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21001600000033

第33章 人生不设限(6)

花了好久的时间,他终于把引擎发动了,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在这样的风雪夜里,他行驶在陌生的地方,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的。但是,当他上路后,他发现他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只见那沿途人家的灯都还依然开着,黑夜里闪亮的灯光好像在向他致意,善良的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巴科特前行。他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了,而前面的灯光还闪烁着,在等待着他……

巴科特在荒野里前行,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过雪的声音。可是他一点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回家的感觉

婚姻是让我们长大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机会。

--约瑟夫·巴思

“你没事吧?”蒂姆问道,他们正驾车行驶在夜晚的大雨中。“没事,”莉莎说,眼睛盯着窗外,“就是坐飞机有点累了。”十一月的瓢泼大雨下得正猛,跟温暖的海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才刚刚享受了他们的蜜月之旅。

“如果你想,”他开始慢慢地说,“我们今晚可以在你爸妈家住。”

“不用,没事!”莉莎很快说道,勉强微笑着。她扭头看了看车后座,上面堆放着他们从父母家里收拾的结婚礼物。第一次开车去他们自己的新公寓过夜,这让人感觉很孤独。

“你保证自己没事吗?”蒂姆又问了一遍。

莉莎仔细地看了他一眼,还能记起他在他们的婚礼上穿着黑色无尾礼服的样子。她似乎又看到他们俩手牵着手跑向他们的轿车,两边各有一排客人夹道向空中抛撒小小的花瓣。莉莎从她的父母跟前跑过,没有回头。

“我只是觉得不一样。”莉莎说出了心里的感觉。

突然,莉莎似乎又看到了做小女孩时的自己。她中学毕业了,在离家一千五百英里远的地方选好了一所大学,直到她交了第一次学费之后,才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一年之后,莉莎身无分文,但还是把交学费的事设法对付过去了,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报忧的电话。大学三年级时,莉莎告诉父母自己有了男朋友,蒂姆--莉莎跟他交往已经有一年半了。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莉莎想事事都自己做主,并且猜想她的父母会接受这些,会支持她的各种变化。但是她的独立精神告诉她,在她决定回去的时候,他们总是在等她。

“你知道,”莉莎对蒂姆说,觉得嗓子有点发紧,“一周以前,我一直跟爸妈住在一起。我可以离开家去做我要做的任何事情,然后在想回家的时候回去。”她觉得自己说的这些话哽在嗓子眼里,“可是现在,我不能回去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我不得不长大!”

莉莎觉得惊讶,她感觉到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淌。在抽泣声中,她听见蒂姆在拨手机。

“喂,我是蒂姆。我可以跟戈麦斯夫人通话吗?”停顿了一会儿,他说道,“你好,戈麦斯夫人。没事,我们挺好,只是我想有人想跟你说话。”他把手机递到莉莎耳边。莉莎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说,就抽抽搭搭地哭着说:“只是感觉不一样,没别的。”

妈妈已经全都明白了。

“别哭!”她说,她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有力,“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祈祷上帝给我力量放你走吗?”莉莎擦着眼泪听她用安慰的声音解释说,“那就是生活,不过很快就会好的。”

她跟莉莎说了很长时间,当莉莎最后跟她说再见的时候,已不再哭泣,只是觉得困倦。

回想起在他们新公寓里度过的第一个晚上,莉莎笑了。当她躺在蒂姆身边,被礼品盒和空荡荡的屋子包围时,她不知道自己会如此容易地在不经意间就开始管他们的新住处叫做“家”了。

莉莎现在睡得很安详,知道她可以离开,也可以回来,一切都会如愿,因为她总是在自己家。

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那么从妈妈的子宫里出来是一次痛苦的诞生;而恋爱和婚姻则是我们自主选择的另一次新生。我们要学着在婚姻中长大。

最美的情怀

恋爱的心是永远年轻的。

--阿里斯托芬

奶奶伺候爷爷起了床,然后把他搀扶到厨房吃早餐。爷爷吃完了饭,奶奶又领着他来到起居室,让他在扶手椅上坐下,爷爷就坐在那里休息,而奶奶又回到厨房洗盘子。偶尔,奶奶会过来察看一下爷爷是否需要什么东西。

爷爷中风之后,这一系列的步骤几乎成了他们每天早上的例行。

爷爷以前是个非常活跃的人,但是现在他左臂严重受损、行走困难,再加上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使得他出不了门。将近有一年了,他甚至都没有去过教堂或走访过亲戚。

每天,爷爷用看电视来消磨时光。当奶奶在忙着一天的事情时,爷爷就坐在那里看新闻和球赛。他们达成了一个协定--假如奶奶不在跟前,爷爷就不离开他的椅子或者床。

“你跌倒了,我会拼着这把老骨头去帮你,要是出了什么事,那谁来照顾我们俩啊?”奶奶经常这样对他说。她的想法是坚决的,主张老两口自己照顾自己,独立生活。这间布鲁克林的褐砂石老宅子是他们的第一个家,这里保留着太多美好的记忆。他们哪怕一天也不想过早离开这所房子。

爷爷和奶奶都是爱尔兰移民,他们在美国相遇、结婚。奶奶为人友善、直爽、无私,爷爷则是一个沉默寡言、顾家的男人。但是,他不会慷慨地赠送礼物给她,更不会处心积虑地当掉自己的衬衫来给奶奶买些什么。他的观点是:倘若一年到头你都善待你的妻子,又何必非得送她礼物呢?因此爷爷很少为奶奶买礼物。

这成了他们婚姻早期的一个痛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逐渐认识到,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男人。而且,毕竟,她想要什么东西自己都可以随便去买。

那是一个寒冷的、灰蒙蒙的二月的早晨,是纽约一个典型的冬日。像往常一样,奶奶把爷爷搀到他的扶手椅上。

“我现在去冲个澡。”她把电视遥控器递给了爷爷,“如果你需要什么,等着我,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冲完澡出来,奶奶回头朝爷爷的扶手椅背后面瞥了一眼,却注意到拐杖没有靠在通常靠的地方。她觉得有些奇怪,就向扶手椅走过去。爷爷不见了!衣橱的门敞开着,爷爷的帽子和大衣都不见了!恐惧顿时蔓延到奶奶的全身,顺着脊梁骨往上爬。

奶奶匆忙在浴袍外面罩了一件大衣,跑出了家门。爷爷不可能走远,他几乎不能自己走路。奶奶不顾一切地睁大眼睛从两个方向拼命搜寻着这片小区。一小堆一小堆的积雪和冰凌在人行道上结了硬硬的一层。腿脚稳当的人要安全行走尚且困难,像爷爷这种身体状况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他在哪儿呢?他为什么要自己离开屋子?

奶奶扭绞着双手,看着行人与车辆匆匆而过,几乎感觉不到寒冷。她回想起最近曾无意间听到爷爷对一个孙子说过,他觉得自己是个“负担”。事实上,直到此前一年,爷爷还是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老人;而现在,他甚至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

奶奶独自站在街角,负疚感淹没了她。

正在这时,爷爷从拐弯处走过来。他低着脑袋,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人行道,脚下小心地迈着细碎的步子。他的大衣歪歪斜斜地披在身上,几乎盖不住他左边那偏瘫了的臂膀,那只好手被手杖和一个小包占满了。

奶奶疾步走过街区,不顾一切地冲到爷爷跟前。看到他没出什么事,奶奶松了一口气,开始责备起来:

“我才离开那么一小会儿,你究竟需要什么那么着急,不能等我回来呢?你叫我担心死了!究竟有什么事情那么重要啊?”

由于既迷惑不解又充满好奇,奶奶把手伸进了那个棕色的包里。还没等爷爷有机会解释,她就从里面抽出一个心形的盒子。

“今天是情人节,”爷爷解释说,“我想你也许会想要一盒巧克力。”

礼物?所有这些虚惊都是为了……巧克力?

“我很久都没有给你买礼物了。”爷爷中风之后那含糊不清的话语竟然让冬天的风也温暖了起来。

泪水溢满了奶奶的眼眶,她不无感叹地缓缓摇了摇头。她搀着爷爷的胳膊贴在自己胸前,领着他回了家。

其实,要想浪漫永不嫌晚,两个相爱的人,即使到两鬓斑白、步履蹒跚的年纪,也会相携看夕阳,浪漫共黄昏;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最美不过夕阳红!

圣诞节的病症

把握美好的日子,享受每一时刻;扼住倒霉的日子,使它变得美妙。

--莉萨·达多

鲍勃和玛丽结婚几年之后的某个圣诞节的前一天,那时是充满喜悦欢庆的假日,而玛丽偏偏患了极为严重的流行性感冒。生病本来就是不幸,尤其是在圣诞假期,美食佳肴正待大家去品尝,此时生起病来真是大为扫兴。她是如此热爱圣诞节,鲍勃也极不乐意看到她在圣诞节来临时卧病在床。为了想帮她解除疼痛,鲍勃打电话给沃廷顿医生约了门诊的时间。

当天早上,玛丽已经呕吐得一塌糊涂。等到离家去找医生的时候,她表示病得走不出门了。鲍勃劝说她应该去求医。鲍勃帮妻子穿上厚衣服,扶她到车上,小心翼翼地载她到医生门诊处去赴约。

他们到达时,门诊处一副繁忙的景象。照惯例,玛丽去里面会见医生的时候,鲍勃就坐在候诊室等待。很久以后,鲍勃仍然记得医生把头伸出,在候诊室寻找他的时候,眼睛流露出十分关怀的眼神,他挥手叫鲍勃入内。他们一起进入检查室,玛丽穿戴整齐,安静地坐在桌边,她看起来真惨,医生用极为慎重的声音向他们打招呼。

“鲍勃,我准备谈谈她的病情时,希望你也在场。”他的语调低沉,“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测验,此时此刻我们对玛丽的情况也无能为力,之后好几个星期她的情形可能更糟,然后才能稳定下来,我在四周内还要见她,以便检查她的状况。”

玛丽很虚弱地说:“那么,我必须病怏怏地过圣诞节了?”

“是的,恐怕是这样。”

“医生,她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回答鲍勃之前看着他的眼睛说:“鲍勃,这就是我为什么叫你坐在她身边的原因。我想她所得的病,正是从你而来的。”

“我?不过,我很好啊!”鲍勃感到糊涂了。

“我知道你很健康,这是很正常的。”医生的关心转为开朗的笑容,“鲍勃,玛丽怀孕了。”

这个消息令鲍勃震惊;玛丽先是大笑,然后哭泣,接着就把检查室的桌子吐得到处都是。

这时鲍勃体会到了喜悦,看起来它好像也是属于玛丽的快乐时光之一,然而,凝视她的双眸,看到她的泪水,感受到医生宣布好消息时,她的手指捏着他的手所传来的电流,那一刻将永远刻画在他的脑海里,那是他得到最大喜悦的一刻。看到玛丽的欢喜也等于创造了他的快乐。

虽然她整个早上多半时间都在呕吐,不过那个圣诞节却成为玛丽享受到最快乐的圣诞节之一。他们的小宝宝就在七个月之后诞生,从此他们的人生迈入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人们的快乐或幸福往往是很短暂的,它们好像长了翅膀会飞。所以,当你的快乐或幸福降临的时候,你要正确地对待它,好好地享受它,千万不要让它溜掉。

我也爱你

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本质却是无偿地索取。

--列夫·托尔斯泰

下班后,沃特回家走进客厅,12岁的儿子抬头看着他说:“爸爸,我爱你。”他一时竟无言以对。几分钟里,他站在那儿,打量着儿子,等着他说下去,他首先想到的是,他肯定想要自己帮他做作业了,再就是求他给点零花钱,再不然,就是他做了什么坏事,故意装出善良的样子来告诉他。

终于,沃特问:“你想干什么?”

“没什么,”儿子笑着说,“我们生理老师让我们对父母说‘我爱你们’,看父母怎样回答我们。做个实验。”

第二天,沃特跟儿子的老师通了电话,想知道这“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他更想知道其他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反应。

“大多数父亲都跟你的反应一样,”老师说,“当我第一次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父母会怎样回答呢?他们都笑了起来。有两个学生说,他们肯定会吓出心脏病。”

沃特猜想,有些家长会反对老师这种做法的。一个初中的生理教师最好还是告诉孩子们注意饮食的平衡,以及正确使用牙刷等等,“我爱你”跟生理老师有什么关系?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私事,别人不该管。

老师解释说:“感觉到被爱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人类的需要,我一直在告诉孩子们,不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是不好的,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男孩对女孩,一个男孩子也应该对他父亲说句‘我爱你’。”

这位中年男教师能够理解他们这类人,有些话明知道有好处,但又很难说出来。他承认,他的父亲从没说过这样的话,而他自己也没对父亲说过,就连父亲去世前也是这样。

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这样,父亲把他抚养成人时,从没有说个“爱”字,而他正是按照父亲的样子来对待孩子。

但是,那种单一靠行动来表达爱的现象开始逐渐消失了。他们这一代人很重感情,也很善于表达。他们明白,儿女们需要他们给予的,远不只是桌上可口的饭菜,衣柜里的衣服。

如果他们适应了这些变化,就一定会知道怎么回答12岁的儿子说的“我爱你”。沃特开始的时候是束手无策的。看来,由刚毅冷峻的父亲形象,转变成和蔼可亲的形象的确不简单。

又一天晚上,当儿子用那种一天比一天敷衍的口吻向沃特道晚安时,他抓住了儿子,回了他两个吻,没等他逃掉,他用男子汉低沉的口气对他说:“喂,我也爱你。”

沃特不知道这么说了以后,是否能使儿子更健康一些,但是,他确实感到心里很舒服。但愿下次儿子跑来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至于尴尬地用一整天的时间,才想出一个正确的回答来。

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最后一面

爱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一种义务,因此爱更是一种责任。

--冈察洛夫

他来参加父亲的丧礼,他们父子已经多年不见。事实上,父亲在他小时候就离开了家,他们一直没有什么接触。直到一年前,父亲才寄给他一张生日卡,说很想再见见他。

他和太太、女儿商量好要到佛罗里达一趟。他现在是个律师,在计算过工作上已经订下的忙碌计划表后,他把探访父亲的日子,初步定在两个月后。那时女儿的学校已经放假,他计划开车带着全家人南下看望父亲。他草草写了封短信,怀着悲喜参半的复杂情绪,把信丢进了邮筒。

他很快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写在一张从小学生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上,从头到尾,字迹模糊潦草难以辨认,错字连篇,文法不通,标点也不对,不过却有着浓浓的感动。

他对父亲的知识程度感到有点难堪,开始犹豫着是否真的按照既定行程去见他。

刚好他的女儿在学校参加了啦啦队,得去参加一个训练啦啦队技巧的营队。那个营队正好在放假时候开始,因此全家到佛罗里达看望父亲的计划不得不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