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六计。
所谓胜战,是指强大时,战必胜,但是杀敌三千自损五百,所以这一类计是为了减少损失。在我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条件下,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此篇计策要求在战前先有了胜利的条件、胜利的方案和胜利的把握。
商场如战场,不能侥幸获利,必须在赚钱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和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本篇6计所介绍的“欺之、分之、假借、伺机、趁势、利用”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第一计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唐太宗见眼前白浪排空,茫茫无穷,即向众将问及过海之计,众将面面相觑。
忽传一个近居海上之人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此人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此人东向倒步引帝人室。室内皆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入座,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浪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惊警,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苍茫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百姓家里做客,大军竟然已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此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的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则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通过战略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按】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①。先是弼请沿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②,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焉,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后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③拔之。
【注释】
①陈:公元五五七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②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地区。③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市。
译文认为准备万分周到的,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译按】
秘计不能在黑夜里,或者无人的地方施行。半夜偷东西、在僻静的小巷里杀人,这是愚蠢的行动,都不是谋士所应作的事情。如:隋朝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大举进攻陈国。作战前,隋将贺若弼给沿江守备部队规定,每次调防,都要在历阳集中,插上很多旗帜,野外搭许多帐棚。陈国以为隋军要来进犯,便马上集结国内全部兵力进行防御,事后才知道。是隋军的守备部队调防,于是将集结的部队撤了回去。以后他们对隋军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再防备了。到后来贺若弼率部队过长江,陈国人竟没有察觉,因而隋军很顺利地袭击并占领了南徐州。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9年,秦昭王在长平打败赵军,又顺势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当邯郸被围时,赵国派人向魏国求救。魏公子信陵君无忌,是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由于这种关系,公元前257年,魏王派将军晋鄙带了十万军队去相救。秦王得知魏将出兵,就派使者去警告魏王。魏王非常恐惧,马上派人阻止晋鄙进军,要他在魏、赵边境的邺驻扎下来,观望事态发展。
邯郸非常危急。平原君见魏救兵迟迟不到,不断派遣使者去催促,并且责难信陵君:“即使你不把我赵胜当回事,任凭我去投降秦国,那您也应该为自己的姐姐考虑考虑呀!”
信陵君为此伤透了脑筋,多次请求魏王,并让自己的门客千方百计地游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信陵君估计,这样下去,终究还是不能得到魏王的帮助,可信陵君又不忍坐视赵国的灭亡,于是就请宾客套了一百多辆车马,想率领宾客冲入秦军阵地,跟赵国共存亡。
信陵君率领志愿军经过东门,见到了守门的老头侯生,把自己要跟秦军决一死战的事情告诉了他。侯生只是冷冷地说:“公子自己努力去干吧,我老了,不能随你一道去!”信陵君走了几里路,心里很不痛快,心想:“我对他已经够周到的了,天下谁人不知?可是如今,我就要死掉了,他连一言半语的话都没有送给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于是,信陵君便调转马头,回去追问侯生。
侯生站在门外,一见信陵君回来,便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返回来的。”随后接着说:“您喜爱士人,美名传遍天下。现在有了急难,不好好想办法,却想冲入秦军阵地,白白送死,这有什么用呢?要是这样死掉,又何必供养门客呢?”
“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信陵君答,“但平原君是我的姐夫,交情又深,眼下,他危在旦夕,我不能见死不救呀!虽然明知这样行动是无济于事的,实属万不得已,不知老先生有没有别的办法可想?”
“请进屋里去坐吧,大家商量商量!”
侯生把旁人遣开,细声问信陵君:“我听说现在魏王最宠幸的一个美人叫做如姬,是不是?”
“是的!”
“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她怀恨了三年,从国王以下,都想为她报仇,却总是没有办法找到这个仇人。有一次她为这件事向你哭诉,你立刻派门客去侦查,很快就把仇人的头弄到了手,献给如姬,是否有这件事?”
“不错,真有此事。”
“那就好办了。”侯生的老眼一闪,继续说出了他的计划,“你替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她感激不已,就是为你牺牲生命,也决不会推辞的,你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从她身上打主意!”
“她是一个女流,有什么主意可打的?她又不能撒豆成兵!”信陵君表示失望。
“我再请问一句,”侯生说:“魏王是不是已派晋鄙统率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
“是呀!可是魏王叫他在半路上停下来,不准前进。”
“且不必过问部队不进军的理由,但你可知道用什么办法会叫晋鄙进军吗?”
“自然是魏王的命令啦!”
“那么魏王下的命令凭什么做证据呢?”
“兵符。”
“这就对啦!”侯生霍然起身,信心十足地对信陵君说:“只要能把兵符弄到手,晋鄙的军权就归了你,魏军就可以立即开到邯郸去,赵国的危机不就解决了吗?喏,你听我说,魏王的兵符藏在卧室里,那地方只有如姬一个人才可以接近。你现在即刻去见她,只要你一开口,求她帮助,把兵符偷出来,她没有不答应的。这样你便可以把晋鄙的军权夺到手,就可以指挥大军,北面救了赵国,西面击败秦军,这可是了不起的功勋,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
信陵君果然采纳了侯生的意见,去请如姬想办法。如姬毫不推辞地说:“公子过去对我有大恩,我正想找个机会报答你,何况这是公子的侠义行为,我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个任务。”
当晚,如姬特别设宴把魏王灌醉,乘机盗窃了兵符,用一个花盒密封好,托侍女连夜送到信陵君手里。
信陵君非常高兴,即刻去见侯生,并请教他还有什么高见。侯生说:“一个统帅在前线是绝对的权威,就是君主的命令也可以拒不接受。现在你拿了兵符前去,晋鄙仍然可以不把兵权交给你的,如果他说要再向大王请示一番,那事情就糟了。在这个危急关头,惟有断然处置才行。我有一个好友叫朱亥,是卖猪肉的,臂力过人,他可以帮这个忙。到时晋鄙能顺利地交出兵权来,那是最好不过的;要是拒绝的话,叫朱亥当场将他打死算了。”
信陵君听了这番话,不由得心里一酸,当场哭了起来。
“怎么啦,你哭了?是怕死吗?”侯生惊奇地问。
“不,”信陵君说,“我并不怕死,是可怜晋鄙白白送了性命。”
“俗话说‘无毒不丈夫’,这是国家大事,不这样又怎能达到目的呢?走吧!”
他们—同去找着了朱亥,把来意说了。朱亥便笑了起来,说:“我不过是一个卖肉的,承公子你这般看得起,几次亲自来照顾我,过去我一直没有答谢过你,是觉得这种小礼小节没有多大意义;现在公子有了急难,这才是我报答你的时候。”立即答应下来。
信陵君要出发了,来向侯生辞行。侯生告诉他:“照情理说,我也应该跟你一块儿去的,可惜年纪老了,去了也不中用。还是留在这儿,计算着你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只有以自杀来报答你对我的知遇之恩了!”
信陵君率队到了邺城,假传魏王命令,要接替晋鄙的军权,晋鄙把兵符一验,的确不错,可是心里非常疑惑,两眼不停地打量信陵君,说:“我领兵十万驻守在国境上,责任是很重大的,现在你单身到来接替兵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要请示一下魏王才能把兵权移交给你,好吗?”
朱亥在旁看到晋鄙明显不愿意接受信陵君的命令,迅速拿出事先藏在衣袖里面的那个四十斤重的铁锤,冷不防朝晋鄙头上打去,晋鄙当场毙命。信陵君于是夺取了晋鄙的军权。信陵君控制了部队以后,挑选精兵八万人,并下令向邯郸进军。
秦军看到强兵来临,就解除包围撤退了。信陵君采用侯生的“瞒天过海”之策,终于解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
商业智慧 巧用第三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一天,在英国迈克斯亚的法庭上,一位衣着华丽的妇女气咻咻地闹着要跟丈夫离婚,理由是:丈夫有了外遇。
中年妇女说:“无论白天黑夜,他都要去运动场跟那个‘第三者’见面!”
法官问道:“‘第三者’是谁?”
“足球!”
法官啼笑皆非。
“足球不是人啊,除非你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否则,法庭是不会受理这起案子的。”
中年妇女竟然真的向英国年产20万只足球的宇宙足球厂提出控告。
更令人惊异的是:宇宙足球厂愿意赔偿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费”10万英磅!
宇宙足球厂的解释是:这位太太的控词为宇宙足球厂作了一次绝妙的广告,这说明我厂生产的足球太有魅力了。
宇宙足球厂的这一“出奇”之举,使“宇宙足球”成为千家万户津津乐道的佳话,该厂的产品销量倍增,令同行们望尘莫及。
【智慧金言】
此计的兵法运用,常着眼于人们对世事的观察处理中,使敌人由于对某些事情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使我方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瞒天过海又为人类商战谋略库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计谋。
瞒天过海必须是成功地“骗”,如果“瞒不了天”,“过不了海”,那他就不算是“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①
【计名探源】
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魏桂陵之战。计名见之于明朝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公元前353年,齐王派出了一支八万人的队伍,由田忌任统帅,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赵国。孙膑认为:“要解除重围,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敌军人多势众的地方,攻击其防守空虚的地方。魏国全部精锐都在攻打赵国,国内已无重兵防守。因而我们应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魏军就会停止对邯郸的包围,立刻返回救援本土。”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军直扑大梁。攻赵的魏军得知消息,急忙从赵国退兵,全速赶回魏国。此时齐军迅速从魏国撤出,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布下埋伏,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当魏将庞涓带领疲惫不堪的魏军进至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齐军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据有有利地形,因而轻易击败魏军。齐军既解了赵之围,又击败了魏军。这次战役,史称“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之计是摆脱困境,绝路逢生的最佳方法。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②。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公元首三五三年,魏国攻赵国,魏军围了赵国的京城邯郸(河北省邯郸市)。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当时田忌原想引兵去救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子却建议,魏国的精锐部队正围攻邯郸,国内空虚,当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粱(河南省开封),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撤回攻赵部队,星夜赶回援救大梁。走到马陵(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灭。
②参见《孙子·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译文与其树敌过多,不如各个击破,与其去打来势迅猛强大的敌人,不如先打其势弱小的敌人。
【译按】
对敌作战好像治水一样:对来势迅猛强大的敌人必须躲过他们像浪头般的冲击,而采取因地制流的办法,对弱小的敌人,就要抓住有利时机消灭它,像筑一道堤把小水流给堵住,不让它流走一样。所以当齐国去营救赵国时,孙子对田忌说:“理开乱丝和绳索的,只用手指去解,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的,只用口去调解,不能动手参加。避实就虚,击其要害,使彼方的形势受到挫折,而不能够继续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围了。”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孙膑智斗庞涓
魏国是战国时期较早出现的一个强国。它在西边修筑长城与秦国相隔,南边与韩国、楚国接壤,东北与齐国相邻,北边以漳河为界与赵国相接。在这些邻国之中,秦、齐、楚较强而韩和赵较弱。因此,魏国早就有了吞并赵国的企图,尤其是在赵国疏远魏国,投靠齐国,与齐国结成了联盟以后,对魏国是极大的威胁。
魏将庞涓认为赵国的实力单薄,只要出兵攻打,定能马到成功,从而瓦解齐、赵联盟,使齐国也势单力薄。于是,便向魏惠王陈说利害,劝其决心伐赵。魏惠王欣然同意,并于公元前345年正式下令,由庞涓统率八万全副铠甲的精锐部队出征赵国。
同年,赵国打败了卫国,赵国的君臣感到十分高兴。不料魏将庞涓亲率大军,直取赵国国都邯郸。魏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加上庞涓指挥得当,把赵国沿途要隘守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路斩将夺关,势如破竹。到第二年就兵临城下,将邯郸城团团围困。赵国首都邯郸已经危在旦夕。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同时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表示愿把中心(今河北省定县一带)之地让给齐国,作为出兵援救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