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佛经》学生活
21397200000035

第35章 忍得住——忍辱多力,必为人尊(3)

刘邦一统天下,做了大汉皇帝,匈奴犯边。他为扬国威,亲率大军北上以拒匈奴。哪知,匈奴不光善战而且计多,设计将刘邦困于自登山,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脱身。由于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抑制匈奴,于是刘敬提出了和亲之策。刘邦以为不可行,天朝大邦向番夷部落和亲求和,有失朝威,咽不下这口气,可又打不过,只好用了刘敬之策,从后宫挑了宗室之女,送予匈奴和亲。这样最终稳住了边疆,使边塞人民免受刀兵之苦。

在这件事上刘邦又忍了,起初不同意,可后来听了刘敬之言有理,也就应了。以和亲治天下太平,这也不失为高明之策,如果刘邦不忍再怒而兴师,很有可能还会再次出现白登山被困的惨况。

应该说,刘邦在隐忍方面做得非常好。刘邦在沛县起兵,势力一直很弱,但他有自知之明,处处忍让,最后终于一统天下。俗语说,“忍字心上一把刀。”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能够善于忍耐,善于等待时机,是顺利走上成功之路最好的选择。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它平息,经常是越演越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肯弯腰、不肯服输!柔软地弯曲一下,包容对方,又有什么坏处呢?

凡事都不要斤斤计较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道不失矣。” ——《四十二章经》

一个僧人夜晚诵读迦叶佛遗教经,声音悲切紧张,产生了后悔不想继续修行之心,佛问他:你过去在家里,曾做过什么事?回答说:喜欢弹琴。佛问:琴弦如果太松了怎样?回答说:发不出声音。佛又问:弦太紧了怎样?回答说:弦断声绝。佛再问:如果弦不松不紧正适合怎样?回答说:各种声音都谐调具备了。佛说:出家人学道也是也此,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安乐,道就不会失去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只要身心清净安乐,才能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人们要么嫉妒别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要么心生怨恨,很在意别人的说法、看法,一旦这些说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生气、发火;要么在为钱为财蝇营狗苟,贪得无厌,很少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地。

不斤斤计较是一种豁达。

英国有一位很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是靠着从艰苦卓绝之中,抱着百折不挠的精神,长期奋斗得来的。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不在乎别人付给他的稿酬多少。当他暮年时候,各大出版商竞相寻觅他的佳作,他的酬金版税也就丰富起来。

但好景不长,他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并且生命垂危。这个消息一传开,就有很多访问者赶来探望,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得知他的遗嘱,然后在各报发表。这班人马站在病床旁边向他请求说:“老先生,你是奋斗恶劣环境的胜利者,那种百折不回,刻苦自励的精神,真使我们敬佩无比。你已功成名就,对我们这班崇拜你的青年,景仰你的后生有伺教训;我们愿意知道先生的秘诀,胜利的方法,以作我们的指引。”

那位老先生听了这番诚恳的请求,只是微微地睁开了昏花的老眼向着他们看了看,仍旧一言不发。

他们又向他请求说:“老先生饶恕我们的麻烦,在你病中唠唠叨叨,实在对不起,我们是记者,愿意听听先生最后的教训,不但我们获益,在报上发表以后,不知又将造福多少青年,因此务请不吝赐教,我们谨候恭听。”

“成功么?秘诀么?有,请看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节。”老先生轻轻地说完上面的话,便合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了。他们一一记在纸上,连忙打开圣经看,只见上面写的是:“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是的,人即使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付出了整个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因此,人一定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不斤斤计较的人们拥有豁达胸怀,即使在他们去世之后,也让人们深深地怀念。不斤斤计较是一种明智,一辈子不吃亏的人是没有的。

同事间你来我往,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链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

既然吃亏有时是无法避免的,那何必要去计较不休、自我折磨呢?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不同的。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无论怎样抱怨也无济于事。最明智的态度就是避免提及别人,避免与人比较这比较那。而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能做,我也可以做”,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不公平”,你就会有一种好的心境,好心境也是生产力,是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不斤斤计较,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方法。

大凡当领导的,都喜欢办事得力、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部下。阳刚之气过盛的领导更不喜欢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部下。要取得他的信任,首先你自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凡是领导交给你的工作都要尽最大的力量去完成,争取每一件事都做得漂漂亮亮。对待个人利益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去斤斤计较。遇到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尽管自己觉得委屈,也不要去招惹你的上司,以免同他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他欠你的太多,在需要的时候,他必然首先想到你。

常言说:“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思维想一想,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所以,凡事总能找到解决的途径,只要你肯动脑筋。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你真的不必太过计较。人生苦短,多留些快乐的日子给自己吧!

善用“和”字处理关系

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 ——《优婆塞戒经》

别人对我有一点点恩德,就应想着怎样大大地回报他。对怨恨自己的人,要总是怀着善心。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这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就自身而言,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窝蜂随大流地模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

美国曾经掀起过淘金热潮,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因此,人们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甲说:“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乙宣布:“谁让我痛饮一顿,我将给他两块金币。”丙发誓:“老子出三块金币!”当时也是淘金者的亚默尔,同样也遭遇到没水喝的困境,也发出过没水喝的抱怨声。

但后来亚默尔不再抱怨了,他从“没水喝”的问题中发现了机遇: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比挖矿更能赚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将水运到那里,一壶一壶卖给找金矿的人。一起淘金的伙伴们都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者大多空手而回,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发了大财。

亚默尔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所以,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用碎石铺路、乱石砌墙,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再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又比如,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同一个性别,无法交媾,也就无法造就新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孔子已为我们指出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要求与别人重复,不强求非与他人一致。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乃至包容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过接触、交流、沟通来达成共识,以达到“和”的目的。

在大千世界中,只有保持个性的矛盾统一性才算得上真正的“和”,而简单的盲从附和、绝对的同一,却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当然也就称不上是君子之“和”了。

处事不惊,谨慎思维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

善知识,不要听到我这样强调空,就把空作为追求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追求空,如果静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并以此为最高境界,就落入虽然无善恶分别但又虚妄的“无记空”。善知识,整个世界是空,却能够包含万事万物、各种现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好人坏人,善的东西和恶的东西,天堂地狱,所有的海洋,所有的须弥山,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虚空之中。世人本性的虚空,也是这样。

沉着和冷静是办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也是老子这一智慧的现代诠释。所谓沉着,就是镇静、不慌不忙;冷静,就是遇见事情不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而是能够认真地思考,缜密地分析,最终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要想沉着、镇定,就得如《坛经》所云:要心存空念,即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才行。

一群年轻人都是经历了层层筛选、胜利的佼佼者,现在他们正面临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15分钟的考试。谁通过了这次考试,谁就有机会进入这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试卷上共有40道题,题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么多题,一刻钟的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许多人一拿到试卷,连半秒钟也不想浪费,立刻做起题来,全然不顾监考官“请大家先将试卷浏览一遍,看清要求再答题”的忠告。

虽然许多考生因为没有答完而显得非常的不心甘情愿,但试卷在一刻钟之后还是全部收完。总经理来到考场,当场亲自批阅试卷。他很快地翻遍所有的试卷,然后便从中挑出了5份。这5份试卷的卷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第1至37题全都没做,仅回答了最后3个问题。而其他试卷上的答题情况看上去则好得多,做了前面的不少题目,最多的一个人做到了第29题。

总经理当场宣布,公司将录用那5个只答了最后3道题的年轻人。在众人的一片惊讶、责问声中,监考官道出了秘密——原来秘密就藏在第37题中,它的内容是:前面各题都可以不回答,只要答好最后3道题即可。

这次测试是很成功的。那5个人后来表现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在风云变幻如战场的商场上,他们遇事历来不慌张,总是能举重若轻,冷静地分析问题,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由于具备这种素质,他们不久都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3年后,有一位还被提拔为副总经理。

做事固然需要迅速,然而却不能一味求快,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不经思量,武断从事,只能导致不良的后果。无论做什么,保持一分慎重才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稳扎稳打获得成功,否则难免吃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