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佛经》学生活
21397200000039

第39章 赢得谦——认真做事,谦虚做人(1)

骄傲是一种可怕的不幸,自负是一种对人的毁灭。骄傲就像火在炉中,一旦烧掉谦虚的品质,就会使我们全身遭到炙烤。等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为人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行事谦虚、低调才是做人的根本。

认真做事,谦虚做人

谦虚是圣人的本来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

——净慧法师

认真做事,谦虚做人。凡事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虽然能蒙得了一时,但却蒙不了一世,最终总会露出马脚。英国谚语说:“骄傲是无知的别名。”刻意地自我表现是最愚蠢的。

净慧法师开示:“谦虚是圣人的本来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圣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长处,都值得你谦虚学习,做人必须要谦虚。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能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以治理政务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扬,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几乎每天都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松求教的机会。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多多求教于人”。

古往今来的伟人中,善于使用“求教于人”成功秘诀的真是多得不胜枚举,我们可以这么说,通常身为领袖的人物大多有着这种乐于征询他人意见的习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从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人越伟大,他就越谦虚;同理,一个人越谦逊,他就越伟大。

20世纪初,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先生与林语堂先生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己。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元培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

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元培的表情,他不表示赞同和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声,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谦逊是一种人格魅力,谦虚是跨越时空界限的美德,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在那些伟大人物身上体现出来。

斯大林在回忆第一次会见列宁时说:“当我看见他原来是一个和凡人毫无区别、最平常的、身材比较矮小的人的时候,我是多么失望啊……通常,大人物开会总是要迟到,让会场上的人望眼欲穿地等着他的出现;而且在大人物就要出现之前,会场上的人会彼此告诫:‘嘘……静一点……他来了’。当我知道列宁比代表们来得更早,躲在一个角落里朴实地同那些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进行最普通的谈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失望啊。后来,我才明白,列宁这样质朴谦逊,这样不愿表现自己,至少是不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特点,正是他的最大的长处,正是他这种群众的新式领袖所具有的最大长处。”

第一次见到列宁时,斯大林已经26岁了。他在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中,敏锐地寻到了一位伟人,一个航标。从此,这两位工人阶级的领袖便开始了私人间的亲密合作,他们的合作对苏联现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将军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将领,却比普通人更谦虚。他的陆军部属马帝·史耐德在《我的朋友艾克》一书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艾森豪威尔将军去拜访他所开设的餐厅的情形:

“艾森豪威尔将军从欧洲回国之后,来到餐馆用餐。我们一起进餐,我告诉他我很希望看到他成为美国总统,我并且已经向很多人谈到这件事。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他说:听我说,马帝,我是军人,我只想安分地当一名军人。我说:将军,我从来也没有要当一名军人,但他们却征召我去当兵。我想,到时候他们也会征召你去竞选总统。他回答说:我深信不会有这种事。”正是艾森豪威尔的纯真和谦虚,使得他一生都备受人们爱戴。

有句谚语说:“谦虚与伟大是近邻。”学问浅少的人谦虚会得到热情的指导,知识渊博的人谦虚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可不知为什么,有的人宁愿把一顶骄傲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也绝不肯谦虚一点。想一想,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标准。”的确,成绩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阶梯。

大发明家爱迪生,虽然拥有“发明王”的美称,但在晚年却因越来越严重的骄傲情绪,让他的声望大打折扣,也为“英雄迟暮,骄则自误”作了绝好的写照。在晚年,他被无数的成就和人们的奉承所陶醉,竟然无知地、固执地坚持用直流的方式输电,而坚决反对用交流的方式输电,从而成为一生的败笔。如果他能够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就不会被别人所贬损。

骄傲是一种可怕的不幸,自负是一种对人的毁灭。骄傲就像火在炉中,一旦烧掉谦虚的品质,就会使我们全身遭到炙烤。等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为人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行事谦虚、低调才是做人的根本。

戒狂戒骄,谦恭礼让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 ——《坛经》

善知识,依据我的教法,从一个般若中可以产生出八万四千种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人有八万四千种错误观念。如果没有错误观念,并不离开自己的本性,智慧常现。懂得了这个教法,就叫做无念,不迷恋不追求,不产生狂妄荒诞的念头,运用自己先天具有的真如佛性。以般若智慧审视观察。

六祖惠能说,一个人只有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一切事物,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但要做到这一切,必须不能有诳妄荒诞的想法。由是观之,诳妄骄傲对人的危害有多大!

《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这个问题这样说: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便会自食其果。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注定要灭亡。人们如果不听先哲的话,后果将会怎样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原因。思伯回答了四个字:骄至便衰。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咳,怎么能不忍耐呢?

确实是这样。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他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固执自己的见解的人,会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会通达情理;自傲者,不会获得成功;自夸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会保持长久。

太平军攻破向南大营后,清将向荣战死,太平军举杯相庆,歌颂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功绩。天王洪秀全更深居不出,军事指挥全权由杨秀清决断。告捷文报先到天王府,天王命令赏罚升降参战人员的事都由杨秀清做主,告谕太平军诸王。像韦昌辉、石达开等虽与杨秀清等同时起事,但地位低下如同偏将。清军大营既已被攻破,南京再没有清军包围。杨秀清自认为他的功勋无人可比,阴谋自立为王,胁迫洪秀全拜访他,并命令他在下面高呼万岁。洪秀全无法忍受,因此召见韦昌辉秘密商量对策。韦昌辉自从江西兵败回来,杨秀清责备他没有功劳,不许入城;韦昌辉第二次请命,才答应。韦昌辉先去见洪秀全,洪秀全假装责备他,让他赶紧到东王府听命,但暗地里告诉他如何应付,韦昌辉心怀戒备去见东王。韦昌辉谒见杨秀清时,杨秀清告诉他别人对他呼万岁的事,韦昌辉佯作高兴,恭贺他,留在杨秀清处宴饮。酒过半旬,韦昌辉出其不意,拔出佩刀刺中杨秀清,当场穿胸而死。韦昌辉向众人号令:“东王谋反,我暗从天王那里领命诛杀他。”他出示诏书给众人看,又剁碎杨秀清尸身让众人咽下,命令紧闭城门,搜索东王一派的人予以灭除。东王一派的人十分恐慌,每天与北王一派的人斗杀,结果是东王一派的人多数死亡或逃匿。洪秀全的妻子赖氏说:“祛除邪恶不彻底,必留祸。”因而劝说洪秀全以韦昌辉杀人太酷为名,施以杖刑,并安慰东王派的人,召集他们来观看对韦昌辉用刑,可借机全歼他们。洪秀全采用了她的办法。而突然派武士围杀观众。经此一劫,东王派的人差不多全被除尽,前后被杀死的多迭三万人。

《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句子,也就是说不张狂、不自满,人才能有所收益。一个谦虚的人必然能够博采众长,用以充实自己,还会自觉地改过从善,提高自己的修养,并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子》中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是讲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有不足之处,有欠缺的地方,这是明智的人。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毛病之所在。圣人已经很完美了,没有缺陷了,却忧虑自己有过失,有毛病,谦虚自省,正是这样检查自身的过失、错误、毛病,才能真正地没有过失,所以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张扬与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而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却往往是草而不是树。

——耕云先生

担任寂相寺住持的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来此向他问道的人非常多。禅师有一位师弟名叫有得,生性迟钝,一目失明,平常只是帮师兄做一些幕后工作,从未对客说法。

一天,有一禅僧来寺参访,希望能当面请求开示。有心禅师刚好出门,有得师弟只好硬着头皮以“无言对答”的方法来接见这位禅僧。两人对面而坐,都不发一言,只是用手指比画。不久之后,禅僧非常欣喜地向有得礼拜告辞。

禅僧路上遇到有心禅师,连夸有得实在是个了不起的禅师,并滔滔地述说着他向有得请益的经过:“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捏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已技穷,只得向他礼拜而出。”

有心禅师回来,有得就非常气愤地向他报告道:“刚才有一个禅僧非常无理,刚进门向我瞧了一眼,接着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睛!我因他是来参访的禅僧,对他客气,所以我就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睛,非常幸运。谁知道这个人非常无礼,竟然竖起三个指头,暗示他和我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不气人?因此我举起拳头,正要好好揍他一顿,他却急忙磕个头跑掉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听起来倒更像是一个笑话。如果我们非要从这个笑话中挖掘出什么“深意”,恐怕只能用“含蓄是美,藏锋是智”来概括了。耕云先生开示:“张扬与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而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却往往是草而不是树。”做人不可锋芒毕露,低调行事才是智者的行径。

古代,有一位先生买了一头驴,要卖驴的人给他写个字据。卖驴的人说:“我一个字不识,你就代劳一下吧。”先生并不推辞,提笔就写,一口气写了三大张纸。

卖驴的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让先生念给他听一听。没想到他听完后吃惊地问:“你写了这么多了,怎么还没有写到驴字啊?”

先生说:“你这么讲话太没有学问了,今天我不要你的钱,让你长一长学问吧。”说着又提笔写了下去。卖驴的人有点急了:“早知如此,这驴说什么也不能卖给你呀。”

故事似乎荒诞,道理却能启发人。世上没有多余的知识,只有多余的招摇卖弄。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必须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骄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

老子曾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为人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这就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是毫无益处的,低调做人才是一种趋吉避祸的大智慧。

隋文帝杨坚有一个侄儿是蔡王杨智积。杨坚未做皇帝时,杨智积的父母同兄嫂杨坚、独孤皇后不和,常闹矛盾。杨坚为人生性猜忌苛刻,当上皇帝后,杨智积常常担心因为父母的缘故,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为全身免祸,他从不嬉戏游猎,办公之余,便闭门读书,不同人交往,也不置办家产。他有五个儿子,不许他们结交朋友,从小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不让看别的书,唯恐儿子有才,遭人疑忌。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杨智积总是含糊地回答说:“您哪里了解我啊。”

杨坚死后,暴君隋炀帝杨广即位,杨智积的几位堂兄弟果然不是遭人诬陷,流放边地,就是因为同人交往,受牵累削职为民,只有杨智积一家安然无恙。这就是藏锋的智慧。

有些人看起来口齿笨拙,其实是在隐藏自己的才干,遇事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过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大人有大量,这大量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会显山露水。

放低姿态,虚心进取

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坛经》

解脱知见香,既然没有迷恋和追求或善或恶的心念,也不要沉溺于空妄寂寥的体验,应该广泛参学多听教诲,认识自己的本心,精通诸佛的教理,与尘俗之人友好相处,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利用适当的方法,拯救他们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自成佛道而又不执著于自我,拯救世人而又不执著于此,一直从开始修行到觉悟成佛,真如自性毫不变异,这叫做解脱知见香。善知识,这种五分法身香要在内心自己熏染,不要向自身之外去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