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知识少,社会生活阅历浅,极易对伟人、对那些做出惊人成就的人感到神奇和高不可攀。另一方面,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极易自卑,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以致于造成终身蹉跎。有这样一个例子,小野是日本一个电气公司的青年工人,自卑感很重。后来他看到几个比他还笨的人参加“日本星期日发明俱乐部”后,做了不少小发明,令人刮目相看,他硬着头皮参加了这个俱乐部。一段时间后,他对创造发明有了一些兴趣。一天,他发现原来卷成一团的皱纹卫生纸被雨一淋便自动伸展开了,立即想到这个原理也许能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受到许多人嘲笑后,他也失去了信心。然而俱乐部的教师却鼓励着他,使小野增强了信心,结果制成了“纯纸型”自动控制器,获得了一项日本专利。后来他在所箸的《创造发明的技术》一书中深有体会地说:“要创造发明,先要克服自卑感。”
孩子由于缺乏自信心而造成的不良结果更令人吃惊,我们调查了几百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结果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人主要是由于对于自己缺乏自信而惧怕学习造成的。例如,有的孩子就因为听到父母或其他人说他:“太笨了!”“一点都不聪明。”就真的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结果一遇到难题就自我暗示:“我很笨,解不出这道题。”于是立即就放弃了。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学习就落后于其他孩子。
孩子的自卑感能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体周围都绕着电磁场,当厌恶某事时,电磁场明显加强,控制大脑,使大脑精神紧张、忧郁,思维能力下降。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1.父母要对孩子的才智充满信任
父母的表情、态度、言行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极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较差, 他们常容易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如果成人不负责任地评价,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2.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随便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重要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3.要指导孩子量力而行
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自大,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是要指导孩子量力而行,这样会使孩子少受挫折。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七、孩子强烈好奇心的培养
科学研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探索性。因此,要成为探索自然奥秘的杰出人才,必须具备探索精神。
专家认为,人的探索精神由三个要素组成,它们是: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知识的好奇;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
什么是好奇?好奇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兴趣感。好奇心能促使人的大脑对刺激物产生兴奋中心,产生一种“欲知其所以然”的愿望,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会锻炼人的进取心。古往今来,没有好奇心的杰出人才几乎是不存在的。对记忆力有专门研究的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价认为,好奇心对记忆力有极大的作用。他认为老年人出现的记忆力减弱现象,与其说是人的心理的原因,不如说是人的心理原因,即人的好奇心的减弱。那些年近古稀而好奇心强烈的人,他们的记忆力明显超过同龄人。
从无数人才的成功的例子和他们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奇心对人才的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好奇心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进而激发人们企图寻找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地、频繁地接触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在对新事物的追求中,好奇心使科学家茶不思,饭不想,孜孜不倦地对特定的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探索,并在这一活动中得到创造美的享受。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正常人的幼年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例如,新生不久的婴儿就会被明亮多变的灯光吸引,会目不转睛地注视陌生人等等。但是,这是人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学上叫做“定向探究反射。”好奇心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惜的是,随着孩子时期的结束,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会消失。孩子这一蒙昧时期的好奇心是不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求知时期的,要实现这种转移,必须经过教育。
那么,怎样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呢?
1.要支持并正确地加以引导
如果面对孩子好奇的提问,父母回答是:“不懂就别问!”或者认为孩子问这些问题是无知的表现,就会阻止孩子的好奇心。
在启发孩子把蒙昧的自发的好奇心,转移到智力方面的兴趣上时,父母的职责往往超过教师。爱迪生由于好奇心强烈,被教师骂为“低能儿”,还被学校开除,但他的母亲在家教育他时又培养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提供丰富而有用的资料,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发展,长久保持。
2.孩子自己找答案的机会
最能满足孩子好奇的是让他们探索能够发生有趣变化的物体或看能吸引他们的书籍。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最好是只给孩子找些资料,指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有的家长曾利用此原则发展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孩子能够自觉地利用以前用过的方法,去寻找他感兴趣的新问题的答案,学会了经验转移的能力。
3.让孩子独立活动
孩子的独立活动,更有利于他们发展好奇心。他们可以亲自去观察、接触事物,自己去发现新的东西,使好奇心在独立活动中得到满足。
八、科学文化兴趣的培养
对科学文化有强烈的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动力之一,对科学文化产生兴趣越早的人,就越有可能成为有成就的人。1985年美国对100名最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当中有90多人说自己在童年时代对科学文化产生了兴趣,不少人在10岁左右就选定了终生的奋斗目标。
通过对我国一些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工作者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孩子期正是培养对科学文化兴趣的关键期。
怎样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浓厚的兴趣呢?
1.让孩子深入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某门知识只有肤浅的了解,或浅尝辄止,很难培养对它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尤其是孩子,因为他们主要靠直接兴趣指直行动。如果没有对科学知识的较深入的了解,不对它的内容发生兴趣,他们就会觉得枯燥单调,从而失去兴趣。因此,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就必须让他们了解科学的内容,给他们讲科学发展史和将来的趋势。给孩子讲一种产品的发展史,最能激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2.让孩子参加科技制作
科技制作,哪怕是制作最简单的模型,对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都是有益的。如果在制作中,父母能结合讲解他们学过的知识,效果会更好。
用让孩子拆旧玩具的方法,来提高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在拆旧玩具时,让孩子明白一个个零件的作用,并让他们说出这些零件在新玩具上的作用,并告诉他们学习与制作的关系。此方法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3.发现孩子对科学文化的中心兴趣
孩子对科学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有些孩子喜欢科技制作,有些孩子喜欢创造发明,有些孩子对天文观测有兴趣,有些孩子则对动植物的采集有兴趣。更多的孩子可能同时对几个方面都有兴趣。广泛的兴趣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有一项中心兴趣,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更有利。父母要尽早发现孩子的中心兴趣,并加以重点培养。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广泛的兴趣。
九、学习愉快感的产生与培养
似乎每个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都认为: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最基本的两项品格就是对事物有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而对科学的热爱则表现在当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时 充满了愉快感,仿佛自己的生命价值都在研究之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们都离不开自己所热衷的事业。科学研究在感情上给了科学工作者一种巨大的鼓舞和一种溢满心房的喜悦。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奖励,以至于哪怕是很小的发现,都会给他们以心灵的震憾。
对科学的热爱不可能一下子产生,也不可能在成年后自然而然地产生,它是一个人从小在与科学知识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就表现在学习中产生的愉快的 情绪。
孩子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到快乐,虽然这种快乐在形式上与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快乐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发现和占有知识的一种满足。
孩子的学习快感一般有三种:第一,经常的成功带来的学习快感,第二,最终完成某件制作或难题而带来的学习快感。第三,充分的自信使孩子对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充满了 快感。
了解孩子学习快感的程度与原因,对教学是相当有益的,教师只要能因人施教,同时提高孩子的学习愉快性,教育效果就会成倍提高。
由于经常的成功带来的学习快感,在三种学习快感中是较低级的。它不是学习过程本身带来的快感,而是由学习获得的成绩,受到教师同学的称赞,家人的宠爱所带来的。有这种学习快感的孩子多半出现在低年级阶段,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大多来自于成人的要求,以追求分数和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为目的。它虽然能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因为孩子只是对好的成绩感到愉快。因此,只要成绩一变化,孩子的这种快感就会随之变淡或消失。
这种学习快感往往是针对某个科目的,比如几次数学考得好,孩子一看到数学就感到高兴, 并能够自觉地学习,而对其他的科目可能就感到非常厌恶。
教师应利用孩子的这种学习快感来帮助孩子学习。几次考试成功,孩子产生了快感,教师要防止它消失。我们不可能在孩子考差时给他高分,只能在学习中及时帮他找不足。例如:一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孩子,在某一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他会产生对这门功课的快感。这正是教育辅导他的最好时机,因为此时他能大量地接受有关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且也有强烈地想把好成绩保持下去的愿望。因此抓住这最佳的时机进行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当一门功课考好后,孩子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快感时,父母要适时地把孩子的这种快感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如可以帮助孩子找出几门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顺便介绍一些好学生的 学习方法,并要求孩子按照方法去做,使孩子明白这门功课能学好,其他的课也同样能学好 。
对于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除了好奇,几乎还没产生快感。教师可以采用题目少而简单,但次数多的考试,使每个孩子都能得满分,然后大大地表扬考得好的孩子的方法。有许多小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从未受过表扬,因此一直学习兴趣低落,没有对学习产生过快感,当然成绩也不会好了。
最终完成的成功带来的快感一般是在孩子经常成功的快感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思考并解决了一道难题后或在一件很难的科技制作完成后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在 孩子今后的学习中,这些快感能成为克服困难的动力,使孩子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会再怕难题,在难题面前胆怯。
这种快感是在他们战胜自己企图退却的念头后产生的,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聪明能力开始自信,同时变得能控制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会去想办法,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去解决问题。这时孩子的好胜心明显增强了,开始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他们开始广泛涉及课外的知识,阅读各种科普读物,他们的这些举动开始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有些人开始感到小学生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对实用性的知识如天文观察科技小发明等感兴趣。
一般而言,具有这种快感主要以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为主。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要过早地告诉孩子讲课中心和题目答案,这样可以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使孩子体验到发现的愉快;同时,教师讲课不要重复,许多东西讲一遍孩子就理解了,如果不懂,可以由他们自己思考或自己提出来。
教师在留作业时,往往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这是必要的。但是为了能满足有学习快感的孩子,教师在每次留作业时,要留几道难做的选做题,并对做对的孩子给予表扬,引导各层次孩子努力学习,防止偏科。
自信给孩子带来的快感,是孩子学习快感的最高层次了。他们不仅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产生愉快的情绪,而且对整个抽象的学习活动也产生了快感。这种快感的范畴也扩大到人 的智力和脑力活动的全部过程中。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形式的智力活动,都能给这种孩子带来快感。他们会为从事智力活动、运用他们的智慧而感到快感。这类孩子智力水平很好,在班级中保持中等以上水平,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不错,有个性、独立性、意志力强,胆大,机敏,不畏权威;但谦虚、勤奋、懂礼貌,助人为乐等。他们往往有某项特长,如写作、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