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战略的方法
完全由领导或完全由执行人员制定战略都是不科学的。可行的战略规划应该是由领导和执行人员共同制定。让执行人员参与战略制定,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并且通过开放式对话,加深他们对战略的认识,从而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同心协力完成任务。
在实践中,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以及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在战略形成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工作形式。根据不同层次管理人员介入确立战略规划工作的程度,可以将战略形成的方法分为4种。
(1)自上而下的方法。先由企业总部的高层领导制定出企业的总体战略,然后由下属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的总体战略具体化,形成系统的战略方案。这一方法的明显优点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能牢牢把握整个企业经营的方向,并能对下属各部门的各项行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主要缺点在于: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还要对下属各部门提供详尽的指导;同时,这种方法束缚了各部门的手脚,难以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制定战略时,最高领导层对下属部门不做硬性规定,而要求各部门积极提交战略方案。企业最高领导层在各部门提交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加以协调、平衡,并对各部门的战略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再予以确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同时,由于制订出的方案具有群众基础,也容易贯彻落实。其不足之处在于:各部门的战略方案不宜协调,有时会影响整个战略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上下结合的方法。该方法是说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最高领导层和下属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通过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磋商,制定出可行的战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产生较好的协调效果,制定出的战略更具操作性。
(4)战略小组的方法。该方法是指企业的负责人与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制定小组,共同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战略小组里,一般由总经理任组长,其他人员的构成则有很大的灵活性,通常吸收与所要解决问题关系密切的人员参加。这种战略制定方法目的性强、效率高,特别适于制定诸如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特殊战略和处理紧急事件。
2.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份可行的战略规划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态势、自身的执行力等,还应该是一个行动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1)战略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或抽象空洞。否则战略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2)战略规划必须可行,即能够为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环境所允许,并能顺利实施,这是确保执行的关键。
(3)战略规划应该包含以下要素:企业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发展方向是什么;要采取什么行动实现战略。可行的战略规划应包含为落实战略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并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在执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进行调整。
(4)战略规划还应当包含若干阶段性目标,以便经过一段时间后对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估,这样能及时发现新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
(5)制定战略规划时要考虑获利能力,选用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方案。
(6)战略规划必须能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如果为了实现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的话,执行人员的热情会大大降低。
(7)制定战略还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制约,应该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一份可行的战略规划不宜过长,最多不能超过四五十页,其核心内容应该能精简到一页纸上,而且能够在半小时内用平实、扼要的语言描述出来。
确立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一步,拟订任务陈述、进行企业的内外部分析都是为制定一份可行的战略规划作准备。在制定过程中,需要领导和执行人员的共同参与,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进行战略评估
战略评估是整个战略流程的关键一步,是测试一项战略是否可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战略实施前对战略进行调整,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战略评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适用性
适用性是用来评价所提出的战略规划与组织的适应、匹配程度,以及如何保持和改进组织的竞争地位。在实际中,往往采用SWOT分析法对组织期望和战略规划的一致性作分析,来判断所选择的战略规划的适用程度。通常判断适用性需要企业回答如下问题:
(1)该战略规划是否利用了组织优势或外部机会?
(2)该战略和组织目标是否一致?
(3)战略制定者怎样解决发现的资源劣势、环境威胁等问题,进展如何?等等。
SWOT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评价企业内外环境中各种关键战略要素——企业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reats)——从而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的分析工具。
2.可行性
可行性评价是分析所确立的战略规划方案是否能得到成功实施。一个战略规划提出的活动和任务应是组织资源和能力所能承受的。可行性评价从确定战略规划开始,一直持续到实施战略的细节计划过程中。需要企业回答如下问题:
(1)该战略有资金支持吗?
(2)组织有能力达到要求的经营水平吗?
(3)能实现所必需的市场地位吗?具备所需的营销技能吗?
(4)能处理竞争性活动吗?
(5)组织如何保证所要求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6)企业具备参与有效竞争的技术吗?
(7)能获得必需的资源和服务吗?
3.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是战略评价的第三个标准,这方面的评价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对战略的期望及其接受程度有关,而且评价需要从可能的结果来着手分析。另外,对战略的可接受性要尽可能作客观的判断,为战略的修正提供依据。它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利润率角度来看组织的财务状况将会怎样?
(2)资本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财务风险,如流动性、偿债能力指标将会怎样变化?
(4)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否需要变动?
(5)组织的环境是否能够接受这个战略?
(6)各部门、团体或个人职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7)环境接受程度如何?
4.阶段性
适应性、可行性、可接受性主要都是战略实施前的评估。事实上,在战略落实的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估也很重要。如前所述,战略规划还应当包含若干阶段性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可以帮助执行者对战略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总结,以便及时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
评价适用性的方法有:(1)组合分析;(2)生命周期分析;(3)价值链系统分析。
评价可行性的方法有:(1)资金流分析;(2)盈亏平衡点分析;(3)资源配置分析。
评价可接受性的方法有:(1)获利能力分析;(2)成本效益分析;(3)所有者价值分析(SVA)。
对战略进行评估是确保战略能够执行的关键步骤,也是对战略落实过程进行监控的好办法。工作中,除了作好战略实施前的评价,还要作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