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0977000000009

第9章 还我大自然(6)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温度,温度的变化将不仅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存活,而且还将通过改变生物生存环境的分布和特点间接地影响物种的数量。全球气温升高和气候日益变暖,对于生物物种的潜在威胁是十分巨大的。据观察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不到1℃就会引起动植物分布的重大变化。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那么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就将遇到一万年来从未遇到过的生存条件。为了抵消这种气候的迅速变暖,物种将不得不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迁移,而迁移的过程恰恰是物种最容易死亡的过程。

长期以来,出于食用和商业目的,人类捕杀各种野生动物。如当今犀牛的濒临灭绝,就是由于对犀牛角的需求从而导致人们滥捕滥杀的结果。当今世界,物种灭绝而导致的地球物种枯竭的危机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据统计,我国目前濒危动植物约有1.431种,约占我国高等动植物总种数的41%。其中濒危高等植物1.009种,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34%,濒危脊椎动物398种,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物种的枯竭实际上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乃是一种全球性资源,它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物种枯竭危机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物种的自然集合对于局部范围内的生态平衡保持有着重大的贡献。例如调节水域中的水流速度、缓冲灾害性的洪水、净化城市空气污染物,以及保护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捕食性鸟类和昆虫的自然群落等。一个物种被灭绝,被其控制的物种就会无限制地繁殖起来,从而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例如,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林区、草原和农田里虫鼠危害严重,就跟许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减少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优良品种的培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这必须有合适的基因资源。如在土耳其有一种小麦,秆茎细、易倒伏、不耐寒、生长期长、面粉质也差,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品种。但是在80年代美国小麦锈病蔓延时,束手无策的农民忽然想到了那种小麦,结果用它培育出新品种,拯救了美国西北部的小麦,每年避免了几百万美元的损失。

人类所需的一些重要药品和其他医药产品常常依赖于某些植物和动物品种,如抗疟药来自金鸡纳霜树,鲨鱼内有抗癌物质。在目前美国每年所开的药方中,有40%以上都有一种天然生产的药材作为一项主要成分。这些药材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微生物,有的来自动物。野生动植物同时还是提取药物的材料,例如,由麻黄提取麻黄素,由青蒿提取青蒿素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原来不被注意、甚至不知名的物种被发现可以入药,如热带雨林中的美登木、粗榧、嘉兰等能提取抗癌物质。因此,物种的枯竭,可能使人类永远地失掉一些更为有效的药物、化学品和其他有用产品的来源。

野生生物对于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用途也相当巨大。如从褐色海草中提取的海藻素就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涂料、建材、化妆品、洗发剂和肥皂等的制造中。现在,野生生物在工业中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如人们通过对萤火虫发光习性的研究已经设计出了一种没有火星也不发热的发光装置,可供特殊条件下作光源用。在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医学研究和太空研究中,也离不开一些可以替代人做实验的动物,如黑猩猩等。因此,物种的枯竭也必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于人类活动而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就必然会使人类为此而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因此,保持生态系统自然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代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物种的快速消失和枯竭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严重关注,人类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想方设法地保护生物物种,如:开展调研,对稀有和濒危物种进行登记;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植物养殖场;进行物种保护宣传工作;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立法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序言中就强调指出:鉴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加剧的严酷现实,各缔约国应该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应该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进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性;应该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共同关切的事项;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

荒漠化跟沙漠化不同,荒漠化不是指沙漠的扩大,而是指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40亿hm2土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影响。全世界用于农业的57亿hm2可耕地中约70%的土质已经退化(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其中非洲的荒漠化程度最严重,总面积为143259亿hm2的干旱地区中有73%已不同程度退化。亚洲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最广,达14亿hm2。受荒漠化影响的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集中的北美和欧洲,旱地的74%和66%也受到荒漠化危害,地中海北部沿岸一些地区尤为严重。现在全世界受荒漠化直接影响的人口已超过25亿人,另有100多个国家的约10亿人面临着荒漠化的严重威胁。据估计,今后的50年内将有15亿人被迫因此而迁居。全世界因荒漠化遭受的经济损失每年达420亿美元(其中亚洲损失210亿美元,非洲90亿美元,北美和南美地区8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照此下去,地球将被卷入一场浩劫性的社会和经济灾难之中。土地荒漠化是自然、生物、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气候变异和人类对土地资源无节制开发是2个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hm2的土地因灌溉不当而退化。更为严重的是荒漠化正以每年34%的速率增加。为此,联合国于1998年签署了防治荒漠化公约,第39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地球上的荒原是指表面没有被人类触动过、保持原始自然状态的地区。如今,这样的地区还剩下多少呢?据世界保护原始自然第四次代表大会资料,目前,地球上还有50亿hm2的土地没有人为活动的痕迹,分布于78个国家以及南极洲。地球的荒原主要集中在南北两极的冻土带及常年冰雪覆盖的地区和沙漠地区。这些荒原按其组成的情况看,冻土占419%,沙漠占23%,温带森林占175%,热带森林占10%,山脉占29%,热带草原占15%。世界上保留荒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前苏联(荒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9%)、加拿大(65%)、澳大利亚(33%)、巴西(28%)、中国(19%),丹麦的格陵兰(99%)、毛里塔尼亚(74%)和沙特阿拉伯(30%)。有180个国家基本上不存在大片荒原。沙漠吞噬土地,现在仍在加速进行着。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那么清醒的人类,正以自己强大的力量,推进着这一过程。

荒漠土地可以转变成沙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地区雨水少,生物种类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亦低,常在05%以下,因而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荒漠土地一经开垦,就会彻底摧毁原有的生态平衡。当种植相对喜水喜肥的农作物并将其收获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会迅速耗竭,土壤结构恶化,很容易受到风雨侵蚀,变成流沙滚动、尘土飞扬的沙漠土地。沙漠地区的特点是植物很少,当人们为了薪柴等需要而砍伐掉这些宝贵的沙生植物时,沙漠就会失去控制而肆意猖獗起来。

中东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曾是林木葱郁、沃野千里,其“空中花园”更是世界奇迹之一。但2000年前,漫漫黄沙却使她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从而成为生态环境恶化致使文明衰落的典型例子。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4000年前,这里气候湿润,农业发达……然而过度的索取带来生态的恶化,昔日的沃野变成了不毛之地,形成今天65万km2的塔尔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