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五项修炼
2078500000017

第17章 修炼人格——男人成功的翅膀(9)

刘邦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大印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局势很快发生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刘邦终于在垓下全歼楚军,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刘邦深知得到天下韩信确实功不可没。因此,他深知忍小才不致失大的道理,在立韩信为齐王这点上做了很大的让步,一时的低头换来了一统天下。

在生活中历练过的人都能了解,谦虚往往被看成软弱。其实这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软弱,不如说是尝遍人世辛酸之后一种必然的成熟。那些喜欢高谈阔论、自以为是的人,对这个问题,乃至人生的认识显然有限,因而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无知的强劲,一种似强实弱的强。真正的智慧,属于谦逊的人。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学会认输。其实这并不难。只需要明白,当自己摸到一张烂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烂牌说,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潭;只有笨蛋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自己的鞋子说,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学会低头,就是在上错了公交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外坐一辆车子。

雷墨曾经说过:“低头是需要勇气的。”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张良原本是一个落魄贵族,后来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高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一起共为“汉初三杰”。

年少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没有成功,被迫流落他乡。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见一位老翁穿着短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心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历经坎坷、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愤怒情绪,膝跪于前,貌似虔诚地帮老人穿好鞋。

对张良的举动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着离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五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很是迷惑,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在地上连连说是。

五天很快就到了,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儿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了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挑战。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学会向生活低头,学会融入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个性化、时尚化、特殊化泛滥的今天,或许很多人会对“向生活低头”嗤之以鼻,以为是陈年旧物。其实,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了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生活圈中,更快地适应生活。深谙“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能够更好地同别人打交道,多为别人考虑,少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他人,也最容易赢得大家的欢迎。

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厚积薄发。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狱中朋友因受其启发,在监狱里苦学英语,并终有所成。刑满释放时,带出了一本60万字的英语译稿,且出狱时神采飞扬,丝毫不像受过牢狱之灾的人!他的这位朋友学会了向生活低头;学会了“利用”生活;学会了先“委屈”于生活,后“俘虏”了生活,并最终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说到低头弯腰,我们大多会联想到阿谀献媚,低声下气的奴才。其实,低头弯腰也是健全人的正常行为能力,和昂首挺胸一样,缺一不可。宽容忍让和感恩也是低头弯腰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就得学会低头弯腰,学会把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以柔克刚才是最高境界!

男人不能太自负

男人大多充满自信。一个男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必须首先相信自己的能力。但自信过了头就会转化为自负,自负的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自以为了不起,他们过高地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看不到任何高于自己的人和事,他们有时容易自我陶醉,自欺欺人;而太注重突出自己的人则把自己的能力才干过分地张扬。当然,其结果是自负不可避免地导致一意孤行走极端,终难成大事。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又夺取了巴蜀,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关羽留守荆州,时时有吞并东吴的野心,他自恃自己武艺高强、兵强马壮,连连向北边的曹操发动进攻。这完全破坏了刘备当年东联东吴、北拒曹操的战略。

孙权为了夺取荆州,派使者去向关羽提亲,想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却被关羽一口回绝。关羽认为自己兵多将勇,可以抵抗孙权,北伐曹操。很快,他便带兵攻打曹操的樊城,同时,他又怕东吴乘虚而入夺他的荆州,所以留下重兵把守各个要塞,并在30里或50里的高地之上置烽火台,直到他的前线营地,以此便于联络。

吕蒙见关羽防守严密,为了麻痹关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便上书孙权说:“关羽兵伐樊城,留下重兵把守要塞,是害怕我夺他的后方地盘。我想以生病为由,分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只害怕我,听说我走了,一定会撤出防守的兵力,全力增援作战部队。这样,我们就可以乘他们毫无准备时突然进袭,那么就可以攻下南郡,也就能捉住关羽。”

于是,孙权便让他回来治病,派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务。陆逊上任之后,立即写信给关羽,一方面吹捧关羽,另一方面表白自己的年轻无能,借以麻痹关羽,让他更加骄傲。关羽并不把陆逊放在眼里,也完全相信吕蒙是回去治病了,因而把兵力都调去增援樊城了。顿时,关羽的后方兵力空虚。陆逊马上把情况及时报告了孙权,孙权便派吕蒙马上出兵。

由于关羽有烽火台相互联络,吕蒙认为出兵必须十分隐秘,不能让关羽得到消息,以防关羽军队回撤,自己无功而返。他想了一个方法,把自己的精兵全部安排在大船中扮作商人的样子,让士兵穿着白衣,扮成老百姓摇橹,日夜不停地赶到了目的地。

关羽仍然毫不知情,还在樊城酣战。这时,吕蒙的白衣战士已突然来到了关羽的要塞,在他们还来不及抵抗的时候就占领了关羽设置的烽火台,驻军和探子也全部给抓起来了。吕蒙的大军又直奔南郡,当时守公安的将领傅士仁和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全部投降了。

关羽得到消息,连忙回撤荆州,半路上不少士兵都纷纷逃走。关羽率军回来后与吕蒙交战几次,都未能取胜。他深感自己孤立无援,已到了绝境,就向麦城逃跑。在西奔漳乡时,士兵都抛弃了关羽,不再跟他而投降了孙权。关羽只有十余骑亲兵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截断了关羽的去路,关羽父子都被抓住,最后被杀。

在这个故事中,关羽之所以会败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狂妄自大,自以为是。陆逊接替吕蒙后,给他猛灌“迷魂汤”,他竟然还真听进去了,觉得陆逊年轻胆小,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他竟放心大胆地撤走他布置在各关卡的重兵。这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否则荆州也不会被吕蒙那么轻易地拿下。

古语说:“水因柔而能穿石,蛇因屈伸有度而得以前进。”曾国藩曾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易折断。”可见,亦刚亦柔、刚柔并济,方是男人做人之道。

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男人,他们虽然不是趾高气扬,但你从他们的眼神里能明显地感受到一股傲气,骄傲的让人感到压抑。他们行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庸俗之徒立刻报以不屑一顾的眼光。一个自负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自负蒙住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面目,如此下去,遭遇失败就是必然的结局。

愚蠢可以不伴随骄傲,但骄傲不能不伴随愚蠢。一意孤行的人,无论是否合乎逻辑,在坚持错误的计划或目标上固执己见,不反思、不悔改,正是这些男人招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许多问题上,如果我们只强调事情的某一个方面,就会在另一方面出现负面效应,这在历史上教训是很多的。所以当我们面对问题时,思虑程度要适当,处置方法也要适中,千万不要走向某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男人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

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事情,在你不懂的事物面前,要勇于承认,不要自作聪明。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聪明。换言之,即使你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苏氏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你不知道的,说不知道并不就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使你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其实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

其实,在任何国际学术会议中,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虽然开会的屋子里坐满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但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较严谨的“在本项研究主题中,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他们常常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并不是说出来就大失面子的话语,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反而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求得更多的知识。

在前往心理医生那里求诊的病人中,其实有许多是着名的人物和企业家。他们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里是很杰出的,但是在医生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们在钻研提高自己的专长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所以在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方面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简单问题,也可能毫无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所以,他们集中精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知道,“万事通”的人是失败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门或几门专业。真正的有面子是在你从事的专业里能够出类拔萃。

做人就要敢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知道,不要为了面子,强将自己说成“万事通”,让自己真正大失脸面。要知道知识正是从“不知道”里面去争取的,而不是从你说“知道”里面去欺骗得来的。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不自知的人。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那么,男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1学会“随众”

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美国的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

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着等候,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纸杂志,以及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法,至少有两大实际目的:第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2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人更聪明

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3要务实

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年轻人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主张是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察所得,观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所得能够成为一种主张,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合,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为人处世都要有原则,就是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别人都看成是庸才,认为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这样,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做个真正聪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