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03

第3章 饮食之谚——好食物赛过好医生(2)

豆浆还是女性朋友的最佳饮品,因为豆浆中富含抗氧剂、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此外它还含有一种特殊的雌激素—黄豆苷原。这种物质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乳腺癌、宫颈癌的作用。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以及延缓衰老等。如果女性朋友每天坚持喝杯豆浆,无疑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在早上饮用250毫升的豆浆,晚上再饮用100毫升的豆浆,定时定量坚持不懈,健康长寿将给您带来无限欢欣!

养生小提示:

为了健康卫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煮豆浆,这时专家的建议是,豆浆最好开着锅盖煮。实验证明,开盖煮沸9分钟可以把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85%左右。此外,生豆浆中还含有一种叫皂甙的物质,人吃了容易中毒,出现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厌食、乏力等。为此,要敞着锅盖煮豆浆,边煮边搅拌均匀,这样既能让豆浆里的皂甙随着水蒸气挥发掉,也可使其受热均匀,充分加热,此后还应适当减小火力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

8.饭前喝汤,胜过良方

进汤时间应在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期间也可缓慢少量饮汤。

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饭前喝汤,胜过良方。”饭前先喝几口汤,正像运动员做预备活动一样,可调动整个消化系统活动起来,消化腺开始分泌消化液,消化器官开始蠕动,为进食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使之协调而自然地进入工作状态,食后就有较为舒适的感觉。

饭前喝汤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病症的发生。营养专家同时也发现,那些平时常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的人,消化道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如果饭前没有喝汤的习惯,吃饭时也不进汤水,那么饭后就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饭前喝碗清淡的汤,还能让女性朋友变得苗条健康。这是因为,汤到胃里,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到脑干的食欲中枢,就能使食欲中枢兴奋下降,食量就自动减少1/3,而且吃饭速度会变慢。

饭前喝汤好处虽多,但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一些。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后,水分损失比较多,这时候在早餐时喝点汤,可适当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对身体有利。此外,进汤时间应在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期间也可缓慢少量饮汤。

养生小提示:

中医的补益学说有“滋阴”、“补阳”、“补脾胃”等之分。除了药补,老百姓也重视“食补”,其中,炖鸡汤、熬骨头汤就是老百姓最推崇和津津乐道的“补汤”。而现代人多是“营养过剩”,除非体质真的“虚”得要“补”,否则像鸡汤、骨头汤这种高蛋白、高胆固醇的汤还是少喝为妙。真正体虚的人可以适当喝点,但也不宜喝熬得过浓的汤。

9.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每人每天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

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如果没有了盐,任你是再好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相信没有人爱吃。盐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身体内就含有150克盐。这些盐分布在全身各处,维持体内水分的正常分布。

虽说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不等于吃得越多越好。恰恰相反,过量食盐对身体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中医认为,盐性味咸,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涌吐,清火,凉血,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等病。但吃太多的盐伤血、害肺、损肾、失去颜面和皮肤的光泽,容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塞、中风及肾脏病的发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期吃高盐食物,人的寿命自然就会减少,所以我们应控制盐的食用量。

一般正常人每天的食盐量应低于10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天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它的理论根据是:正常人24小时的排盐量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补充5克盐,就可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要。而调查显示,我国人均食盐量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盐标准。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掌握适当的食盐量,不宜过量,更不可长期过量。

养生小提示:

早晨空腹时,饮一杯淡盐水,不仅可清理胃火、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无味的现象,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清理肠部内热。

10.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寒冬腊月,体质虚弱、腰痛足冷及患有关节炎的人,适量吃点狗肉有补益作用。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这些民间俗语,是对那美味得难以抗拒的狗肉的最好诠释。由于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还有“香肉”的美誉。

在古代,屠狗业十分兴隆,民间不限时令,普遍食用狗肉。战国的大力士朱亥、汉代名将樊哙都曾干过屠狗行当。据传汉高祖刘邦酷嗜狗肉,是樊哙店铺的食客,以后樊哙便成了刘邦手下的一员战将。

狗肉味道香郁,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瘦肉型食品。狗肉有药食同功之妙。治中寓补,补中有治,对许多疾患的防治和康复有效。其肉性温,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凡脾肾气虚、胸腹胀满、浮肿、腰膝酸软、寒疟、败疮久不收敛之人皆可食之。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狗肉能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脉。”尤其是寒冬腊月,体质虚弱、腰痛足冷及患有关节炎的人,适量吃点狗肉更有补益作用。

狗肉的食法很多,有红烧、清炖、油爆、卤制等。烹饪时,应以膘肥体壮、健康无病的狗为佳,疯狗肉一定不能吃。刚被宰杀的狗,因有土腥气味,不宜立即食用,可先用盐渍一下,以除去土腥味,然后取出切成块,以清水充分洗净后烹调。

美中也有不足的是,狗肉“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阴虚内热、多痰多火的人不要食用。另外,吃完狗肉后,口易发干,这时喝点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

养生小提示:

吃完狗肉后不要立即饮茶。狗肉内富含蛋白质,而茶叶和鞣酸较多,如吃完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使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滞留肠内被动吸收,不利健康。

11.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茄子味甘、性苦寒,有散血淤、消肿止痛、治疗寒热、通风活络和止血等多种功效,可有效治疗内痔、大便出血、皮肤溃烂、风热湿疹等病症。

茄子是人们在日常餐桌上常吃的一种蔬菜,它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苦寒,有散血淤、消肿止痛、治疗寒热、通风活络和止血等多种功效,可有效治疗内痔、大便出血、皮肤溃烂、风热湿疹等病症。民间早有“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之说,可见茄子功效卓著。

茄子当中含有多种营养素,特别是它所含的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拟的。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中的细胞黏合力,可软化毛细血管壁,能增加毛血管的韧性和弹性。这样大大提高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还保持了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之间的正常渗透性。

另外,茄子还是癌症的“克星”。营养学家研究发现,茄子中的皂甙对降低胆固醇功效特别的明显,它可使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到10%左右。不仅如此,茄子中还含有龙葵素,而龙葵素是癌症的克星,可有效抑制癌症的发生,故癌症病人可长期食用茄子。

我国民间茄子的食疗验方有很多,如:

1.茄子250克,熟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发热恶寒、疟疾。

2.茄子250克,清蒸,加调味品连服数天,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3.茄子(紫色)500克,与粳米500克同煮成饭。每天分3次食用,连食3~5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非常适合黄疸性肝炎病人食用。

养生小提示:

茄子虽然营养丰富,能防病保健,但其性寒滑,因此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多吃。此外,茄子在烹调的过程中容易吸收大量的油,经常食用这样的菜肴会让人发胖,而发胖就会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危险。对肥胖者来说,这种油汪汪的菜肴还是少吃为宜。

12.白菜吃半年,医生享清闲

白菜性平味甘,入胃、肠、肝、肾、膀胱经,具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醒酒消食、生津下气等功效。

白菜是现代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每年秋、冬、春三季,它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谚也有“种一季,吃半年”的说法。

“白菜吃半年,医生享清闲”,意思是,多吃白菜有益身体健康,害病的人少了,医生自然就要“享清闲”了。

中医认为,白菜性平味甘,入胃、肠、肝、肾、膀胱经,具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醒酒消食、生津下气等功效。白菜除了食用,还有很多的药用功效。如民间用白菜根煎汤治感冒;白菜叶用水煮后治脚癣;白菜根、辣椒根熬水洗冻疮;白菜籽研末,温水冲服解酒醉;白菜、生姜、大葱煎汤温服治疗气管炎等。

白菜营养丰富,与苹果、梨相比,钙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出5倍,核黄素含量高4倍,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它所含的大量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等,因此,经常吃白菜还可防止便秘。

白菜可谓浑身是宝。将白菜帮榨成汁,加冰糖饮用;剩下的渣滓,可以捣碎并敷在脸上,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对痤疮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白菜历代受人们的推崇,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更有诗赞日:“白菘美羔豚,冒土出熊蹯”范成大的“拔雪桃李场地核,味如蜜藉更肥浓。”由此白菜的特殊地位在众多蔬菜中可见一斑。

养生小提示:

冻白菜不可过多食用,这是因为冻白菜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当冻白菜中含亚硝酸盐超过2.5%,或硝酸盐100毫克时,就会引起中毒症状。

13.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每天早起时喝淡盐水一杯,吃姜三片,就会感觉舌底生津,食道和胃部暖热,肠道舒畅,食欲大增。

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菜肴中不但可作调味品,而且还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如果我们每天早起时喝淡盐水一杯,吃姜三片,就会感觉舌底生津,食道和胃部暖热,肠道舒畅,食欲大增。所以民间有“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之说。

有关“朝吃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这个谚语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有一天到净慈寺去游玩,并拜见了寺内主持。这位主持年逾80,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苏东坡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主持是用何妙方可以求得延年益寿。主持笑着说:“老衲每日用带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40余年矣。”

其实,生姜可以延年益寿,并不是这位主持的首创。早在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在那颠沛流离的年代,孔子活了73岁,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

为什么姜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中医里说,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作用。很多民间中医都借助姜来治病,如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生姜除被用于治疗呕吐和感冒外,还被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急性睾丸痛以及急救。生姜外擦对治疗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效果。

现代医学也告诉我们,生姜中含有一种名叫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抗衰老物质。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虽说生姜对人体有益,但是,生姜属于辛辣之物,性质多为燥热,由于在烹饪中失去水分,所以吃多了很容易上火。尤其是进入秋天之后由于缺乏水分,气候会变得很干燥,而燥气伤肺,如果此时再吃辛辣的生姜,就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因此,民谚还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秋姜夭人天年”之说。所以说,吃姜有利也有弊,可吃,但不宜多吃,尤其是秋天,最好要少吃。

养生小提示:

千万不要吃腐烂的生姜。因为腐烂的姜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可使肝细胞坏死并诱发肝癌、食道癌等病症;对于阴虚火旺、内热及患有痈毒疮疖、肺炎、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的人群,也不适宜长期吃生姜。

14.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将一瓣生蒜放在口里嚼3分钟,就能够杀灭口腔里潜藏的各种细菌。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百万大军南征少数民族地区,擒拿孟获。由于孟获暗施毒计,把诸葛亮的军马诱至秃龙洞,这个地方山岭险峻,道路狭窄,经常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蜀兵都染上瘟疫,面临不战自溃的危险。

这天,有一位老者向诸葛亮献上解救之计:“这个地方有哑泉、灭泉、黑泉和柔泉四眼泉水,人如果喝了,无药可医;又因为瘴气密布,人如果接触了,就会导致死亡。从这里向西走几里路,有一位隐士叫万安隐者,他住的房子前有一种仙草叫韭叶芸香,每个士兵嘴里含一叶,就不怕瘴气了。”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军得以平安。他征战胜利回朝后,得知“韭叶芸香”就是家喻户晓的大蒜。

原来,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株九片叶子,故名九叶芸香,即“韭叶芸香”。

在我国,大蒜的药用价值早有记载。《名医别录》中说大蒜可“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日华子本草》说大蒜可“健脾消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瘟,疗劳疟、冷风、痃癖、瘟疫。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本草纲目》中记载:大蒜味辛、性温,有杀虫、消肿、消毒、健胃、通窍等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大蒜中含有一种叫“配糖体”的物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有显著疗效,久食令人血清,因此对防治心脏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大蒜中含有多种硫化合物的成分,这种有效活性成分为大蒜素。大蒜素具有极强的杀菌能力。例如,将一瓣生蒜放在口里嚼3分钟,就能够杀灭口腔里潜藏的各种细菌。所以几乎所有的凉拌菜和面点(如冷面、凉粉)中都离不开生大蒜。

大蒜还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大蒜能促使致癌前期病变的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对肺癌、胃癌、结肠癌有一定疗效。

生吃大蒜能刺激脑垂体和内分泌腺,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唾液和胃液分泌,具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把大蒜捣烂加十倍水滴鼻子,能预防流行性感冒。

有的人不喜欢吃大蒜,主要是因为有异味而不敢食用,其实要祛除大蒜的异味很简单。只要在吃大蒜后嚼点茶叶,吃一两粒南枣、一个柿饼或用浓茶、白糖水漱口,口里的蒜味便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