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21394300000030

第30章 鬼神(1)

这一章借鬼神来说明道,道是无所不在的,道是真实无妄的,道是“不可须臾离”的,人们必须用诚心对待它。

站在十字路口,各种彩灯发出迷幻的光芒,就像那种来自天国的神圣的指引,指示着我们要去的和该去的方向。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胸怀着走向远方的向往,我们合什祈愿巽冥之中的先知与主宰,保佑我们道路通畅。

站在心灵与天地的交汇处,在这可以向各个方向举步的微妙时刻,在这静谧的等待之中,我们面对诸神,谛听从生命源头传来的经久不息的回声。

天地有知,为了走得更远,我们祈祷,愿求上天的灵光,照耀到我们迷途的无助的祈祷者的心灵上。使我们从人生的第一步开始,就走在通往至善的大道之上。

《礼记·正义》说:明鬼神之道无形,而能显著诚信。中庸之道与鬼神之道相似,亦从微至著,不言而自诚也。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①,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③。洋洋乎④,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⑤:“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⑥?”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⑦!

译文

孔子说:“鬼神所做的功德那可真是大得很啊!”虽然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的功德却体现在万物上无所遗漏。使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来祭祀它。这时鬼神的形象流动充满其间,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的左右。《诗经·大雅·抑》说:“神的降临,不可测度,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鬼神从隐微到功德显著,是这样的真实无妄而不可掩盖啊!

注释

①鬼神:指已故祖先的魂灵,具有一定神通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世间事件发展进程、影响人的命运的神灵。鬼就是归,归属,回归的意思。古代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魂灵不灭,称为鬼。神,就是神祗。古代神话及宗教中所传说的超乎自然、主宰物质世界的精灵。

②体物:体察、生养万物。

③齐明盛服:祭祀之前沫浴斋戒,穿上礼仪规定的制服。齐: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穿上参加隆重仪式的服装。以承祭祀:承担祭祀的仪式。

④洋洋乎:流动充满之意。

⑤《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大雅·抑》。

⑥格思: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况且。射:《诗》作“斁”,厌,指厌怠不敬。

⑦微之显:指鬼神之事即隐微又明显。掩:掩盖,遮掩。

活学活用

尊重他人,沟通无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但不可以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中庸”思想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目的在于双方实现真正的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相互坦诚。

沟通就是追求交际双方彼此的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尊重。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着,甚至是固执,学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和理解问题。耐心可以使你认真倾听,对于别人好的意见或建议,能接受他人的意志;尊重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功利心,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了。认同,是交际双方相互的,也就是你愿意接纳别人,别人也要接纳你一样,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那也就不可能相互尊重,相互沟通了。

心理学家坎贝尔教授说:“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机器人这个说法。只要词语中带有‘人’字,无疑意味着人为地拔高物质的高度。”与人交往中,不要把对方看作是机器人,可以由你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意识到对方也拥有充分的智慧,拥有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

与别人交流尽量多采用含蓄的暗示方法。既然对方不是机器人,你就理所当然地要尊重他。暗示就是为了保全对方的自尊,不直接指责或指使别人,可以间接地暗示别人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暗示可以成为他人行动的动力,对方在接受暗示的时候,就已经感受了你对他的尊重,他就会尊重的意见或建议,也就会主动帮助你达到你希望的结果。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对方的态度、行为、乃至每一个极微小的细节,这样做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强弱。所以,一个人要想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把握分寸。一般来说,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看低对方。既然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哪怕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个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里是有些东西是你不具备的。

另外,要注意倾听他人,这是沟通中必须的,也是尊重他人的一个方法。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打下相互尊重的基础。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在彼此共同认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也会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从而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语言是彼此共同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就不需要其他的形式了。除了语言之外,身体语言也很重要,如果与人交谈时,你做侧头或低头沉思的动作,对方就会明白这个问题你有疑问,这就比直接说出来更有效,不至于立刻和对方抵触。这时对方一定会问:“有什么地方不对吗?”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疑义和意见,也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了。

沟通时,个人要保持内心的稳定,内心目标要和自己的言行举止相符合。在重要的问题上,要注意仔细地倾听对方,领会每一句话的意义,时刻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如果我们认可他的观点,就会不自觉地改变或修改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即使对方是正确的,你还是会一意孤行,这就犯了沟通中最严重的错误。结果双方也不可能达到相同的观点,当然别人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沟通也将无法继续进行。

不激不厉,左右逢源

儒家倡导的礼仪,其根本目的就像有子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中庸》所说的“中和”,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我国古代既崇尚礼,更崇尚中和。上至国家下到个人,为人处世以“中”“和”为贵,所谓不激不厉,不偏不倚,如此则能进能退,左右逢源。

现实生活当中,人们都应当遵守“待人宜宽,律己宜严”的原则。别人有什么过错,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我们都可以宽恕别人。当自己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承认,做错的事要改正过来,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勇于诚恳地道歉,从而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失去礼节。

道歉的目的就是维持彼此的关系,它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体现,是人际关系中不可少的润滑剂。道歉能使友人和好,仇人变友人;能使恋爱顺利,婚姻幸福;能使家庭和睦,邻里愉快;能使工作得心应手,同事相处融洽。因此,犯了错误之后,衷心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

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而是出自内心的一种诚意,一种希望重归于好的诚意。罗斯福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斥责一名睡意朦胧的记者:“我不在乎你代表的那家报纸!是我容忍你待在这儿的。既然在这儿,你就得做笔记!”对于这位记者来说,总统对他大喊大叫,使他难受得简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或是冲上去把罗斯福掀下台。事后,这位记者向罗斯福表示歉意,说他昨天晚上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又没有睡好觉,所以今天注意力不集中。罗斯福总统也诚恳地向他表示自己的歉意,然后说扑克牌真是好玩意,他好长时间没和他们一起玩几局了。说完他要自己的秘书去安排一顿自助晚餐,晚上要和他们一起玩牌。

可见,罗斯福总统能教训人,也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做错的事就能真诚地表示歉意。在生活中,我们该道歉的时候为什么不道歉呢?一个国家总统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更应该这么做吗?

有时候当我们道歉时,也会出现对方不原谅,碰了钉子下不了台的情况。那么我们在这种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首要的一点是,既然自己做错了,人家生气也是合理的,这枚苦果还是自己吞下为好,相信对方最终会原谅你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以为自己已经道歉了,就可以反过来责怪对方不通情理,那将会把你自己越描越黑。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也许是因为自己道歉的方式或场合不太恰当,不能以为道过歉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道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