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二人相视而笑说:“咦,真是奇怪啊!这不是我们所谈论的道。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按时祭祀竭尽虔诚而不祈求赐福;他对于百姓,忠实诚信尽心治理而不向他们索取。乐于参与政事就让他们参与政事,乐于从事治理就让他们从事治理,不趁别人的危难而自取成功,不因别人地位卑下而自以为高贵,不因遭逢机遇而图谋私利。如今周人看见殷商政局动荡就急速夺取统治天下的权力,崇尚谋略收买臣属,依靠武力保持威慑,宰牲结盟表示诚信,宣扬德行取悦众人,凭借征战求取私利,这是用推动祸乱的办法替代已有的暴政。我听说上古的贤士,遭逢治世不回避责任,遇上乱世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昏暗,周人如此做法说明德行已经衰败,与其跟周人在一起而使自身受到污辱,不如逃离他们保持品行的高洁。”两人向北来到了首阳山,终于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那里。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他们对于富贵,假如真有机会得到,那也决不会去获取。高尚的气节和不同流俗的行为,自适自乐,而不追逐于世事,这就是二位贤士的节操。
活学活用
行修于内,物极必反
《庄子·让王》上写到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一天,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地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凡是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智慧就浅。
物极必反!一个人的行为偏离中心,离开轨道,就会走入歧途。缺乏正直操守的人,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真正的喜悦需要用一颗平和、安宁的心才能真正体会到。
庄子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老子说:“去甚、去奢、去泰。”《定国寺碑》有“漂沦欲海,颠坠邪山”之诲。从古到今,节制私欲,系做人为官之准则。
因虎门销烟而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深谙此理。他在故居厅堂手书条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为官40年,行迹遍及14省,统兵40万,位列封疆大吏,始终廉明清正,堪为节制私欲的楷模。
林则徐历任河道总督、廉访使、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并两次被朝廷委以钦差大臣,权不可谓不重,然而其用权却十分审慎。在江苏任廉访使时,他提出“察吏莫先于自察”,并在官府大厅上悬挂一副“但闻己过,求通民情”的堂联。赴广州后,给夫人修书一封:“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我是奉命惟谨,毕恭毕敬。夫人务嘱二儿千万谨慎,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和官府佞相往来,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意犹未尽,又提笔给在京翰林院供职的长子写道:“服官者应时时作归计,勿贪利禄,恋权位……须磨练自修,以为一旦之为。”
林则徐家道贫寒,小时候,靠母亲和姐妹制作纸花卖钱为生计,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因此,他在山东济宁担任运河河道总督时,便立下一方石碑,上书“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无疑反映了他清心寡欲的品格。道光十八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出发前,向沿途经过的州县发出《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到广州后,又在办公的衙署前悬出《关防示稿》,早早申明:乘轿坐车雇船,一律自己掏钱;随行人员,“不许暗受分毫”礼物钱财;餐食行准备,概照市价付现钱。晚年出任陕西巡抚时,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自述“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这与当时权贵们巧取豪夺贪得无厌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平平淡淡,才是最真平平淡淡,会有一份轻松,会有一份平静。
生活已经为我们的悲欢离合做好了安排,许多的人我们无法了解,许多的事我们不能预料,许多的喜怒哀乐,我们无所适从。“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只需尽力而为,便已经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虽失败亦无悔,只因我们拥有一颗平平淡淡的心,只因我们懂得“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一世,即便能够轰轰烈烈,也不会持久,平淡是最后的绝唱。罗素说:“人生当如河流,初期狭窄,与两岸挟持间奔腾而下,继而河岸渐宽,河水渐缓,最终悄然流入大海……”罗素说的是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上的表现。我们的生活不是戏剧,不需要那么多曲折的情节,不需要那么多耀眼的灯光,不需要那么多美言佳句。她是一泓清溪,虽有微澜,但更多是安详宁静,在无声无息中不断地更新,不断地醇厚。
人在旅途要把事情看得平淡,这说起来容易,事到临头绝非易事。这就要靠生活的积累和平素的修养。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就会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心里拥有了平淡也就会拥有幸福。平淡者不会拘泥人言是非,平淡者不沉迷功名利禄,平淡者能一时脱离尘世喧嚣之境,不为名利钱财所惑,不为悲欢荣辱遮望眼,不为权势所羁绊,不为物欲所拖累,以一颗平常心直面人生,又以无畏的精神,追求自己的事业,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平淡是一种美丽,不做作,不虚度,襟怀坦荡;平淡会给予你一种洞穿世事的慧眼,使你拥有一个坦然充实的人生。
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的意义也深深蕴涵于平凡生活中。日常生活里,干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享受各种各样生而为人的乐趣。
甘愿贫穷,乐由心造
我们都知道思想家庄子曾是有名的穷困户。当时有人讽刺他“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意思是说:住在穷街烂巷,面黄肌瘦,脖子细长,蹲在地上织草鞋。这形象怎么看都惨了点。
究其原因,一是思想家庄子的心思不在这些生活小事上,二是思想家庄子个性清高,不愿追求名利,甘愿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
有一次,庄子的朋友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往去看望他。庄子还没到呢,就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魏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的。”于是惠子恐慌起来,派人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没找到。
第四天庄子才到,见了惠子就嘲笑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凤雏,你知道吗?凤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凤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凤雏,害怕它抢自己的老鼠,就发声吓唬它:‘咳’!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魏王听说思想家庄子来魏国了,就想见见他。庄子就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见他这样子,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处于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这种情况比干遭剖心刑戮就是最好的证明啊!”在当时那个乱世,也只有庄子这样的大智慧者,才能免于名利所带来的危难。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
只有尊重自己生命的人,才能真正地看轻功名利禄。人们好像也懂这个道理,但总是不能战胜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功名利禄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透支生命,不利健康
庄子思想中的“命”作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决定了人的生死自然大限,而且制范着、预定了人的一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贫富穷达的遭际。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诸事之变,都是“命之行”,但是,这种必然性在庄子那里,只是一种感受,“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等等,人死不可怕,但活着不能“违命”。庄子关怀勃发的现实生命,同时看到了现实生命的困苦,这种困苦都是人为造成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不注意调节和防治,很容易出现“过劳死”。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吃夜宵并且早上赖床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严重损害肠胃健康,这些都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尽量自己做饭,避免不规律的饮食,少参与应酬性的宴会和晚会,因为宴会上的食物偏辣、偏油腻,还有过多的食物添加剂和烟酒都对胃有很大的伤害。
台湾作家吴淡如说:“没有任何东西比你自己的身体值钱。对自己好一点,并不浪费。记住这一点,才有资格好命。”重要的是,要善于在工作与休息做出选择与放弃,要珍爱生命,而不能漠视生命。以生命为代价的发财致富,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要对自己要求太苛刻,要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焦虑、强迫心理。周末一定要休息,多去野外郊游,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才能愉快地面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