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动物
21305500000007

第7章 奇妙的海洋动物

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一般体长为24米~34米,体重为150吨~200吨,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性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米~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性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磷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物的。蓝鲸为维持那巨大身躯的需要,每天吞吃的食物就很多。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千克~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当蓝鲸觅食的时候,张开大嘴,吞进大量海水,海水中的大量磷虾也就随着海水一起被吞进去。蓝鲸闭上嘴,用舌把海水排出。由于鲸须的后侧像扫帚一样,使海水筛过流出,而磷虾却被拦住了。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性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这种“海上怪物”,产出的幼仔也是大得惊人的,刚出生的小鲸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鯨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体长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蓝鲸力大无穷,游得也快。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拉力,约1700马力。它的游速每小时平均27千米,短时间内可达37千米。据报道,曾经有一头蓝鲸,将一条800马力的捕鲸快艇拽行了8个多小时,平均时速9千米,当时这条快艇是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旧被这条蓝鲸拉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多。由此可见,蓝鲸的力量多么巨大!

据估计,20世纪初蓝鲸在海洋中还有30万头,但由于一些国家肆意捕猎,数量锐减,现在估计只剩下几千头了。即使严禁捕猎得以实现,蓝鲸在茫茫大海之中,很难同配偶相遇,繁殖后代也很困难,正濒临灭绝的命运。

小丑鱼与大海葵

在我国南海地区生活着一群素有“小丑”之称的鱼类,它们身体色彩艳丽,多为红色、橘红色,体长仅五六厘米左右。因为它们脸上都有一条或两条白色条纹,好似京剧中的丑角,所以俗称“小丑鱼”。但实际上它们身上的色彩特别艳丽,叫它们“小丑鱼”真不公平。小丑鱼喜群体生活,几十尾鱼儿组成了一个大家族,其中也分“长幼尊卑”。如果有的小鱼犯了错误,就会被其他鱼儿冷落;如果有的鱼受了伤,大家会一同照顾它。可爱的小丑鱼就这样互亲互爱,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自然生活中却时时面临着危险,小丑鱼那艳丽的体色,常给它惹来杀身之祸。

海葵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广泛生活在浅海的珊瑚、岩石之间,多为肉红色、紫色、浅褐色。在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这使得很多海洋动物难以接近它。但由于行动缓慢,难以取食,海葵经常饿肚子。长期以来,小丑鱼与海葵在生活中达成了共识,每天小丑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当小丑鱼遇到危险时,海葵会用自己的身体把它包裹起来,保护小丑鱼。像它们这种互相帮助,互惠互利的生活方式在自然界称为“共生”。

能发光的水母

大约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时期,水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一般水母伞状的身体是由胶状物质所组成。霞水母伞径近3米,触手达50米,是海洋中最大型的浮游生物。许多水母都能发光。一种栉水母在海中游动,那球形的蓝光后面拖着几条长长的触手,同时闪耀着细长的光带。栉水母的周围和中间部分,分布了几条平行的光带。游动时,它弯曲前进,左摆右动,蓝光映衬出清晰的轮廓,真是千姿百态,优美动人。

水母为什么能发光呢?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发光大都是通过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发光,而光量同荧光素的量成正比。但是,水母的发光却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发光系统,而是依靠一种叫埃奎林的奇妙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水母体内越多,发的光就越强。水母有两件“法宝”,一是以剧毒触手作武器,使其不会被其他动物所消灭。箱水母60多条3米多长的带状触手上密布许多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刺和内装毒液的囊,一遇到鱼虾等猎物或受到刺激,便将致命的毒刺刺入猎物体内,将毒液注入使其中毒而死,再将其送入口中。尽管水母如此危险,但有些刚孵出的小鱼和小虾等小动物,却喜欢聚拢到水母的伞下寻求保护,当然是以不被水母的触手捕到为限。水母的另一个“法宝”是超群的听力:它有特殊的“耳朵”,能听到风浪引起的次声波,使它在风浪到来之前就悄然隐于水下,不会被海浪击碎。人耳能感受到的声波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而0.0001赫兹~20赫兹的声波为次声波,它在海里传播很远,甚至能绕地球几圈,而且速度很快。强风与巨浪摩擦就会产生8~13赫兹的次声波,远处的风暴来到之前,水母能提前探测到,尽早逃之夭夭。所以经常会见到,一夜间水母大量拥来,绵延数里的海面上几乎是一片洁白,夜间还闪烁着磷光。非常壮观,而在暴风到来之前,又飘然无踪。渔民也常依水母的行踪判断天气的变化。

聪明活泼的海豚

海豚是令人喜爱的动物,人们扬帆出海常会在前进途中发现海豚出没。它们时而在船头引路,弄潮戏波,时而与船并驾齐驱,你追我赶,时而潜游水下,此起彼伏,更不时跃出水面,欢腾雀跃。它们少者三五成群,多者成千上万头,以数里长的队列自“天外”蜂拥而来,浩浩荡荡、载沉载浮,熙熙攘攘,势不可当,常使人难免有几分不安与紧张。海豚是海之骄子。科学家发现它有许多独特之处,使它充分适应海洋生活。它的游速很快,每小时可达50千米,且轻松自如,比等大且具相同动力的鱼雷速度快一倍。当然,流线型体形,光滑的体表,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发达的运动肌肉和尾鳍,能提高推进效率。但最主要的是它有弹性表皮,皮肤像橡胶一样柔软而有弹性,能随着海水对体表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压力大的地方沿垂直于皮肤表面的方向向上压缩,在压力小处向外膨胀,即随水流作相应的波浪运动,把紊流变成层流。紊流是成旋涡状紊乱的流,阻力大;层流是和动物体表平行的流,阻力小。当海豚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游泳时,它本身所用的力仅为其所受阻力的1/7。海豚的潜水能力很强,在三四百米深处,可以用2.88米每秒的速度快速下潜或上浮,在水下可待上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从不患潜水病。它潜水时心搏变慢,可以从在水面的90次每分降到12~20次每分,减少甚至中断对内脏和肌肉的供血,保证脑和心脏的氧气供应,代谢率降低到在水面时的1/4,所以它潜水时间很长。海豚有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所谓回声定位是动物的第六感觉,即动物不断地向前发射超声波,遇到鱼等物体时产生回声,动物靠监听这种回声信号来分辨目标,了解环境,在原理上和潜艇用的声纳相同,因此也被称做海豚声纳。它利用这一系统能准确地辨别方位,测定水深,识别海底性质,了解沉没物体的大小和性质,测量离岸距离,并能分辨鱼、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各种食物。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住,它也能在各种迷宫中自如地游动,甚至能在距离6米~8米远处分辨出哪一个是鱼块,哪一个是与其等大的胶囊,还能从面积相同的玻璃、塑料、铅、铜板中把铜板识别出来。即使两块铅板和铜板的面积相同,经计算二者对声音的反射也相同,放在一起,它也能正确地识别出铜板。海豚还能识别出装在粗麻袋里的各种几何图形,甚至能知道装在金属盒里的活塞的各种不同形态。

海豚还能利用声纳,相互通讯,找到同伴,保持个体间的接触。在情绪激昂,处于不安、好奇及饥饿、疼痛、召唤异性时,都能发出不同的信号,彼此进行交流,遇难时也会发出求救信号。

海豚智力发达,头脑聪明,学习速度快。它的大脑发达,平均重1.6千克,海豚脑重占体重的1.17%(人脑重1.5千克,人脑重占体重的2.1%),而且海豚脑的沟回很发达,外观与人脑相似。所以海豚不仅能学会表演许多节目,如站圈、顶球、跳绳、与人握手、拉船等,而且能为潜水人员担任联络员,进行海底救生,打捞海底遗物如火箭、水雷及深水炸弹等,还能进行军事侦察,搜集海洋学资料,甚至监视桥梁、护送袖珍潜艇及蛙人等。

最大的海洋生物群——磷虾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南极洋中的一种甲壳类浮游动物,是南极洋中食物链的基础,南极洋之所以成为生机盎然的世界,就是以磷虾为饵的结果,它以巨大的蕴藏量、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们。

磷虾都分布在“南极辐合带”,特别是南纬60度以南的近南极大陆海域。那里,南下的大洋深层水受到陡峭的南极大陆架的作用而缓缓上升,这种上升流把陆架的海底营养物质带到了水面,与含高溶解氧的表层水混合,在阳光的照射下,为浮游植物(主要是硅藻)的大量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也为磷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磷虾多生活在水深150米以上的水层中,成群浮游,一般昼潜夜浮,有经验的捕鲸人利用磷虾群夜间浮于水面时发出的萤光来判明鲸的行迹,白天大的磷虾浅层浮游群,可把一片海面“染成”红色!在密集度较大的海域,每平方千米中可有400吨磷虾。美国的“麦尔维尔”号考察船,在南极的“斯科提厄海”的“大象岛”以北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型的磷虾群。据船上的电子计算机对水声探测数据的处理与计算估计,至少有1000万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海洋生物群。南极磷虾原名“克里尔”,是南极海域的特有水产物。过去有人把它译成“鳞虾”,其实无鳞。有人称它“黑眼虾”,倒是名副其实。这种虾个体不大,体长一般在3~5厘米,乍一看,形状很像对虾,但仔细观察,却很不相同。对虾的鳃,有一层甲壳包着,而南极虾的鳃,是裸露在外的。据测定,南极虾的营养价值大大超过对虾,比牛肉和一般鱼类都高许多。磷虾是至今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每10只磷虾所含的蛋白质就可以与200克烤肉的营养价值相当。这种虾繁殖极快,在南极海域里密密麻麻生长着,多得出奇,产量每年可维持在几亿吨到几十亿吨之间。科学家设想,如果每年在这里打捞15000万吨,就可以保证全人类对水产品的需要。这种富含维生素的磷虾,是南极海域鲸的主要食物。同时,也是其他动物如海豹、鲱鱼、企鹅、海鸟等的基本食物。鲸张开大嘴,吞满一口含有大量虾的海水后,便侧过身来,闭上嘴,将海水排出,把虾吞下去。有人把一头蓝鲸剖开,在它的胃里找到1500千克的虾!正因为这样,吸引着许多国家的捕鲸船、捕虾船万里迢迢来到南极。

乌贼的秘密

乌贼,又叫墨鱼。其足生于头上,这是动物界绝无仅有的。乌贼共有10只足,8只短足围口而生,另有两足特别长,主要用于捕捉食物,称为捉足。乌贼的背皮上有黄、黑、橙黄色等色素细胞。

这些色素细胞的周围有放射状的纤维肌丝,可使色素细胞放大或缩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乌贼能随心所欲地把身体的颜色变换得和周围环境一模一样。乌贼就是靠着这变色隐身技能,在危急时刻摇身一变,使“敌人”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辨其所在。乌贼不仅善于变色,而且还有一招施放“烟幕弹”的杀手锏。原来,在乌贼体内长有一个墨囊,里面贮满了浓黑的墨汁。每当它突遇强敌,无法逃脱之时,就立刻喷出一股浓墨,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在对方惊慌失措的一刹那,它便趁机溜之大吉。乌贼的游泳方式也很有特色,素有“海中火箭”之称。它在逃跑或追捕食物时,最快速度可达每秒15米,连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百米短跑冠军也望尘莫及。它靠什么动力获得如此惊人的速度呢?原来,在乌贼的尾部长着一个环形孔,海水经过环形孔进入外套膜,并有软骨把孔封住。当它要进行快速运动时,外套膜猛烈收缩,软骨松开,水便从前腹部的喷水管急速喷出,推动身体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