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糊涂经》学生活
21441900000013

第13章 大肚能容糊涂胸怀(2)

我们常听到的许多话都是劝人以忍为上的,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古话都是在劝人们以忍为上,以大局为重的,这不是为软弱找理由的糊涂之词,这是经过了无数次验证的经验之谈。忍的滋味不好受,但唯有忍耐,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须知“忍”字当头确确实实是有着一把刀的,只有把这种切肤之痛忍下了,才能成为人上之人,这种忍耐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而是高明人的谋事的一种策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处世刘秀仁义为怀,怀柔到底

建武三年,刘秀开始招抚远在甘肃的隗嚣,隗嚣听从手下谋士的建议,对刘秀称臣,还让儿子隗恂到都城洛阳当人质,这就让刘秀放心了不少。之后,隗嚣经常攻击南方的公孙述,刘秀得以腾出手来消灭了东南的割据势力。这个时候,隗嚣和刘秀的关系很好。

公元29年,刘秀平定了东南之后,开始关注西北和西南地区。这个时候,刘秀让隗嚣伐蜀,但是隗嚣不想真心投降刘秀,就上书说伐蜀不可。刘秀看穿了隗嚣的用心,让隗嚣入朝,封他做官,但是隗嚣没有答应。

刘秀登基以来,连年征战,他出于一个政治家的考虑,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引起天下百姓和士兵的不满,于是他就给隗嚣和公孙述写信,愿意双方共守,和平共处,避免矛盾和纷争。但是公孙述不想休战,他还想要夺取中原,屡次攻击汉军。

这样,刘秀和公孙述双方都想拉拢隗嚣,让隗嚣站在自己一边。

后来隗嚣开始同意刘秀的意见,但是当刘秀让他协助攻打公孙述的时候,隗嚣没有听,于是刘秀派别的大将军去伐蜀,而这个时候,隗嚣又公然攻击汉军,从此,两方进入敌对状态。

战争一开始,隗嚣给刘秀写了一封信,信中的语气十分狡诈,处理文件的官员见隗嚣无礼,就要求刘秀杀了隗嚣的儿子隗恂。刘秀不忍心,写信给隗嚣,信上说:你隗嚣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天下大事你早已看得很明白。你写来的信细看言语不恭,大略地看,又看出你内心的犹豫。如今你真的想与我和平共处,就再派隗恂的弟弟来洛阳做人质,我保证你将来的爵位和俸禄,还有你一家老小的安全。如果你不愿意送来人质,就不用再回信了。

隗嚣果然没有回信,刘秀只好派诸将猛攻。

建武八年,刘秀亲率大军直逼天水。刘秀又给隗嚣写信说:“你如果放下武器投降的话,我保证你父子平安。但是如果你想做反叛的话,我们就只有战场上见了,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直到这时,刘秀还是想争取隗嚣。隗嚣不听,刘秀只好杀了隗嚣的儿子,然后攻打隗嚣,不再像从前那样考虑太多的事情。

不久,隗嚣病重身亡,诸将拥立他的儿子隗纯为王。两年后,隗纯被灭,陇西平定。

但是刘秀并没有杀掉隗纯,而是把他迁到了洛阳以东居住。

这场战争打了五年,这五年中,他写了十几封信招降隗嚣,都没有成功,但是他的这种怀柔战术感动了敌对双方的很多人。总的来说,他的这种做法减少了双方很大的伤亡。

刘秀认为他的怀柔政策很有效,于是继续使用。在他平定了陇西以后,只剩下蜀地的公孙述还没有归顺。刘秀给公孙述下了一道诏书:“往年我屡下诏书,劝你投降,保证你的爵位和俸禄。如今我再下诏书,如果你投降,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执迷不悟,我就只有采用战争来解决了。”

但是公孙述仍然没有投降的意思。后来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在刘秀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始终采用怀柔政策。隗嚣和公孙述是最后被消灭的两个割据势力。为了平定这两处势力,刘秀损失了四员大将。但是刘秀在痛失爱将的情况下,还能够向公孙述发出招降诏书,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那个时代,刘秀能够以宽容的心来对待敌人,实在难能可贵。

虽然我方的势力比对方强大,虽然最终我们战胜了对手。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太过嚣张,能够和平解决问题时,还是尽量用和平的方式。有一颗仁义之心,是做事成败的关键。

用人努尔哈赤尊重勇士

公元1580年,努尔哈赤统率大军攻打齐吉达城。由于事先走露了消息,当大军抵达城下时,城上已经严阵以待了。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强攻,他自己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进城去,杀死了几名敌兵。

努尔哈赤的身影被城中勇士——神箭手鄂尔果尼发现,他向努尔哈赤射了一箭,箭穿破头盔,射入了努尔哈赤的头骨。努尔哈赤咬牙拔出箭,搭弓回射了出去,射中了箭手的大腿,鄂尔果尼倒了下去。

虽然受了伤,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退却,而是带伤继续冲杀。在拼杀中,城中另一名勇士,也是擅长射箭的洛科在乱军中找到努尔哈赤之后也向他射了一箭,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脖子。因为箭的前端带着钩,努尔哈赤用力一拔,把肉都带了下来,疼得险些晕死过去。但是努尔哈赤仍然坚持与对方搏斗,最后勉强下了战场。

几天后,努尔哈赤的箭伤有所好转,又率领大军重新攻城。

因为敌方军士前几天已经亲眼目睹了努尔哈赤的神勇,所以人们看见他都怕得心里发毛。两方交战之后不久,守城士兵就一溃千里,四散逃命。

城破以后,敌方的勇士鄂尔果尼、洛科二人都被努尔哈赤抓到了。

这两个人被五花大绑着送到了努尔哈赤面前。众将领见了这两个人,都高喊着要杀掉他们,以解心头之恨。

但是努尔哈赤始终面带微笑,坦然说:“这两个人确实是射伤了我,但是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不能怪他们啊!将士一旦走上了战场,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上次打仗,他们为主尽忠,理应如此。今天,我不但不杀他们,还要重用他们,他日战场上,他们必将成为我的战将。这样的勇士,死于战场之上都是非常可惜的,如果死在战场之下就更不应该了。怎么能因为伤了我就杀害他们呢?”于是,这两位勇士不但没有被杀死,还被赐给高官厚禄。

对于险些要了自己性命的人,不可能一点儿仇恨的情绪都没有。可是,大智大勇的努尔哈赤却能够清醒地看到伤害背后的实质,这不是个人之间的仇恨,勇士为自己的主人尽忠,当然要奋勇杀敌,如果他们临场逃逸,反而不值得珍惜。能够不记个人的仇恨,看到对方的长处,并且加以重用,这才是有谋略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经商摩西忍让化危机

《周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是说天道迈行强健不息,君子也应该积极向上,永不停息,面对挫折、打击、磨难,应该沉着应付,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故而糊涂经商经认为忍受挫折也是一种方法,但不可由此沉沦,而应积极应对,奋发有为。

历史上犹太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处受人歧视。摩西是美国一个镇上的服装店犹太人老板。有一天,一群小孩子集合在他的店铺前,一边嬉闹,一边骂着“犹太鬼……犹太鬼……”

摩西一面忍让小孩的侮骂,一面积极地想办法。到傍晚小店关门前,摩西给每个小孩2角5分美元,并对他们表示感谢,孩子们莫名其妙,想不到骂人还能得到钱。

第二天,又来了一群孩子,一边玩,一边骂“犹太鬼”。

到傍晚,每个小孩得到1角5分钱,摩西同样谢谢他们。

第三天,孩子们又来咒骂,傍晚每人只得到1角钱,小孩们尽管有些不满,但还是收下了。

第四天,小孩们又来吵闹了,但这次什么也没得到。

对此,孩子们糊涂了,便问道:“大叔,您为什么不给我们钱了?”

摩西回答道:

“很感谢你们为我宣传,如今效果已经达到了。”

摩西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效果呢?

第一,是广告效果了。在美国,服装业是犹太人的天下,女装的95%、男装的85%都是从犹太人开办的服装厂生产出来的。当有人说犹太人开的服装店,自然会吸引不少客人。孩子们整日“犹太鬼、犹太鬼”的叫嚷,自然是在向人们宣传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服装店。精明的犹太商人总是计算成本和利润的比例,成本越低,利润自然就越高。既然花1角5分、1角钱,孩子们仍愿意为他傲广告,他何必花2角5分钱呢?一个小镇,做上4天广告,就已经足够,自然就家喻户晓了,所以摩西认为“效果达到了”。

第二,让孩子认识到反对犹太人得不到什么好处。孩子们最初来骂“犹太鬼”时,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一种小孩无知天真的表现,是一种社会污染的结果,孩子们并不懂什么是犹太人。挨家挨户找他们父母吧,既容易惹麻烦又没有实际的必要,于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天真的胡闹改变为争取犹太人赏金的打工,而打工的积极性必定会随着报酬的递减而递减,而第三天以后摩西的广告效果达到后再不给孩子们报酬时,孩子们自然而然会“罢工”,并全然忘记了自己来此胡闹的性质,不由自主地生出疑惑,对这种反犹太人行为,没有比这更好的对付办法了。

这个小故事充分地证明了,无论是经商还是对付“政治事件”,若能够忍让,从容应付,反而可以一举化解面临的危机。

不要随意发怒

原典大则为兵为刑,小则以斗以争。太宗不能忍于蕴古、祖尚之戮,高祖乃能忍于假王之请,桀纣之称。

释义大怒就会引起兵伐和刑法,小怒就会引起争斗。唐太宗没有耐心辨别张蕴古的是非,也不能容忍卢祖尚对君命的推辞,而杀害他们,以致后悔。汉高祖刘邦能够忍让韩信的请求,又自比桀纣一样的暴君而宣扬萧何的贤能。

解读怒都是人类很自然的情感。当人受到自以为不公正的待遇时,怒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但是,这种人的自然情感,却有着许多可商榷的部分。

发怒伤身,这是古来便有的医学论断,因而是勿庸置疑的。而发怒如果不加支配,对于为人处世,甚至于事业的发展,乃至更大之局,都会起到相当大的破坏性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发怒容易使人在突发事件面前失去判断力,还容易让人发现其自身的缺点,从而利用这种缺点,使用激将法,把你的怒气引出来,引诱你去做一些你原本不想做的事情。

易怒不是一个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如果不想招至如上下极关系破裂、同事关系紧张、父子相杀、兄弟争斗、夫妻反目等等种种可能因怒而产生的恶果,最好还是在一些自己认为不公的事情面前糊涂一点,能化解的就云淡风轻地去化解,不能化解地就再做权宜,把怒气给不动声色地忍下去,这样,反而会使人冷静下来,仔细地考虑一下事情的经过,从而合理地进行处理。这种糊涂,是为大局为已身,所必须具备的啊!

处世武则天宽宏大度成就大事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也是惟一的一位女皇,还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她在任期间,非常重视人才,对骆宾王的爱惜宽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但是他性格高傲,与权贵素来不睦,所以一直都没有升官的机会。后来,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开始向一些官员上书,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后来,骆宾王趁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的机会,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得到了高宗的称赞,封他做了一个奉礼郎的小官,不久他又因为犯了一点儿小错误而被贬到西域充军。

再后来,骆宾王当上了朝廷的监察官员。他上书言事,奏章中有些言语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就找了个罪名把他抓入大牢,囚禁了一年才放出来,让他做了个临海郡丞。这时候的骆宾王心灰意冷,什么官都不想做了,于是离开了京城。

武则天自立为女皇后,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的儿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投奔了他。徐敬业很看重他,让他掌管军中文书。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一篇檄文来声讨武则天。徐敬业把这篇檄文作为起兵的宣言,一时间民间传颂不绝。

不久之后,檄文被送到武则天手里。内侍将檄文念过一遍之后,武则天连连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好。她兴奋地夸赞说:“如此有才能的人不得重用,这是国家的损失啊!”武则天立刻下令,火速调集军队镇压徐敬业,同时又下令不许杀害骆宾王,要抓活的送到洛阳来。她还让人把檄文收起来,妥为保存。

后来,徐敬业起事失败,战死沙场,却一直都没有找到骆宾王。武则天也就没有再追查他的下落,保全了这位才子的性命。

武则天对于仇人后代的态度更是令人折服。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仇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在唐高宗午间担任宰相,他密谋废掉武则天,结果被武则天先除掉了。上官仪父子被杀后,本来要杀掉上官婉儿的,后来又打算把她发配边疆,但武则天看她还小,可怜她,就把她收入宫廷。

上官婉儿天资聪敏,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写了一首七言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武则天的愤恨之情,但是文辞却很精美。武则天问上官婉儿:“你父亲因为谋反被我杀了,你从小失去亲人,是不是非常恨我?”上官婉儿说:“这是陛下的看法,臣妾不敢说对不对。”

武则天又问她:“有人说你的这首诗里有反叛我的心,是不是?”上官婉儿又冷静地回答:“陛下如果说有,臣妾不敢说没有。”武则天很赞赏上官婉儿的回答,也很惊叹她的才气,就把她留在自己身边,让她跟随左右,参政议政。这一年,上官婉儿年仅14岁。

从此,上官婉儿对武则天逐渐由怨恨转为拥护。

能够重用能人并不算难得,难得的是对于仇视自己的人仍然有这种宽宏的心胸,所以武则天才成为一代圣明的女皇。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这样的胸怀往往能够起到化敌为友的作用。让自己的朋友拥护自己不算本事,让自己的敌人敬佩自己,那才是真本事。

用人秦始皇礼待顿弱

秦始皇赢政刚即位的时候,礼贤下士,非常看重人才,所以他的臣子对他都非常信服。

公元前236年,秦军在前线正与诸侯交战,眼看各国诸侯就要败退,但他们仍在做着垂死挣扎,并且伺机合纵抗秦,尤其是韩、魏、赵三国更是成了秦军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而燕国与赵国相邻,如果燕国也加入合纵联盟,四个国家一起来对抗秦国,秦国取胜的希望就十分渺茫了。

秦国有一个平民叫顿弱,他非常有智谋。赢政听说他是个能人之后,很想单独与他交谈。但是顿弱知道赢政性格狂傲,不容易对别人信服,于是就故意端起架子,让人传话给赢政:“我生来就不会向别人下跪参拜,如果大王能允许我参见时免去跪拜之礼,我就去面见大王。否则的话,我就不去。”

赢政爽快地答应了顿弱的要求。

见到赢政后,顿弱说:“我想问大王一个问题,天下有一些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也有一些无其实却有其名的人,还有一些无其名且无其实的人,大王您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吗?”

赢政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奇怪,但他还是爽快地回答:“不知道。”

顿弱解释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就是商人,商人不种田粟,但家中却囤积谷米;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是农民,农民虽然生产粮食,但是家中却没有积粟;无其名又无其实的人是大王您啊,您虽然登上了王位,拥有了整个天下的财富,却不能供养父亲,得不到孝子之称,自然也无孝子之实。”