的物质堵住伤口,这就是凝血块。

从伤口出血起,到出现凝血块止住出血,正常人一般需要2~8分钟。

健康人的血管光滑平整,因此不会发生自身凝血现象。

但患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因动脉管内壁上有脂类物质的沉着,致使内壁粗糙不平,血液就容易在这里凝固而形成血栓,如冠状动脉硬化病人发生心肌梗塞致死,其原因就是因为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造成心脏自身供血困难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