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是因果在捣鬼
21397400000047

第47章 修炼篇:因果四训(15)

乔治爵士倒还有些主见,说:“国王这次命你我远征,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战斗,突然占领港口,这样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舰队的水和食品用完了怎么办?”他主张立即进攻。

而奥德蒙公爵却说:“我看,还是稳一点为好,我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占领这个港口,不是打一仗就走。要是贸然行动,导致全军覆没,国王一定会怪罪你我,割去爵位事小,丢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

乔治爵土一听他么一说,也觉得负不起责任,问:“你说该怎么办呢?”

“命令水兵乘小船分批登陆,抢占滩头阵地,夺取要塞,逐步占领港口!”奥德蒙公爵主意十分坚定。

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跳上小船,向滩头发起冲锋。开始十分顺利,基本没有遇到抵抗。英军以为当地守军被吓破了胆,不敢抗击了。

实际上,英军的作战企图一开始就被西班牙人识破了,他们火速调集兵力,调整部署。但是,由于当地兵力不足,暂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

英军进攻顺利,得意忘形,一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就连教堂也不放在眼里,纵火便烧。这种烧杀抢掠,亵渎神明的行为大大地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老百姓纷纷起来用自制武器对抗英军。英军则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土指挥作战不力,缺乏统一计划,使得英军一遭到抵抗,便乱了阵脚。西班牙守军则借机从容地加强了防卫。

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英军发动多次进攻都没能拿下港口。眼看着食品和淡水快要用完了。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非常沮丧。

“再打下去我们可支撑不住了,还不如收兵回国吧!保存一点兵力也好向国王交差。”乔治爵士建议。

“只有这样了,让各舰清点人员和食品及淡水储备量,计划好每天的消耗,我们起程吧。”奥德蒙公爵最后下了决心。

舰队正准备掉头返航时,两位指挥突然接到一份报告:“一批西班牙运宝船,刚刚停靠在离加的斯港不远的比戈湾。”

一听有运宝之船,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顿时来了精神。公爵说:“感谢万能的上帝,我们发财的机会来了!远洋出征这么长时间,一无所获,若能抢得这批宝物,大家发财不说,回去在国王面前也好说话了。”

爵士接过话来说:“登陆作战我们没有经验,在海上攻击不一定不行。况且,对手是运送宝物的商船,没有什么防卫力量。这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报仇之机会呀!”打败仗的时候,他们埋怨上帝,此时,他们又都开始赞美上帝了。

“目标比戈湾,全速前进!击沉宝船,人人有份!”这回奥德蒙公爵的命令充满了自信心。水兵们在黄金宝物的刺激下,对比戈湾运宝船队进行了疯狂的袭击,将船只全部击沉、烧毁、俘获。同时,劫得一百万英镑。

回到国内,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添油加醋地向威廉三世报告“战况”同时交出了部分抢到的英镑。

威廉高兴之下,不仅没有对二人治罪,反而还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在攻打西班牙的斯港时,意外遇上运宝的船,便“顺风扯旗”地将一船宝物占为己有。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虽然对港口发动了多次进攻,未能取得战绩,但后来来了一运宝之船,因为船上有宝,士兵们不顾一切,夺取了胜利。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回到国内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受到了嘉奖。这正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每一个成功者都与一定的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紧密联系。纵然,优良的环境易使优秀者脱颖而出,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政局动荡的时候,纵现古今,横览世界,动荡坎坷时时有,成败沉浮平常事,凡脱颖而出的往往是能审时度势的人。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农夫拣到一枚鹰蛋,回家后放到了一个正在孵小鸡的母鸡窝里。结果这枚鹰蛋被母鸡孵化成了一只雏鹰。这只雏鹰自以为也是一只小鸡,每天和小鸡生活在一起,做着与母鸡一样的事情,在垃圾堆里找捉虫觅食,与小鸡一起嬉戏,有时也学母鸡一样咯咯地叫。

雏鹰渐渐长大,变成了一只小鹰,可它从来没有飞过几尺高,因为母鸡们只能飞这么高。它完全认为自己就与母鸡一样。

一天,小鹰看见一只大鸟在万里碧空中展翅翱翔,就问母鸡:“那种飞得好高的大鸟是什么?”

母鸡回答说:“那是一只雄鹰,它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鸟。你不过是一只鸡,不能像它那样飞,认命吧。”于是,这只小鹰就接受了这种观点,也不尝试着去飞翔,也从来没想过与母鸡们做不一样的事。

有一天,猎人经过这家农户,看见了这只小鹰。猎人说服农妇,用三只猎获的野兔换走了小鹰。猎人开始训练小鹰飞翔,可是小鹰飞不起来,准确地说,根本不敢飞。猎人没有灰心丧气,他带小鹰爬到一座高山顶上,对小鹰说:“鹰呀鹰呀,你本属于蓝天,你是蓝天的主人,你怎么变得像你的食物——小鸡那样弱小呢?向高处看吧,那些在天空翱翔的雄鹰才是你的同伴。去找它们吧!”

猎人说着,撒手将小鹰抛向悬崖,小鹰呈直线坠落,就在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小鹰“呀”地一声尖叫,振翅飞了起来,直冲云霄。

尽快离开你身旁那些不积极、没有目标、不求成功的平庸之辈,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你的潜能就会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你就会变得更加优秀,最后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贝尔28岁时拜访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谈论“多路电报”试验,亨利本来对此不感兴趣。但这回他强打打起精神,去听贝尔的介绍,突然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个年轻人在谈一个极有价值的现象。他热情地鼓励贝尔:“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电学知识,那就去掌握它。你有发明的天分,好好干吧!”

后来,贝尔写信给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简直无法向你们描述这两句话是怎样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电报线传递声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值得费时间去考虑。”

几年后,贝尔又说:“如果当初没有遇上约瑟夫·亨利,我也许发明不了电话。”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更积极,和消极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更消极。心态积极的人,他们会及时激励我们,而不是用消极的话来干扰我们的行动。要知道,当一个人在做一件犹豫不决的事时,需要的是积极的支持。与积极者在一起,我们会学着尝试。即使错了,起码也曾经尝试过,无怨无悔。没有人都会百分之百成功,但没有尝试肯定不会成功。

《心灵鸡汤》的作者之一马克·汉森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书在全世界已经畅销几千万册。有一次,汉森在与成功学、激励学顶尖高手安东尼·罗宾斯同台讲演结束之后,私下请教罗宾斯,于是有了如下一段对话——

汉森问:“我们都在教别人成功,为什么我的年收入才100万美元,而你一年却能赚进1000万美元呢?”

罗宾斯没有直接回答汉森的问题,却反过来问汉森:“你每天跟谁混在一起?”

汉森说:“我每天都跟百万富翁在一起。”

罗宾斯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都跟千万富翁在一起。”

好莱坞流行的一句话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假设有两种环境供你去选择:第一种环境你是最好的,你每月的收入800元,而别人都是200元,第二种环境你是最差的,别人都是百万富翁,你的资产只有20万,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呢?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要变得积极,你要找比你更积极的人在一起,你要永远寻找比你本身更好的环境。无论你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当你选择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当你落败时,他会帮你检讨总结,为你加油助威。

谨慎地选择那些我们愿意花时间交往的朋友,因为他们对我们的思想、人格,以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影响。与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在一起,与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一起,与成功者在一起,他们的“花香”肯定会熏陶我们,这样我们才会嗅到更多的芬芳。

生命太短暂,我们不能在碌碌无为中渺小地度过一生。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创造不平凡的人生,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为了把人为了把人生历程抒写得气壮山河,你必须站在比自己优秀的人群里,然后去超越。

只有和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在一起,和成功者合作,我们才会更成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想象雄鹰一样在空中翱翔,就得学会雄鹰飞翔的本领。如果我们结交有成就者,那我们终将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三、正语,将好人吸引过来

1、训练直话绕弯说

所谓直话,多半都是直指他人缺点的话,都是被伤害者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讲出来的话,都是点击说话者身上“死穴”的话。

从客观上讲,这种话的确是应该讲的话。如果你真正关心对方,真正想继续交往下去,那就有义务提醒对方身上某些明显的缺点。因为缺点只能首先被他人发现,而自己一般是感觉不到的。

不过,你真正将直话讲出去了,那多半只能得到一个结局——对方不仅不感谢你,而且还会在心里怨恨你。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都只听得见赞美和吹捧的话,而不想听负面的或真实和话。要知道,听得忠言和逆耳之言的人,是需要修炼的,是要有境界的,而这种人,生活中却并不多。

所以,直话并不那么好讲,一出口多半说会伤人,得罪人。那么,不得不说的话,应该怎么说才有效果?

应该转个弯后再说。

所谓转了弯的话,就是将生硬如石头的话加温、加工,使之变成柔软的话、温暖的话。这样的话才是“话中正品”。而直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是话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们在讲的时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因为直话,其目的也是更要人听进去后有所改变,其最终追求的依然是效果。而直话是否定人性的,是不承认人是幼稚的人、有太多缺点的人、听不得逆耳之言的人。因此,话并不是随便都能说的,更何况是直话。

直话,一则伤害对方的尊严和面子;二则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则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直话不仅没有收到预料的效果,而且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而转了弯的话,则正好照顾到了直话的三大缺点,找到了对方能接收的频道,因此,对方会舒服的听到耳里去,顺利地流到心里去,从而起到真正说话的目的。

所以说,你如果要讲他人的直话,最好再等等,等你能用转了个弯的话说时再说,不然,时机不成熟,结果也会拾得其反,还不如不说。

请看看下面直话和转了个弯的话会产生多大的不同效果。

某人长期借钱不还,只要是他认识的人,他都借了钱。他口才特别好,脸皮也修炼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钱,他一进门就说:老朋友,别看报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帮我。……

甲一听他开口又是来借钱的,心里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钱还没还又来借的了。他心里立即涌出了几句十分直白的话:“你上次借的钱都还没的还,还有脸再来开口呀!”“我不能再借钱给你这样的人,你得敢快还上次的钱。”“抱歉,我手中没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了哦!”

甲转而一想,朋友相处多年,他人并不坏,只是有此毛病,理应劝他改改就成,于是,他没有将心中的直话讲出来,而是他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我们是老朋友了(其实还不算老,尊重他),借钱没问题,你先坐下喝杯茶,听我说几句。你看今天的报纸又在报道中国的水资源还能用五十年左右,资源都快枯绝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借钱者只想借钱,他略一思考后说:不知道,你学问多就告诉我吧!

甲叹息道:资源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呀,关键是要懂得及时维护,若不维护,只任意开采,总会枯绝的呀!”

借钱者并非非要借到这笔钱不可,他是明白人,一听就能听出朋友是在劝他,是在委婉地劝他。他立即醒悟,带着歉意走了。

他似乎从这次谈话中悟到了点什么——朋友也是资源,也得维护。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提出的要求,总有些是我们所不应、不能或不愿答应的。但拒绝总是令人遗憾的,要把这种遗憾降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与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说“不”的技巧,把拒绝的话讲得委婉灵活一些。

当你遇到敏感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绝时,不妨以某种话语暗示自己的拒绝之意。

中唐时期,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搞藩镇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他拉拢著名诗人张籍为他的不轨行为效劳,张籍巧妙地向李师道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美丽而忠贞的已婚女子,遇到了一个痴情的求爱者,执著地苦苦追求她。她对求爱者吟了一首诗:“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听了这首诗,那痴情男子知趣而退,不再纠缠了。

故事讲完了,李师道也懂得了张籍的意思,不再强人所难了。

面对李师道的“浓情美意”,诗人以一个忠贞女子拒绝“第三者插足”的故事,暗示了自己一心一意效忠朝廷的态度,语意委婉而坚决。这是我国古代委婉拒绝的一个典型例子。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用“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许多时候,针对有人性弱点的人,我们千万不能耍直脾气。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坏谈话的气氛,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转着弯说,即说话者不直说本意,是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交谈,说话要想能感动人,就要善于将言辞中的“恶语”转换成“良言”,“冷言”转换成“热语”,这样才能沁人心脾,暖人心扉。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妻子下班途中塞车,回到家里早就过了吃饭时间,等不及的家人已经吃过了,老人和孩子到外面散步去了,丈夫正在网上兴致勃勃地冲浪……但是,一个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两个家庭却上演了两出截然不同的活剧——

A家庭:

丈夫:你吃饭了没有?

妻子:(吃枪药似的)我不是才回家吗?上哪吃去?吃公饭啊?我可没那个福气。

丈夫:没吃就没吃,发哪门子的火?

妻子:(提高嗓门)人家肚子空空,前胸贴后背,你酒足饭饱在家和‘美眉’聊天!好福气啊!

丈夫:(没好气地)问一下还不行?真是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算我问错了,行不?

妻子:(把坤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你说的本来就是废话!

(“嘭”丈夫把书房门也关上了)

B家庭:

丈夫:你吃过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