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岁月的砥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最终为人们所认同。
“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苏洵《上文丞相书》)万物发展的过程都是天意,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最切近处用力,使自己顺应天地的规律,适应自然,顺其自然。
不经历过程而只注重结果,不经历播种与长成而只要收获,不只是空想,更是强迫。必然什么也得不到。
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经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干和做所最终形成的必然结果。
干和做就是务实,就是过程,只有经历了过程,才会有丰美的收获。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①。诗曰②:“妻子好合,如鼓瑟琴③。兄弟既翕,和乐且耽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⑤。”子曰:“父母其顺矣乎⑥!”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小雅·常棣》说:“家庭和睦,就像弹奏琴瑟一样和谐。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注释
①辟:通“譬”。迩:近。卑:低处。
②《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小雅·常棣》,本意赞美文王。
③妻子:妻子与儿女。好合:和睦。瑟:弹拨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每弦一柱,形状与琴相似,春秋时流行的乐器。琴:共有七弦,又称“七弦琴”或“古琴”,始于周代,至汉代定型。
④翕: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
⑤宜:安。帑:通“孥”,儿子。
⑥顺:安乐舒畅。
活学活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庸说:“君子能够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如果操之过急的话,就容易走上极端而偏激。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味求快的话就会流于冒进,也不一定会得到效果。所谓:“欲速则不达”“其进锐者,其限速”。就是说为人办事,只有一步一步地来,老老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行动,才有可能最终达到目标。
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没有人可以撇下今天而直接做明天的事。如果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想一口吃个胖子的话,那就在成功的操作方法上犯了大错,不经过程而能达到目标的理想只是“黄粱一梦”。荀子说的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是懦弱无能的人,是自暴自弃的人,但是有了志向,却只是不切实际,一味地空想,那就是好高骛远、自以为是的人。志向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是成功路上的陷阱,也是人生的悲剧。
成功并不是天才的专属,没有一个成功者是依靠他天生的才能而成功的,都是历经艰难和失败,一步一步达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虽然只是古人认为成功的必经之道。的确,大家翻看历史:司马迁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用二十年的时间,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曹雪芹身居贫困,屡易其稿,最终成就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一一《红楼梦》;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以“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艰苦地成就其一生“诗圣”的名号。鲁迅说:“世上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牛奶的时间挤出来工作的。”的确,不能踏踏实实、只抱幻想、不付诸行动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陈蕃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居一室,发愤用功,却极不讲究卫生,致使庭宇芜秽。有一天,有位客人造访,看到这种情况,不免就规劝他,说:“何不洒扫以待宾客?”岂知少年陈蕃慷慨言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宾客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有这么远大的理想,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但反过来说,连一间小小的房间都不愿打扫,那又怎么去“扫除天下”呢?
不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和行动,这样的人没有立足社会的真正的能耐,只有纸上谈兵的功夫。有很多人在面对失败和困境时,就喜欢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是我的命不好还是我比别人愚笨呢?”其实都不是。一个人有“鸿鹄”之志,不是成天坐在那想就可以达到的,不问耕耘又哪来的收获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立足实际,亲手去争取、去拼搏,否则,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开首太自以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飞得太高,坠在现实上的时候,伤就格外重了。”
许多时候,有许多人常常因为有远大的抱负,而把一些小事情忽略掉,这是值得反省的。你想成功就得从小事做起,从此时此刻开始,因为你相信千里之外的地方,有非常迷人的景致,有你想要的一切。那么,你现在就开始起步吧,不要站在原地空想,如果连步子都不想挪的话,那你就看别人“享受”那万千的美景吧。
立志不移,事有所成
孔子说:“三军可以劫夺其主帅,而对于一个人却无法改变他的志气。”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只有先确立志向,然后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最终达到成功。如果一个人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即使有再强的能力也是很难得到成功的。
中庸思想要求人们不能偏激、冒进,要立足实际,为人处世都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当然,对于立志也是如此。人们想达到预定的成功,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眼前和长远目标的实现的可能性去立志。举个例子说:一个人只有一百斤的力气,如果想举起一千斤的重量,这就不切实际,只是妄想了。
对于“志向”,我国的先贤们都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曾国藩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人才以志气为根本”。谢良佐也说:“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根本,然后培养,方成合抱之木。”
作为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绝对不能糊涂一生。理想与抱负就是人生的志向。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时常开口“志气”,闭口“志向”,真正能实现自己的志向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或许有人就要说了,那些实现其志向的都是天才,有与生俱来的才能。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立志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志向”是做人的目标,也是做人的道理。立志做大人,就会以圣贤为业;立志做大事,就会以英雄豪杰为业;立志于富贵,就会以名利为业;立志于小人,就以衣食暖饱为业。但是人们需要永远牢记于心的就是,没有志向的实现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的结果,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的!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无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坠惰,而百无所成,皆由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惟有立了志,才能有“舵”于“舟”,有“衔”于“马”。立了志,不变移,不动摇,才能有所成就。
胸无志向之人,就像航船没有了罗盘,只能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中。古人云:“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就是说,君子处在困境之中,也要积极实现自己的志向,以生命相终始,身可死而志不可夺,虽困境毫不气馁。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或是想得到什么,都必须先有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自己努力的方向。但光有志向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的,立下大志后,尤其要有坚忍不拔、不惜以生命相搏的气概。正如朱熹所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在立志的同时,一定要分清可行与不可行,只有和自己的素养、才能相对应的志向,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立下了济世救民、匡扶正义的远大志向,这无疑是值得敬佩的,但如果立下这样志向的人,只是一个无能之辈,那志向也只是自己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而已,那不等于没有志向是一样的吗?嵇康说:“无志者,非人也。”而有志者,还需符合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所以说,我们要想改变人生、创造人生,必须从设定符合实际的“志向”做起。志向确定以后,就要坚持不懈地履行其志、涵育其志,这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充满动力和自信,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就会有更大的成就,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我想没有人不愿意去做的吧。
埋头做事,抓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