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豚鱼吉
【原典】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易经·中孚》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易经·大有》
【释义】
《中孚》卦说:用豚鱼献祭,吉利,有利于涉水过河,这是吉利的贞卜。
《彖辞》说:中孚的基本结构是阴柔之爻居于内,而阳刚之爻居于外;其基本品质是和悦而谦逊。就像人具有了柔顺、刚健、和悦、谦逊四种美德,秉此而行德教,可以教化全国。卦辞说:“豚鱼献祭,尚且吉利”。豚鱼物虽薄,但表现了它的一片诚心。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木。刳木为舟,行于水上,自然平安畅达。“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意思是说内心诚信,利人利物,坚持正道与天理相符合,才不会恐惧人间的险恶。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风,泽上有风,风起波涌。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风化邦国,唯德教为先,因而审议讼狱,不轻用重典。
……
《中孚》九五爻说:串联捆绑成群的俘虏,没有灾难。
《象辞》说:心存诚信,始终如一,正如九五爻象所示,其人行事与其地位符合大节。
《大有》卦的上九爻说,来自上天佑助它,吉,没有不利。
《象辞》说:《大有》卦从上天降下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孔子的解释是:“天所帮助的人,是顺从正道的;得到帮助的人,是笃守诚信的。能够践履诚信而又考虑顺从和正直,又能尊重贤人,所以‘从上天降下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中孚》卦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易经》力倡诚信之德,特设《中孚》一卦,讲“中孚”,即内心诚信的问题。“孚”是《易经》阐发安身立命的核心内容。据统计,易卦爻辞中,有四十多处提及它。《易经》中反复强调,只要心怀诚信,即便是势单力薄、遭受危险的伤害,或处于困厄之中,也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援助,从而逢凶化吉,履险如夷。
有一颗至诚之心是做人的根本态度,是追求人生真、善、美的境界不可缺少的阶梯,也是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果你内心专一,撒下真诚的种子,你将会收获同样真诚的果实。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至诚之心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更是一种生存之道。
【事典】
故事一:曾参杀猪教子
曾参是孔子门下的学生,儒家思想就是通过曾参传给他的嫡孙子嗣,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所以,曾参被尊称为“宗圣”。
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曾妻便戏哄儿子说:“好孩子,你别哭,妈妈让爸爸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不再纠缠着要和母亲出去了。
当妻子从街上回来的时候,只见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只不过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要你真的杀猪呀!”
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孩子小,什么事情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就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不管你再讲什么,他就不会再相信了,你说这猪杀不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这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回来给孩子吃肉,就应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做了一桌香喷喷的猪肉大餐。
父母的言行会直接感染孩子。一天晚上,曾参的儿子刚睡下又突然的爬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就向外跑。曾参问他干什么去?孩子说;“这是我白天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晚上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曾参笑着把儿子送出了家门。
曾参不仅主张在教育孩子方面要说话算话,而且主张在与朋友交往时更要讲究信用。他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再三的反省自己,在给别人出主意、办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表现出不忠诚的地方呢?
故事二:晋文公不失信于人
《左传》上记载,在鲁僖公二十五年的冬天,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领军队攻打原国,事先与官兵约定三天内结束战争。到了第三天,原国还没有攻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兵回国。
这时,晋方的探子回来报告说:“原国人都已经支持不住了,马上就要投降。”晋方有的将领主张暂缓撤兵,但晋文公却坚持认为与其得到一个原国而失信于士兵的话,还不如不要这场战争,因此坚决的撤回了攻城的军队。
晋文公虽然放弃了眼前的胜利,却树立了自己的诚信,并得到了下属的敬重。如此一来,他在战争中的那些损失也算不得什么了。
做人只有讲究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并有所作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一个讲信誉的人交往,大到言出必行,小到守时守信的每一次约见,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来。
西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孩子。某日,他和弟弟叔虞在后宫玩耍,一时高兴,就摘下一片桐叶给叔虞,说:“我封你为王。”
第二天,大臣史佚就一本正经地要求成王正式给叔虞划定封地。成王说:“我是和他在做游戏,怎么能当真呢?”史佚板着脸说:“君王无戏言。”
成王明白了王者说话的分量,于是就把黄河、汾水以东的百里地方封给了叔虞,这个诸侯国就是春秋中后期强盛起来的晋国。
据说,宋太祖答应要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张思光非常的高兴,一直引颈企盼着正式的任命书,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张思光实在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只好想各种的办法来暗示宋太祖。
张思光骑着瘦马去朝见宋太祖,宋太祖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你的马太瘦了,你一天喂它多少料?”张思光回答:“一天一石。”
宋太祖又问道:“不少啊!可是每天喂一石怎么会这么瘦呢?”张思光淡淡地答曰:“我是答应每天喂它一石,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给它那么多啊,它当然就会瘦啊!”
宋太祖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马上正式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宋太祖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兑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做到言出必践。只有言行一致,拿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才能让别人相信你、佩服你。社会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订立一些口头上的协定,或订下某些的规则。那么只有在行动中认真地去执行这些约定,才能够取得对方的信任。
从前有个叫尾生的人,他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逾时女子也没来,可是河水暴涨,他抱着桥柱,宁被河水淹死也不因失约离去,故有“尾生抱柱之信”的说法,在今天看来他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妥,但他守信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三:范式和张劭的约定
东汉时期,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一起在洛阳读书,在学业完成即将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分别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和君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见面啊……”说着,不觉流下了眼泪。
范式便拉着张劭的手,说道:“兄弟,不要过于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看望你的双亲。”
花开花落,落叶萧萧,两年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是秋天了。一日,张劭听见天空雁叫的声音,不由得牵动了情思,自言自语地说:“他就要来了。”说完赶紧的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的雁叫,范式要来了,我们赶紧准备好筵席吧!”
他的母亲摇头叹息道:“孩子,山阳郡离咱们家有一千多里的路程,范式怎会说来就来呢?”
张劭信心十足地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也很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老母亲只好说:“好好,那我命人去准备酒菜了。”其实,老人并不是真的相信范式会来,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他而已。
筵席刚备好,范式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相逢,亲热异常。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也传为一段佳话。
守信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承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信守诺言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被人所信任。
故事四:刘备以心换心
三国时,刘备的势力未壮大时,为躲避曹操的十万大军,放弃樊城,带领百姓向江陵进发。在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血战,赵云为单枪匹马,突入重围,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驻地前。
刘备正和众百姓在树下休息。赵云看到刘备便“伏地而泣”,而“玄德亦泣”。赵云不顾自己的疲惫,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有罪,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我只好推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幸而脱险。”解开包袱来看,阿斗酣睡正香。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得公子无恙!”便双手捧给刘备。
刘备接过孩子就往地上一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看到刘备如此,连忙劝阻,泣对刘备说:“万万使不得,云虽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主之恩!”
对刘备掷阿斗一事,历史上颇有争议,无论是刘备故意作态给别人看,以笼络将士的心,还是他真的爱将胜于爱子,但阿斗的确是赵云从敌人的手中抢救回来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刘备“轻父子情,重君臣心”。他对赵云的感激之心溢于言表,赵云也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正是刘备对于将才有着感恩之情,他的周围才聚集了像赵云、张飞、关羽、诸葛孔明等这些杰出的人才。同时,刘备还懂得安抚民心,实施“仁政”。刘备在与川军的战争中,树起“免死旗”,收降川兵,又告诉众降兵“愿降者充军,不愿者放回”,实行优待政策,这样一来反而使得人心向之,川军不战而溃,而当军队进入成都时,城中的百姓纷纷“香花灯烛,迎门而接”。
刘备在三足鼎立中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以一颗仁义之心换得了民众对他的支持与信任,使他得以依靠民众的力量成就了“三分天下”的事业。
可见,以诚待人则可自立威信,自然会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进而立足于世,成就更大的事业。
【吉言】
诚信服人,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也是达到成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人无信不立,不做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这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靠得住的人。所以,纵使前进万般艰难,也要做到言行如一,不做失信于他人的事情。
古人历来把守信当“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主张“言必行,行必果”。贾谊说过:“治天下,以信为之也,小信成则大信立”,不管是治国也好,理家也好,经商也好,交友也好,都需要讲求信用。
清代的顾炎武就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明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风格,一诺千金的典故也便由此而来。一个人如果讲求信用,再难的事情也会有办法解决。没有技术,可以请有经验的朋友来帮你;没有营业的能力,可以请有营业能力的人来替你做事;没有资金,可以向银行借贷。信用不像钱财那么简单,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把它存入银行,要取就取。但是,信用不会像金钱来得这样容易,用得这样方便,要取得他人的信任是需要长时间做事的积累,信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积累,为自己创造更高的信用度。
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傅玄也说:“祸莫于无信。”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于他人,一方面会破坏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面还将影响到事业的成功。和他人许诺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对自己的能力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能轻率的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以获取他人对你的信任。
承诺不仅是一种信誉,也是一种责任。承诺的结果就是履行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会像美丽的童话。讲求诚信,还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要从小事开始做起。
虚心、谦卑才会吉祥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原典】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易经·谦》
【释义】
《谦》卦上说:亨通。君子要做到安于谦,才能终身吉祥。
《彖传》说:谦则亨。天道向下却不失其光明,地道卑下却向上行。天道损耗盈满的,他就会增加谦虚;地道多变动,以达到不足之处;鬼神祸害盈满的而降福于谦虚;人道厌恶盈满而喜好谦虚。谦虚恭让以光大,卑下也不是不可逾越,君子之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的体现。
《谦》卦初六爻说: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涉大江、过大河,必获吉祥。
《象传》说:谦而又谦的君子,能以谦卑之道来进行自我的修养。
《谦》卦九三爻说:有大的功劳而能谦虚,一生始终保持如此的作为,是吉祥的。
《象传》说:有大功劳而能谦的人,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常言说的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永远都是一种美德,而且这种美德本身就有保护的作用,也是人生中最大的智慧体现。做人、做事要有谦德,遇事才会通达,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骄傲,必会招来祸害的侵袭。
骄傲对人来说是一种不幸,自负更是对人性的毁灭。现实中总有些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人,他们的目光短浅,犹如井底之蛙一样。骄傲还能使人变得无知,让真正有识之士看自己的笑话,而自己也因此处处碰壁,碰得焦头烂额。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但凡人生惨败者多数都是狂妄造成的结果,而人生有所成功者绝大多数本身就是谦谦君子。谦虚能使自己有好的人缘,从而备受人们的欢迎,而不会四面树敌,导致前方的道路越走越窄。骄傲则只会让别人感觉厌恶,更不用说一起合作共事了。不懂得谦虚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于是进入了一个绝境。
《老子》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人要有谦逊顺从的美德。英武刚猛的人虽然做起事来毫不犹豫,但也有谦逊不足的地方,缺乏进退之间的三思而行。柔能克刚,做事如果刚猛就容易把事情做过头,采取顺从和退让,就能正好达到平衡。
【事典】
故事一:周文王的谋士之道
周文王姬昌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为了讨伐商朝,他广泛地网罗人才,一旦发现人才,便想方设法的予以重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姬昌得知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文王迫不及待的拍马快奔,大臣们紧随其后,来到磻溪边,只见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石头旁边只有鱼竿支在岸边,而姜子牙却不见踪迹。
文王求才心切,便耐心地等到夜幕降临,还是不见人影。散宜生提醒文王道:“求贤聘杰,应当虔诚,今天突然的闯入,说明心意不诚,行为不恭,因此贤人才故意的避开,我们应当另择吉日专程再来拜访。”文王和他的大臣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