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被神仙化了的庄子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活学活用
逍遥人生,夫复何求
在生活态度上,庄子顺其自然。他认为如果一心一意去算计人家,必然会导致物物相残的后果。庄子的这种想法,见于一个有趣的寓言:庄周到雕陵的粟园里玩。走近篱笆,忽然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擦着庄周的额角飞过去,飞到了粟树林中。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而不能远飞,眼睛大而目光迟钝。”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过去,拿着弹弓窥伺它的动静。这时,忽见一只蝉,正得意于树叶的荫蔽,岂料身后突然伸出一只螳螂的臂来,一举搏住了蝉,螳螂意在捕蝉,见有所得而显露自己的形迹。恰巧这只怪鹊乘它捕蝉的时候,攫食螳螂,怪鹊见利而不觉自己性命的危险。庄周见了不觉心惊,警惕着说:“唉!物与物互为利害,这是由于同类之间互相招引贪图所致!”
从这则寓言中可以引出一个结论:成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因而,唯有泯除心计,才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中。
然而世人却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失本性,这就是庄子所谓的:“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唯欲念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个观点,现代人是很难接受的,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那么,人生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人们每天行事匆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使人们无所适从。只知道一味地抱怨自己活得太苦、太累,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去放松一下、逍遥一回,就这样让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对生活的叹息却与日俱增,于是大好时光就在叹息中消逝。人们总是不愿忘记该忘的烦恼,没有人真正试过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由的状态中,尽情地去放松,尽情地去领略人生的快乐。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将自己强压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因此,人生应该多点逍遥,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的世界中。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顺物”与“游心”是互相依托的。庄子认为,儒墨爱人利人,这已经先把自我与非我对立了起来,已经违反了自由律;儒墨预先假定了要为别人做好事,这就已经在名利中。所以,最高的动机和效果无需刻意表现出来,圣人“为而不恃”,无心插柳柳成荫,只要客观上符合了事物的内在尺度就是人的最高道德。要做圣人,就必须取消任何价值判断。所以,死并不坏,生也未必好;穷未必就是不幸,富未必就是走运。庄子“游心”于道德,轻视功名利禄,这种人生态度,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可取的。
战胜自我,继续追求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曲折中战胜困难,如此才有可能换来光明的前途。战胜困难首先要学会战胜自我,要有自信与魄力,如此才能做一个战胜自我的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5岁的王勃抒发了他年轻气盛的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道出了李太白那坚不可摧的万丈豪情。的确,人生路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何才能笑傲于这条布满了荆棘和坎坷的人生道路,如何才能战胜生活之苦难呢?这需要战胜自我。只有战胜自我才能使人变得勇敢;才能创造成功;才能成就伟大。只有战胜了自我的人才能够战胜生活,才能够笑对人生。
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屡遭贬谪,然而他还是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气势磅礴的词句。身处逆境之中,仍保持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洒脱态度,当他年过花甲,以抱病之躯从荒远的海南岛赦还之际,仍毫不在乎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正是他的自我战胜造就了他的旷达与豪放。
西伯拘而作《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贝多芬失聪却还是谱写了《命运交响曲》……
要战胜自我,就要有意识地锤炼坚强的个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的标签,它可以是价值万贯的财富,也可以是一种沉重的债务。战胜自我,就要战胜最大的敌人——自己。我们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是战胜了一切。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经常会出现两种境遇:顺境和逆境。顺境下万事顺心,这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一帆风顺,很多情况下会遇到逆境,遭受不幸,受到打击和挫折。身处逆境,能否经得起磨难和考验,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厚积薄发,成就伟业
如果把万吨游轮放到河里去,那它也只是不能动的废铁,船能航行还要看是否给了它足够的空间,而水是否能够浮载大船,要看它是否够深厚、广阔。
一个人的胸襟气度、知识修养都不相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业,就得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像大海一样深广才行。要想懂得“道”的真谛,同样也得先让自己像海一样“虚心”才行。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实现了统一。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帝王。自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宋、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既有他个人出众的才华,又有秦国几代留下的基础,还有当时客观的历史条件。有的人说:“秦始皇在做好了统一战争的准备之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说得好像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秦始皇文韬武略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宏伟的大业。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其实,在秦始皇之前,秦国不仅已经在军事力量方面压倒了东方六国,而且已经相继兼并了六国的许多地区。如秦惠文王时,秦国收复了被魏国占去的河西地,并进而攻占魏的上郡;随后又灭蜀并占领楚的汉中。秦昭王时代是秦国大发展时期。秦不断蚕食韩、魏,占领了河东、上党、南阳等郡,又攻破楚都鄢郢,以其地置南郡,并夺取了楚的巫郡和黔中郡,又灭义渠,置陇西郡和北地郡。庄襄王时,秦灭东周,置三川郡,取赵榆次等三十七城,置太原郡,并重新攻占被韩一度收复的上党郡。而商鞅变法、范雎的远交近攻都使得秦国实力大大加强。
总体来看,秦始皇能够完成统一大业还是离不开秦国几世留下的基础的,这也是厚积薄发的一个例证。
厚积薄发,因为这个“厚”不可能是一日蹴就的,所以很多人就会逃避它,宁可相信自己可以“薄积厚发”。但是平时“积之也不厚”往往就容易暴露其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