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81

第81章 古者易子而教是最佳行为方式

【原文】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译文】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在情势上是不行的,教育必须要用正确的规范;用正确的规范没有成效,执教者就会发怒。怒气一产生,倒反伤害了小孩。‘父亲用严格的规范来要求我,可您自己并不按正确的规范行事。’这样父子之间就伤害了感情。父子之间就伤害了感情,关系就恶化了。古时候的人们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以善来互相责备。以善来互相责备就会使隔阂产生而互相分离。造成互相分离的结果就不好了。”

【说明】在救人上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教育问题上同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什么是最佳行为方式呢?孟子认为,“易子而教”,是比较好的行为方式。因为,教育有一定的教育规范,用现在的话来说,执教者学过教育学,懂得少儿心理,会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而做父母的人,不是溺爱、宠爱,便是恨铁不成钢的发怒。如此教育,则会引起少儿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失败。孟子那时,虽然没有教育学专科,没有师范教育,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很懂得少儿心理的。孟子的这段话,也说明孟子是懂得少儿心理的。也只有懂得了少儿心理,也才能在教育问题上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