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宁,《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以下简称《红周刊》),发表时间:2014-09-01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2994748381/31193283
雪球网友“田教授”,真名乃田建君,是本期《红周刊》与雪球网、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邀请的访谈嘉宾。他的战场主要不在A股,而是B股和香港市场,因为这里是股票“美廉美超市”,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他难挡诱惑。今年有着16年股龄的田教授又新研发了价值股组合,风格转为“成长+价值”并重。这种不看市场看公司的投资风格,让他从2008年11月至今,斩获了70倍左右的收益。
回避香港“老千股”
《红周刊》:投资者担心港股通或重现当年B股开放的祸事,您怎么看待?
田建君:有这种担心可以理解,当前香港和A股市场均出现了蓝筹股上涨行情,更加深了这一忧虑,但我认为这种风险不大可能重演。首先,港股业务的分批试点机制制约了前期参与者数量与入市资金规模,且境内投资者熟悉香港市场交易规则和股票仍需要时间;其次,港股通初期试点开放的成分股数量较少,且均为大盘股,有较好的业绩支撑,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最后,现阶段市场环境和投资者成熟度,与当年B股开放时不可同日而语。此次两地市场可投资的标的众多,且多数是行业的龙头公司,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市场风险。
《红周刊》:即将推出的沪港通对于哪些港股会形成利好?
田建君:沪港通对港股的影响将是长远的。一直以来被市场低估的A股大盘蓝筹股与港股的小市值个股近期提前揭竿而起,预计这一波“估值填坑”行情将对市场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我已经建仓了一些沪港通潜力股,比如上海绩优、太平洋恩利,这些都是中小市值的细分行业龙头,在香港估值极低,PB在0.2—0.5倍之间,这样的估值在A股是不可思议的,必将在沪港通的影响下回归价值。随着沪港通启动时间日益临近,我会考虑进一步增加港股的配置仓位。
《红周刊》:请问教授,港股与A股投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田建君:港股市场在定位上,与仅有20多年的A股市场差异明显。相对来说,尽管港股有着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特殊属性,但是国际市场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也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我选择港股,重点关注在香港上市的大陆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要符合市值小、成长潜力大、明显低估等特点。与A股不同的是,港股估值普遍偏低,因此所选股票必须是明显低估的才有效。
《红周刊》: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需要注意什么?
田建君:港股市场水很深,投资港股的首要问题是避开“老千股”,它们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温柔的陷阱,是价值投资的杀手。内地赴港炒股的个人投资者,稍有不慎就可能沦为“老千股”(即内地所谓的“庄股”)的小鲜肉。投资者买一只香港小盘股,比如股价推上去后,这时公司出来说要配股,投资者无奈被逼买入,股权就会被稀释掉,公司又再“吸水”一大笔钱过去。不过,这些“老千股”有办法识别,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而且都有过往的记录,这种股票一定要回避。
买入落难的“王子”
《红周刊》:听说您喜欢买入“落难的王子”,请阐述一下其中的投资逻辑吧。
田建君:基因伟大、出身高贵,而不是依赖于管理层,这种类型的企业成功是必然的,同仁堂、贵州茅台就是典型的代表。对于这种类型的股票来说,在其“落难”时买入是最好的,比如巴菲特买入因为“色拉油事件”而差点破产的美国运通,后来获利数十倍。有两点非常重要,其一:王子。不能是普通企业,也不能是假王子,在中国最好是老字号消费品企业,或者是资源垄断企业;其二:落难。不能是死亡,只是一时困难。投资“王子型企业”可以在企业出现转折点、业绩加速时买入,如2011年同仁堂科技推出管理层现金奖励时。不要择时,只要低估就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如上市时我就买入的贵州茅台或者同仁堂科技。
《红周刊》:您最得意的一笔投资是什么?
田建君:以港股同仁堂科技为例,2011年,同仁堂科技股价8元,市值46亿港币,我当时买入的原因是:第一,伟大的品牌,产品优秀;第二,市值小,产品200多个,业务横跨全国,市值仅40亿人民币,处于快速成长期;第三,市盈率十几倍,利润增长率28%,PEG低。但是买入后正逢港股大跌,股价迅速从8元跌到6元,浮亏达30%。我反复思考,认为自己的买入理由依然正确,是市场先生的错,所以我反而越跌越买一路加仓,在2013年以28元左右卖出。这是利用了外资基金对中小市值股票的歧视以及外资对中药的不理解,而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恰好又对中药颇为感兴趣。
《红周刊》:贵州茅台2012年三季度开跌,也是个“落难的王子”吧?
田建君:2012年12月我看到茅台下跌23%,同时公司业绩仍然在增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动用A股资金买入。尽管我通过考察白酒企业发现白酒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增长放缓、行业面临拐点等问题,但我仍然认为茅台是个例外。结果,我亏损20%出局。当时我没有考虑到茅台市值太大,而且它已经从快速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行业又面临向下转折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应该买入。所以,投资不能只看市盈率,对于大市值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要小心出现“戴维斯双杀”。也不能只看“护城河”,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护城河”依然强大,但是进入了成熟期,股价10年不涨。
价值和成长选股甄别
《红周刊》:对于一位价值投资者来说,您认为跑赢指数的方法是什么?
田建君: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我的方法主要是:1.选择最好的市场:B股市场和港股市场;2.选择合适的标的:中小市值的朝阳行业细分龙头股,前提是市场低估其增长潜力,或者明显被低估的价值股(相对于A股打5折的优质B股,或者PB在0.2—0.5倍之间的香港上市的内地细分行业龙头股);3.大波段操作,不拘泥于长期持有。
《红周刊》:您认为B股是最好的市场?不过总感觉它“便宜,但难以把握节奏”。
田建君:“B股中长期来看没有A股强劲”,这是个典型的大众误解。深圳B股指数已经创下了10年新高,而同时上证指数还在历史低位徘徊,这说明长期看B股投资者是赢家。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天然地喜欢B股,只因为物美价廉。我认为未来3年B股将出现批量牛股,B股问题已经载入了“新国八条”。巨大的价差提供不可多得的机会,也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界,优质B股需要高度关注,比如神奇B、锦江B,它们成长性好,价格又是A股的5—6折。但B股的问题是流动性差,进去之后可能很长时间不能获利,这就要求你有较高的心理素质。B股投资应杜绝炒作思维,以中长线的心态选择质地优良的标的。
《红周刊》:对于价值股和成长股来说,衡量标准是否相同?
田建君:有区别。对于价值股来说,我应用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原理:1)极度低估。选择标准:a.长时间下跌(1—3年);b.大幅度下跌(50—90%);c.低PB(0.2—0.5倍);d.行业龙头;e.存在买壳重组可能,且现金接近市值;2)适度分散。由于价值股能否回归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要适度分散。对于成长股,我的选取标准是:1)小市值,不超过70亿,防止选到进入成熟期的公司;2)好行业,主要从医药行业中优选,少量涉及TMT行业;3)好产品及品牌;4)好团队;5)快速成长,一般利润增速要在30%以上;6)PEG小于0.8。
《红周刊》:您多次提到了低估值,如何辩证看待一只股票的“低估值”?
田建君:虽然低估值不是赚钱的充分条件,但却是我们不亏钱的有效武器。不过,仅有低估值是不够的,还要分析被低估的原因,这个原因未来会不会出现变化,也就是要分析股价的催化剂。PE、PB的差异主要来自于ROE水平的不同(PB=PE*ROE),是用PE还是PB估值,归根到底是ROE如何变化的问题。如果ROE能够维持稳定,那么目前的PE为合理的估值;如果ROE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那么市场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PB则是合理的估值。就我本人来说,最可靠的是用PB,因为某年的盈利有偶然性,不如净资产可靠。
《红周刊》:还需要满足什么重要标准才能入选您的股票池?
田建君:在经济下滑周期,更具流动性、更有保障回报的股票吸引力将提升。投资者更加依赖分红收益来进行自我保护,并且通过红利再投资,在转为牛市时将成为收益的加速器。上市公司发放股息的条件也在于有足够的自由现金流。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应采用寻找高股息收益率和充足自由现金流的“现金为王”策略。
市值不同,方法迥异
《红周刊》:投资者应如何避免跌入所谓的“价值陷阱”?
田建君:市值研究是投资的核心问题之一。业绩增幅≠股价增幅,随着市值规模提升,公司股价上涨越来越困难,除了极少数例外,高市值股票的平均估值水平都稳定地低于低市值股票。假使一家大型公司的市值再提升1倍,在正常情况下其业绩增幅需要远超1倍。成长股和成熟期的股票如果不能有效区别开,那么就会跌入所谓的“价值陷阱”。
《红周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有何不同?
田建君:一般而言,微小市值企业(25亿以下)盈利前景不甚清晰,但能够享受较高的估值,此时要看公司是否契合时兴的主题;中小市值阶段(25亿—200亿)是企业快速成长期,此时投资者的注意力应集中在业绩能否兑现方面;市值超过200亿后,投资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公司发展的天花板问题,此阶段如果没有在成长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其估值水平将显著降低,市值攀升困难程度增加;对于超大市值公司(800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已较为有限,面临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的压力,其估值水平将与海外巨头直接对接。
《红周刊》:对于不同市值的公司来说,研究方法有哪些不同?
田建君:小市值公司重个股,中大市值公司重行业。市值低于50亿时,公司在行业中市占率相对较低,此时其产品质量、商业模式、治理水平是决定股价的关键因素,行业属性对公司的影响尚不显著。当市值超过50亿后,公司已经跻身行业重要竞争者,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业属性。对应到投资上,对待小市值公司以自下而上研究为主,适当放松对行业属性的要求。一旦投资对象目标市值超过50亿,投资者需要考虑行业风险。
《红周刊》:您在止损时一般遵守什么原则?
田建君:入市16年了,最大的体会就是不能和股票谈恋爱,你最高兴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止损的唯一原则就是买错了,马上卖,不要计较成本,第一时间逃跑。勇于承认错误是我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资本市场中存活下来,活着才有机会。碰到系统性风险时,我会第一时间卖出,不计较小的成本。投资者首先要敬畏市场,因为市场在90%的时间里是正确的,那种动不动就说市场错了我没错的所谓“价值投资者”,只能是“伪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