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说剑》里的庄子完全是一个说客,即战国时代的策士形象,已不是倡导无为无己、逍遥顺应、齐物齐论中的庄子。但此篇内容并非与庄子思想无关,它的主旨在于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说明为政当无事,以无为而治就会得到治理。
原文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焉?”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
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鬓毛倒梳、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槽。”
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
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
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
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
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
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
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
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
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
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
原文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译文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
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
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
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
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倒梳、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活学活用
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属性不断挤压自然属性。庄子希望人类多保留一些自然属性。人不可逃离于人间,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结成群体之后,由于每个人的认识和境界不同,和谐相处非常不容易。庄子以“无情”作为社会“博弈”原则。所谓“无情”,就是大家不藏偏私之心,这样,群体才能按规律有序地生存和发展。团队的生存与发展,人是根本的因素,正如宝洁公司的前任主席兼CEO欧文·巴特勒所概括的:“生产率的提高靠人,而不是靠机器。”那些标榜“岗位比生命重要”的说法,是要不得的,因为它忽略了人,忽略了作为人的生命价值。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不可能为顾客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也不可能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的公司必定失去顾客,丧失利润,没有能力跟其他公司竞争,更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庄子对赵国的老总赵文王说:“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中和民意”,就是在要求领导关心团队,能够与下属同心同德,在对团队尽职尽责的同时,让员工分享团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一个团队要想确保稳定发展,就得将目标定为创造一个满意的、全身心投入的员工队伍。团队的产品、服务、技术、方法、工具以及战略都是可以模仿的,但是要去复制一个有凝聚力的劳动力队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团队的劳动力——人,作为团队文化的一部分,团队文化能创造忠诚而不能创造满意度。文化为团队将自己的价值观输出给客户和员工,它可以创造出客户和员工对团队的忠诚。
在《庄子·说剑》中,庄子对赵文王说:“有天子的剑,有诸侯的剑,有庶人的剑。”赵文王问:“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回答:“天子的剑,用燕溪石城当作剑锋,把齐国和泰山作为剑刃,把晋国和卫国当作剑脊,把周朝和宋国作为剑环,把韩国和魏国当作剑把,用四方民族包着,用四时环绕,以渤海作为控制区,以常山作为纽带,根据五行来治天下,根据刑德赏罚来驭百姓,行动以阴阳为根据,用春夏之气来持剑,用秋冬之气来施行。这种剑,使用起来一往无前不可阻挡,举起来不知道有多高,按下去不知道有多深,运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可以决断浮云,向下可以断绝地下的根基。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可以匡正诸侯,统服天下。这就是天子之剑。”
团队领导使用“天子之剑”,必须塑造“中和民意”的组织文化。因为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够给个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提高个体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满足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相靡以信,诚心助人
庄子推崇“真人”。什么叫做真正的人?不违背少数人,不会自恃成功,不会图谋事物,如果做到这样,那么错过了机会不后悔,顺利得当而不会自鸣得意,登到高处不会发抖,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
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脉关系,就只能用一颗诚挚的谦逊的心去与他人交往,去帮助他人,让对方感到真正的温暖。如果带着个人目的去交际、去帮助他人,只能一时得逞,最终将失掉人心。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可以试着将自己忘掉,忘掉你提供的帮助和友爱能够给你带来的好处。
对别人的帮助要落在实处,不要停留在口头上。世上有两种帮助,一种是随便帮帮,另一种是一帮到底。前一种帮助也是帮助,也能够给人带来好处,但它不算真正的帮助,因为这种随便的帮助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就不管用了。后一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是帮他人彻底解决实际困难的帮助。我们常用两肋插刀来形容朋友之间很深的情义,当朋友有难时,我们能够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帮助他人是需要技巧的,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情景下,当你想帮助某个人的时候,你要注意具体方法,如何帮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帮助。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常常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一位盲人在大街上着急地用拐杖敲着地面,是在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走了。好心的你走上去,想帮助他,告诉他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他其实仍然分不清楚,他需要你拉着他的手,带着他走一段路。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帮助了他人时,不必以此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更不能摆出一副救世主的面孔,因为我们的帮助应该是无私的、诚恳的、不存在半点恩赐的意思。如果老记得自己有恩于他人,这样活着岂不是很累吗?居功自傲的人也常常因为其骄横的态度而招致别人的不满,人们不愿接受他的帮助,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好人脉。
人生大义,不可违背
天下有两条根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一是孝,二是义。
古人云:“孝为百善之首。”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孝就是子女要孝敬父母,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也是不可违背的责任。孝敬父母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
义指臣子对君主的忠心,这是为人的道义。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上级要保持忠诚。忠诚就是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人民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人际交往凡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感情,有利便有情,无利便绝情。若以大公无私的天性相合,则弃利趋义。
比如,在逃难中,假国人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
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收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林回把各自奔命的俗人指责自己的道德意识称之为“以利合”,自己的行为是“以天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以利合者”,迫于困境,有求于人,有利则交情亲密,无利则断交绝情,人生得意则有交情,人生患难时则绝交,这是典型的势利小人。“以天属者”,不以利益为交往的准绳,对人的关怀,完全出乎亲和融洽的自然天性。他最后得出了惊世骇俗、千古绝伦的结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以利相合者,终因利相弃。庄子在此深刻地指出了凡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人际情感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建立在自然天性基础上的人际情感才是经得起人生考验的。这种思想是独到的,对后人有深刻的启示!也是对阶级社会人际交往的炎凉世态进行了深刻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