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学会隐藏自己的意图非常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使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失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迷惑你的对手和敌人,减少干扰,等到他们惊觉时,你早已是一骑绝尘,他们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把握自己,控制情绪
要想把握自己,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情绪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楚汉之争时,项羽删邦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父情、天伦压力下,自缚投降。刘邦很智慧,没有为情所蒙蔽,他的大感情战胜了儿女私情,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心绪,他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某愿杀其父,剁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至无策回应,只能草草收回此招。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却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司马懿另当别论,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继续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
这些都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人。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个孟获气得浑身颤抖。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缺乏脑筋、为情绪蒙蔽,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爱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你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的未来。
谦而不争,深沉忠厚
丙吉是西汉鲁国人。他自幼学习律令,曾任鲁国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后来调到长安任狱吏。宣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汉武帝末年,发生了“巫蛊之祸”,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追查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被迫自杀,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人受到株连。当时,后来成为汉宣帝的病已刚生下来几个月,也因卫太子的事被牵连入狱。丙吉奉诏令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丙吉知道卫太子被害并无事实根据,因此,对于皇曾孙的遭遇很是同情。丙吉就暗中让两个比较宽厚谨慎,又有奶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每天亲自检查喂养情况,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若是没有丙吉的关怀爱护,可怜的皇曾孙或许早就死在狱中了。
后元二年,汉武帝生病,有一个会看天象的人说:“我们看到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之气。”汉武帝便下令将监狱里的囚犯统统杀掉,并派郭穰连夜来到监狱。丙吉得知后立即关闭监狱门,不准郭穰进去,还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辩的亲曾孙啊!”说完,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双方一直僵持到天明。郭穰进不了监狱,便回去向汉武帝告丙吉的状。汉武帝听了禀报后,有所醒悟并说:“这大概也是天命吧!”于是下令把监狱里关的死囚一律免去死罪,皇曾孙得以保全下来,但是皇曾孙体弱多病,在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给皇曾孙起名叫“病已”,意思是病已全好了,再也不会得病了。
丙吉知道把皇曾孙长期放在长安监狱中总不是办法,他听说有个叫史良娣的人忠厚可靠,就驾车把皇曾孙送到她家抚养。汉昭帝继位后不久,就死了,由于昭帝无子,造成了无继承王位之人的局面。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便商议如何立新帝。丙吉此时任大将军府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等职务。他对霍光说:“如今国家百姓的性命就掌握在将军手中了。皇曾孙病已寄养在民间,现年已十八九岁了。他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平日行为谨慎,举止谦和,是理想的继承人。希望将军明大义,参考占卜的结果,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待天下人明白真相后,再决定大策,辅立即位,这是天下人的大幸啊!”霍光采纳了丙吉的奏议,辅佐皇曾孙登基,这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为人深沉忠厚,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病已在危难之中有养育呵护的大恩大德,丙吉绝口不谈自己的护驾之功,因此,汉宣帝根本就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朝中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大恩大德,丙吉依然毫无怨言地为国事尽心尽力。等到霍氏被诛灭,宣帝亲政,并亲自过问尚书省的事情。但是,出乎意外的是,一位名叫则的宫婢说她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诏令官员查问此事,宫婢就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丙吉认识这个宫婢,她根本就不是喂养过皇帝的乳母。丙吉指着宫婢说:“是曾经让你照顾这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你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只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才是对皇帝有恩的人。”这样汉宣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丙吉是自己在大难之际的救命恩人。汉宣帝立即召见丙吉,称赞他有如此大的功德,平日却只字不提,真是难得的贤臣。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临到受封时,丙吉正好病重,不能起床。皇帝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但是,丙吉依然是那样的谦恭礼让,一再辞谢。当他病好后,正式上书辞谢对他的赏赐,谦虚地说:“我不能无功受禄,虚名受赏。”汉宣帝感动地说:“我对你进行封赏,是因为你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而不是虚名。可是你却上书辞谢,我要是同意了你的辞谢,就显得我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了。现在天下太平,没有太多的事,你尽管安心养病,少操劳,只要你把身体保养好了,其他一切事你就放心好了。”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从此,为朝廷更加尽忠尽职。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腥风血雨中,丙吉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救了皇曾孙的命,将他抚养长大,而且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此恩可谓深似海,此德可谓比天高。但是丙吉却绝口不提。这既说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深沉的处世智谋。
因为,从处世的智谋说,大德不言谢,是一种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侯门似海,君心难测,皇帝对臣下的要求,历来是只准你出力,不准你邀功。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谦而不争,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而在领导看来,对一个稳妥的下属,也会比较信任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