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20572200000025

第25章 非智力心理品质(1)

一、智商型孩子成才的心理保证

有关智力的概念问题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介绍过,它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智力活动中,对孩子的智力起决定作用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非智力心理品质则是指间接参与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起着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作用的种种心理品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气质、感情、意志等,其中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兴趣、动机、好奇心、自信心、独立性、竞争性、持久力、耐力、自制力等。

当前心理学界与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发挥与成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向前发展的巨大心理推动力。

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证明了非智力心理品质对成才的巨大作用。例如,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的人,如果他的毅力、耐心、自制力等非智力心理品质非常优秀,他就可能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巨大的成就,甚至超过那些智力水平高超但非智力心理品质不健全的人。

因此我们培养智商型孩子的超常智力时,应注意对孩子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将智力与非智力心理品质结合起来发展才是最佳的培养模式。似乎所有的杰出人才,在谈到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时,都会谈到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即他们顽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忍耐性、独立性、创造欲、好奇心、勇气等。

一个杰出人才,不但要能解决学业上的难题,还要能解决社会上遇到的难题,没有健康的心理是不行的。

要把孩子培养成智力超常,将来能做出一番事业的杰出人才,就必须要培养他们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

二、孩子广泛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孩子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所谓认识倾向是指在认识过程中常有相对稳定的指向、趋势。兴趣对于孩子是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当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时,就会积极从事与这些事物有关的实践活动,从而扩展知识面,增长才干。

兴趣对孩子的活动起着引导指向和专注投入的作用。孩子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兴趣的引导。 尤其是一些无意识的活动更是兴趣直接作用的结果。4岁、5岁的孩子正是兴趣急速发展的时期, 兴趣在孩子的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向作用,如果孩子的兴趣发展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智 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

孩子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兴趣专一型,一类是兴趣广泛型,第三类是兴趣混合型。前一类孩子对某一事物有专注的兴趣,并且长年不断,而对别的事物一概无兴趣或兴趣极低。第二类孩子对许多事物同时持有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很长的时间。第三类孩子是对某一事物有专注的兴趣,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同时又保持着对其他一些事物的广泛的兴趣,但专注的程度并不高。一般而言,第三种兴趣类型的孩子常有突出的成就。

上面所谈到的三种兴趣类型,兴趣专一型的孩子,一般易成长为情商型的艺术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型孩子。兴趣广泛的孩子,一般易成长为智商型的专业人才,他们易在某科学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或是在某一领域创业成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商型孩子。兴趣混合型的孩子,一般易成为财商型的领袖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商型孩子。孩子时期尤其在6~7岁左右和此年龄以前,如果他们的兴趣表现为对某一事物很专一,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一般是不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专一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其他方面智力的发展。相反,兴趣广泛的孩子常常是智力发展较好的。这个时期尽管由于他们兴趣广泛,还无法做到对事物“丝毫不差”的认识,但是他们积累了广泛的感性认识,他们丰富的知识量为他们的智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广泛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事 各种各样的活动,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在培养孩子具有广泛的兴趣的基础上,找出孩子广泛兴趣中的突出兴趣,重点培养,使其成为中心兴趣,才能逐渐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大成就的专业人才。

培养广泛的兴趣,能使孩子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工作、 研究提供各方面的参考数据。广泛的兴趣能拓宽孩子的思路,使孩子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利于进行创造思维和直觉思维。

有广泛的兴趣是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广泛的兴趣,知识面狭窄,会影响人的思路,会影响灵感的产生。研究表明,人的灵感的产生与人的“知识背景”有关,兴趣越广泛的人,“知识背景”也越大,因此,他所产生的灵感也越多。

许多人的兴趣都是在童年产生并保持下来的。达尔文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影响最大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欢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怎样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呢?

首先是让孩子广泛接触世界,让他们了解各种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其次,让孩子广泛了解人类各种发现创造的成就,了解太空船、生物工程、电脑等,使他们感受到前辈所做的贡献,从而激发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兴趣。第三,要指导孩子亲自参加各种活动,如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生物标本的采集等等,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兴趣。

三、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培养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居里夫人为提炼镭,在简陋的木屋里连续工作了85个月。 好学不倦,能长时间地学习、工作,这是一个杰出人才、智力超常人才的特点。

好学不倦,是杰出人才的最好的品质。怎样才能做到好学不倦呢?那就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所进行的工作的强烈热爱。居里夫人说:“我生活最好和最快乐的那几年,就是在这简陋的木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她还说:“对科学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包含着美,其本身给人的快乐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中寻得了快乐。”

对科学的热爱,把科学当作生活的根本目的的思想,是在孩子期开始逐渐形成的。因此,父母若能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将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怎样培养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呢?

1.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孩子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的行为,尤其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家里对科学表现出的热爱,也会强烈地感染孩子。

2.结合孩子的兴趣、好奇心进行培养

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和对自然万物的兴趣,就是对科学热爱的最好的萌芽。父母要结合孩子的兴趣,讲述有关的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兴趣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

3.对孩子取得的成就要给予奖励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进步,对孩子取得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表示高兴,给予奖励。

4.父母可利用各种时机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1)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来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孩子常常会对未来产生幻想和憧憬,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从事某一职业,如教师、科学家、工程师等。家庭可利用与孩子一起展望未来的机会,引发孩子学习的冲动。教育他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利用比较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父母可以将各种知识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比较,让孩子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到事物之间奇妙而引人入胜方面,从而引发孩子学习的冲动和对各种知识的热爱。

(3)利用孩子的提问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些提问可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些问题则很有意义。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提问的时机,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告诉他们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将来就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愿望。

(4)利用孩子的成功,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孩子获得某种成功时,也正是他们情绪激动、充满自信和对学习满怀兴趣的时候,父母抓住这个时机,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和重要性,极易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感受。

(5)利用孩子的发现引发孩子好学不倦的品质

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常有突然的发现,无论这个发现是否有社会价值,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快感体验,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冲动。这时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取得成果的无比幸福。

(6)利用孩子遇到的挫折引发好学不倦的品质

孩子在学习中也会遇到挫折,这时他们常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学习兴趣下降。这时父母要及时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目前并不是要求孩子解决每个学习问题,遇到了挫折只是说明有些知识还没有掌握,更应该加倍学习,只有这样以后才会少遇挫折,父母要巧妙地把孩子遇到的挫折变成引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契机,使孩子在挫折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喜欢学习。

四、培养孩子对成功的渴望

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和追求是在人的成就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

成就动机是一种推动人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某种理想境地的内部力量。

成就动机一般在孩子时期就表现出来,如果得到正确的培养,会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支配人去从事学习和工作。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发展,成就动机逐渐减弱(其中在青少年时期为最强烈)。成就动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的许多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有赖于成就动机的推动。

杰出人才对成功的渴望,要比常人强烈得多。

只有热爱科学的人,对事业的成功充满渴望的人,才可能面对困难,百折不回。

爱因斯坦将科学工作者分为三种:一种人从事科学工作是因为科学工作给他们提供施展特殊才能的机会,他们喜好科学正如运动员喜好表现自己的技术一样;一种人把科学看成谋生的 工具,如果机遇好也可能成为成功的生意人;最后一种人是真正献身者,这种人为数不多,但对科学所做的贡献最大。

大量的事实表明,最出色的成就往往是在逆境中或在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过程中才能取得。科学工作者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取得突出的成就,与他们超人的成就动机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动机推动着科学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忘我工作,并使他们把科学的贡献和事业的成功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科学研究者还有一种与自己的同事和家人分享快乐的强烈愿望,他们急于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工作者的心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事业的真诚的追求,把事业变成了人生最大的乐趣。

研究还发现,当灵感出现时,总是伴有最大的激动。可见,对成功的渴望与人的灵感有必然的联系。

每当孩子有所发现,哪怕是很小的发现时,父母都要表现出最大的快乐;如果孩子还没有表现出快乐,父母则更要有所表示,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取得的成就很关心、很高兴。孩子因取得成就或小有进步,就受到关心和鼓励,便会逐渐产生对成功的渴望而满怀激情去学习。

五、体验独立完成的心态

一件工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的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对完成者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自信心还不太发达,自卑心理一般较强。于是,他们更渴望成功,尤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解决难题。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孩子会把在他人帮助下完成 的任务,说成只是自己单独完成的。这并不是说孩子喜欢说谎,这正反映了孩子渴望独立完成任务的心态。

让孩子尽早体验到独立完成的心态,对他们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与忍耐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有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孩子。

国外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7岁的孩子用梯子爬上树玩,不小心把梯子碰倒了,他无法从树 上下来了。这个孩子个性顽强,并不想叫人帮忙,可是他想了许多的办法还是无法从树上下来。他有些伤心,甚至感到失望。他觉得自己无能,开始急躁起来。这时孩子的父亲发现了,他打算走过去帮助孩子把梯子扶起来。正好有一位孩子心理教育专家在他家作客,他阻止了孩子的父亲。他假装不知道孩子在树上,把他的汽车开到了树下,然后离开。树上的孩子很快发现汽车可以用来帮助他,于是他成功地从树上下来了。事后,这个心理学家告诉孩子的父亲:“没有什么事情比体验到独立完成的心态更重要的。如果你刚才帮助孩子把梯子扶起来,他就无法感受到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的那种独立完成的心态。而如果一个孩子有了这种体验,他的人格就容易健康发展,敢于去尝试解决各种难题,因而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的心态是多么重要。父母要利用各种时机,为孩子能体验到这种心态提供机会。

例如,一个孩子在修自己的小汽车,他要把一个“十字花型”的螺丝钉拧下来,可是他使用的是一把普通的螺丝刀,而不是“十字花型”的螺丝刀,因而尝试了许多次也拧不下来。他又试用了机动工具可是仍然无法拧下来。如果这时成人交给他一把“十字花型”螺丝刀,并教他如何使用,那么孩子会很快地完成任务,但是他就因此而感受不到独立完成的愉快心态。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不注意的情况下,把“十字花型”螺丝刀放在孩子的身边, 让孩子无意中发现它,并尝试着用它去拧螺丝,结果成功了。这时孩子的心态便会充满自豪与成就感,这种体验,增强了他以后战胜困难的信心,养成了自己解决难题的好习惯。

六、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测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自我肯定。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非智力心理品质之一。

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时,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她并不气馁。她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冲击“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经过长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研究表明,杰出人才少年时代就已在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智慧上表现出早熟的自信。自信不是骄傲,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人才的童年期喜欢独立自主,不喜拘束,对一切都充满 自信,希望能控制四周的环境。同时,他们又很谦逊,直言自己的短处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