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记忆能力的训练
1.记忆在智力中的作用
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一个丧失了记忆的人,是无法正常生活在世界上的。
能记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人能够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第二,人能记忆语言和文字;第三,人能记忆自己的身体的操作或运动; 第四,人能记忆各种情感,如自己或他人的喜、怒、愁、恐惧、悲伤等。要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就要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和情 感记忆。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有意识来划分,记忆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指人们的记忆是照每个人的目的去进行的,而无意识记则指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识记。人的绝大多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有意识记获得的。同时,人类的生活现实要求 人必须进行有意识记,因为一个人要生活和从事工作,许多知识不经过顽强而有意识的努力是不能掌握的。孩子的有意识记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无意识记,训练孩子把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是训练孩子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点。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对材料的意义进行理解,记忆可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是指对识记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思维,理解了材料的含义后再进行的记 忆。机械记忆是指只通过一遍遍的重复,记下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
由于孩子还处在记忆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在识记中仍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把孩子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是训练孩子超常记忆力的又一任务。
2.超常记忆能力是训练出来的
每个人的记忆能力的强弱是不同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影响人的记忆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情绪、疾病、睡眠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记忆能力的系统训练,尤其是幼儿(3~7岁)的记忆训练。按理论计算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五亿本书的记忆量,但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发挥出这种巨大的记忆潜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记忆训练。世上记忆超常的人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记忆速度快。例如有个叫莱因克的人,依次接见几百个陌生人,每个人报出自己的姓名,莱因克能立即记忆每个人的名字,记忆速度之快之准确令人惊奇。另一方面是保持时间长,如日本的小野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两万位,并能长久不忘。这些记忆超人并非天才,而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后来他们又把自己的记忆训练方法加以推广,训练了许多记忆能力超常的人。
世界历史上有一个“神童”卡尔?威特,他父亲把教育他的过程写成一本书--《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6岁左右就能讲5种外语,8~9岁就能做大学的数学题,9岁进入大学学习。他并不是一个天资很好的孩子,达到这样的程度完全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例如他父亲为了训 练他的记忆力,每到一处新地方参观回来后就让他写信,把看到的一切告诉家里人。后来还有不少“神童”,就是他们的父母参考了《威特的教育》后训练出来的。
在我们进行的记忆训练实验中证明,经过几个月的短期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会成倍提高, 如有些5~6岁的孩子训练前记忆能力仅为其父母的1/3~1/4,训练后可以超过其父母。记忆各种知识的速度也显着加快,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轻松地学习完两年的课程。
3.记忆能力超常孩子的表现
(1)记忆的速度快
以识记形象或实物为例,一般的5~6岁的孩子在一定时间里能识记住25个实物中的10~11个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孩子能在相同时间里记忆20个以上,或者在比其他孩子少一半的时间 里识记相当数量的材料。
(2)记忆保持的时间长
例如,对于同样的材料识记后一小时,一般的孩子大约就会忘记30%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孩子几乎全部再现。又如,对于一定的记忆材料,记忆一个星期后,一般的孩子会忘记40%~50%以上,而记忆力超常的孩子只忘记20%左右。
(3)记忆的正确性高
例如,在记忆一定的材料时,一般的孩子虽然回忆的数量与记忆力超常的孩子差不多,但正确性低。一是把一些别的材料加进去,二是记忆的不全面。而记忆力超常的孩子不但能够记住一般孩子易正确记忆的材料,就是那些干扰大,不易被感觉的细微处也能正确再现。
(4)记忆面广
一般的孩子往往只对他感兴趣的材料或经过专门训练的方面记忆力好,而别的方面记忆力差。例如,有的孩子对植物、动物感兴趣,能记忆大量的动、植物的名称、特点及它所属的科、属、种。但是记忆算术、语文就明显表现出较差的记忆力了。又如,有的孩子经过音乐或绘画的训练,记忆音乐和图形的能力就明显强过其他的孩子,但记忆另外的材料又不行了。
记忆力超常的孩子对各种材料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但综合记忆能力是远远超过同龄人的。
(5)记忆的备用性强
这是衡量孩子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记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够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提取、运用。记忆的备用性就是指适时提取记忆材料的能力。一般的孩子虽然能记忆不少知识,但是常不会用,或不知怎样用,到用时想不起来。而记忆力超常的孩子却能在需要时适时地取出。从记忆的备用性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已不仅仅是指记忆的特性了,而加进了思维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要想有强的记忆备用性,他必须在熟记材料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思考活动,要记忆的应用范围、条件、联系物以及特殊之处。
(6)会利用一些记忆方法
一般的孩子记忆主要是利用机械重复的方法,一遍遍地重复要记忆的材料,这样的记忆效果较差。而智力超常的孩子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一些记忆方法。例如,一个“神童”在记忆文字时,采用一种比较的方法,他把形相似和意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记忆。当问他为什么这样记时,他说:“这样很好记,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好几个。”又问是谁教的方法,他说:“是妈妈。因为有一次她教我认字时把同、铜、桶、捅放在一起教我,我很快就记住了。我想这个方法好,以后我就这样记。”每当他在课本中学习一个新字,就要到字典中查找几个与它同音或字形相似的字。可想而知,他记忆文字的量比别的孩子要多几倍, 而且对字的含义的掌握也好得多。
还有一个“神童”采用构字法记忆汉字。他把一个字或偏旁部首写出,然后在他的上、下、 左、右添上其它的字,和偏旁部首组成新字。我问她:“这种方法是谁教你的?”她说:“我在看电视时,看到有一道题要求在‘口’字的上、下、左、右各添上一个字组成一个新的字。我想这样的方法一定很好,不然,怎么能上电视呢?”
(7)记忆材料的取舍性强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孩子的好奇心广泛,如果想记忆什么就记忆什么,就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力。智力超常的孩子,有些也懂得哪些该记忆,哪些不用记忆,这些对他们来说现实性可能不大,但对将来的意义可就大了。有人问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光速是多少,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你们去查物理手册。”问者很奇怪,爱因斯坦说:“我脑子只是用来记忆书上没有的东西的。”
该记的要能很好地记住是人记忆力强的表现,不该记忆的不去记,也应该视为记忆力好的一种特例。
4.训练孩子超常记忆能力的方法
用信息论的观点解释记忆过程: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贮和输出的过程。要训练孩子具有超常的记忆能力,就要在这些过程中想办法,如创造适当的方法有利于信息的输 入,并能顺利地编码、存贮,在需要输出时能及时地提取出来。
我们认为人类的记忆程度为--
第一步:明确的记忆目的和记忆动机
第二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第三步: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第四步:适时的复习
只要上面这四步能正确施行,信息就很容易进入人的大脑,被编码和存贮,并在需要时提取 出来。
第一步: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动机是记忆的开始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的心算能力很强,别人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开出,车上有31人。
下一站:下6人,上4人;
下一站:下11人,上3人;
下一站:下一个抱孩子的母亲,没上人;
下一站:下9人,上3个老人;
下一站:下19人,上30人。
题目一说完,这个人马上就报出了此时车上的人数,但是出题者却问:汽车经过了几站?哪一站没上人?哪个站上了3个老人?这个人却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记。
由此可见,记忆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要训练孩子记忆的目的性,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孩子明确记忆什么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东西不必要记,只看一看就行了。例如,在学习前可先让孩子把要记的东西说一遍,或者学完后家长问一问他,如发现他记忆目的不对,可让他重做。
(2)让孩子明确怎样记忆
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关键是让孩子理解材料,而不是死记硬背。不要让孩子一遍遍读材料,而是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说”材料,这样他就会明确记忆目的,去识记材料的实质,理解材料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完成回忆,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步:训练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在识记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的。
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孩子在心情平静时记忆
孩子心情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2)要让孩子发现问题
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个小物体,或是在吵闹的地方读书,这对于意志力还不太强的孩子是很难办到的。只有让孩子发现材料的趣味所在,引发他的好奇心,才能够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例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笑嘻嘻”一词与“笑哈哈”一词的不同,在讲课时脸上现出笑嘻嘻的表情,并说:“你们学习很认真,你们看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学生都说:“老师笑嘻嘻。”说完学生也不自觉地笑了。接着老师又问 :“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现笑的程度?”有的学生说:“笑哈哈是出声哈哈大笑,而笑嘻嘻是不出声笑。”由于老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在材料中发现了好奇的东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记忆效果也就好了。
(3)各种感官参加识记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百个句子让学生听、读、写。结果,听记住40%,读记住60%, 而写则记住80%。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写时既要默读,又要看,还要写,各种器官都工作,相互配合,有利于记忆。二是因为这样多的器官配合,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所以记忆效果好。
(4)要懂得让大脑休息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虽然要以训练他们的自制力、学习的有意性为主,但是也不要忘记让孩子注意大脑的适度休息。因为,孩子的体力、视力、用脑度、疲劳、睡眠、饮食正常或学习环境,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步:把握意义,灵活联想
孩子记忆时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尤其对于语言材料,如果不理解其意义, 只按字面记忆材料,一方面记忆难度很大,记忆效果不好,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即使记忆住了,孩子因不理解其意义,也常会不知如何利用。因此,家长要训练孩子记忆材料时首先要明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真正懂得了材料的意义记忆起来也容易很多。例如“白日依山尽”与“尽日白山依”,同是五个字,但因为第一句的五个字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记忆起来相当于一个记忆量,而第二句的5个字都没有完整的意义,记忆这句话等于记忆五个独立的字,相当于5个记忆量。
另外,灵活的联想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方面。联想规律是人类记忆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当所要记忆的材料与人的大脑中的材料有某种联系,能引导人的联想时,有助于新材料的记忆。例如,当孩子学习了“大”字。告诉他“大”字下面加上一点就是“太”,孩子会很快记忆住“太”这个字的,因为“太”与“大”进行了联想,而“大”字又是孩子已经记忆住的内容。
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方法。把要记忆的材料联系起来,对比着记忆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孩子与其他已记住的材料相比较、联系,让他们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什么联系的可教他们自己创造联系。在训练孩子运用联想时,还要让孩子发现材料的特征,训练对材料的兴趣。材料越有特征,孩子对材料越有兴趣,记忆效果也越好。
第四步:适时地复习
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需要经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保持长久。
(1)隔一天就必须复习
孩子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兴趣,但不复习已学过的东西,这就将影响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材料,识记一天后,大约要遗忘50%以上。因此,隔天就得复习一次,不要一段时间后集中复习。
(2)让孩子运用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睡眠中记忆力不会下降。因此,让孩子在睡前记忆一些材料,第二天醒后回忆,这样效果最好。
五、思维能力的训练
1.思维能力在智力开发中的意义
一般认为,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性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有许多概念和定义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间接地推想出来,这种推想就是思维。例如,要比较两块大小、体积完全一样,而重量相差极小的铁块的重量,仅凭手的感觉是无法分辨出的,但只要把这两块铁块放到天秤上,就可立即得出结论了。而动物就没有这种间接性。例如,我们往猴群中扔一个橡胶苹果,第一个猴子抢到后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就扔掉了,可别的猴子仍要去亲口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后才扔掉。猴子就没有这种间接发现本质的能力。
思维还有一种特殊--概括性,即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规律性以及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辅相成的。对事物间接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已有了概括的认识。如上例,我们正是概括了天秤对相同和不同质量的物体所表现出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特性后,才利用天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这主要是概括性反映的结果。
人的思维是大脑的精神活动,要进行思维就要有材料。人类的思维材料有两种,一为语言, 二为形象,分别叫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人们不但依靠语言和形象来进行思维,同时也用语言和表象来记忆、巩固和表达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于大量的思维材料是语言性质的,所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