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气。生气的反应,这是典型的负面情绪吧,它经常与我们不喜欢的情况相连在一起,它为我们提供能量,使我们采取行动对这些障碍和困难作出反应。但同时,生气是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可以被用来帮助我们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可使我们能够克服那些本不可逾越的障碍和困难。生气就是“鼓气”,一鼓作气就能成功!
(2)伤心。我们知道伤心这种情绪对自己的损耗是很大的,但是,伤心也是一种能促进人们深沉思考的反应,能使人们更好地从失去中取得智慧,从而更珍惜目前拥有的。
(3)后悔。“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可见只是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没有意义,那就去找出使自己得到办事的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找出一个更有效果的做法,同时让我们更明确内心的价值观排序。
(4)左右为难。这常常是人们在面临抉择时的表现,觉得这个决定也好,那个决定也不错,这时的情绪反应说明你内心的价值观的排位尚未清晰明确,所以才造成目前的结果,那么仔细再考虑一下,什么才是自己一直以来重视的,别为短期的利益迷惑,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那个时候,你就不会迷茫了。
(5)恐惧。恐惧,这更是一种高能量的情绪,恐惧可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并能使人们的意识性增强,这对我们提高对潜在问题的警觉性很有帮助。它可使我们更加深思。多考虑几个方面,获得本不能得到的信息,它还使我们具有迅速作出反应和在必要情况下逃避的能量。
(6)紧张。这往往是我们面对一件即将到来的重要事情时产生的情绪反应,有了这种情绪不必慌张,甚至你可以庆幸,因为紧张可以说明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那么你就会为了它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准备,让你有额外的超出原来的能力去保证成功。
(7)害怕。我们之所以产生害怕的情绪,往往是因为不甘愿去付出本来自己认为需要付出的,或者觉得付出的大过可得到的。它促使我们对所期望的东西重新进行评价及对实现期望所采取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
(8)失望。失望这种情绪,发生在所期望的目标已确定但又没有实现的时候,它是一种能促使我们对期望作出重新评估及对实现期望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作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9)讨厌。这是需要摆脱或者改变的一个提醒信号,可以帮助我们去找出改变及摆脱的方法。
(10)愤怒。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可以充分调动身体的能量,准备对一个不愿接受的状况作出改变的行动。
(11)压力。很多企业的老总与高管们常常会有压力在身的感觉,正视压力,压力就是转变为动力之前的准备,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低,弹力越大。
(12)忧愁。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就要发生,但后果令我们担心的事件上,让我们处于精力集中的状态并将变成兴奋,为我们提供为该事件做好准备的能量。
(13)痛苦。使我们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避开危险。在眼前也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经验。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就明白,即使“负面”情绪也都可以给人一份推动力,推动当事人去作出行动。这种推动力或者是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可能是给予了一份力量,有的几乎是两者兼备。
所有的情绪总是有正面意义的。因而我们所认定的“负面”情绪也许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讨厌。事实上,它们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完全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别忘了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推动力!
任何情绪都是一份推动力。你无须逃避一些“负面”的情绪。只要你掌握好运用情绪的能力,“压力”就可以化为“动力”,“生气”也可以化为“勇气”。如此这般,什么事情你也都能很出色地完成。
练就自己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你能够培养出自制力之前,一定要了解这种品质的重要性,而且你必须明白运用自制力的好处。
你在培养自制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出其他可以增强个人力量的品质。懂得运用自制力的人所能获得的其他有益的法则当中,其中一项就是“报复”的法则。
你当然知道“报复”的含意!
在此“报复”一词,其意思是指“回报”,而不仅指复仇。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你,你一有机会就会对我报复。如果我对你说了不公平的话。你将会以同样不公平的话来报复我,甚至比我所说的还恶劣。
另一方面,如果我帮了你的忙,可能的话,你就会帮我更大的忙。
只要能够正确使用这项法则,我可以要你做出我希望你去做的任何事情。如果我希望你讨厌我,并借你的影响力来伤害我,我可以用我希望你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你,并通过“报复”法则达到我的目标了。
如果我希望获得你的尊敬、友谊与合作,我可以向你提供我的友谊及合作,而获得这一切。
在说这些话时,我知道我们观点是一致的。你可以把这些话和你自己的经验作一比较。你将会发现它们是相互吻合的。
有多少次你听到过“那个人的性格真是太好了”这句评论?有多少次你遇见过个性让你羡慕的人呢?
这种能够以迷人的个性吸引你到他身边的人,实际上只是运用“吸引法则”或“报复法则”,或是兼用了两者。经过分析之后,这两个法则的意思就是“物以类聚”。
如果你能研究、了解并聪明地运用“报复法则”,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当你已经精通这项简单法则,并学会如何运用这项法则时,你就学会了全部的销售技能。
想要精通这项法则,第一步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培养很强的自制力。你必须学会忍受各种惩罚及取笑,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报复。这种自制力是你想要精通此法则所必须付出的一部分代价。
当别人开始辱骂和嘲笑你,不管是否公正,你必须记住:如果你也以相同的态度报复。你就会被拉低到与那个人相同的心智水平,结果实际上却落入了别人的控制中。
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生气,仍然保持冷静与沉着,那么你等于没有失去常态,理智还能正常工作。你将会让对方大吃一惊。你所用来报复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这样你很轻易地就能制住他。
物以类聚!这不容否认!
确切而言。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你可清楚地看到你整个的心理态度。
通过报复原则。我们实际上可以化敌为友。如果你想让你的敌人成为你的朋友,不妨验证一下这项原则的真实性,但你必须忘掉套在你脖子上的绳索--我们把这条绳索称作“骄傲”(固执)。
在敌人面前,要真诚恳切地与之交谈,要尽量在各种可能的方面上帮助他。最初,他可能显得无动于衷,但他一定会逐渐让步于你的影响力,并回报你的真诚和帮助。
1863年8月某天早晨,投宿在肯萨斯州劳伦斯镇一家旅舍的一名教士被从床上叫了起来。叫他起床的这个人是昆特瑞尔的一名游击队员。他催促这名教士赶快下楼,并说要枪毙他。那天早晨,边界沿线上的居民遭到了屠杀。那就是令人震惊的“劳伦斯大屠杀”。
唤醒教士的那个游击队员显得很不耐烦。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的教士看到窗外的情形时,不禁吓坏了。他走下楼梯,游击队员命令他交出手表和钱,并问他是不是废奴论者。
这位教士吓得浑身发抖。但他下定了决心如果他此时此地就要死去,也不能撒谎。所以他承认自己是。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话,而这话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
他和这个游击队员在旅馆屋前的走廊上坐下来,展开了长谈,而当时,城里的居民们正遭到杀戮。他们一直谈到这些突袭者准备动身离去之时。当这位和教士长谈的游击队员跨上马和他的同伴会合之际,他完全被教士制服了。他把这位新英格兰教士的贵重物品交还给他,向他抱歉打扰了他并请他不要介意。
在“劳伦斯大屠杀”发生之后,这位教士又活了很多年。他究竟对那位游击队员说了些什么呢?他个性中的什么力量使得那位游击队员愿意坐下来和他长谈?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
那位游击队员问道:“你是支持废除黑奴的北方佬吗?’这位教士回答说:“是的,我是。
你知道得很清楚你们应该为你们现在的行为感到羞耻。”
这句指责立即使整个事件直接演变成道德问题。跟这个饱经世故的暴徒比起来,这位教士还只是一个小伙子而已。但他却对这个游击队员严厉地作了道德上的谴责,而后者立即想努力证明他其实并不坏。
他把这位新英格兰教士唤醒。想以政治立场为由将他枪毙,但结果他却花了20分钟的时间极力为自己申辩。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过去。他解释说,他从小就是拒不祈祷的坚强的男孩。接着,他相当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又一件的往事。
这些事情使他越变越坏,直到现在这样参与到一桩大错事里头。他在骑马离去之前的最后一项请求是:“朋友,不要过于责备我,好吗?”
这位新英格兰教士成功地运用了“报复法则”,虽然他当时可能并不知道。想想看,如果当时他拿一把手枪下楼,企图以武力对武力,那将会是什么结果!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战胜了那位游击队员,因为他所使用的是那位匪徒所不擅长使用的一种武器。
为什么当一个人开始赚钱的时候,全世界似乎都急于把钱争着送到他的门口去?
你可以去问任何一位你认识的富人,他将会告诉你赚钱的机会总是源源不断地自动找上门来的。
有时我们也许必须以武力对抗武力才能征服我们的对手或敌人。但是对方倒下时就是我们完成“报复”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握住他的手,向他指出一条解决争端的更好途径。
物以类聚!德国人想要以鲜血洗它的刀剑,贸然挑起残酷的战争。结果,他们引起了文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报复”。
必须由你来决定你需要别人怎么做;而且必须由你来通过“报复”法则来使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的付出。
“报复”法则是培养高度自制力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则。合理地运用这项法则,并不只是为了得到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为了使你获得幸福。毕竟,这才是你应追求的唯一真正的成功。
牢骚满腹只能一事无成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总是生活在唉声叹气和怨天尤人的牢骚之中。他们的眼睛、耳朵好像长得不合时宜,总是看这也不顺眼,听那也不对劲;要么对什么都看不惯,要么对周围的一切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牢骚满腹,愤愤不平,抱怨命运,痛恨别人;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要么骂自己没有一个好老子,摊了一帮子穷亲戚,再不就骂自己无能,在领导面前不会使乖弄巧,而很少从心态、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查自己的原因。
而一旦遇到挫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就更要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心理不仅会磨损人的志气,而且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致命伤。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或者说世上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对此,如果总是无休止地抱怨怀才不遇,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会变成长期的命运多舛了。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加倍努力,忍辱负重,靠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一旦你的实力足够强大了,别人即使想挡你恐怕也挡不住。
他们还往往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无辜的,责任全在外界。他们活干得不少,却费力不讨好,皆怨一张臭嘴,整天说三道四地乱嘀咕,嘴上没个把门的。
再不然动不动发牢骚,给领导的感觉是这个人怨气冲天,对上边有多大不满似的,从而陷入不得升迁的怪圈里。古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样的童谣,实际上就是说的为人做事不能过于耿直,如果不分场合地乱发牢骚,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也深有同感地说:“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他们之中有的是因为性格使然。天生爱唠叨,好发牢骚,本来不一定是针对自己的工作,也不一定是针对自己的上司,可能引起他牢骚只是天气不好,邻居打架,物价上涨,工资不够花之类的事,但客观上可能给上司造成了坏印象,极易使人误会他是在数落领导。时间一长,领导心里就与他产生了隔阂,进而从心里讨厌他,“怎么这人对什么都不满?没有他看得惯的,说话嘴真损,阴阳怪气儿的。”给上司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升级提拔还能轮得着?
也有的是感到升迁无望,一年一年白卖力气,眼见别人后来居上,心里感到很不平衡,牢骚也就更多了。
开始只对工作发牢骚,如果被想踩着别人肩膀爬的人打上几次小报告,结果可想而知,于是也就更加破罐子破摔了,最终掉到了牢骚--不晋升--更牢骚的官场黑洞里去了。
当然,究竟是因牢骚满腹而不得升迁,还是因不得升迁而牢骚满腹。这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问题一样,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二者绝对是相互影响、交叉感染的。
其实,人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平衡心理,本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整天为此牢骚满腹。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这是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不协调不一致造成的。这其中可能有领导、同事的原因,更多的可能还是自己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