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21221900000001

第1章 导言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〇、《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韩愈自幼而孤,刻苦学儒,七岁言出成文,稍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二十四岁(792)登进士第,随独孤及、梁肃学习古文,投文于公卿间,颇得赏识,从而知名。二十八岁(796)始入仕途。此后十年间,升降不定。曾四为博士,心中不满,作《进学解》以自喻。三十九岁(807)因随裴度平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为刑部尚书。四十一岁(819)时,当宪宗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的释迦佛骨一指入大内时,韩愈奏疏曰:“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宪宗发怒而贬韩愈为潮州刺史,以往大官谪为州县之长,往往不经心治理,而韩愈却如资迁,逐鳄鱼,保民产,潮人以“文公帕”纪念他。穆宗即位后,升国子祭酒,鼓励众生讲学,众生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四十三岁(821)因独自和平解决镇州叛乱而荣升吏部侍郎、京兆尹,威震六军。人皆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安可奸!”824年,这位丰肥寡髯而喜睡之博学家因病卒于靖安里第,终年五十七岁。着作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昌黎先生遗文》一卷,《论语解》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