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电视台上班的时候,差不多每天中午都去军博附近的小店吃饭,虽然台里有食堂,但总觉得没有外面吃的丰富多彩。那天下午,我心情不太好,满心惆怅地下了班,腹中饥饿难耐,于是在军博对面的小胡同里寻了一间看起来很干净的小店,虽然还不到饭口,可从窗口望进去,小店已经差不多客满了,食客们脸上都绽放着笑容。于是我走了进去,坐在了一张小桌前,一切都很正常,一个30多岁的女人走过来问我吃什么,我要了一腕三鲜馄饨,然后就开始坐在那里等待我的馄饨。然而,后我而来的一个食客落座后,却出现了不同的景象。那个女人并没有朝这位客人走过来,而是从点菜的窗口朝他笑了笑,然后非常流利地冲窗口里面的厨师喊:“肉丝米线一碗,不要姜丝不要葱,多放醋和辣子。”再看那位客人,很满意地点点头。我想这一定是位常客吧。可接下来的景象让我越来越吃惊,在我吃饭期间,进来的客人十有八九都受到了这样的关照,不用食客开口,那个30多岁的女人就准确地报出了大多数客人的饭食和喜好,这个是凉皮,不放辣椒放芥末,那个是牛肉拉面,面要拉得细一些,如此种种,除了几个客人是如我一样的新客之外,老客人的喜好被那个女人烂熟于胸,有声明改吃别的饭菜的客人,那个女人也照例吩咐口味咸淡。我惊讶万分,小店虽小,客人却不少,仅仅我吃饭的功夫,就进来了十来个客人,那么一天下来,那个女人要记住多少客人的口味呢?吃完馄饨结账的时候,我随口对那个女人说了一句,“老板,馄饨有点淡。”她竟然非常热情地回答:“好,下回多放一点盐。”第二天下班,出于好奇,我又去了那家路边小店,这一次,那个女人没有再朝我走过来,而是站在点菜窗口冲我笑,见我没开口,笑着问,“和昨天一样?”我点点头,她就冲后厨喊“三鲜馄饨一碗,稍微多加一点盐。”我乐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后来,我喜欢上了这个小店,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店,就是因为这家的女老板,让每位顾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如果我们每个职场中人,都能够像这位女老板一样,让每位客户都宾至如归,那么我们的领导一定会非常开心,也会少了很多担心和忧虑。而在每件事情上,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女老板一样,做到专业、熟练、全面,那么我们必然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关注,从而替领导分忧。
在职场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最窝心的一种麻烦,就是被领导批评,我们通常认为,被领导批评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其实,我们不妨换种思维接受批评,被批评并不见得都是坏事,有的时候,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领导批评一个人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是因为这个人犯了错误,有的时候却是因为关心这个人,还有的时候,是想有意考验这个人,进而提拔这个人。所以被领导批评不见得都是坏事情,相反,有的时候,可能是件好事情。领导在批评你的同时,给了你修正错误,不断改进的机会,给了你与领导沟通,澄清错误,了解领导意图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给了你未来不断发展的机会。试想,如果你犯了错误,领导却什么都不说,甚至不管不问,这对你的发展有利么?
我曾经在一个很老旧的编辑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桌是一位老同事,之所以说是老同事,是因为这位同事年纪比较大。有一天,我刚到办公室,就听见这位老同事手舞足蹈地说起了“评书”,“我一个箭步走上去,挥起右手,‘啪’,打在了副社的左脸上,然后我又伸出左脚,‘啪’,绊了副社一个跟头……”我这听得心惊胆战,看得眼花缭乱,以为我们这位快到更年期的老同事跟副社长打了起来。没想到,等她热火朝天地说完,才做了下来,拍拍胸口说,“唉,说完了,我心里痛快多了!”我这才明白,她根本没有跟副社打架,不过是意淫一下,痛快痛快嘴罢了。原来,昨天副社因为工会无人管理,党费无人催收问题狠狠批评了老同事一顿,老同事觉得心中不平,又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凭什么要逮住自己一顿狂骂,虽说当时老同事没有还口,还一个劲地说自己这个26岁就当上团委书记的老党员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可回过头来,却不得不靠这种手舞足蹈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不过有趣的是,第二个月,老同事就上任工会主席一职,老同事这回还真就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热情热心的长处,开始整顿我们单位的工会,开始定期收取党费了,而我们这些员工,也颇因为她的上任,得了一些便宜,起码每个月,工会都会定期给我们发放职工福利,卫生纸、洗发水、搬杂志用的劳保手套是不缺了,呵呵。
所以,一分二为看待领导的批评。即便有的时候领导真的误解你了,也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耿耿于怀,真正好的领导,是会知错、改错,也会认错的领导。一旦哪天领导批评我们批评错了也不要紧,有时领导的批评是为了“杀鸡给猴看”,作为员工,认清自己的位置和领导的真正目的,对于领导的批评,感觉压力就不会太大,况且如果真的是好领导,心里必然也是有数的,他总会意识到自己批评错了,也总会想办法去补救的。
换种思维方式,揭开现象看本质,被批评后,一定要琢磨琢磨,你为什么被批评?是谁批评的你?怎么批评的你?弄明白其中的奥秘,那么也许被批评就能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现代社会,无论是创业的老板也好,还是给别人打工的职员也好,都一样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在注视自己的艰难处境的同时,不妨将自己的部分眼光投向别人--上级、下级、同事,多体味一下别人压力重重的生活。这样,你就可能到体谅别人的苦楚,可能更富有个人的凝聚力和在集体中的竞争力。
蒙牛老总牛根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参加一个企业老板的沙龙,听两个老板谈起跟随多年的秘书,其中一个说:“她的脸上跑出皱纹了,反应较以前差多了,天天丢三落四,我考虑要把她换掉。”
另一个却说:“我的秘书最近也常出错,不过,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就觉得又好气又心疼。”
牛根生觉得第二个人的话很奇怪,追问道:“心疼什么?”他说:“想想她从二十几岁就在我身边工作,辛辛苦苦地磨了十几年,转眼都要40岁了,体力精神头可能差了些,可每天还勤勤恳恳,我在想着给她安排一个轻松点的高层工作。”
因为经常有商业往来,这两个朋友的秘书,牛根生都认识,她们年龄相近、能力差不多,为什么第一位老总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呢?询问之下,原来,他的秘书不知为什么最近总是烦躁,没有耐心,做事打折扣不说,还好几次听到她抱怨。炒掉她可能是气话,这位老总至少决定给她一个小小的教训,让她自己在工作时把心里的厌烦驱除掉。
如果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你愿意你是第一位老总的秘书,还是第二位老总的秘书呢?
为什么我们遇到职场难题的时候,不能逆向思维,从领导的角度看问题呢?领导其实也是人,也有一颗柔软的心,只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职员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能够逆向思考,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领导,坦然接受,克服难题了。
某公司曾发生过这样的事,部门的决策安排发生改变,经理同意取消了一个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心里很是不满,数次找经理理论,想证明自己的想法和项目都是对的。最终经理忍无可忍,对他说:“如果你行你就替我的位置来干吧”,说完转身就走……事实上,真正让项目负责人来接替经理的位置,他不一定能做的更好。
不要抱怨决策层领导不理解你,不要抱怨决策层领导不体谅你的疾苦,你的高度不是他的高度,为什么要如此处理如此决策,领导绝对比你更明白,更全局。诚然,在心理学上,职场中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也就是说某些员工由于对相对具体的情况比领导更清楚,从而对领导做出的决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擅自改变领导的决定,使之符合自己的想法。然而“内部人控制现象”却是领导所不能容忍的,因为“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影响了决策的执行和领导的权威。所以,即便是你真的发现领导的决策有缺陷,也要低调处理,小心翼翼地提醒他,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反对他。
朋友小李曾给一家杂志社写了篇文章,出版后,想要几本杂志,便打电话给杂志社主编。主编不在,是一位小姐接的。“麻烦你转告主编,我希望要两本这期的杂志。”“这个啊,没问题!您派人过来拿就成了。”小姐爽快地说。?
小李立刻叫快递把杂志拿了回来,可是,跟着就接到主编的电话:“对不起!您来电话的时候我不在,杂志收到了吧?我特别多送了两本,一共4本。”停了一下,他又说:“可是,对不起,我想知道是哪位小姐请您派人过来拿杂志的。”小李有点吃惊,说:“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我只是想知道,是谁在自作主张。”小李没告诉他,但后来听说主编还是把这位擅作主张的员工查了出来,并作了处分。
我听说这件事情时,还觉得这位主编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不过等我自己在职场中做到了一定的职位,手下也有不多不少一干人马的时候,回想这件事,却意识到这件事的确体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既然是找主编要书,下属的责任就是负责转告,而不该越俎代庖擅自代上级做主;
第二,作者明明找主编,却在半路中被别人截断了,不管对于作者还是对于主编,都失去了一次沟通的机会;
第三,如此轻而易举的擅自作主,仿佛杂志谁要都行,谁都可以做主往外送,贬低了索要杂志的人的价值,也贬低了杂志本身,也显得杂志社对杂志的管理不够严格。
所以,职场中人要学会逆向行走,从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自己一些想当然的看法,附加到与领导相关联的事情中去。在职场中,小事不小,下属眼中的小事情,却可能成为领导心中的大事情,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因为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分析事物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的上司爱发脾气,而且脾气很大,其实领导发脾气、甩脸子,或者对你冷漠,都可以看作一种领导的手段,他的目的就是推动你更好地工作,所以,不管领导如何对你,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逆向思维,从领导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你的领导,洞察职场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