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20572200000016

第16章 全面发展智力超群(4)

孩子时期既要接触客观实体,又要学习人类的语言,而学习人类的语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因此,这时的孩子主要是建立用语言代替实物,用语言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思维语言。训练孩子的思维也要以此为主。

2.思维能力超常孩子的表现

(1)思维广阔性强

思维能力超常的孩子在思维时,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考虑到有关的各种因素,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有一个不到10岁的“神童”,当被问到“世界上什么最大”时,他回答:“想象最大 。”可见这个“神童”的思维的广阔性是相当好的,他不但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比较,还与人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的确,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管你说出一个多大的东西,人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更大的东西。

(2)思维的深刻性强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不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所必备的品质。我国绘画神童周小松,不但有训练有素的绘画技巧,而且有很强的思维的深刻性,能够对画的意境有深刻的认识。一次他父亲带他去看石鲁山水画展,事先他不知是“个人画展”。他走了一圈后对父亲说:“好像是一个人画的,每幅画都好。”父亲问:“你说好在哪里?”“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好。”小松能够看出画的思想,归纳出各幅画的共同之处,这是许多一般的成人都不易做到的。

(3)善于独立思维

思维能力超常孩子遇到难题不是马上去问他人,而是先经过自己大脑的一番思考;对于一些他可能懂得的见解、观点也决不盲从他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或影响,而对自己的想法发生动摇。

例如,有一位9岁就上初二的“神童”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解不出来时对父母说:“我有一道 难题解不出来,什么也做不下去。”妈妈看到他愁眉不展两三天了,就把答案悄悄的写在他的练习本上,他发现后很生气地说:“别人吃过的东西我不想吃。”

(4)思维的灵活性强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不因循守旧,善于打破常规,按照不同的材料和条件,灵活地改善思维方法和方式。人的心理现象中有一种“思维定势”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人们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总是不知不觉地用以前用过的导致成功的方法来解决,这就使得人的思路狭窄,方法单调,思路不活跃。

思维能力超常的孩子每解一道题,首先是看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发现它的内容,而不是用见过的例题去套。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会立即放弃,而选择新的方法。而不少孩子则固执地在一种解答上找出路,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

(5)思维敏捷

思维敏捷是指能够很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敏捷是衡量思维能力超常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它与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都有关系。

思维能力超常的孩子,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比一般的学生要高得多。对于有些青少年或成人做的题,他们也能以与成人差不多的速度解答出来。

(6)思维有一定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判断、推理有根有据。一般人大约要在17岁左右才能形成这种能力,而思维能力超常的孩子就可能已具有了。例如,给一个8岁的“神童”出这样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推理题:

大前题:凡生物必死。

小前题:人是生物。

“神童”轻松地推理“凡人必死”的结论。

接着又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的推理题。题目是:

有9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球,其中有1个次品,重量可能轻些,也可能重些,其他8个一样重。 现在让你用一个天秤称3次,把次品找出来。

这道题他只想了半个小时,就解出来了。而当把这道题拿给15~16岁的高一学生做时,只有不到10%的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做出来。

3.训练超常思维能力的方法

(1)孩子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数学是训练孩子思维敏捷性的最好材料。研究表明,超常孩子的运算速度都比普通孩子快2~3倍以上。训练思维敏捷性的方法是:要求孩子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以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每次上课都带着小黑板,上课第一件事是出示小黑板上的数学题,让孩子计时演算,检查正确率与计算速度。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孩子的数学成绩与思维敏捷性显着提高,85%的学生进入重点学校。有人曾利用扑克牌来训练孩子的思维敏捷性,方法是:4个孩子每人拿出一张牌,然后任意说出1个在15到30之间的数,让他们利用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而且要求在1分钟内算出。通过不到1个月的训练,他们的运算敏捷性明显增强了,思考问题的速度也快多了,而且表现出急于解决新问题的趋向。还利用一种“接”话的方法,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说一句话,然后孩子用教师说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他要说的话的第一个字。如教师说:“房间里有3个杯子。”孩子接上说:“子弹把敌人打死了。”教师又说:“了却了一桩心事。”孩子接着 说:“事情越来越难办。”……这样的训练都能增加孩子敏捷的思维能力。

(2)孩子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训练孩子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法的能力。学生每学过一个公式后,往往喜欢模仿书本上或老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题形式去解答问题。如果题目 稍微一改变,灵活性差的孩子就不会解了。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讲解他为什么解答不出的原因,帮助他从多方面去思考。有专家曾利用数学题训练孩子的思维灵活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题目是:问孩子36+(100-99)×4与36+4,35+1+4与30+6+2+2得的数是否相同,这个孩子看了看,就向这位专家要笔,而专家则要他用心算,结果他很快就算出来了。这位专家对他说:“你在解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的要求,把题目看清楚,找出最好的方法,要灵活地应用学过的方法。”“你看看这四道题,它们都是以36加4为主,只是形式变化而已。只要你在四题之间比较一下,不用算答案,就知道它们是否相同了。”经过这样的几个训练,他们的灵活性明显改善了。

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解方程(x+6)2+ê|y-3|=0是比较困难的题目了,但他却很快就解出来了。这位三年级学生说:“我一看题目,就知道是个难题,只有用好的方法才能解。我看到有二次方程和绝对值,就想到一定要利用它们的性质。我知道,任何数的平方与绝对值都不是负数。现在两个正数之和为零,所以它们肯定都为零。”由此可见,他的思维是很灵活的。让孩子养成在解题前多想想题目的已知和要求,是训练他们的灵活性的一个方法。另外,一题多解也是训练孩子思维灵活性的有用方法。

(3)孩子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训练孩子思维的深刻性,就是训练他们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要通过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目的。例如:拿两张图,一张是沙漠,图上除了广泛的沙丘外,只有很少的草,一只动物也没有;另一张是原始森林,有各种动物,各种植物。问孩子:“两张图上都有什么?”孩子说:“这张是沙漠,除了沙子,只有一点草。这张是大森林,有好多动物和树。”问:“沙漠上为什么草少呢?”孩子答:“因为没有水。” 问:“海里都是水,为什么海面上没有长草呢?”孩子答:“因为没有土。”又问:“ 植物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活呢?”孩子答:“有水又有土才行。”

这时在向孩子说明训练的目的是要让他懂得:生物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经过几次训练,这个孩子的思维深刻性加强了。

后来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都有各种颜色。比如,蝴蝶与花的颜色差不多,海里的很多鱼与海底沙石的颜色很相似,变色龙到不同的地方就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它们的颜色是为了好看吗?”孩子们立即回答:“不是。动物的颜色是一种伪装,就像阿兵哥叔叔的军装。”又问:“动物为什么要伪装呢?”有的孩子说:“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有的说:“让别人不易发现它!”又问:“让别人不易发现,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又为了什么呢?”孩子回答:“为了活命。”可见孩子已清楚地知道,动物的颜色与生存有着直接的联系,足见这些孩子的思维的深刻性。

(4)孩子理解概念能力的训练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语言描述,也就是用来代替具体的客观事物的语言。例如“花”这个概念,就包含了无数大的小的、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千奇百怪的花朵。

概念产生于具体的事物,但又与具体的事物不同。例如:“花”的概念,包含了所有花的特性。而一朵桃花,则是有特性的一朵花,与别的花完全不同。

在人类的思维中,运用概念是一种最基本的因素。如果一个人不理解概念,不会运用概念, 那么,他的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理解概念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训练孩子理解概念的能力呢?

①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实际

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客观事物或概念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孩子理解概念,就要让孩子广泛地接触、感知那些用来形成概念的客观实物。例如,要让孩子懂得“生物”这个概念,就应该让孩子接触各种生物体,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②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而外延是指概念中的事物的数量。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的方法是:家长任说一个东西,让孩子说出它所属的种类的概念。例如,家长说“牛”,让孩子说出牛所属的概念,孩子可以说“牛是生物”,也可以说“牛是一种耕畜”。或者家长说出某个概念的内涵,让孩子说出它的外延。例如,家长说“说出种子的外延”,孩子回答 “黄豆、桃核、西瓜子……都是种子”。

还可以由家长说出概念的内涵,让孩子说出概念的名称,例如,家长说“可以用来运载人和东西的工具称作什么”,孩子回答“交通工具”。

以上几种方法经实验后证明,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孩子理解概念的能力。

(5)孩子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①要训练孩子的判断能力,就必须:

A.让孩子懂得判断的特性

任何一种判断都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家长就要给孩子解释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 还要解释判断中的人称的含义。例如,“全部”“有些”“每个人”等,家长只有把这些词的含义告诉孩子,他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B.利用孩子懂得的概念进行判断训练

判断都是利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的。

孩子的判断是否正确,主要决定于他是否理解概念。因此,要训练孩子的判断能力,首先必须让他用懂得的概念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如下--

家长先进行判断,然后让孩子判定是否正确,并要他讲出道理。

利用上述的方法对不少孩子进行训练,几个星期后,孩子就能掌握判断的技巧。但过多地给孩子判断的知识,作用不大,只有多练习才行。

②要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就必须:

A.要让孩子掌握大量的知识

推理完全是在一个个判断上推出新的判断,而判断所涉及的都是自然规律。要想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进行推理,首先就应该知道这些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样才可能进行推理活动。 经调查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发生推理的错误,不是不懂得推理的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因),而是知识有限。因此,让孩子掌握许多关键观念,对推理是有直接作用的。

B.做大量的推理练习

要想训练孩子强的推理能力,除了给他做许多推理的示范和让他做推理的练习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记住5个推理的实例,让他们遇到问题,模仿着去做,这样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让孩子记忆的5个推理模式是--

一切生物都要死亡,

人是生物,

结论:所有的人都要死亡。

现在不是白天,就是晚上,

我看见了天上的星星了,

结论:所以现在不是白天。

爸爸比我年龄大,

爷爷比爸爸年龄大,

结论:爷爷比我年龄大。

刀、枪、石头、棒子都可以作为武器,

结论:刀可以作为武器。

我有一只手表,

妈妈有一只手表,

爸爸有一只手表,

我们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

结论:我们家里每人都有一只表。

(6)孩子统摄思维能力的训练

统摄思维能力是指用少数几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或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的过程。人类创造的每个概念几乎都是统摄思维的结果。例如,“力”这样一个概念,就包含了“运动”“相互作用”“物体”“主动”等概念。

怎样训练孩子的统摄思维能力呢?

①让孩子找出关键词

孩子每学完一篇文章,或学完一章节,家长要让孩子找出这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词汇,或是让孩子找出这一章节所学习的最有用的公式、性质、原理等,然后让他把它们用自己的话联系起来。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统摄思维能力的。他说:“在对书中的每一个问题真正懂得以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融汇贯通,从而弄清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

②进行缩写练习

让孩子针对一篇较长的文章进行缩写练习。孩子必须对它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最后留下主要的内容,这就是对统摄能力的一种训练。

在孩子看完一个事件的过程后,让他概括出这个过程的发生步骤,以训练孩子的统摄力。例如,告诉孩子,他们做的八节体操,第一节是锻炼上肢为主的,第二节是锻炼下肢为主的,第三节是锻炼腰为主的,第四节是锻炼手、脚配合的……,然后问:“你们说说,做体操为了什么?”孩子回答:“为了锻炼身体的各部分和它们之间的配合能力。”

4.训练超常思维能力的原则

(1)引导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大多数低年级的小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无法思维。例如,算算术题要借助手指、小棒等。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关键就是让孩子抛开形象,用语言、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维。要训练孩子强的思维能力要从训练他们理解概念入手。

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形象、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前人的思维加工、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讲解几个典型概念的内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方式,孩子就会很快懂得该怎样去理解概念,掌握和应用概念了。例如,有个孩子对“真理”这个抽象性较高的概念不理解,她的母亲是这样讲解的:

母亲:“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孩子:“是女孩。”

母亲:“小刚说你是男孩,他说的对吗?”

孩子:“不对。”

母亲:“小兵说你是女孩,他说得对吗?”

孩子:“对!”

母亲:“对了,小兵说的话就是‘真理’。”

孩子:“妈妈,难道说对的话就是真理吗?”

母亲:“差不多,‘真理’就是指与事物相符合的话。”

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女儿。这句话是‘真理’吧?”

母亲:“对,你说的是‘真理’。”

母亲又问:“太阳每天早晨出来,晚上落下。这句话是‘真理’吗?”

孩子:“是。”

母亲:“为什么?”

孩子:“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谁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