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12

第12章 心理之谚——养生贵在养心(2)

“思胜恐”,当一个人感觉害怕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心神,要理智,同时要学会分析情况。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有脏为肾……在志为恐。”肾精气充足,则脏腑强健,胆气豪壮;肾精气不足,则脏腑失其滋润与温煦,功能低下,胆弱易恐。

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受到突然惊吓,或出现恐惧,则心气耗损,肾气受伤,心神惊惕,致使大小便失禁、瘫痪、肌肉消瘦、手足乏力、月经不调、阳事不举,甚至僵卧不省人事、痴呆、心悸而死。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适度的惊恐可以引起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但是恐惧的情绪会阻碍“气”的顺畅运行,使“气”郁结于“下焦”。按中医理论,“下焦”是指腹部自胃下口到二阴的部分。“恐伤肾”是人在过度的恐惧情绪之中,致使气机下陷,出现肾气受伤的一系列症候,如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

恐会伤肾,那该怎么办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思胜恐”,也就是说,思虑可以抑制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害怕的时候,定要稳住心神,要理智,同时要学会分析情况。如果问题能解决,就赶快落实执行,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暂时放下,恐惧并没有用。而且要坚信只要自己真正努力,就会闯过难关。

养生小提示:

经常按摩肾经上的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以提高肾功能。按摩时,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宜。

9.思伤脾

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

“思伤脾”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医理。思是人的正常情志,无过则不伤人。若是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致胸脘痞满;若是脾气因久郁而受伤,则运化失调,而致饮食不思,消化不良,腹胀便溏;若是脾的生化功能减弱,则可导致月经量少,周期延长或闭经等。

我国明代的儿科医家万全医术精湛,他继承和发扬了儿科医圣钱乙的辨治理论,著成《幼科发挥》。书中记有两个婴儿的病例,说明了婴儿也有思想情感,如果思虑过度也会损伤脾胃。

有一个半岁的婴儿,整天只知睡觉,也不吃奶。万全应诊后,觉得这个孩子并没有病象,好像若有所思。听万全这么一说,孩子的父亲恍然大悟,原来另一个小孩天天和这个孩子玩,几天前走了。自从那个小孩走后,自己的小孩便天天闷闷不乐,也不吃奶了。直到把孩子的玩伴找回来后,这个孩子才又嬉笑不止,开始吃奶了。

还有一个一岁大的孩子,整天哭闹。万全给孩子看完后,说没什么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哭闹不止呢?原来小孩平日最喜欢玩一根马鞭,只是因为他用鞭子打人,家长这几天才把马鞭拿走了。当这根马鞭重新回到他手里后,小孩立即破涕为笑,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

在生活中,“思伤脾”是很普遍的现象。例如,人们在生活中遭遇到负面事件的困扰,思前想后而无法解脱,就有可能吃不下、睡不香;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往往会为工作中的某些难点而陷入过度的思虑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来加以调节,也很有可能“思伤脾”,影响脾胃功能,并导致失眠等。

以怒胜思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

养生小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忧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不妨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说不定有助于你早日摆脱痛苦呢!

10.忧伤肺

喜在心属火,忧(悲)在肺属金,而火克金,用喜可以治疗诸如抑郁症、孤独症和调节悲观绝望心理及自杀意念等忧症。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中医认为,肺就是一位辅佐“心君”的宰相,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个脏腑。但是肺为“娇脏”,十分娇贵。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因此,平时要注意养肺。

忧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人在极度忧伤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忧伤肺。”人若悲哀太过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

引起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下肢疲乏等疾病。长期处于悲哀的人,机体容易衰老,很少有长寿者。《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证明。林黛玉因为忧虑而敏感、多疑、自怨自艾,乃至害病咯血,最后带着无尽的幽怨而香消玉损。

因此,养肺重在减忧悲。根据《黄帝内经》五志相胜的方法,可以采取喜胜忧疗法。喜在心属火,忧(悲)在肺属金,而火克金,用喜可以治疗诸如抑郁症、孤独症和调节悲观绝望心理及自杀意念等忧症。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遇事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免情绪因素而伤肺。

养生小提示:

研究发现,抬起头走路可赶走悲伤情绪。悲观主义者眼睛往下看,他们的大脑工作得更好;乐观主义者向上看时,他们的大脑会转得更快。也就是说,悲观者往下望时,他们容易有抑郁情绪。如果稍微改变一下习惯,将目光稍稍抬高一点,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了。

11.情贵淡,气贵和

用情宜淡不是指淡漠,而是淡远;养气宜和,不是指凑合,而是随和。

人都是有感情的,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浓淡程度则因人因事而异。浓得化不开的情不能没有,却不能太多。太浓则伤身,久浓则伤心,于对方难以承载,于自己身心有损!所以,情贵淡。

情贵淡,并非薄情、寡情,淡乃清淡也。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若做不到感情“淡若水”,也要浓淡相宜为好。

气贵和,即为心平气和。人都是有中气的,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自古皆然。气的最好状态是和。气和则心平,心平则气和.

一个人无论有怎样伟大的成就,无论有怎样独特的建树,哪怕是惊天动地的泣人爱情,都需要用情,都需要养气!用情宜淡不是指淡漠,而是淡远;养气宜和,不是指凑合,而是随和。

情贵淡,气贵和。知“淡”知“和”容易,至“淡”至“和”则难。如何才能逐步达到情淡气和的境界呢?

1.顺乎自然。遇事不强求,得则得之,失则失之;得不以为喜,失不以为忧。

2.精神快乐。把一切烦恼都抛于脑后,想一些美好的事物,用快乐充满思想,充满时空。

3.静坐定心。精神集中,正本清源,调理一切妄念,心系一处,放松身心。

4.退还原位。不把挫折与失败看得十分严重,退一步,回到原来的位置。

养生小提示:

当心不能平、气不能抑的时候,可试着运用深呼吸来平衡心态。开始要选取一种舒适的坐姿,然后,轻轻闭上双眼,让心情逐渐平静下来,然后开始深深地吸气。吸气时速度要慢,缓缓地吸足气后,屏息1~2秒钟再徐徐呼气。呼气比吸气更加缓慢,待把吸的空气完全呼出后,再重新慢慢吸气。这样反复重复多次,就可以使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身心也得到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