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02

第2章 饮食之谚——好食物赛过好医生(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生命是靠能量来维持,我们身体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而且各有其所主的脏腑和归经。如食物搭配合理,则健康无忧;若搭配不合理,或者偏食,则有损于我们的身体。此外,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让健康常伴我们左右。

1.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增强体质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的关键。

天,是在大字上加一横,意为压倒一切的意思,而我国民间早有“民以食为天”一说,可以说,吃饭问题是国计民生中最大的事情。

关于“民以食为天”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相传,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书生,此人学识渊博。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后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一座敖山,山上有一座秦时建立的小城,城内有一个专门储存粮食的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强攻下,刘邦想要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便询问郦食其的意见,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最后大获胜利。

没有东西来填饱肚子,又怎能打好仗呢?对于人类来说,正确的饮食更关乎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安身之本必需于食;不知食疗不足以全生。”可见进食是生存之必需。食物是增强体质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的关键。

同样是“吃”,各有不同。以前是怎样吃饱,现在是如何吃好。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还要求吃好、吃得营养健康、吃得有文化有品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正确的饮食方法,让食物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养生小提示:

食物本身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一般来说,寒性和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选择荷叶粥、绿豆汤、菊花茶、苦瓜茶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热性和温性的食物具有温中除寒的作用,如天气寒冷的时候可选用姜、葱、蒜、狗肉、羊肉等食物,可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

2.常吃素,好养肚

恰当地吃素,不仅仅是“返璞归真”的心理需要,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

现今社会吃素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目的单纯是为了宗教因素、或体质,但更多的人多是为了健康。

有人作过统计,当今中国大多数素食主义者多是社会中最时尚、最具文化修养、最有经济实力的白领女性一族。她们一般都懂得养生之道,她们吃素大多关注的是素食之于美容、减肥、形体、健康的关系,她们希望素食有助于让她们在工作中或社交场合保持有姣好的形体与完美的形象。

不管怎么吃,适当吃点素对现代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正所谓“常吃素,好养肚”。恰当地吃素,不仅仅是“返璞归真”的心理需要,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

养生专家认为,适当调配的素食对身体的确有益处。由于素食者摄取的蔬菜水果量较多,纤维素含量丰富,有益于肠胃蠕动与促进消化,帮助身体排毒。相对于经常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是较健康的吃法。此外,再加上蔬菜、水果的胆固醇含量极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几率。

吃素固然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但并非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一定要把握好“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那么如何吃素更健康呢?吃素时如果能选择多样化的菜式,不偏好几种食物或几种菜,这样就能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

1.以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饭、白面。

2.豆类(如黄豆、毛豆、绿豆)或豆腐、豆干等豆类加工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补充肉类所含的营养成分,且多吃豆类不用担心胆固醇过高。

3.多吃腰果、杏仁等坚果类,其丰富油脂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热量。

4.肉类所含的铁质可从富含高铁质的水果如樱桃、葡萄中摄取。

5.素菜的口味应以清淡、少盐、少糖为主,这才符合素食者的健身取向。

如果你刚刚加入素食者行列,开始时也许会觉得明明吃得很多,却饿得很快。这是因为植物比较容易被肠胃吸收。别担心,持之以恒,你就能深切感受到吃素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养生小提示: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素食和动物性食物都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但素食在营养成分方面看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体需要,如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营养价值就差一些。长期不吃动物蛋白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引发健康危机。因此,我们提倡素食要适当。

3.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

“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强调的是一种饮食观念,即饮食要多样化,要做到粗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均衡。

带点糠的米又叫标准米,虽然其口感不如精白米,却更富有营养价值。每粒稻米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最外的一层为谷皮,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往里一层是很薄的谷膜,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再往里一层是谷体,粮食当中所含有的淀粉主要集中在此。米粒当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布很不均匀,除了含有淀粉之外,还含有钙、铁、维生素、烟酸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都存在米粒的胚芽和外膜内。也就说,米粒加工的越精细,损失的营养成分就越多。

唐开元年间,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指出:常食精米“令人身软,缓人筋也”。精米当中的赖氨酸很少,苏氨酸也在加工中大量损失。如果不能从其他食物中得到补充,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尤其是会影响儿童发育。长期食用精白米容易引起维生素B1缺乏,使人患上脚气病。另外,精白米的糠麸明显减少,其中的纤维素也会减少,膳食中缺乏食物纤维,是导致便秘、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病情的直接或间接的病因。所以,“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当然,“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我们更强调的是一种饮食观念,即饮食要多样化,要做到粗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均衡。

大文豪郭沫若享年85岁,他之所以能够长寿,与讲究饮食的多样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郭老从不讲究大滋大补,力求日常饮食多样化。主食以大米为主,兼吃杂粮。他经常替换食谱,如馄饨、炒面、面条、发糕、豆包、麦粥、烧饼等。他特别喜欢在发糕里适量掺加一些玉米面,夏令则食用绿豆稀饭,把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吃。

养生小提示: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主食烹调时也要讲究方法。大米淘洗次数不宜过多,不可用力搓洗,不要用流水冲洗和热水淘洗;煮干饭时不要“捞饭”,吃面条和饺子时别忘了喝面汤,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主食中营养素的损失。此外,霉变的粮食不能食用。霉变粮食不仅感官性状发生改变,而且营养成分被霉菌分解,失去食用价值。

4.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蔬菜是人体必需的食物,它提供若干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

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商务宴请,大家总在消化完满桌的鸡鸭鱼肉后才想起—是不是该吃点青菜了。青菜永远是配角,十个八个荤菜,加上一个素菜,每人只能分到一筷子。

有句民谚说得好: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可现在的很多人,别说三天,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能正经吃一顿青菜吧。

《养生随笔》指出:“蔬菜之属,每食所需。”蔬菜是人体必需的食物,它提供若干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蔬菜中含有大量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中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维生素C不能在体内储存,只有靠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蔬菜为人体提供多种无机盐。钠、钾、钙、镁等无机盐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能够及时和肉类、蛋类分解产生的酸进行中和,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非常有益。

蔬菜还能提供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这些颜色各异的物质能够帮助人体抗氧化、延缓衰老。因此,最好把多种蔬菜合炒,不但可以增进食物的色、香、味,还可以促进食欲,同时也符合营养互补的原则。

蔬菜还提供大量的酶、有机酸、叶绿素等,都对癌有一定抑制作用。值得重点推荐的有:叶茎类蔬菜,如大小白菜、油菜、卷心菜、菜花、苤蓝等,它们含有的吲哚类衍生物,可以诱导酶的活性而抵抗癌的危害;食用菌中的香菇、猴头、木耳、银耳、草菇、平菇、金针菇等,它们含有的多糖体对癌肿能产生瓦解及免疫作用;海藻中的海带、昆布等和各种紫菜,含有大量抗癌成分,可防止癌症的发生。

另外,蔬菜还能够帮助消化,刺激食欲,促进胃肠蠕动,还可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因此,每天的饮食中都要有蔬菜,这样才能为我们的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

养生小提示:

有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雪里蕻、茭白等叶子带有涩味的蔬菜含有较多的草酸,而草酸会与钙、铁等矿物质结合,降低这些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因此,我们在烹调加工时一定要注意。最好先在沸水中焯1分钟,使大部分草酸溶入水中,然后捞出炒食或凉拌。当然,焯的时间不易过长,否则会造成维生素C大量损失,应当严格控制时间。

5.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经常食用一些豆类食品就能保持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同时也有利于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利用。

古语有云:“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意思是说,人们宁可每天不吃肉,也不能不吃豆类食物。

用现代医学的解释是,豆类食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它们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 ,其生理价值几乎与肉相当。在各种豆类食物中,大豆更是功不可没,它几乎不含胆固醇,却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豆固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大豆软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此外,很多豆类食物中还含有植物雌激素,可以减轻妇女更年期症状,使骨质疏松得到预防。

中医认为,豆类大都属于清热类。大豆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绿豆、赤小豆、豌豆和白扁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消肿之功效;白芸豆、刀豆、豇豆和蚕豆具有健脾补肾的功效;黑豆具有解毒利尿、除烦、消肿下气、滋肾阴、止盗汗、乌发以及延年益寿等功效。

现代营养科学研究证实,豆类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食用豆类是诸多食品中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的生理碱性食品,一般每100克食用豆类中含钾1230~1780毫克,镁1000~1930毫克,而钠仅为0~2.6毫克。这在营养治疗上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中酸性食品(主食和大部分动物性食品均属酸性食品)比例大增,经常食用一些豆类食品就能保持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同时也有利于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目的。

养生小提示:

豆类最好不要与猪肉同食。因为豆中当中含有大量的植酸,60%~7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与猪肉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进行化合反应,形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质,降低其营养利用率。另外,豆类中的多酚是抗营养素,它不仅影响豆类本身的蛋白质利用,在与肉类配合时也影响肉类蛋白的消化吸收。如果同时进食较大量的猪肉和豆类,就会引起腹胀气滞。

6.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来又滋补

中医常利用豆腐的“清热、解毒”和“生津”的作用,来治疗胃肠热证和阴证。

豆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食物之一,而且价格不高,营养又丰富,正所谓“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豆腐除营养价值外,还有许多药用功能。中医学告诉我们,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燥、解毒、补中、生津、宽肠、降浊等功效。中医常利用豆腐的“清热、解毒”和“生津”的作用,来治疗胃肠热证和阴证。

豆腐虽好,但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生活中有些有脾胃虚寒的胃肠病患者,看到豆腐细软柔嫩,就认为它很容易消化。于是,一天到晚吃个不停,早晨吃豆腐脑、喝豆浆,中午吃虎皮豆腐、晚上小葱拌豆腐。结果呢,一天到晚总是感到胃部饱满、腹部憋胀,大便稀泄,不想吃饭;而在停止吃豆腐后,这些胃肠不适等症状就会很快得到缓解。

一般来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在中医属于脾虚、脾寒的范畴。中医认为,具有寒凉之性的药物与食物,可治疗热证;但是将它们用于虚证和寒证,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病情加重。豆腐正是具有寒凉之性的食品,胃肠虚证或寒证的人吃了它,自然会加重病情、引起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提倡在食用豆腐时,一天之中以一餐为宜,且在一餐中也不要多吃。

养生小提示:

豆腐中含有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人吃多了,极易导致痛风发作。

7.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

每天早上饮用250毫升的豆浆,晚上再饮用100毫升的豆浆,定时定量坚持不懈,健康长寿将给您带来无限欢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各式各样的保健品给身体进补。在日常进补中,人参、当归、肉桂等具有滋补性质的中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煲药汤、吃药膳更是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但如此进补,果真适合所有的人吗?

事实上,真正的“补”是有讲究的。补品是要因人而异的,补之不当则适得其反。而豆浆是大众化饮品,物美价廉,男女老少皆宜饮用。经常饮用更是胜过补药,正所谓“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

在西方国家,豆浆卖得比牛奶还贵,它的魅力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时髦饮品……鲜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始创。原来刘安是一个大孝子,在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豆浆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中医告诉我们,豆浆性平味甘,可滋阴润燥。《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上也记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

秋冬天气干燥寒冷时,最好饮用一杯豆浆。因为这个季节人们很容易出现咽喉干燥、嘴唇干裂以及风热感冒、气管炎、胃、肺脾不适等病症,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自身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引起得病状。此时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喝上一杯滋阴、润燥、滋补的豆浆,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