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掌握丰富的知识
任何规律都是从具体的事物或理论中推导出的。要发现观念和事物之间的不同,不了解不认识这些事物是不行的。知识掌握得越多,才越有可能在这些观念中选择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 破。
2.经常向孩子讲述前人在不相关观念或事物中发现联系的例子,让他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3.常对孩子进行“找联系”的训练
具体做法是:
(1)让孩子在你有目的的给出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中,找到相关联之处。
(2)在一个事物中找到某种规律,然后应用到其他的事物之中。
4.培养孩子的直觉能力
培养孩子的直觉能力有两种方法:
(1)让孩子对问题快速反应
具体的做法是:家长给孩子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才可能有答案,但是家长只给他们极少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出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猜出”问题的答案,而只是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里,利用较少的条件,不通过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凭直觉解出问题。当然,这样想出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只是培养孩子一种直觉思维的习惯和方法,而并不是要求他们具有准确无误的思维。其实,就是世上悟性最好的人也不可能“百发百中”地解决问题。
(2)训练孩子找出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事物有它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问题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能抓住问题的中心,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训练孩子找出问题的中心,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找出问题核心部分的能力。
5.让孩子学会在学习中浮想愉快的事情
愉快的事情能引起人学习的积极性,使人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灵活、敏捷。易于唤起回忆,产生丰富的联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孩子分成两组,让一组孩子浮想出愉快的事情,同时得到教师的表扬;让另一组孩子浮想出不愉快的事情,同时得到教师的训斥和批评,然后让这两组学生同时解题,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的成功率是第二组的一倍多。原因是第一组孩子的悟性会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题目他们从前需要在很长时间才能解答出,这次很快就完成了。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这个概念有很多的含义,简单的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的是人类不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从而形成新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的一个较长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主要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本文所指的学习即为狭义的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结果的不同,学习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形式:
①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②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主要是运动动作的技能和技巧。
③心智的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以上四方面的学习内容都是在孩子时期需要学习的。
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正规的学习,当然,严格地说人应该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了。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学习并学习好各门功课呢?首先家长要了解学习的过程以及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习过程的开始。它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各种物质,去阅读各种文学符号,听取种种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操作等,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同时,大脑对信息进行筛选,组合为有意义的模式。在这个阶段,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指学习者领悟学习材料的意义,通过思维和想象把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并 对理性知识进行整理、分类、融汇贯通。按信息论的观点,就是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编辑加工,使其系统化,概括化,重组认知结构。并进行适当的判断和评价。在这个阶段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是学习过程的一个保持、贮存阶段。学习者把知识输入大脑后,通过理解、记忆, 使信息既巩固于大脑中不致于遗忘又易于提取。如果巩固性不好,学习再多的内容也是无用的。
第四阶段:应用阶段
学习过程的第四个阶段是应用阶段,即把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解决相关的 问题,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 和发展。
第五阶段:反馈阶段
反馈是指对学习结果的认知。它是指学习者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
①评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程度,找出哪些部分已经完全掌握,哪些部分还尚未掌握。
②评价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劣,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③评价自己在较长时间里的学习效果,把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同时,反馈还有情感方面的作用。如果学习者应用的效果很好,说明学习者学习效果理想, 充分显示了学习能力,这种成功感会引发学习者的愉快心理,从而更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应用的效果很差,学习者就会感受到失败的痛苦,从而也会影响他们继续学习的心态。
了解了上述学习过程,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时应注意在五个学习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指导孩子顺利地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最后达到成功的学习目的。
发展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法主要的目的在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把学习过程作为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对比、思考和应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1.智商型孩子掌握发现学习法需要靠成人科学的指导。指导的一般步骤是:
①提出和明确使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也可置孩子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兴趣。
②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问,使孩子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便激起探究,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
③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以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推测出各种答案。
④协助孩子搜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展的依据。
⑤组织孩子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从而得出应有的结论。
⑥引导孩子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对假设或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检验、补充和修正, 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2.家长应用发现法一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鼓励孩子有发现的信心。尽量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通过发现获得正确的结论,来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对所探究的问题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奖赏” 的倾向性。
③帮助孩子寻找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和他们已知事物的联系,并引导他们把它与新的问题结合起来。
④训练孩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把一个观念推演到极限,举一反三,或用简明扼要的形式来概括和表达思想等等。
⑤协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对它加以仔细的思考,使隐含的东西明确起来。
⑥启发孩子进行对比,以利于知识的组织,促使新的发现。
六、最佳读书能力的培养
随着孩子知识水平的增加,孩子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旺盛,读书便成了他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怎样读书呢?读书该用什么方法呢?这是许多家长所不重视的。他们一般认为,只要孩子在看书就可以了。其实读书的方法是否合适,对读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好的读书方法的人读书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高,而缺乏读书方法的人,不但读书速度慢,而且常常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一本书读完后,遗忘了大部分的内容。
读书将成为孩子今后重要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尽早地培养他们掌握最佳的读书方法,并让他们把这些好的方法逐渐巩固下来,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不 断提高。
俄国剧作家克尼雅日宁说过:“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最佳读书能力,是指能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从明看到暗,从是看到非,从静看到动。
歌德说出了这种读书的境界,“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 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对孩子来说,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主要是指看书时能进行紧张的思考,并有自己的思想结果产生。
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些智力水平发展较好的孩子由于缺乏理想的读书方法,读书能力较弱, 进入高中后,他们便很难有时间大量阅读学习资料,许多知识内容无法及时掌握,结果知识水平发展较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最后高考失利。我们例举这个事实并非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只是说明缺乏正确读书方法对学习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怎样培养孩子最佳的读书能力呢?
1.不要出声地阅读
孩子读书常会出声地阅读,或在心里默读,这些都是较低级的读书方法,家长应指导他们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因为这种方法有几个缺点:第一影响阅读速度。出声读书或默读时,由于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慢,跟不上眼睛与思维的速度,因而会影响阅读的速度。第二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对于一些记忆力很好的成人出声阅读可以帮助记忆,而对于孩子出声阅读会影响他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尤其不利于孩子把大量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出声的阅读也许对于孩子理解几句话、记忆几句话有利,但对于一段文字、一页内容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
2.学会批评地读书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但又不能“唯书是从”。家长要教会孩子在读书时把书上所写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看看书中哪些是写得 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刚开始时,孩子可能很不容易掌握这种方法,会觉得太难、太麻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就能够顺利掌握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读书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一次实验中曾遇到这样两个例子,一天一个孩子问一位老师:“老师,你知道麒麟是什么动物吗?”老师回答说:“麒麟是一种很像长颈鹿的动物。”那位孩子接着说:“不是像长颈鹿,它就是长颈鹿。麒麟是古代的一种叫法。”这位孩子刚阅读完几本有关麒麟的书,并且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书中的内容,因此能纠正教师回答中的错误之处。
又如,一个孩子在看有关鸭嘴兽的文章时,对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很不理解。他详细阅读了有关哺乳动物的定义,观察、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还是认为鸭嘴兽不应是哺乳动物。于是去问教师,教师向孩子解释说:“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的特例,是过度中的哺乳动物,因为它具备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它仍属哺乳动物。”孩子便更透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3.让孩子学习及时地总结
尽管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的水平仍然比较低。如果他们所阅读的内容达到了一定数量后,不能及时地总结,把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回味,孩子常会出现一知半解或张冠李戴的现象。
因此,当孩子读完一个章节或一段完整的内容后,家长可以指导他们把书中看过的内容前后串起来,思考一下,总结出本段所讲的主要内容,真正让孩子做到把书读懂了、记住了、理解了。
4.学会精读和泛读
不同内容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些书需要精读而有些只需要泛读。那么如何判断哪些书需要精读而哪些书需要泛读呢?这要视每个人的学习重点而定。对于孩子来说一些科技方 法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书需要精读;而对于一些小说、科普读物以及生活方面的书就需要泛读,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孩子对待科技方面的书以及与他们的学习有关的书和文章采取了冷漠的态度。一本书很快就阅读完了,只满足于大概的泛泛的了解,当真正需要运用书中的知识时就会出现似是而非、模凌两可的现象。
5.指导孩子学会阅读书中独特之处
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时,常同时阅读很多本书,而且阅读速度很快并对书中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他的同学问他读书的方法,他就谈到读书要会读每本书中的独特之处。例如,对于相同内容的书可能有很多本,书中有些内容可能有重复或相似之处,或是自己已掌握了,这些内容就不必阅读或可快速阅读。而要找出每本书不同于其他书的地方重点精读,这样不但读了每本书的精华,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尽管对孩子来说读书方法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但只要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是可以逐渐掌握的。国外有人提出SQ3R读书法,现将其简单地介绍一下。
SQ3R分别表示如下:
纵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se)。我们认为,在学习中遵循这一体系是有好处的。现将其结构简介如下:
(1)纵览 纵览就是先尽量弄清所读材料的目的之所在,阅读作者的序言或后记,仔细查看目录和索引,阅读各章的提要或小结(如果有的话),迅速浏览一下全书,以便对整个概貌有一个了解。
(2)提问 浏览自己准备细读的那章节时,要认真琢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且把它和已掌握的有关观点相对比、相联系,并随手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3)阅读 通常要求读得慢而透彻,要把各章节中的大小标题牢记在脑子里,没有大小标题的,自己应当概括地予以写出。
(4)背诵 不是指逐字逐句的复诵或默记,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章节的中心思想能提纲挈领地复述出来,当然也可把某些极其重要的东西背诵出来。
(5)复习 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
七、提高注意力技巧的培养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事物或活动;指向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人的心理活动围绕一定的对象展开,而不感知其他的对象。集中比指向更深入一步,它表现为人对心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付出全部精力,并使活动有目的,按计划,不受内外干扰地深入开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