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上帝也是单亲
21407000000018

第18章 幸福敲门,下楼谈恋爱(4)

幸福后妈宋丹丹实例分析

宋丹丹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是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在春节晚会上的表现让人叹服,她在生活中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继母也相当精彩。宋丹丹是个爱思考的人,她完整的经历了结婚、离婚、单亲、再婚、混合家庭等一个女人在婚姻方面所可能经历的完整状态,每一个状态中,她都有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这些实实在在的体悟,对于身处各种状态的女性朋友,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夫妻篇

宋丹丹和英达这对曾经备受羡慕的夫妻为什么最后劳燕双飞?我想这是一个有无数答案、多重理解的问题。但是宋丹丹自己总结出的教训,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宋丹丹的回忆录中,她写道“英达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的人,他不会也不愿做属于男人的家务,他的忘性令人发指,从来不记得我交代他做的事情。”与之相对应的是宋丹丹自己在生活中的超常能力,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了不起的勤杂工”,事情来了没有她干不了的,困难来了没有她扛不住的,东西坏了没有她不不会修的。

这样一种互补、互动,日久天长,就会滋生出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英达对宋丹丹的依赖,甚至出现“干的干、看的看,干的给看的提意见”;其二宋丹丹在照顾丈夫乃至全家的生活做的太多了,忽略了作为妻子对婚姻的经营。换句话说,宋丹丹会以为:我掏心掏肺、费心费力的照顾全家老小,作为妻子我还不够吗?其实,作为妻子除了“主妇”也是“女人”,前者当然重要,后者却也不能忽视,甚至可以说忽视了前者也不能忽视后者。

有一次,父亲给她打电话说:“丹丹,女人啊,千万不能太厉害。”宋丹丹说,痛定思痛,我想过去的确是我太能干了,太霸道了,表现得太“聪明”了,我爸说的“厉害”指的正是这些。后来她在自传中回顾这段生活时说:我忽略了一个生活中重要的原则:给予比接受更为幸福。我总是忙着给予,忙着让自己幸福。我不会也不太懂得接受,我忽略让他人给予,也就是忽略他人得到幸福的权利。

是陈词滥调,也是绝对真理:婚姻需要经营,需要两个人不断地付出。错就错在,我以为,10年的时间能包容一切尚未说开的话,能化解一切来不及疏导的郁结。我还以为10年情缘堪比血缘,不必再修正自己的弱点,反正他已习惯,并且我那些“汗马功劳”足以抵消我做错的一切了。

当宋丹丹和现在的赵先生组建家庭后,她明白让对方轻松自在是最重要的,她决定做一个让对方想起自己就想笑的妻子。有的时候,赵先生和他的朋友出去吃饭,或在外面玩到很晚,她从不打电话去追问而是会发一条短信:“门给你留着,灯给你开着,千万不要考虑我,我睡了。”果然,赵先生十分感动,回短信道:“大妮儿是我永远的、完整的最爱。”

即便用心经营,再婚也绕不过那些必然面对的问题。结婚已经一年多,有一次赵先生突发感慨:“我这人啊,活了这把年纪,除了我老婆和你,没跟别的女人过过夜。”

宋丹丹一下子愕然,心想,合着一年多了,你还没把我当老婆那?但是她是一个豁达的人,没有为此而过分失落,而是理性的认识到,再婚家庭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自己又何尝不是努力地适应着新的角色,新的家庭,让自己慢慢地从过去的10年中走出来?她对别人说:知道补牙的感受吗?一颗牙坏了,医生把神经抽出来,再向空洞中填满新的物质,将洞口封死。奇怪的是神经抽走了,依然会感觉疼,感觉新的物质还没有与自己的牙齿融合在一起。对于这疼,每个人都需要适应,有的十几天,有的几十天。离婚到再婚很像这个过程。不同的是它会疼得更久,几个月,乃至几年。相同的是都有那么一天,我们永远不再疼。

看得出来,宋丹丹非常尊敬她的先生,而且悉心呵护、体谅备至,十分用心的让先生在各个方面都感觉自然、贴心、舒服,这样的老婆,谁不喜欢呢?

子女篇

再婚组建的家庭,而且双方都有小孩,夫妻双方与继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考验,很多时候,这个关系比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微妙、更难处,而一旦处理不好,就是整个家庭的心玻然而,假如处理好了,就大不一样,对于宋丹丹来讲,那就是多了一个贴心的丈夫和可爱的女儿,对儿子来讲就是多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友好的姐姐,当然对于赵先生那边的父女也是相应如此。这种情况下,爱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加,像这样经历过努力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家庭之爱,往往比原配家庭更让人陶醉。

显然,混合家庭的共融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赵先生在和结婚之前非常注重和巴图(宋丹丹和英达的儿子)打成一片,在结婚之前,专门单独开车带巴图出去玩,其间对巴图说:第一我很爱你妈妈,由于你妈妈很爱你,所以我也会非常爱你,我们是由于你妈妈做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第二你应该永远爱你的父亲,在你18随之前,你的许多事情都要由你的父母为你做决定;第三,你不必为怎样称呼我而有任何压力,你可以永远叫我叔叔,也可以给我起外号,但请你记住,我永远会将对待亲生儿子那样对待你。巴图很快喜欢上了赵先生,赵先生作为父亲也十分的到位,给巴图讲故事、教巴图其自行车、给巴图辅导数学、配巴图游泳,对于巴图入队、升学、出国等重要事件更是始终站在第一线,这样的继父,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宋丹丹的表现也同样出色。最初,女儿还是和她妈妈生活在一起,一次女儿离家出走,宋丹丹和赵先生一同去找女儿。坐到车里后,女儿连个阿姨也没叫,而是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宋丹丹”,宋丹丹对于女儿对自己的排斥、怨恨甚至敌意,没有怨怼,也不惊慌,她说:婷婷,你可以不接受我,但是不该和妈妈赌气。然后慢慢讲起自己离家出走的经历来从侧面引导女儿对其母亲的体谅,并劝导女儿给妈妈打电话,结果使女儿和她母亲的关系比原来更为和谐。

母亲节来临时,宋丹丹带着女儿给她妈妈挑了一件衣服,并给女儿做参谋,在衣服里藏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妈妈,我是你这一生最好的作品,祝你母亲节快乐!

后来,宋丹丹建议赵先生把女儿接了过来,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一天全家在一起说笑到很晚,宋丹丹就“轰”孩子睡觉去,忽然,女儿侧身闪进卫生间,向她招手,她纳闷儿着走过去,女儿轻轻的叫了她一声“妈咪”。她抱住女儿哭了。

亲属篇

宋丹丹的家里有一个专门摆放生活照片的柜子,柜子上有黄涛(赵先生前妻)和女儿的合影,也有英达和巴图的合影。她为孩子们建立了两个规则:第一是彼此相爱,第二是血缘是不能忘记的。

宋丹丹把儿子接到身边后,英达很少来探望巴图,但是她从来不在儿子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她扞卫英达在儿子心目中的“权威、偶像”地位,不让孩子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赵先生也经常和黄涛一起讨论女儿的事,宋丹丹有关女儿的想法也一定会和他们商量,她深知黄涛的孤独,也深知其不能忍受女儿与自己断了情感上的关联。

有一年冬天,赵先生下班后去片场陪宋丹丹拍片,拍完回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冬寒刺骨,而他们一推开公寓的楼门,一股热风扑面而来。当时,北京大多数居民楼的走廊里都是冰冷的,他们买的这个公寓设施却很完善,楼道里也有暖气。赵先生一时动情说,“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黄涛,我太幸福了,可是她太可怜了。家里原本三口人,我先走了,又把女儿也接走了,就剩她一个人,这会儿,不知道家里多冷。”

宋丹丹没有埋怨丈夫“旧情不断”,而是为赵先生善良所动,不由地想,他们的婚姻,比10年更长,他的前妻,比自己年长。如果自己对她心狠而冷酷,他会觉得自己过去十几年的生活全都被否定了。于是就更多的体谅和关心丈夫前妻,不久,她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宋丹丹有一颗公心,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要爱一个人,就要爱他所有的亲人。宋丹丹特别欣赏婆婆“决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的哲学,每个月都像给自己父母一样给婆婆零花钱,婆婆在她面前没有通常“婆婆”的威严,她也没有媳妇的客套。两个人自然相处,像一对母女。

结语

作为女人,宋丹丹的感情生活历尽曲折,然而,她现在的生活无疑是让人羡慕的。或许有人会说,是她的运气好,遇到了赵先生、婆婆、女儿、儿子等一群好人,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一个理由,但不尽然。人际关系从来都是互动,如果宋丹丹没有成长,还像原来那样以为自己出于好心、对于家庭有着汗马功劳就忽视了夫妻之间一些基本的东西,事情会这样让人满意吗?如果宋丹丹心胸狭隘不能接受别人的女儿进自己的家庭,她的赵先生的互动会这么良性吗?如果她不是怀着巨大的善意和公正来引导儿子和女儿,两个孩子能够这么良好的适应这个混合家庭吗?

任何事情都不只是一种因素发生作用,所谓“孤掌难鸣”,但是宋丹丹在再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乏可学习之处。宋丹丹主动、热情、善良、要强的性格使她对于很多事情自自然然的就做了,而不是像别人那样有那么多居心;其间经历的痛苦和曲折,在她的思考锤炼、打磨下,使她日益成熟,更懂得如何做女人,如何爱别人和自己,这更是构建她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

在亲子教育方面,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三分之一不同、三分之二共通,作为一本主要写给单亲妈妈的书,我要用三分之二的内容写不同,还要用三分之一写共通,写那些所有家庭都不能绕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