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21394300000045

第45章 致曲(2)

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就是看信用与否,如果你真的做到了讲信用,别人也就会对你讲信用。反之,亦然。做一个狡诈的人,信用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忌讳;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信用就是他一生的财富。

恪守信用,赢得人心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准则。为人处世,要想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让人觉得亲善的性格特质,这就需要先要求自己做到“诚于心”,“诚”与“信”是一个整体,有“诚”才使人“信”。“信于外”,即是在实际与人交往中“诚”的最完满的表达。

真诚待人、恪守信用是赢得人心、提高亲和力的道德前提。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也才能更多地获得成功的机会。一个人要打扮、装饰自己的外表很容易,但在修养自身方面,要做到“诚信”的确很难,这就需要用心去做到“诚”“信”,我们不要觉得困难而放弃它,在与人交往共事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以诚待人,以诚取信于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平和,人与人之间也就变得更加和睦。

“择善而固执之”,这是做人的一种主观精神,是一种道德观。《中庸》上说:“修养自身,要根据道的规定。”用“道”来要求自身,多从自身找原因,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道”即是人生来与万物共有“本性”,这种“本性”是将人与世界、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让人学会从外界找到修养自身,修养“诚信”的契机,而后才能“固执之”,并得到解决,从而实现自我道德观的升华。就好比是看病求医,医生总得先找到病人的病根在哪,然后才可以科学地治疗、下药,不找症结而盲目下药的,那是庸医。

从前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条鳄鱼很想爬到岸上去看一看,就从水里爬了出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沙漠中,由于天气炎热,鳄鱼浑身没了力气,这时,它看到一个小伙子走了过来,鳄鱼就对他说:“看得出来,你是个勇敢的人。不仅勇敢,而且还是个大力士吧。我快要死了,你能不能帮助我回到水里?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善良的小伙子同意了,背起鳄鱼就走,快到河边的时候,鳄鱼在想:这么强壮的人,他的肉一定很好吃,到了河里我就可以饱餐一顿了。小伙子把它放到河里,它却一口咬住他的腿:年轻人,我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好事做到底,把你的腿给我当晚餐吧。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怎么不讲信用?”小伙子骂道,“你说我把你背到河边你就会报答我的,可你现在却要吃我,这能算是报答吗?”“你误会我了,要是在平时,你落在我手里,我早就把你整个吞下去了,现在我只要吃你的一条腿,这已经是对你报答了。”小伙子找在一旁的河马说理,河马怎么也不相信,“鳄鱼这么重,你怎么能背动啊,要让我相信就再背一次。”小伙子没办法,只好把鳄鱼又背到了原来的地方,河马这时候才说:“小伙子,你现在还想救鳄鱼吗?”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人不诚实不讲信用,是没有好下场的。同样道理,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缺乏诚实,不讲信用,是没办法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是举足艰难,在社会上也就无法立足。

荀子强调即使是普通的言谈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即使是一般的举止行为也一定要恪守诚信。不效法世俗的欺骗,不自以为是,像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诚信的人了。“诚信”不光是对自身而言,对别人更应该如此。“诚于心”是“信于外”的前提条件,所以,只有先做到自我“诚信”,不做有违自己良心的事,不说有违自己良心的话,才能做到对他人“诚信”,他人也才会待你以“诚信”。“诚可格天,诚可感人。”这句很有道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与人交往时,要时刻记着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如何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既符合自己的意愿而又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呢?这一点,就要先立正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以诚信待人处世,此所以天地之为天地,人之为人。一个讲究诚信的人,最痛恨那些不诚不信的人。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打牌的时候,人人都痛恨那些喜欢出老千的人。

欺诈之人,下场必坏

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能让它失去。这句的话外音就是:从“中庸”里得到了“诚”的好处,就要一直践行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因此而走入“欺诈”的歧途。“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菜根谭》)一个人要是时常怀疑别人,别人未必都是狡诈,而自己已经先成为狡诈的人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恪守“中庸”之道,说话办事要都能做到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而且以“诚信”立身,对人待事要由衷而做。有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对于“防”这个字,也要做到“中”,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为人处世,时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不可取的。而对于那些既有防人之心又有害人之心的人,他们信奉的是“人无诈不立”,“无毒不丈夫”的信条。他们见利忘义(又或者说在他们心里从来没有“义”这个概念),蝇营狗苟,机关算尽。对于这样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应该退而避之。因为在他们眼里,利益、金钱至上,“诚信”在他们看来根本就狗屁不是,诚信的人也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擦亮眼睛。

隋炀帝杨广为了从太子杨勇手中夺得皇位,其欺诈世人的手段可谓是一流的。他不喜声色,虽然有众多姬妾,但他也不和她们在一起寻欢作乐,只与肖妃一人住在一起。房间里所挂的琴弦都断了,表面上都蒙着灰尘,让人看起来是很久没用过了。每天早上上朝的时候,车马随从,都很是俭朴,对待朝臣也都恭敬有礼。有一次下雨的时候,侍从连忙递过雨衣,他却说: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因此,上到皇上下到侍从,都交口称赞杨广仁义。

谁也想不到,那杨广夺得太子之位以后,就凶相毕露:他趁隋文帝病重,入宫侍寝,趁机奸淫其父的妃:子,又因被父亲发现就使人杀了他,伪诏将皇位传与自己,并赐杨勇死刑。即位以后,更是变本加厉,专制残忍,排挤和打击旧臣,对献媚自己的人给以高官厚禄,而那些忠诚之士往往惨死在他的屠刀之下。

这样的欺诈手段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而大家都知道,杨广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身败名裂,而且也得到了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应有的下场。

胡林翼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诚信的最好道理,能够挽救人走出欺诈的极端。一个人能欺骗一件事,不能欺骗所有的事;能欺骗一个人,不能欺骗所有的人;能够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万代。

在实际的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怎样分辨诚实的人还是欺诈的人呢?诚实的人,品格高尚,为人正直,待人处世不愠不怒;诚实的人,会有一大群要好的朋友,而且都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人,能将你托付的事情办理得很好,而不求回报;诚实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背弃信义;诚实的人,不一定有钱,但会让你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快乐;诚实的人,不一定会长得好看,但当你“看”到他“至诚至信”的心之后,你会发觉他是世界最美的人。欺诈的人,花言巧语,弄虚作假,曲意奉承;欺诈的人,可能也有一大群朋友,不是狐朋狗友就是酒肉朋友;欺诈的人,他有不声不响让你上当的手段,会在你面前数落别人的不是;欺诈的人,也许会很有钱,但你时常会闻到那钱的臭味,有时也会装着可怜兮兮的样子;欺诈的人,可能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很英俊,但当你揭开他的面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就像一只怕见光的老鼠,猥琐而丑陋。

荀子在论人性的篇章中说,人的本性看起来如果善的,那也是他努力做的伪装,人性本来就是丑恶的。对于人性的“善”与“恶”,在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中并没有多大的指示作用,“善”和“恶”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先修养自己致诚致信,自己先做到对他人“善”,那么,别人“善”的大门也会向你开放。像欺诈这样的“恶”,自会有人评判,最终招致恶果。或许,荀子的话应该这样理解:那些向来诚实的人,其本性就是善的;而那些惯于欺诈的人,其本性就是恶的。

不要自以为做得巧妙,神不知鬼不觉,就心存侥幸,“巧诈不如拙诚。”(《说苑》)人际关系不是要你怎样去用谎言或欺瞒去取悦于人,而是要求你用对自己的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如此,你在与人交往共事的过程中才会得到欺诈的人所得不到的,比如友善、和睦。

用真诚做为你的座右铭,即使你生前一无所有,即使你生前穷困潦倒,即使你生前残手断臂,当你死后,有人在你的碑铭上写到这样的话: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我想你也应该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不要以为生前因为欺诈而得来金钱、名誉而风光,即使死后,你的坟墓做得再豪华,而你的石碑上永远都只有两个字:欺诈!做人先做到“诚”吧!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靠欺骗而生存,也没有永远瞒得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