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孟郊离长安东归,韩愈虽然还没有一官半职,但他热情地推荐孟郊去徐州拜访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他写了《孟生诗》,向张建封介绍孟郊的才干和遭遇,希望能得到他的录用。为此,孟郊离长安时作诗《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又作《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尽管孟郊在献诗中也对张建封表示歌颂,但最终仍未能得到他的引拔。
贞元九年(793),孟郊又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李观为他写了《上梁补阙(肃)书》,向主考官梁肃推荐;孟郊也作《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乞为推举,结果还是没有考取。他从长安至朔方(今陕西靖边),再游楚湘,后来到汝州(今河南临汝)依靠刺史陆长源。韩愈从这年开始,自己忙着应博学宏辞科考试,连续三年考三次,都没有考中;三上宰相书,也全都未获答复。由于这两三年来韩愈和孟郊各自都皇皇奔波,无暇相聚交游,亦未见有诗歌酬答。
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的孟郊终于考中了进士。这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军乱,朝廷以董晋为宣武军节度使,去汴州平乱。韩愈谒见董晋,要求从军,晋任韩愈为观察推官。这是韩愈第一次开始做官,年已二十九岁。七月,韩愈随董晋赴汴州,当时尚滞留长安的孟郊,作诗《送韩愈从军》,和他在“旗鼓前”“笑别”。此后,孟郊从长安去吴(今苏州),道经和州(今安徽和县),与张籍相会。翌年,孟郊来到汴州,依行军司马陆长源,和韩愈会面,向韩愈推荐张籍。同年十月,张籍便从和州到汴州,从韩愈学文。贞元十四年(798),李翱也来到汴州。他们朝夕相处,情谊比以往更加深厚。
孟郊稽留汴州,前后约一年半。这期间,他和韩愈一起作诗,互相争胜斗奇。着名的《远游联句》诗,便是他们在贞元十四年冬孟郊打算南归时所作。此诗三百八十言(一本三百九十言,“野蔬拾新柔”下多“独含凄凄别,中结郁郁愁”二句),三十八韵,其中除李翱有二句外,均为韩愈和孟郊争胜斗奇之作。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昌黎本好为奇崛皇,而东野盘空硬语,妥帖排,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这个说法,大体上是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的。
贞元十五年(799)早春,孟郊离汴州南归,韩愈、李翱设宴送别,韩愈作诗《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韩愈平生比较自负,不轻易赞许别人,但对孟郊却十分敬重。他把自己和孟郊的关系,以李白与杜甫相比,这不仅为了说明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且反映了他渴望和孟郊一道在中唐诗坛称雄的气概。
孟郊离开汴州后,即南游吴越。这年二月,汴州节度使董晋去世,行军司马陆长源为留后。韩愈护送董晋灵柩去洛阳,四天后,汴州便又发生兵变,陆长源惨遭杀害。孟郊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作诗《汴州乱离后忆韩愈李翱》。他怀念韩愈和李翱,并对陆长源被害表示深切的哀悼,控诉在这场变乱中自杀被杀,是非不分,人心不类,天道反常。韩愈对汴州再次暴乱一事,认为问题就出在中央政权的软弱无力。“朝廷不肯用干戈”(《汴州乱》)一句,就明显地反映了他对朝廷姑息政策的不满。二月底,韩愈带着从兵荒马乱中逃出来的眷属到达徐州。直到同年秋天,才被旧友张建封安插在他的幕府中为节度推官。
贞元十六年(800)春,孟郊到洛阳应铨试(选官考试)。这时韩愈和孟郊分别已一年有余。由于韩愈在张建封处一切都感到很不如意,心情非常苦闷,这就使他更加怀念自己的知心老友孟郊,为此他写了《与孟东野书》,向他倾诉内心的苦闷,抒发他对孟郊的怀念之情。孟郊在这年经过铨选后,被分发为溧阳(今属江苏)尉。这时孟郊已五十岁,考中进士也已经四年,才得到这么一个职位低微的小官。到任后,他才把一再鼓励并支持他考进士的老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奉养。
孟郊所任的溧阳尉是个武官,以文人任武职,避其所长,用其所短,自不易称职。也许就因为这个缘故,孟郊任溧阳尉不久,翌年,便被上司以“不治官事”为由,降职为溧阳假尉,并降半俸。这样又使他在生活上陷入了困境。贞元十九年(803)冬,孟郊因事到京师长安,当时韩愈刚任监察御史,两人得有机会再一次在一起相聚。孟郊怀着满腔悲愤,向韩愈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临别,韩愈以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写了《送孟东野序》。孟郊的遭遇使韩愈深感不平,但他又不可能给孟郊指引一个更好的出路,因此他便只好在“不平则鸣”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他想到古往今来有很多着名人物,虽然往往在政治上不得志或不甚得志,由于能“鸣其善鸣者”,因而在文学上或撰述史书上取得很大成就。他在序文中便以此勉励孟郊,鼓励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自己怀才不遇、困厄下僚的不幸遭遇,“自鸣其不幸”。序文反复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把“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肯定孟郊的穷愁潦倒会他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是韩愈对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认识,是对司马迁“发愤着书”说的进一步发展。
贞元二十年(804),孟郊辞去溧阳假尉,带着母亲回故乡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这时韩愈已贬官阳山,后又到江陵任法曹参军。他们大约有两年半未能见面。
元和元年(806),孟郊客游长安。六月,韩愈自江陵还朝,任国子博士,与孟郊、张籍、张彻相会于京师。久别重逢,当然分外高兴。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同作《会合联句》,首联“离别言无期,会合意弥重”二句,反映了他们相会时的共同心情。孟郊有“国雠未销铄,我志荡邛陇”句,可见他虽然仕途坎坷,而报效祖国的壮志并未泯灭。这次孟郊和韩愈相会后,便有将近半年时间没有分离。闰六月,韩、孟一起乘凉,有《纳凉联句》;夏秋之际,韩、孟同宿,叙韩南迁召还始末,同作《同宿联句》。他们在这段相会时间内所作的联句诗,尚有《城南》、《斗鸡》、《秋雨》、《征蜀》、《雨中寄孟刑部》等数篇。其中《城南联句》一篇,是这年秋天韩愈和孟郊同游城南韩庄时所作,全诗一百五十三韵,一千五百三十字,是他们所作联句中最长的一篇。诗中历叙城南景物,巨细兼收,虚实互用,极尽争奇斗巧之能事。读韩、孟联句诸作,既可以看到他们才力不相上下,也可以看到他们诗歌的风格确实比较相近。但这些联句诗,争一字之奇,斗一韵之巧,连篇累牍,似未免有文字游戏之嫌。
同年九月重阳节前夕,郑馀庆将由太子宾客迁国子祭酒,韩愈作《荐士》诗,向他推荐孟郊,推许孟郊是李白、杜甫之后杰出的大诗人,而且品德高尚,安于贫贱,不愿吹牛拍马。李翱也在郑馀庆面前推荐孟郊。十一月,国子祭酒郑馀庆为河南尹水陆转运使,便任用孟郊为水陆转运判官,寓居东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