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在偶然和复杂占主导地位统治世界时,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无知、无知和无奈。也就是说,在未来,人类会变得越来越无知!虽然我们会疯狂地学习,但学习的速度依然远远追赶不上无知蔓延的速度。无知正在呈十倍速度前进。
面对无知,面对广义因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如下四点:
一是敞开;
二是警觉;
三是察微;
四是调适。
虽然对偶然事件有点帮助,那也只是安慰性质的,面对真正突临的偶然,面对非线性复杂的运动,我们到目前为止,还真没太多的针对办法,还真有许多问题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面对宇宙与人生的诸多奥秘,面对无穷无尽的时空,我们人类还的确是太渺小了,我们知道的东西的确是苍海一栗,太不值一提了。
年少无知时,我信命;长大读了大学后便不再信那些瞎子的关于命运的胡言乱语。但到了中年时,却又开始相信起人真有命来了。这正应了清朝赵翼那首诗:
少时学语苦难成,
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愚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失“类智慧”
从智慧适应人的数量上来说,也是有三个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个人生存智慧;
第二个层次:团队生存智慧;
第三个层次:人类生存智慧。
在三个层次的智慧之中,哪一个才是根本智呢?
显然是人类智慧,简称类智慧。没有类智慧,人类将不复存在,或者生不如死。三种智慧不能简单独立割裂,而应遵循一个内在的逻辑顺序关系:
个人智慧服从团队智慧;
团队智慧服从类智慧。
目前人类已站在灾难的悬崖峭壁,分析原因的大师们太多太多,但我却并不同意各观点,我个人认为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人类缺乏类智慧!人类没有弄清三种智慧的关系!不仅缺乏类智慧,而且还将三种智慧的逻辑顺序搞错了。如今的错误的毁灭人类的智慧顺序是:
个人智慧主宰团队智慧;
团队智慧产宰人类智慧。
换句话说,如今的智慧是张扬个性、自私、小我的斗争智慧,是小我主宰单位、组织、民族、国家的智慧,是小我主宰人类绝大多数人死活的智慧。
在一个单位,一个人说了算;
在一个国家,一个人说了算;
在整个人类,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
几千年来,人类都是由极小数几个人说了算,而不是多数人说了算。这将导致:
一是强化个人智慧竞争;
二是强化少数代言多数人或整体人类;
三是进一步弱化类智慧的开发。
目前人类的危机归根结底,是没有明白三种智慧的逻辑顺序关系。正因为不明白,于是才导致人类开发智慧的侧重点完全颠倒。
今天,关于个人成功的智慧已是汗牛充栋,而关于治理家国的智慧虽然也有不少,但仍然没法跟个人智慧相比,至于类智慧是三者中最薄弱的智慧。
智慧如此重要,为什么却开发得如此之少呢?
一是因为个人的小智慧市场无孔不入,人首先被小智慧占领大脑市场后,就十分难以接受新的其它智慧。
二是因为个人智慧能立竿见影,对个体有直接功效。而团队智慧次之,类智慧更次之了。我们都是很现实功利的人,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近处的利益、浅层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因此,类利益太遥远,我们都没有时间去考虑,只是偶尔听听新闻,当听到人类整体危机的报到时只是瞬间注目,只是眼到,心并没有到,因为心中有太多近处的事务纠缠着,纯粹不以为然,如地球这么多水,怎么会水资源源枯绝呢?不必担心。
三是因为人的成长是有层次性的,类智慧最高,高处不胜寒,高人自然太少太少,所以就算有几个高人在呼唤类智慧,那也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翻不了天。
如今,家不像家,人不像人,活得都不怎么幸福,人类危机四伏。而旧有的智慧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出路在哪里?
我认为:唯有研发类智慧,倡导类智慧、传播类智慧和践行类智慧,人类才会走出危机,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整体快乐幸福自由!
不是说古今没有人研究和传播类智慧,古今中外还是有一些人的。如孔子、老子、佛陀、耶稣等思想家、许多宗教家就是典型传播类智慧的,当然还有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等,都为推广类智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完成了他们历史的使命。
今天,研发类智慧和推广践行类智慧的使命已落到你我的身上了,我们不应左顾右盼,不要希望别去承担这种使命,而应主动承担起类智慧的义工。做好自己,就是在为类智慧服务。
如果我们总是期待别人首先付出行动,那动人类几乎不可能逃出灭亡的浩劫。
我就是我等待的对象;
我正是我在寻找的改变!
亿万我只要迈出一小步,人类将迈出一大步!
二、智慧论——本质、方法及作用
1、智慧的起点是痛苦
一切智慧都得从痛苦说起
对智慧最大的需求是痛苦。没有痛苦,谁需要智慧?!我吃饱喝足了,谁还会想到学习;我有尊严有面子,谁还会去求智慧帮助;我有房有车有存款有地方有美女后,是不会去主动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智慧的。谁都不是傻瓜,怎会把时间精力放在那些无足理的事情上呢,我又没神经病!
人之所以需要智慧,需要学习,需要知识,都是因为遇到了生存困境,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急需摆平。因此,一切智慧都是为了摆平痛苦的。
不过,人生到底又有哪些痛苦需要摆平呢?
没有标的,自然没法找到摆平问题的智慧。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痛苦的种类。
关于人生痛苦,有一苦说,即人生来就苦的。这太宠统,没有一种智慧能卓越到解决全部问题,因此,还得将痛苦细分。于是就出现了人生二苦说,三苦说,四苦说,八苦说,万千苦说等等一系列细分的痛苦分类学说。如二苦说是讲人生就物质和精神两种苦;三苦说有身苦、心苦和灵苦,心有说是求真求善求美之苦,说法的角度因人而变;四苦说我认为是身与心之苦,我与天地之苦,我与他人之苦,和我与事业之苦;佛教将人生分为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嗔悲苦和烦恼炽盛苦。
正因为有了许多细分的痛苦,有限的智力或潜能才有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以。
从历史中看到,谁遇到了具体问题越大,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智慧。当然,并不能绝对化,并不是所有人遇到大困境就一定能得出一种惊人的大智慧,但得出智慧的人还是不少的。
相传周文王就曾被关在羡里,没有外去干其它事的自由,他坐在静室里封闭着,整不能天天睡大觉吧,在有杀头危险的处境若还真能整天打呼噜那才叫真高人。文王被关着,他想日子难打发,而且还有野心出来后干点什么,于是他只得钻研突破困境的方法及技巧。从哪里着手?从《易经》着手,因为在当时像样的智慧就只有《易经》,于是才有了《周易》这部出笼留在世间。其目的十分明业,一是为了摆平在困境中的自我或是认为万一死了,还得留点什么在人世间;二是为出去后的行动找到方法和技巧,以便重振山河,山人头地,或是报仇泄恨。
孔子牛高马大,1米8还多,但他凭体力也能有吃有喝,但他却偏偏是一个有志青年,怀揣超级白日梦,想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做出应有的贡献。理想高亢,而现实却是阳萎,因此,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有一次也被困在陈。他也有为一分钱而发愁的时候。既然被困,也得像文王一样干点什么,而且还得干出点不同,于是他在困境中发挥了他的优势,他编创了《春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做畅销书的人,如果后来有版税,他的子孙日子一定好过。
屈原的身体就比孔子差多了,一餐吃不好二两米,身体单薄;文弱书生一个。脸上皱纹太多,一幅忧国忧民的苦命相,没几个人见他把脸皮笑开过。最遗憾的是肉皮不发达的他却有一幅硬骨头,廉价的外衣里却外藏着一个伟大的心。他忧国忧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的“老总”。即没人缘又没权力还没死党,所以只能流放。流放其间他从武汉往长沙方向一路走过去,看到路有冻死骨,于是发出“哀发生之多难”的感慨,而且他曾也是文学青年,能写得一手乡土特色的好文章,于是一路走来一路写,断断续续便在痛苦中写下了《离骚》这本与现实反差很大的书。从屈原的衣着身材只能看到他是一个心思重重的人,没想到简朴的外衣里居然包裹着一颗浪漫主义的心。那文章你只要读,一边读一边打节拍,你很快就会热血沸腾。从屈原的智慧之中看出,他一是有牢骚要发,二是有志要伸,三是有情要寄,四是有方法在思考后要讲出来。
孙膑的困境现大,他年青时心怀大志,据说师人博士导师鬼谷子,可惜命运不好,遇到了一个欲望极高却能力稍差的同学庞涓。古龙说得对,最大的敌人就是你的所谓的“朋友”,只有他才能透知你的死穴,才能一招致你于死地。孙膑被庞涓找个理由将膝盖头割掉了,人自然没法站起来了,而且还被关在养猪的圈子里,如果不是他装疯卖傻,打消庞涓的顾虑恐怕是不可能逃离虎口的。他遭受了如此打击,故才能写出《孙膑兵法》,我们不要以为他写此书的出发点有多高尚,是为了拯救人类和平而写,不是,绝不是,他出来后只想在第一时间报仇打败庞涓,于是他只能对兵法进系统研究,在他老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否则是打不败庞涓的。于是才有了《孙膑兵法》。
类似这样的古代知名人士还有“左丘失明,才写出《国语》,吕布,韦迁蜀,才写出《吕览》,韩非子被囚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司马迁被割坏了生殖器才编同《史记》。”
老子如果不被权力边缘化是不可能写出世界名著《老子》一书的,庄子如果不成为破落户,自然也没法悟出一整套如何安贫乐道,如何当下逍遥的方法及技巧来。
另外,张载张模渠先生也是因为遇到了人生困境,之后的程家二兄弟程颢、程颐,还有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因为人生多坎坷,才有各自的大学问大智慧。
几乎可以说,没有大困境,便无大智慧。没有困境,不仅不要大智慧,就连一般的智慧恐怕都没人需要。痛苦,从来都是智慧的总源头!
如果曹雪芹依然是公子哥们,每天能开宝马奔驰,自然写不出红楼梦,倒有可能死在类似较长星的红楼里。
如果说得更直白一点,智慧都是饿出来的。要么是肚子饿,要么是精神饥饿。
这世上只有饥饿才是真理之母!这一结论你也可以用国外的诸多大师的生存困境得以证明。如果海伦·凯勒双眼视力1.8,她绝对不可能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么伟大的作品,假如贝多芬不是双耳失听,也不会谱出那么伟大的交响曲,珍珠都从沙粒开始,智慧都因痛苦开始。
当然,并不是所有时代的个人痛苦都能悟出顶级智慧。大智慧首先得是大时代的产物。时代越惨,智慧生产越多。因为受苦的人越多切肤之痛越多,自然寻找解脱道的人愈多。春秋战国时代,太苦,活该出思想家,宋元明清时代,中国封建时代衰败,活该出思想家。唐朝,哥舞升平,该出诗歌艺术家。
现在我们彻底了解了一个人能否成为大思想家关键是看他有多痛苦。释迦牟尼视众之苦为己之苦,他成了大帅;耶稣他极苦,成了大师;默罕默德极苦,他成了大师。鲁迅极苦,他多少也算半个大师。
总之,智慧与时牮快乐幸福成反比,时代越歌舞升平,就越没有思想,如中国唐朝几乎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思想家。
当然,不是谁都能从痛苦中挖掘智慧的。痛苦对于天才才能展显出他的智慧,但对于平庸大众只能是万丈深渊。
痛苦从何时开始?
痛苦起源于人的降生,胎儿本来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宫殿中,但是九个多月后他们硬被从一非常狭窄的通道给排挤出来,所以新生儿的第一反应就是啼哭,因为宫外和宫内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所有的新生儿都好象从一个王子降格为平民,他们太痛苦了。
随着人的成长,痛苦始终与人为伴:生病、受伤的痛苦,吃药打针的痛苦,参加考试的痛苦,辛勤劳作的痛苦,养家糊口的痛苦,父母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子女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所以,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历程,除了死亡,没有一个痛苦终结者。古人有首诗描述了这种命运:
莫道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在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人生经历了这么多痛苦,那么痛苦的价值何在呢?
首先说皮肉之疼的痛苦,它是对人的一种保护。有一种孩子天生没有疼觉,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这种孩子并不幸福,常常磕得头破血流都没有感觉,需要成人经常性的保护和观察,以免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另外,痛苦是人们关心别人的前提,如果你没有在某种境地中体验到切肤之痛,你是不会对处于这种景地的人给于恰当的同情和关心的。人们常说“猩猩惜猩猩,英雄爱英雄”,为什么呢?因为英雄知道成为英雄的困难和痛苦,他们有过切身体验,所以他们能够互相尊重,而那些习惯于目空一切的人,只表明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人类又是一种有感觉、有感情的动物,他们不断地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信息,世界中的一切也不断的汩汩滔滔向人迎面扑来。勇敢的人走出了封闭的安乐窝(如子宫),抓住现实这个最生动、最变动不居的东西,可是真实总会想从人的指缝中溜走,总会和人发生激烈的碰撞,需要人们顽强地与现状搏斗,以改变它,也需要人勇敢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它。在与现实搏斗和改变自己过程中,人自然会体验痛苦。也有一些人,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他们死气沉沉,躲在一个安乐窝里,虽然他们可能躲避了痛苦,但是一切生动的东西也都离他们而去。
既然生活中充满了痛苦,那么为什么又有快乐这回事儿呢?
我们知道,父亲都是希望儿子快乐幸福的,如果可能的话,他们都会教给儿子一些取得快乐幸福的秘诀。那么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智者的化身、蜀国丞相诸葛亮对他的儿子是怎么说的呢?诸葛亮在《诫子书》这样告诉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上述这段话之所以广为流传,正是因为它符合了这样的一种生活哲理:人是一种有目标的理性动物;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志向,只要他在宁静淡泊地往前走,只要他忠于自己,忠于理想,他就是一个坦荡荡的快乐的人;那些丧失了理想、象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人,那些急功近利的人,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他们则处于“常戚戚”的状态,永远感到焦虑、绝望,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