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赵高,在同一个朝代先后出任宰相,一个是辅助秦王并吞八荒、定策制律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个是断送大秦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走向一个阵营?他们之间又是因何而反目?最终又是谁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获得了胜利呢?
政治同盟
在河北广宗有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商纣王曾经在这里大兴土木,战国时期的赵国也在这里设过行宫,“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命运更是在这里终结的。也正是由于始皇帝的驾崩,才将权臣李斯与赵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秦始皇巡行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嬴政对老百姓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各地百姓不堪忍受压榨,纷纷起来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采用武力反抗残暴统治外,广大人民还以歌谣的形式诅咒秦始皇,例如:“阿房,阿房,亡始皇”等。老百姓的不满和反抗,使得秦始皇十分担心。
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十余年间,前后共进行了五次远途的巡行。他的目的就是到全国各地去耀武扬威,从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行。这一次全国巡行,丞相李斯与秦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等随同前往。
李斯,字通古,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李斯是一个郡小吏,后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想要有所作为。开始的时候,他只在吕不韦手下做一小官,后来因借机向秦王嬴政阐述攻灭诸侯、成就帝业的策略,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派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六国诸侯,离间各国的君臣,又任命他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王驱逐六国的客卿,李斯见此特地向秦王上疏《谏逐客书》,述说驱逐客卿的利害关系。秦王最后采纳李斯的建议,不久任命他为廷尉。
李斯在秦王武力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秦统一天下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他和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为皇帝,并制定相关的礼仪制度。他还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秦始皇对李斯赏识有加,李斯因此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享受了荣华富贵。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握有一定的军政大权,其他的子女也都和帝室结下了婚姻关系。
这次秦始皇巡行全国,李斯陪同前往。他们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接着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奠大禹,并刻石留念。
但是在北归的时候,秦始皇却得了重病,不久就在沙丘(今河北广宗县)一命呜呼了。
2.“敏于事”的宠臣
秦始皇病死以后,丞相李斯害怕天下会大乱,所以每天都照常命人给秦始皇送水送饭,不让外人得知皇帝的死讯。
依照惯例,皇位应该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继承。但是,扶苏的思想更倾向于儒家。由于他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当面提过反对意见,因而秦始皇一气之下,便把他派遣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这个时候,中车府令赵高没有闲着,正在秘密进行他的阴谋活动。赵高曾是胡亥的老师,所以他更希望胡亥称帝,这样他就可以掌握大权了。
赵高和秦国皇室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因为其父犯罪,被施刑,他的母亲受到牵连,沦为了奴婢,所以赵高弟兄数人一直处于卑贱的地位。
秦昭王末年,赵高生于秦国的首都咸阳。他的人生之路走的是秦国文法官吏子弟最典型的道路,即通过入学室学习做官的知识,然后通过考核担任一定的职位。
秦国的官僚制度严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迁多由例行考核,积年累进。赵高从小精明强干,聪敏好学,有恒心和毅力。他的入仕过程,相对来说较为顺利。他十七岁以文法官吏子弟的身份进入学室,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几年后便被任命为令史类的文法官吏,继而进入秦王宫廷担任尚书卒史,直接在秦王的身边从事文秘工作。
在秦国数量众多的文法官吏中,赵高可谓是佼佼者。在进入宫廷之后,他的能力与举动,直接进入了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的视野里。
赵高进入宫廷的时候,秦王嬴政刚刚二十多岁。虽然亲政还没有几年,但他已经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了。
赵高是幸运的,他在秦宫的宦任中得到了秦王嬴政的直接赏识,从众多文秘中脱颖而出,担任了中车府令,负责秦王出行的车马管理以及驾驭警备,在此任上“管事二十余年”。
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与信任。秦始皇还让赵高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有一回,赵高犯下了重罪,蒙毅秉公执法,要将他处以死刑。最终,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让他官复原职。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赵高是万分偏爱。
但令始皇帝万没料到的是,就是这个“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埋葬大秦江山的祸首。
3.沙丘之谋
赵高虽然想让胡亥登基,继承帝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得到重臣的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因此他想方设法拉拢李斯,希望他能够同意胡亥继承皇位。
赵高的口才极好,又善于雄辩,于是他找到李斯,对他说:“陛下驾崩之前,曾召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的这封信,还没等到送出去,陛下就去世了。这封信现在在胡亥手里,其他人不知道信的内容。决定由谁来继承皇位,现在全由胡亥与我来决定了,你认为如何?”赵高这番话实际上是在试探李斯。
李斯听后,说道:“你所说的都是亡国的言论,人臣不应该议论这些。”很显然,李斯对赵高也是有些不满。然而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一清二楚。他让李斯与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确实不如蒙恬。
于是,赵高乘机对李斯说道:“扶苏刚毅又勇敢善战,他一旦继位,定然任用蒙恬为丞相。”这句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理。赵高接着又威胁说,如今的天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与李斯的命运也都攥在他们的手里。
李斯权衡了当时的情形,最终乖乖听命于赵高的调遣。胡亥、赵高合谋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内容,逼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命令他自杀。结果,扶苏拔剑自刎,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最后服毒而亡。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为残暴的统治。李斯与赵高结为政治同盟,是为了互相利用,获得利益。当利益分配不均时,他们勾心斗角,展开你死我活的倾轧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关系破裂
没有永久的同盟,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话对于李斯、赵高同样适用。这二人在特殊的环境下结成了暂时的同盟,但一旦没有了共同的利益,时日一久必然心生嫌隙,进而爆发残酷的政治斗争。
1.赵高的阴谋
胡亥登上皇位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追求奢侈淫逸的生活。赵高则通过阿谀奉承当上了郎中令。昏庸的胡亥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赵高处理,自己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逐渐落到了赵高的手中。
随着权力的扩张,赵高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小小的郎中令,而将贪婪的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取而代之的计划在他的心中显得更加急迫了。
当时,秦朝已经是危机四伏,自秦始皇以来的残暴统治到了秦二世更是有增无减。沉重的徭役赋税以及残酷的苛政刑法,使人民苦不堪言。同时,六国的旧贵族们也在日夜谋划,企图复辟原有的江山。这些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最终点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而胡亥此时还以为天下太平无事,天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能自拔。
丞相李斯对于严峻的形势忧心忡忡,想要进谏秦二世。赵高知道胡亥十分厌烦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打扰他。于是,每当看见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嬉笑取乐时,赵高就派人告诉丞相:“皇上现在正闲着,你可以奏事了。”
李斯急忙去求见,接连几次,都是这样。胡亥十分生气,破口大骂道:“李斯这老东西,居然敢拿朕寻开心!我没事的时候他不奏事,偏偏在我宴饮正酣之时扫我的兴致。难道他是看朕年轻,轻视朕吗?”
站在一旁的赵高立刻应声说道:“哎呀!假如丞相真这么想,那就麻烦了。沙丘之谋,丞相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如今,陛下做了皇帝,他却没获得多少好处,一定怀恨在心。或许他是想要让陛下实行分封,封他为王呢。”
胡亥听了,脸色越来越青。赵高压低嗓门,轻轻叹息说道:“另外,还有一事,陛下不问,臣还不敢直言相告。”胡亥见赵高欲言又止,马上引起了警觉,高声问道:“难道又和丞相有关?”
赵高拜了两拜,接着向胡亥说:“丞相的长子李由现在担任三川郡太守,如今造反闹事的反贼陈胜等人和丞相本是同乡。正是由于多了这层关系,因此反贼经过三川郡的时候,李由没有组织军队攻击他们,导致事端越闹越大。臣还听闻李由和陈贼有过书信上的往来,只是还没有获得真凭实据,所以臣才不敢贸然告诉陛下。”
胡亥此时气愤异常,听完更是雷霆大发,马上就要审办李斯,并即刻派人去调查李由通贼一事。李斯获悉这件事后,才明白自己中了赵高的圈套。他立即给胡亥上疏,一面申诉自己的冤枉,一面提醒胡亥赵高有谋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